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以拙政园为例

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 借景设计方法是我国古典私家园林艺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造园造景手法,旨在于收无限于有限之中,以小见大,以有限中见无限,丰富园林内容与层次,使之在形状、声音、色彩和香味上能凸显艺术创作品味、丰富画面构图因素,从而让景色更具有独特的风情与魅力 。这篇文章以苏州四大名园的拙政园为例,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为当代园林设计提供一定的分析参考 。
关键词 :苏州园林;拙政园;借景
Abstract:Theborrowing design method is a kind of gardening landscaping technique which ismore commonly used in the classical private garden art in China. It aims tolimit the unlimited to the limit, to see the small, but see big, to limit theinfinite, to enrich the garden content and level. In terms of shape, sound,color and aroma, it can highlight the artistic creation and enrich thecomposition of the picture, so that the scenery has a unique style and charm.This paper takes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n Suzhou's four famousgardens as an example. It discusses the design method of Suzhou gardens andprovides a certain analytical reference for contemporary garden design.
?
Keywords: Suzhou Garden; Humble Administration Garden;Borrowing Landscape
?
前言
在如今人人都沉浸在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的时代里,手机、电脑等各类电子产品日益成为人们所必需的生活用品,几乎人人都已离不开它们给我们带来的生活便利 。书籍、园林又或者是悠闲的田园时光似乎逐渐被当代潮流所推开,压力、浮躁、不安也逐渐笼罩在日夜奔波的人们中 , 使得人们逐渐失去了静静观赏园林景色的兴致 , 又或者是不愿看书陶冶情操的安定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州园林所独有的安定静谧、意境深远的魅力显得尤为珍贵 。它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自我的心窗 , 使之豁然开朗 。它不仅能生动有力的为人们勾勒出一幅优雅大气的画卷,洗涤人们因压力而浮躁的心灵,放缓因快速发展而逐渐加快的脚步,又或者是灯火通明下疲惫不堪的躯体;也能呼唤人们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体会古人们给现代人留下的智慧结晶,传承和发展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使其在大千世界里不至于被遗忘、被忽视、被丢弃 。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重要构成部分 , 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 至今都被广大学者所研究 。而“巧于因借 , 精在体宜”更是借景设计方法中重要的立论,也是造园造景手法的原则和手段[1] 。国内关于借景设计方法的文献很多,从明末造园家计成所编撰的园冶到现代古建筑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所发表的文章都有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完整论述,从最初的文学诗词绘画对借景设计方法的论述到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追求,每一时代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都有新的见解和认识 。至今都有许多学者致力于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研究,所以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已经是相对成熟而又丰富,却仍具活力 。
