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护航,“医工结合”的机会和趋势在哪里?( 三 )
5. 多功能模块化的智能微创手术机器人
开发适宜不同临床需求 , 拥有多种适应症 , 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 。 通过人机协同与自动化控制提升手术的精准性、微创性和安全性 , 从基于AI学习的术前规划、术中执行和术后康复全方面推动临床理念革新 。
6. 多源信息融合的神经刺激调控与精准微纳治疗
针对医疗的精准、微创需求 , 通过调节生化、电极、或者视觉刺激 , 针对性调控神经系统的相应记忆、靶区 , 改善神经系统或器官的功能 , 结合微纳制造技术研发微米、纳米尺度机器人 , 用以实现微型手术操作、靶向运送药物、细胞、血管清理等 。
7. 柔性可穿戴的多模态康复治疗干预量化评估
将柔性感知结构、VR/AR、机器人技术和新型传感器等技术等引进到康复治疗领域 , 未来的康复领域将能够实现智能化、个性化和精细化 , 为康复患者提供定制化服务 。
8. 5G&IoT融合的远程诊断与移动医疗
将5G&IoT融入家庭诊断、穿戴式传感、移动监测、智能化感知设备与家庭医生及医院的实时通讯中 , 结合AI、VR /AR、机器人等技术实现远程监测、远程分级诊疗、远程手术、远程示教以及老人失能监护、防跌倒、引导康复与智能医管 , 推进互联网医院、医疗集团资源优化配置 。
9. 仿生、再生、创生组织修复的生物医用材料
基于生物合成技术、仿生技术、静电诱导技术、新型材料等技术开发的仿生、再生、创生的组织修复生物医用材料 , 涵盖可降解植介入材料、再生诱导支架、手术器械等多应用领域 。
10. 中医机理标准化、现代化诊疗创新仪器设备
将经络五型“望、闻、问、切”的传统中医诊疗手段通过现代科学方法与仪器结合起来 , 直接、可重复、定量表达出来 , 并与穿戴式检测设备、新型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开发新型中医诊疗设备 , 推动中医现代化新发展 。
前沿创新成果一览在上述大的技术趋势背景下 , 国内各大顶尖科研机构也在着力研发 , 启动一些相关的研究项目 , 并在会上分享了对一些细分领域的洞察 。
举例来看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樊瑜波樊瑜波分享了植介入医疗器械创的发展趋势 。 他认为 , 活性生物材料及结构、仿生生物材料与结构、智能生物材料与结构是生物医学材料的三大发展方向 , 要坚持前沿创新引领和核心技术突破 , 推动植介入医疗器械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执行系主任王广志探讨了智能技术辅助精准诊疗的核心价值 。 他认为 , 其价值在于克服人类能力的局限性、突破现有诊疗手段的颈瓶和禁区 , 精准诊断、准确实施、规避风险 , 从而形成更有效的治疗途径 。
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席建忠则指出 , 微肿瘤芯片潜力巨大 。 一方面是各类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 , 例如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集成芯片等;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医联网的发展带来的临床对于新理念和新技术的迫切需求 , 因此未来大有作为 , 尤其是微肿瘤芯片潜力巨大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科主任李蓉则以女性内分泌水平的健康评估 , 介绍了AI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探索——指导其应该何时生育、是否应该建议女性先生育后工作等 。 她认为 , 生殖大数据分析具备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 包含但不限于AI辅助诊断染色体模型系统、生殖大数据的挖掘与建模、AAFA及AFA卵巢储备功能评估模型 , 未来有助于医疗资源下沉 , 实现普惠价值 。
最后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宏系统阐述了医生端的临床需求(亟待工科支撑的)方向 ,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 , 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识别及早期干预技术、国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的模型尚不完善 , 个体化早期干预技术尚未建立 , 基于国人研究证据的技术与解决方案仍然缺乏 , 这其中AI、大数据等新技术能发挥巨大价值 。
- 中国移动良心了?10年不换号,老用户将享4大特权
- 虾米音乐,中国在线音乐发展的牺牲品?
- 苹果为中国用户发了款新品:AirPods Pro?年限量款
- 美媒:美国拉小弟搞开放网络规范摆脱华为 但更多中国公司加入竞争搅黄美方计划
- 苹果为中国用户发布牛年限量款AirPods Pro,售价人民币1999元
- 德国专家:中国这项顶尖科技尚未突破,还请你们不要盲目自嗨
- 华为连续三大动作,开始全面自救,比尔盖茨:中国芯破冰指日可待
- 1999元!苹果推出中国专属AirPods Pro,在耳机盒上印了个牛年标志
- 为何日本实体店能“干倒”电商,中国实体店却不行?原因值得深思
-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日本这项技术封锁中国,如今舔着脸求我们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