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一啄皆是情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每次读苏轼的诗文至此,总忍不住会心而笑 。眼前仿佛看见千年前一位清瘦老叟,于贬居的荒岛里安然啖食的情景 。文如其人 , 喜欢苏轼,不止为他的旷古诗才所折服,爱他一生屡遭厄运而不折,性格豁达,胸怀天下关注民生的崇高品格,更爱他不论身处何境何地 , 对美食的执着与追求 。我以为,吃,是苏轼对生活热爱的更深表达 。
大抵饮食男女 , 烟火尘世里,总与“吃”之一字息息相关 。“一屋两人 , 三餐四季”,代表了多少人岁月静好、琴瑟和谐的心中向往 。从堂上白发公婆,到膝下儿女相绕,一个女人的一生更与“吃”字终生为缘 。为女儿时,承欢膝前,免不了对食物任性挑拣 。嫁为人妇,为人妻为人母,执掌一家伙食 , 口味也渐渐因之改变 。夫喜食辣 , 女爱茹甜,公婆偏素餐 。日复一日下来,每日羹汤经手,却渐渐将自己的口腹喜好抛在脑后,处处以家人口味为先 。
曾经离家数十里外工作十数年 。每日天不亮就离家,至夜色笼罩方下班返回 。一家三口,日日分居三处 。而每日的早餐,是全家难得的小聚 。于是十年里,每日早晨四点半起床准备早餐 。从手擀面、肉夹馍、小笼包、馄饨,到西餐三明治、披萨,十八般厨艺卯足了劲往餐桌上呈现,务求日日常新,餐餐有味 。为的就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热气腾腾的吃完早餐,心情舒畅的开始各自新的一天;为的是经年以后,家人心中留一份团聚的美好回忆 。
严冬远去,春暖已至 。各色应季的菜蔬纷纷走上案头 。每日清晨 , 送女儿到学校早读之后,我最爱的就是去早市走一遭 。都说菜市是一个城市最能体现生活味道与烟火的地方 。沐着清晨的凉风,看菜市上满满的青翠菜蔬,听商贩殷殷的叫卖,当是一天里别样的享受 。
满载而归,洗手摘菜 。煨一锅汤浓味足的芦笋,拌一盘青翠爽口的莴苣,包一屉鲜香味美的荠菜猪肉饺子 , 想象家人吃时的满足舒畅,心里是满满的温暖与开怀 。
每一种食物代表的是一种不同的风味与心情,每一个日子是此生里需铭记的岁月与安好 。
阳春三月里,做一个开心的厨娘,把心里对生活对家人的爱,用汤汤水水细细品答 。?
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母爱,是生死之间仍不忘用双手托起孩子的信念,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子女的执着 。
这首歌曲是韩红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故事里的小男孩叫 潘子灏,在一次意外中失去父母· 。成为孤儿 。那是1999年10月份的一天 , 潘子灏和父母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游玩 , 他们一家三口,乘坐着缆车 , 欣赏山中景色 。
谁也不曾想到噩运会降临在这个幸福的家庭,潘子灏一家乘坐的缆车坠毁,他的父母不幸遇难 。是他的父母,在临死前用双手托起两岁半的他,他才幸免于难 。
韩红深受感动,她领养了 潘子灏 。她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小潘子灏躲在角落里,看到韩红,竟然跑过来抱着她哭 。孩子能感受到善意,从此,韩红成为了子灏的妈妈,给了他温馨的家 。
这个世界上,妈妈是孩子的安全感,是孩子心里最温暖的依靠 。
我清晰地记得 , 那是1998年的夏天,妈妈因为乳腺癌做完手术,又做了化疗和放疗 。头发完全脱落 , 妈妈很难过,村子里有些妇女还总是围在妈妈身边,掀起妈妈的假发 , 想看看她没有头发的样子 。
暑假,我回到家,妈妈哭了:我快不行了,我要是不在了,你可怎么办呢?我把妈妈的眼泪擦干,安慰她,没事,你会好起来的 。晚上 , 我一个人偷偷哭到半夜 。我从来没想过 , 没有妈妈的日子,我该怎么办?
2002年的春天,妈妈永远离开了我们 。每当我走在大街上,看着和妈妈年纪差不多的阿姨,或者和妈妈相似的背影,总是忍不住跟在人家后面,期待着一个转身,能看到妈妈熟悉的笑脸 。可是每次,不是渐行渐远的身影,消失在我眼前,就是陌生的脸,冷冷地打量我-----
2020年,因为疫情我一整年都在加班 。我看到支援武汉的张静静不幸去世的消息,心里很难过 。可是,当我听到她五岁的女儿,哭着喊:妈妈,不要丢下我-----我也忍不住跟着哭起来,我仿佛看到多年前的我,也是那么肝肠寸断 。
武汉,有一个女孩,她的母亲因为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需要住院隔离治疗 。她的母亲在离开家前,一遍遍嘱咐女儿一些生活常识 , 她怕女儿记不清 , 留了一张纸条,做蛋糕的面粉过期了,我拿走了,食品都是有保质期的 。一个人生活以后买小包装的 , 东西归类,免得自己不记得 。家里有的买重了,用不了是一种浪费,别烦妈唠叨 。日子要精打细算得过 。
这个女孩的妈妈住进医院后,病情加重,抢救无效去世了 。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和我一样 , 没有妈妈的孩子 。不知道,这个女孩要独自走过多少伤心的夜晚,才能把悲痛化解得云淡风轻?