本文主要在大量阅读历史文献与实地考查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归纳、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对园林借景设计的内容以及拙政园的借景设计方法进行概括整理 。通过分析总结,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概念以及内容;2)园林借景设计方法在园林中如何表现出来;3)分析拙政园中的借景设计方法 。以期为园林赏析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1园林借景设计方法概述
1.1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概念与内容
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园冶《兴造论》中提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观点,是其明确指出在造园造景手法中颇为精彩的观点 。而文中也详细的阐述了借景设计方法,所谓“借” 是指将园林外部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等巧妙的融合,进而增加景深,丰富层次,演变成有限的空间,无限的景观,使园林内外景观相得益彰或融为一体 。由于其巧妙的功能 , 可以增加艺术趣味,丰富画面构图,使形状、声音、色彩、香味等方面的外在因素能够引入场景空间,使画面更具特色和变化 。
园林借景种类一般可分为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 。借助水面或镜面映射、反射物体形象的景观方式为间接借景 。这种借景方式可以使景观视觉意义深远 , 能够最大限度的丰富自身表象以及周围景致 , 组合成一幅优雅动人的自然景观 。
园林借景内容可分为借声、色、形、香组景等 。1)借声组景:近可借鸟儿歌唱、蝉虫鸣叫、山谷泉声、鸡啼狗吠,远可借庙宇的晨钟暮鼓,春天可借黄莺鸣柳、浪海涛声 , 秋夜可借残荷夜雨、雨打芭蕉,这些皆为借声组景的典范 。2)借色组景:借旭日的光辉或借夕阳的余韵,又或借桃柳的鲜艳,借荷塘的碧绿,还可借丹枫的火红,借飞雪的素银等 。3)借形组景:借水中塔影、山形起伏、树影斑驳、丹枫似火、雁阵鹭行等 。这些都是借形组景的运用 。4)借香组景:借助园林植物的芳香构图添景 。如古代园林池塘中很是喜欢种植荷花,一方面是取其形状和色彩的观赏价值 , 另一方面是赏其夏日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 , 又譬如拙政园中冬借雪香云蔚亭赏梅,那散发的阵阵幽香何不是借香组景的应用呢?5)借景还可以借自然景观、自然风光等物;也可借人如春日踏青、竹林弹琴、远浦归帆等 。
园林借景设计重视人与自然的巧妙融合、和谐相处,实现艺术形式与思想境界上的共同美感 。它给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带来了无限的景色 , 使我们沉浸在唯美而丰富的景色中 , 不由得赞叹古人智慧之巧妙 , 大自然美景之深邃 。
1.2古今借景设计方法的论述
明末时期,一本不朽的造园方面的著作——《园冶》在我国诞生了,该书极为详尽的论述了有关借景设计方法的理论及造园实践意义 。
《园冶》开篇为《兴造论》和《园说》,在其叙述中,借景篇是专门叙述造园艺术的思想,巧于因借 , 精在体宜更是一书中颇为精彩的论断,也是全文的精华所在 。
“因”是指因果关系 。《园冶·相地篇》中提出水涧绝径处架设桥梁,飞岩悬崖处铺设栈道的观点,其中“绝涧”“飞岩”为因,“梁”“栈”为果 。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 。因的主要表现是就地审视,因地制宜 。而借是园林最重要的 , 它的原则是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好的事物就要尽收眼底,不好的事物就要屏蔽,如果能够巧妙的因地制宜,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
?《园冶》并不强调其观念之新,而是主要处理平凡的经验和格言短句,以平常的修饰语加之论述,让我们被引入造园者的心里 , 感受她巧妙的设计构思 。它不仅仅提供一种借景的方式 , 而且创造了一个思维过程的途径 , 让我们深刻认识借景是园林中最重要的 。
而现代亦有园林艺术家陈从周,他发表的《说园》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进行了阐述 。它为园林美景奠定了基调:造园最重要的是要借景[2] 。?
【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以拙政园为例】
借景即园内看园外景 。关于这种景象 , 陈从周先生曾分析并指出借景即园外的对景 。若园子外面没有景色可借,则通常采取园子内部的对景[3] 。譬如拙政园晚翠月洞门中有枇杷小园,透过此门,正好看见枇杷园外假山上的雪香云蔚亭,这就构成了绝妙的对景 。
从明末时期到现代,关于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论述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在新时代亦提出了一种新鲜的论述:借景是一种游走性思维,需要自己感悟造园者的精心设计[4] 。这样的观点以新颖潮流的方式脱离了学者专注于讨论各文献中若干片语和想法重要性的基本框架,构建我们对新的借景设计方法的分析感 。
2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分析
