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上海教育版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
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
忧心烈烈 , 载饥载渴 。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 , 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 , 薇亦刚止 。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
采薇采薇一把把 , 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 , 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
彼尔维何 , 维常之华 。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
戎车既驾 , 四牡业业 。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 , 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
岂不日戒 , 猃狁孔棘 。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 , 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 , 军情紧急不卸甲!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行道迟迟 , 载渴载饥 。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回想当初出征时 , 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 路转溪桥忽见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回答者:斑竹时间:2009-04-19 04:54诗经·采薇
诗经 采薇 shī jīng cǎi wēi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 , 心亦忧止 。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 , 岁亦阳止 。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 , 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驾彼四牡 , 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行道迟迟 ,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 , 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 , 为跟玁狁来厮杀 。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 , 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 , 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 , 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 , 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 , 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经·采薇赏析(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yù)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雨:下的意思
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
菲菲:雪花飞舞的样子 。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
(注释)
昔:从前 。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
思:语气助词 。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
赏析一: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
赏析二: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 , 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
全诗分三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惴⒀苛耍?錾?耍?颐亲芨没丶伊税桑〉??塾质且荒?nbsp;, 我们都顾不上家室 , 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 。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 , 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 , 还没法闲暇 , 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 。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 , 战马高大雄?。?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 , 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 , 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 。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 。第六章则笔锋一转 , 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 , 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 。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 。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 。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 。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 。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 。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 。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 。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 。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 , 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一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姜亮夫)
(作者介绍)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 , 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 。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
《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 , 采集民歌 , 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 。《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 。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 。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 。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 。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 , 从西周初年直至春秋中叶 , 涵盖地域广泛 , 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 。汉时 , 先有鲁、齐、韩三家时 , 立于学官 , 后有《毛诗》 。《毛诗》盛行后 , 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 。历代解《诗经》者颇多 , 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 。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雅》分《大雅》、《小雅》 , 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 , 祈丰年、颂祖德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
《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 。
成书过程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 , 《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 。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 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 , 跨越了大约600年 。
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 , 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
王官采诗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 , 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
孔子删诗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 。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 。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
体例分类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 。“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则指“风、雅、颂 , 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 , 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 “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 , 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还有观点认为 , 《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雅》共105篇 , 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 , 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
毛诗序
西汉初年 , 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 。一是鲁国人申公,一是齐国人辕固,一是燕国人韩婴 。但是这三家著作除《韩诗外传》,都已不存 。另外一家就是毛诗 。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 。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 。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 。现在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可信以外 , 大部分都不可信 。但是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 。古人做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 。
评价与影响
《诗经》对中国的文学史、政治、语言、甚至思想上都起著非常深远的影响 。
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 。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 , 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 。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孔子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 , 提高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 , 服侍君主,从而达至齐家,治国,平天下 。
在古代,《诗经》还有政治上的作用 。春秋时期 , 各国之间的外交,经常用歌诗或奏诗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不想说或难以言喻的话,类似于现在的外交辞令 。
诗经开启了中国数千年来文学的先河,亦开创了中国多年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作品 。
现在对诗经的研究更多用来考察古今音韵的不同 , 或者用来研究上古时期的历史 。而古今研究《诗经》的著述更是汗牛充栋 。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1.形容顽童的词语有哪些调皮 淘气 顽劣 捣蛋 任性 顽皮
1、调皮[ tiáo pí ]:1.爱玩爱闹,不听劝导2.做事耍小聪明
2、顽皮[ wán pí ]:1.贪玩爱闹 , 不听劝导2.性情刁顽3.指鱼甲的坚硬顽钝
3、淘气[ táo qì ]:1.顽皮 , 不听话2.〈方〉怄气;受气
4、捣蛋[ dǎo dàn ]:借端生事,制造麻烦,无理取闹
5、任性[ rèn xìng ]: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
造句:
1、秋天和星空是和地上的森林一般神秘不可测啊 。流星如顽童在青石板上任意抹画似地在深蓝色的天空乱划出银亮的线条 。一瞬间,便坠往不可知的所在了 。
2、真挚的悲痛,好比任性的顽童,他一旦闹了别扭 , 什么都不肯应允 。
3、从一个调皮的顽童变成一个深沉的女孩,从一个不懂理解为何物的黄毛丫头变成一个渴求理解的女孩,从一个想爱却不敢的女孩变成一个敢爱敢恨的青春少女,这其中的含义太深太深,只有坚强的人才能读懂,只有坚强的心才能理解 。
4、我父母的说话做事像个"老顽童",常让人忍俊不禁 。
5、王先生家的窗户玻璃被一群顽童用石子打碎了,气得他咬牙切齿 。
2.关于儿童的诗句关于儿童的诗句
1.
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 。
叶绍翁(宋代)-《夜书所见》
2.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高鼎(清代)-《村居》
3.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胡令能(唐代)-《小儿垂钓》
4.
一叶渔船两小童 , 收篙停棹坐船中 。
杨万里(宋代)-《舟过安仁》
5.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白居易(唐代)-《池上》
3.寻求描写秋天顽童拣落叶的古诗词配画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
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 。
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
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 , 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 。
金城:古郡名 , 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 , 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 , 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 , 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 , 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
熏笼玉枕无颜色 , 卧听南宫清漏长 。”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 , 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 , 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 , 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 , 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 , 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 , 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 。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 , 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 , 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 。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 , 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 , 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 。
【急求:上海教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