2021年的5月9日 , 又是母亲节 。阳光明媚的初夏 , 我竟然感冒了,一直打喷嚏 。难道是妈妈在惦记我?我无意中看到一条新闻,一个12岁的男孩半夜离家出走,乘坐出租车,要去乡下看看妈妈的坟墓 。这孩子被好心地交给了警察,警察知道孩子的想法后,眼睛湿润了,紧紧搂住孩子 , 用温暖的怀抱安抚孩子 。
这个12岁的少年,他的爸爸刚给他娶了新妈妈 。孩子因为一些事,心里难过,想跟妈妈说,顾不上害怕,半夜就想到妈妈坟前 , 只为了说说自己心里的委屈和思念 。
悠悠慈母心,亘古不变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古老的故事里,都有一个舐犊情深的慈母 。《诗经》里的母亲,是温柔的春风,是流淌的清泉,是呼唤儿子的黄鸟 。
从南方吹来和煦的春风,唤醒枣树 。枣树生出嫩芽 , 看似娇嫩,却一天天成长 。母亲辛苦养育孩子,恰如春风呵护枣树 。
从南方吹来和煦的春风,枣树渐渐长成栋梁 。母亲和春风一样无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小树尚能成才,孩子不成才怎能抱怨母亲?
卫国有寒泉,泉水清冽 , 滋养着一代代卫国人 。母亲养育七个子女,正如寒泉滋养卫国人,不辞辛苦、从不抱怨 。
小黄鸟长大后的的叫声婉转动听 , 仿佛在感恩黄鸟的养育之恩 。长大成人的七个兄弟,若是不懂得宽慰母亲的心,还不如黄鸟啊 。
在这首《诗经》里,把母亲比作南风 , 把子女比作枣树 。枣树抽出嫩芽,渐渐长大为薪 。小树成材,恰如子女从幼小的孩童一点点成长 。这里的比喻形象、生动 。
把母亲比作寒泉 , 比作黄鸟,意在告诫世人,要像卫国人感恩寒泉,小鸟感恩黄鸟一样,对自己的母亲有感恩之心 。同时,从侧面描写,让母亲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 也更能突出母亲的辛苦和不易 。
莫慰母心,诗人以一种自责的心态,写出自己无法报答母亲的心理 。正如孟郊所说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比起《诗经》的晦涩 ,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则平易近人、浅显易懂 。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是多少游子的心声 。五十多岁的孟郊终于不再四处漂泊,让家中的母亲牵挂 。他把母亲接到自己任职的溧阳,让母亲颐养天年 。
短短三十字,字字含真情 。孟郊用白描的写法,用通俗易懂的文字 , 写出一个感动天下人的慈母形象 。慈母手中的线与游子身上的衣服,是母亲与游子心相连的纽带,以此指代骨肉相连的亲情 。诗的最后,把母爱比喻为春天的光辉,把游子比喻为小草,形象又亲切 。
被称为圣手的元代画家王冕 , 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家,白天放牛 。爱学习的王冕,总会在牛吃草的间隙,偷偷跑去私塾听课 。有时候,因为听课太认真,忘了牛,牛的主人一气之下打了王冕 。但是,酷爱学习的王冕 , 总是一再忘记牛的存在,一心只想着多学一点 。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王冕的母亲支持他读书,让他住在寺庙,晚上在长明灯旁读书 。王冕天资聪颖,他的画,栩栩如生,堪称一绝 。从贫寒的环境里长大的他,更懂得母亲的不易 。他曾写过两首诗,从游子未归,母亲思念的角度入手,感人至深 。
这首诗很特别,以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为分界,前两句写萱草、南风,看似是简单的写景,实则暗喻思念儿子的母亲 。后面两句,则从游子的角度入手,写出游子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
生长在堂前的萱草,在春风里茁壮成长,娇艳的花儿掩映在绿叶中间 。南风吹拂,萱草随风摇摆,花香怡人 。不知道它为谁送去芳香?这里暗含之意,谁能给儿子送去消息?