因受中国山水画、诗歌和传统文化等的影响,苏州园林在建造园林的过程中也讲究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追求,它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创造 , 使苏州园林在古典私家园林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在苏州园林中园林借景设计方法旨在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取无限的意境 , 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巧妙的借取园外景物,丰富园林景观艺术情境 。以下便以苏州拙政园为例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 。
2.1通过借景种类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来阐述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
2.1.1直接借景
①远借
说起远借,要数苏州拙政园内眺望北寺塔的经典案例 。在去苏州园林实地调研时 , 我站在园中,看见水池里有塔的影子,以为塔会在园中,本来想过去攀爬,谁知道塔居然在园外,很是惊讶,这大概就是远借的巧妙吧 , 这里也因此成为了著名的景观 。我感慨古人这种借景方式的别具一格,为拙政园美景增添了一丝趣味;也感叹古人造园造景的智慧与品味,为今后的拙政园描绘了一幅蓝图;也感动他们对古典私家园林做出的贡献,使得今后的人们能够一览古人的风采 。
苏州园林大部分都是封闭式园林,园主为了在城市中能够取得一方安隅之地,往往堆建高高的围墙,这就给远借带来了困难 。于是他们设想如果能够设立具有一定高度的观赏点,那么是否可以远借园外优美的景观呢?因此便有了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亭即借助假山等视景点,使视线越过围墙的限制远观园外优美的景色 , 这实在构思精妙 。我不由得赞叹古人心思之巧妙 , 以至于现在都久久不能忘怀 。
②邻借
说起邻借,要数苏州拙政园的宜两亭最为精彩 。据说 , 宜两亭的建造是因西园所属者想在亭中观赏中园景色而动工的,而中园所属者也可在中花园里眺望亭阁耸然的情境 。那西园借亭观景,中园借亭入景,实在妙哉 。又如园主把绣绮亭建在远香堂东侧假山之上,紧紧的邻靠着枇杷园,在绣倚亭内可往下观赏枇杷园内的美景,也可以眺望见山楼的池水亭榭,而枇杷园内的借景则是依靠着雪香云蔚亭的美景 。这些景色是互相邻借的典范 。再譬如拙政园全园分割成东园、中园和西园三个子园 。这三个子园之间,皆用漏墙和水波廊进行分割,又相互借景 。这样利用借景设计的方法,让小小天地浩如缥缈,实在妙哉 。
③仰借、俯借
要说仰借和俯借的经典案例,那得是拙政园西部的浮翠阁 。因坐落在西山之上,它可以说是观景的制高点,从周边的留听阁、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一带可仰观浮翠阁立于云巅的景色,也可从浮翠阁来俯视周边各个景点 , 体验不同景观带来的多面感官 。园子虽然小巧,但构景布局丰富、建造亭阁精细、寓意意境深远,使人在小园之中能够体验、感知、感悟这广阔世界 , 看到古人智慧的风采和巧夺天工的精妙 。
2.1.2间接借景
因苏州园林大都筑有高高的围墙,使得园林面积更加小巧,园主为了能够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和层次感,通常会采取镜借 。它不但使园内的景色映入镜中 , 增加景深层次,化实为虚,而且也把实在的景观引入镜中,令人产生新奇之感,使我们共游幻像之中 。
拙政园中的香洲就恰恰运用了这样的借景设计方法,一进舱门,迎面相迎的是一块明镜,它照映出对岸倚玉轩一带的水景,荷叶袅袅,绿树葱葱 。镜面上有烟波划船的匾额 , 令人感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和动静结合 。往得真亭游走,那里嵌有一大片的镜子,使所有游走的旅客都忍不住探索其优美的花园,这或许就是镜像空间的虚实吧!
2.2通过借景内容借形、声、色、香组景来分析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
计成在《园冶》中提出园林妙在借景 。因者是就地审视,因地制宜,借者是不限园内外的美景,这种随时间地点因借的做法,大大超越了有限的园林空间,以有限中见无限,丰富园林内容与层次 。而借景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 。
①借形组景
通过借景把园内建筑群体组合而成的空间,池水亭榭,山石树丛等作为画面的近景和中景处理;将远处青山流水等园外景物作为画面的远景引入画幅中来,组成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优雅协调统一的观赏面[5] 。譬如拙政园借景北寺塔的巍峨雄伟,园内水池中倒影着塔影;梧竹幽居亭借园洞门的妙处,观一年四季变化 。春借迎春花的飘扬,夏借荷花的点缀,秋借竹子的笔直,冬借冰柱的晶莹 。如此巧妙的景色不正是运用了借形组景的方式吗?
②借色组景
若漫步在拙政园里,春天我们可以在绣倚亭里赏杜鹃,那漫天的火红会映照天地的广阔,湖水的清澈;亦可以在海棠春坞里品赏海棠风韵,那粉红的花骨朵盈盈绽放 , 风一吹零星几朵脱落,那满地的花香正告诉我们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又或者秋天我们可以在待霜亭里赏枫赏桔,坐在假山的亭子里,欣赏着桔子红了,枫叶红了的秋景,品味着诗情画意;如此曼妙的景色不正是运用了借色组景的方式吗?
