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艺教授:如何利用放疗特点造福乳腺癌患者?畅谈疫情期间如何关注患者需求( 二 )


陈教授认为 , 对我国乳腺癌疫情期间放疗诊疗模式的调整 , 主要体现在“精准放疗”和“短程放疗”的概念上 。 疫情初期 , 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在关于乳腺癌放疗的指南中建议 , 于疫情期间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 以实施个体化放疗 。
1.对于低危可豁免放疗指征的把握
例如 ,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T1N0M0 , 并且接受内分泌治疗的70岁以上浸润性乳腺癌患者 , 可考虑在疫情期间豁免放疗 , 或者推迟到疫情结束后再行放疗 。 同样的处理方式也可以应用在那些乳腺X片发现没有形成临床肿块的 , 低中级别 , 肿块<2.5 cm , 切缘≥3 mm的低危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 。
2.对于放疗开始时间及优先权的把控
既往临床研究证实 , DCIS术后放疗可延迟到12周内开始 。 对于腋窝淋巴结阴性、激素受体阳性、无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 术后20周内开始放疗并不会影响其生存预后 。 对于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 辅助化疗后放疗开始时间问题 , 在疫情期间上海瑞金医院放疗科发表的大样本回顾性研究中提示 , 放疗延迟至化疗结束后12周及以上开始 , 会影响乳腺癌特异生存和无远处转移生存 。 这些数据都有助于医生个体化指导患者接受术后放疗的最佳时间和可容许延迟的时间 , 可以科学地缓解患者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时对于肿瘤控制和疫情防控的双重顾虑 。
3、对于放疗分割模式的调整
疫情期间“短疗程”更具有优势 , 因其在保证安全和疗效的基础上 , 大幅度减少了患者的就医次数、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 成为疫情期间的优选方案 。
目前 , 40Gy/15Fx或42.5Gy/16Fx的全乳大分割已经是指南优先推荐的分割模式 ,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 相较于全乳大分割的成熟 , 区域淋巴结大分割放疗的可行性目前尚在探索阶段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已证实 , 在高危患者中采用二维技术对区域淋巴结大分割放疗具有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同时 , 国内外有多项采用现代精准放疗技术的区域淋巴结大分割放疗的研究正在开展 。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短程化概念尽管已经被提出近十年 , 但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临床实践需求 , 大幅度推动了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大分割的比例 。
4.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关怀
本中心牵头对于疫情高峰期间 , 非湖北地区放疗患者的心理调研 , 其结果获得了2020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的壁报交流资质 。 放疗中断或延误对患者的焦虑情绪影响十分显著 , 在新冠感染和抗肿瘤治疗的双重压力下 , 患者需要的是含有科学数据的关心和沟通 , 只有这样才能够缓解其焦虑情绪 , 并为疫情缓解后的及时挽救治疗打下夯实基础 。
疫情加剧的放疗发展需求 ,
是后疫情时代下的奋斗目标
疫情带给医生的 , 可能更多是对于专业领域的思考 。 陈教授表示 , 此次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 对于乳腺癌的放疗产生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
乳腺癌患者的危险分层进行个体化精准放疗并不是一个新的“战时”概念 。 然而 , 此次新冠疫情赋予了医生为首的专业人员极强的推动作用 。 关于疫情期间放疗的策略调整 , 国内外接连发表了多篇科研论文 , 其中放疗适应证的精准化则更多反应在精准医学指导下放疗的研究 。
此外 , 疫情加剧了对于短程治疗的强烈需求 。 目前 , 三周方案的区域淋巴结照射研究备受关注 , 同时 , 对于超短程的放射治疗方案(即将整个术后放疗疗程缩短到一周的方案)也有国内多家单位开始了前瞻性临床研究 。 这些都体现了疫情之后短程治疗的需求在增加 。
后疫情时代 , 抗肿瘤治疗需要更精准 , 更低毒 , 更高效 , 这些都需要在放射治疗策略和临床研究方面的改变 。
审阅专家丨谢金容、陈佳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责任编辑丨刘芊(中国医学论坛报)
整理、编辑丨王淳(中国医学论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