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张伯驹,我深深觉得,他为人超拔是因为时间坐标系特异,一般人时间坐标系三年五年,顶多十年八年,而张伯驹的坐标系大约有千年,所以他能坐观云起,笑看落花,视勋名如糟粕、看势力如尘埃。''这是红学大家周汝昌对张伯驹的评价,一句话道出了民国第一收藏家高贵的精神品格。
文章插图
张伯驹是传统的中国人、京华老名士,讲这样的人物,一定要从他的家世说起——张家是明朝初年由山西洪洞迁徙到河南项城来的,靠着耕读传家,到张伯驹曾祖父这一辈时,张家已成为项城的书香门第,家中建有藏书楼,藏有经史书籍上万卷。张伯驹曾祖父张致远,自幼勤奋苦读,应童子试名列前茅,仕途本来很有希望,怎奈当地县太爷有索贿之意,张致远愤懑之下不肯玷污操守,从此便绝了仕途之念。张伯驹祖父张瑞祯,半生苦读,韧劲十足,五十多岁时终于中了光绪甲午科乡试举人,靠这“寒窗四十载,破壁晚登龙”的造化,张家从此走上了发迹之路。张瑞祯有一子,名叫张镇芳,是一颗读书种子。在严父张瑞祯的督导下,张镇芳二十一岁中廪生,次年又中乡试头名解元,二十九岁再中进士。此后,张镇芳入京为官,官运亨通,项城张家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终于中兴起来。然而,人生向来难有十分如意。张镇芳事事都好,独一项让他烦恼,自两个幼子夭折后,到了不惑之年,膝下依旧无子。在传统社会,延续一脉香火,这是头等大事,于是张镇芳只好按照大家族的老规矩,从家族兄弟的儿子里,挑选一子,过继过来。张镇芳挑中的这个继子,便是日后的大名士,张伯驹。
文章插图
张伯驹1898年生于河南项城,七岁那年,生父张锦芳将他带到天津,过继给了张镇芳。张镇芳混迹官场,除了有他自己的为官之道,还有一项得天独厚的优势,他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的兄嫂弟弟,简单说,他是袁世凯阵营中很嫡系的一员大吏。因为有这一层亲缘关系,张伯驹自打到了天津之后,一直跟袁世凯的几个儿子一起在新学书院读书,为将来进入以袁世凯为首的权贵圈子打基础。民国五年(1916年),十八岁的张伯驹入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学习,毕业后进入军界,历任安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陕西督军公署参议等等。然而,此时的袁世凯已死,其父张镇芳也不再是昔日的直隶总督,作为已经失势的贵公子,张伯驹想在军界混出模样,非得有能屈能伸,跟乱世强人打成一片的性情和手段不可。但张伯驹完全不是这样的俗人。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手下蹉跎了几年后,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来了一个傲别俗事,从此只做闲散公子。那年月,这样的闲散公子很多,而且十有八九最终都一步步走向了凄凉与落魄,但张伯驹却改写了这种宿命。
文章插图
张伯驹改写宿命,是从四个字开始的。1927年的一天,二十九岁的张伯驹闲来无事,到琉璃厂闲逛。无意间,他看到了一块匾额,上书四个气势恢宏的大字“丛碧山房”,正赏得如痴如醉时,有人告诉他,这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清朝十帝,论书法造诣,康熙皇帝的字是最好的,模仿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字,几可乱真。此时的张伯驹虽然尚未入行,但历朝历代的字赏得多了,几分眼力还是有的。见这“丛碧山房”果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张伯驹激动不已,当场豪掷一千大洋,买下了这块匾额。这块康熙御笔匾额对张伯驹的一生影响实在是太深远了。仿佛神启一般,将这块匾额请回家后,张伯驹将自己的表字改为“丛碧”,将弓弦胡同的家宅命名为“丛碧山房”,从此对收藏世间书画珍品一发不可收拾。其母见他整日大把花钱,恨他是不成器的叛逆,以至于最后绝望地哀叹:“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管,出去做官也不干,只知道花钱买字画,唉!家门不幸,没有办法,随他去吧!随他去吧!”此时的张伯驹无疑是孤独的,也是苦闷的。想到自己过继到这一房来,理应继承父业,振兴家道,最后只好答应家母去担任张镇芳创办的盐业银行董事兼总稽核之职。
- 稀世国宝从大墓中出土,郭沫若欣喜作诗,周总理却冷冷说了几个字
- 比兰亭序早一千年的书法长什么样 稀世国宝毛公鼎告诉你答案
- 考古盗墓|秦始皇陵埋藏了多少奇珍异宝?4件稀世国宝,随便一件出土都能引起轰动!
- 中国有5件稀世国宝,最后一件被日本掠去至今不归还,还视为国宝
- 护佑文化根脉,甘肃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助力文物保护
- 张伯驹联语和诗钟
- 文物收藏|史上最牛玩具箱,全是稀世珍宝!博物馆都抢着要?
- 一文不值|这里的石头从一文不值到稀世珍宝,全村人不种地,全都疯狂捡石头
- 座汉墓|盗墓者丢弃的“石棺”,上绘有“房中图案”,考古家:稀世国宝
- 中国|中国消失的三大稀世珍宝,前两个太遗憾,第三个只在电视中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