2021,“卖菜”还是门好生意吗?( 二 )


一场由互联网巨头点燃的卖菜运动 , 让团长们忙得不可开交 。
“每单一般可以赚5元至几十元 。 ”成为团长以来 , 职员张婷(化名)总结出一个经验:每单赚得不多 , 需要以量取胜 。
但让她焦虑的是:“现在竞争太激烈啦 , 我这几个月赚的钱还不够自己花 。 ”
“身边的人好多都在做这个 , 感觉自己也可以试试 。 这个活儿不复杂 , 就是有点繁琐 。 ”抱着多赚些钱的心态 , 原本已经营着一家便利店的王军(化名)一口气加入了3家社区团购平台 , 他的店也成为自提点 。
刚开始 , 用户在取货时会顺便光顾下王军的便利店 。 “那时候特别高兴 , 来店里的人也多了 , 感觉自己选对了 。 ”
但烦恼很快出现 。 一些商品出现质量问题 , 王军还得负责售后 。 而由于无暇顾及店内生意 , 一个月下来 , 店里收入减少了大半 。
他开始摇摆不定:“当团长的佣金也没赚多少钱 , 社区团购好多东西都太便宜、商品种类也更加丰富 , 没几个人想来我的店里买同样的东西 。 ”
团长们拉锯战的背后 , 是各大社区团购平台之间的相互博弈 。
由于各路玩家都把生鲜作为攻入下沉市场的引流爆品 , 这加剧了社区团购竞争的高度同质化 。 在被高度压缩的成本空间里 , 多数业内平台一般会把团长的抽成控制在10%左右 , 但这并不能强化平台对团长的控制力 。
一旦团长销售额增长失衡 , 则极易“叛变” 。 这意味着 , 玩家需要想尽一切办法留住团长 。
于是 , 补贴投入战、团长抢夺战持续上演 , 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愈演愈烈 。
“最夸张的时候 , 有十几个平台在找我给他们当‘团长’ 。 ”武汉的全职太太唐燕(化名)告诉亿欧 。
3 鹿死谁手未定
“社区团购的终局就是4个字——不可预料 。 ”
近日 , 在亿欧主办的2020在线新经济沙龙上 , 同程资本联合创始人刘欣表示 , 社区团购本身变量太多 , 多方复杂因素产生出当下业态 。 “总体上说 , 长期发展不可预料、短期内则是非常激烈的战斗 。 ”
【2021,“卖菜”还是门好生意吗?】从竞争格局来看 , 整个赛道由原来的兴盛优选、十荟团、同程生活、食享会、美家等头部玩家 , 逐渐演变成为一场互联网巨头之间的激烈较量 。
具体来看 , 腾讯、京东选择押注“兴盛优选”;阿里不仅有“驿站团购” , 还入局了“十荟团”;滴滴推出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美团成立“美团优选”;拼多多推出“多多买菜”;同程旅游孵化“同程生活”等 。
对此 , 亿欧智库基于SPC模型、通过对比当下6大互联网巨头社区团购竞争力分析认为 , 当前玩家的发力重点在于顾客与经营能力 , 且美团、拼多多势头较猛 , 领跑者或许将从中诞生 。
具体来看 , 多方玩家的竞争优势各不相同 。 目前 , 已实现闪购、买菜、优选多个业务同时发力的美团 , 在社区团购战场得以快速扩张 , 从而在战略与价值观方面占据一定优势 。
凭借独特的流量打法 , 拼多多早已在“五环外”插上大旗 , 并在下沉市场斩获不少战绩 。
此外 , 滴滴、京东、盒马、同程生活也正向社区团购的领导者领域不断逼近 。
2021,“卖菜”还是门好生意吗?文章插图
在社区团购这场看似易被复制的游戏里 , 玩家想要获得持续发展仍面临不小挑战 。 从本质上看 , 社区团购依然是零售 , 玩家终需突破供应链、运营、仓配、产品品质等难点 。
对此 , 九曳创始人张冰认为:“长期来看 , 社区团购有采购端供应链、供应链物流环节两个核心环节 。 其中 , 采购端最核心的是品质 , 物流端既关系交付成本 , 也关系交付的服务体验 。 ”
就在互联网巨头鏖战犹酣之时 , 社区团购的风向突然变了 。
继《人民日报》发文喊话后 , 12月22日 ,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约谈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 , 并提出社区团购经营行为“九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