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技术之于艺术的可能性 比想象更广更深( 二 )

  纵观电影发展史 , 年轻的电影一直与更早的那些艺术门类纠缠不清 。 文学为电影贡献了非常多的剧本素材 , 音乐在有声电影诞生后将全新的试听体验模式赋予电影 , 电影亦从绘画、建筑等其他艺术中获取了大量灵感与创意 。 故而 , 我们认为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 , 但是“综合艺术”一词听上去总感觉缺少一些独立性 , 有一点边界不清晰 。 如果抛却了上述的各种“借鉴” , 电影本身能不能独立存在呢?

  1926年 , 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上映前一年 ,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发表了一篇名为《电影与现实》的文章 。 文章中 , 伍尔夫敏锐地指出 , 电影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可以拥有其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 , 而不必甚至不该依赖于从文学中汲取养料 。 “我们可以(在电影里)看到冲突造就的剧烈情感变化 , 作家根本无法表述的最奇妙的反差稍纵即逝 。 拥有拱门、城垛、小瀑布和喷泉的梦一般的建筑 , 曾在梦中或半明半暗的房间里访问过我们 , 现在却可能被真实地呈现到我们眼前 。 没有什么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 ”这段话跨越时空地诠释了“Let it go”段落给观众带来的真实体验 。 而艾莎为了寻找真相 , 骑着流线型的水马在海面上驰骋 , 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 , 甚至从未幻想过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 。 尽管我试图用很多词去描写《冰雪奇缘》中那些幻想中或幻想之外的场景 , 但实际上我深感词穷 。 就像电影永远无法描述普鲁斯特小说《追忆逝水年华》开篇那几十页的句子 , 语言文字也无法还原那些专属于电影的段落 。 这 , 是技术展现出的可能性 , 或许也正是电影独特性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