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古诗大全精选

#能力训练#导语七言绝句 , 由于可以不拘对偶,故构写自由;由于篇幅短?。?视锞渚?逗??nbsp;, 多言外之音;由于讲究声律,故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宜于低吟高诵 。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甚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是诗歌各种体式中欢迎的样式之一 。下面是分享的七言绝句古诗大全精选六首 。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七言绝句古诗大全精?。盒《?沟?
唐代诗人: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 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 , 意趣盎然 。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的《清明》一诗 。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 , 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 。“蓬头”写其外貌 , 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 , 也就是钓鱼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学”是这首诗的诗眼 。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 。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 , 行为情景,如在眼前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 。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 , 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草映身” , 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 , 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 。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 。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 , 机警聪明 。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 。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 。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 , 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 , 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
 在唐诗中 , 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 , 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
篇二七言绝句古诗大全精?。悍闱乓共?
唐代诗人: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 。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 。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 , 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 。月落夜深,繁霜暗凝 。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 。“霜满天”的描写 , 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整个一句 , 月落写所见 , 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 。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 。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 , 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 , 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 , “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 。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 , 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 。“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 , 一暗一明,一江边 , 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 。“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 。“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 。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 , 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 , 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 。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诗意美的感觉印象 , 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 。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 。而静夜钟声 , 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 。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 , 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 。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 。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 , 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 。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 。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 , 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 。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
篇三七言绝句古诗大全精?。和??狡俨?
唐代诗人: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 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赏析
 本诗是七言绝句 。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 , 烟云聚散 , 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 , 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 , 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 。“挂前川” , 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 , 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 , 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 , 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 , 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
 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它夸张而又自然 , 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 , 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 雄奇瑰丽 , 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 。”(《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 。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 。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 , 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
篇四七言绝句古诗大全精?。盒〕?
宋朝诗人: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赏析
 此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 , 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 , 又真切感人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 , 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 , 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 , 平易通俗的语言 , 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 , 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 , 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 , 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 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
篇五七言绝句古诗大全精?。旱欠衫捶?
北宋诗人: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
 赏析
 《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 , 本诗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登临千寻塔远望,一览无余的视角直接描写,来抒发出他心中兴奋愉悦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诗的第二句 , 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
 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 。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 。承句写目极之辽远 。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 。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 。”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 。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 , 实景语中的高唱 。且作者用事 , 深具匠心 。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 , 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 , 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 , 后日升” 。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 , 气势夺人 。”浮云遮望眼”,用典 。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邪小人 , 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 , 犹浮云之障日也 。”王句即用此意 。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欲成就大事业 , 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 , 恰败于此 。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
 第四句用“身在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 。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 。若就情境说 , 语序应是“因为身在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 。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 ,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脉相承 , 表现技法极为相似 , 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 , 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
篇六七言绝句古诗大全精?。褐袷?
朝代:清朝|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赏析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 , 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 , 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
 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 , 与大自然抗争 , 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 , 石构成竹的对立面 , 如“画根竹枝插块石 , 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在这首诗里 , 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 , 无竹山不青 。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 , 而是岩竹,是风竹 。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 。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 。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 。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 , 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 , 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 。这首诗正是这样 , 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 。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 。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 , 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全诗语言简易明快 , 执著有力 。
#婴幼儿#导语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诗更是文化中的一绝,各类诗词不仅是诗人的生活经历,简短文字所赋予的内涵更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下面是 无 分享的幼儿园古诗简单必背6首 。欢迎阅读参考!1.幼儿园古诗简单必背 篇一
山行
杜牧〔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处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
远上:登上远处的 。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
斜:为倾斜的意思 。
深:另有版本作“生”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坐:因为 。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
【七言绝句古诗大全精选】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
红于:比……更红 , 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
2.幼儿园古诗简单必背 篇二
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 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 。除,逝去 。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 , 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 , 人口稠密 。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 , 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
3.幼儿园古诗简单必背 篇三
梅花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 , 为有暗香来 。
古诗简介
诗人是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而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 诗人是在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像诗人自己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
翻译/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
2.遥:远远地 。
3.知:知道
4.为:因为 。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
4.幼儿园古诗简单必背 篇四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 , 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 。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 , 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
遥看:从远处看 。
挂:悬挂 。
前川:一作“长川” 。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
直:笔直 。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
疑:怀疑 。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
九天:一作“半天” 。
5.幼儿园古诗简单必背 篇五
赠汪伦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 , 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 , 可以边走边唱 。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
不及:不如 。
6.幼儿园古诗简单必背 篇六
江上渔者
朝代:宋朝|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古诗简介
《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翻译/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 , 飘摇不定 。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 , 体大味美 。
⑤君:你 。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
⑦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
⑧风波:波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