游子外出多年 , 久不回家 。老母亲每天在夕阳下翘首以待,盼着儿子的身影能够出现 。日暮西山,又过去一天,儿子还是没有回来 。老母亲倚着门,双眼含泪,心里默默地为儿子祈祷,希望他一路平安,早日回家 。
道路崎岖,路途遥远 , 归家的路,困难重重 。游子为了生活 , 多年来一直在外漂泊,奉养双亲的愿望依然渺茫 , 家里的老母亲连游子的音信都难以收到 。《论语》里说,父母在 , 不远游,游必有方 。在讲究孝道的古代 , 交通不发达,出远门基本以步行、骑马为主,有时候远行,约等于永别 。因为当收到家中有急事的信件,在外地的游子再赶回家,为时已晚 。
父母在世,不能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父母,自己要去的地方 , 不能让父母担心 。诗的最后两句,举头望云林 , 不愧听慧鸟语,则委婉地说出了游子的惭愧之心 。
堂前的萱草茂盛葱绿,娇艳的花儿开得正好 。这是游子思念母亲,想象家中的场景 。母亲年事已高,日思夜盼,希望自己早日回家 。可是游子身不由己,公务在身,事业要忙,男儿总要干出一番事业 。
无奈之下 , 只能借酒浇愁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 转眼又是一年 。其实,真正的孝顺和地位无关 。无论是高居庙堂 , 还是屈居乡野,只要你有孝心,随时可以付诸行动 。
昨夜寒霜降临,天气越来越冷 , 江面也变得越来越清冷,更无往来船只 。年华老去 , 却无法尽孝,心里的疼痛,谁又能理解呢?
古代,游子思乡 , 大多寄情于诗词,抒发感慨,行动力大多比较差 。但也有例外 , 元代的僧人与恭,虽然已经脱身红尘 , 但仍不忘孝道 。很好地为漂泊在外思乡,感慨无法尽孝的游子们上了一课 。看完与恭的所作所为,不由得感慨,这世上没有不能做的事情 , 未做之事皆因借口 。
与恭出家后不久,他的父亲便去世了 。家里的老母亲艰难度日 , 与恭省吃俭用,时常接济老母亲 。去年五月份,梅雨连绵 , 母亲愈加贫寒 。与恭只得典当袈裟,换来一些粗米 , 赶回家中 。他回到家,老母亲正倚着门,盼着他 。茅屋虽破,但有母亲在,就有温暖 , 就是最温馨的港湾 。母子二人,有了短暂的欢乐 。
如今,与恭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个世界上,就剩下他一个人 , 孤苦无依 。寒冬又至,可是家中再也没有母亲,倚着柴门等自己回去 。
与恭的这首诗,采用了倒叙的写法,从母亲去世后的感慨入手 , 以霜殒芦花渲染环境的凄凉,内心的伤感,由母亲不再,无人等待自己,引出去年的回忆 。
回忆最温暖也最伤人,因为回忆里的人,永远无法触及 , 却深深地刻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与恭的这首诗,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让人感动 。
浮云游子意,悠悠慈母心 。今天的我们,可以通过泛黄的老照片,找回逝去已久的回忆 , 慰藉我们的心 。古代,游子们感念母亲时,可以看看身上的衣服,那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 , 那上面还有她的余温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有时候,衣服破了 , 都舍不得缝补,怎能忍心拆断旧线?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亲旧线痕 。
慈乌是最懂得感恩的鸟类了吧? 李时珍 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 , 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
失去母亲的慈乌 , 夜夜哀鸣 。在母亲曾经住过的旧巢边,徘徊飞旋,不肯离去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每到夜深人静 , 慈乌那悲伤的鸣叫 , 让人寸断肝肠、泪湿衣襟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天下那么多鸟儿 , 哪个鸟儿没有母亲?长大后的小鸟,飞离自己的旧巢,开始新生活,从未见过它们飞回来,反哺年迈的母鸟 。
貌不惊人的乌鸦因为它的善良,被人尊为慈乌 。白居易用慈乌夜啼,感念母亲的意境,衬托自己内心的悲伤 , 母亲的早逝 , 让他奉养母亲的心愿成为遗憾 。
87版《红楼梦》离去,探春远嫁,赵姨娘和贾环来送她 。三人对视,声泪俱下 。贾环抽噎着,赵姨娘早已忍不?。?崃髀?妫?而探春的一声娘,不知道哭碎了多少人的心 。
卑微如赵姨娘 , 面对即将远嫁的女儿,她知道这是永别,今生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生女儿 。从今分两地 , 各自保平安 。是怎样的伤感?探春站在船上,渐行渐远,躲在人群里的赵姨娘,双手掩面,低声啜泣 。凤姐瞪了她一眼,吓得她赶紧忍住悲声 。
那一刻,赵姨娘不再是平时那个惹是生非、心术不正、令人厌弃的姨娘 , 而是一个可怜、可敬、可悲、可叹的母亲 。女儿远嫁,她无能为力,连大声哭泣的权力都没有 , 只能将对女儿的爱和担忧,隐藏在隐忍的哭声里 。
孤朋早疏客,谁复当年情 。唇齿乡音旧,鬓上白发新 。当漂泊的游子回到家乡,乡音无改鬓毛衰 , 只是,村里的孩童把他当作远方来客 , 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多么苦涩和无奈的事情 。
【一饮一啄皆是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莫等待 , 未尽反哺心的遗憾莫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