③借声组景
园林设计中通常喜欢巧妙地运用自然界的各种声响,特别是利用能够激发人们情感,引起共性怡情养性的声音来创造别具一格的艺术空间[6] 。譬如拙政园中的留听阁,因它有两个侧面是临水的,恰巧可在池内种植荷莲,绵绵雨天可在此体验残荷夜雨的曼妙诗意;又譬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此处种植有荷、竹、芭蕉等植物,可以在此感知听雨入秋竹的清脆悦耳;又可借雨打芭蕉来营造匠心独运、艺术浓郁的意境;如此诗意的景色不正是运用了借声组景的方式吗?
④借香组景
在苏州园林中借助园林植物的芳香,为景观增添优雅 。譬如拙政园中的荷风四面亭周围水池种植了荷莲,一方面是取其形状和色彩的观赏价值,另一方面是赏其夏日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 , 又譬如拙政园中冬借雪香云蔚亭赏梅,那散发出的阵阵幽香不正是借香组景的应用吗?
2.3通过园林借景方法和手段来浅谈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
自然万物中可因借的对象非常广泛,需要更深层次的修饰来避免一些枯燥无味或毫无美感的景物纳入景中,因此可有以下几种借景方法或手段来进行修饰:
①创造观赏景物的透视线 。譬如拙政园中借景北寺塔就有设置了一条赏景的透视线,它在北寺塔前方营造一滩池水 , 两边种植着柳树,没有茂盛的树木枝叶遮挡着视线,可以清晰的看到北寺塔巍峨雄伟的形象,也能在池水中静静观赏着曼妙的倒影,实属精妙 。
②提高视景点 。譬如拙政园中的浮翠阁把视景点建立在西山上,它可以俯视或平视园内的景色 , 以有限见无限,增添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又譬如拙政园西部假山上的宜两亭,也是借鉴了这种做法,在亭上可观中园的景色 , 增添了艺术情趣和画面感 。
③借助虚景,如借光影树影或建筑影,又或借四周景物于水中的倒影来加强景深,增强园林的层次感与空间感 。如拙政园中的小飞虹正是借助了水中的倒影所形成的景观 。又如荷风四面亭因四面皆水,亭子与水面倒影镜像,宛如一幅画卷 。
借助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光影等的借景设计方法使苏州古典园林让人流连忘返,主要原因不仅是因为其巧妙的借用或诗人的感概,还因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沉淀 。
3结语
?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下,苏州园林这颗珍宝或许已经不够从前的辉煌与璀璨,但那独特的风情魅力与艺术沉淀仍值得我们去探索与传承 。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并以借景种类、借景内容以及借景方法与手段来展开说明,使得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解析存库更加丰富与多样,以便之后的探索与发展 。
如今,逐渐增多的高楼大厦使得城市绿地逐渐缩?。?人人也不可能都像古人们那样隐居山林享受悠闲朴实的生活,那如果能够恰当的运用园林借景设计手法想必可有效的弥补城市绿地因园内面积过小而造成的园内景色、景点贫乏、单调的情况,使景观更有情趣 。如果园子地址选择理想,再加上园林规划设计科学 , 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譬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就有一间著名的空间餐厅,它借用夕阳的余晖,蓝天的深邃,使游人俯瞰着城市的美景而让人耳目一新 。正因为它借用了园林借景设计的手法,使得空间更有丰富感和动感,增添了景观的效果 。城市现在还有许多高层建筑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州小蛮腰电视台等都是理想的借景场所,而极目所望的景点便是最廉价而又最优美的“借景”了 。时代不断发展 , 园林设计水平亦不断提高,但也有部分园林设计存在千遍一律,缺乏韵味和创新的问题 。希望在古代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影响下 , 客观分析现状,传承和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又层次丰富与极具诗意的园林佳作 。
?
?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5).
[2]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3]陈从周.园林谈丛[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
[4]张青萍.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江苏省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9.
[5]金元文.借景在苏州园林建筑中的运用[J].华中建筑,1992(04):41-42+28.
[6]栗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巧于因借”[J].山西建筑,2013,39(30):185-187.
?
致谢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将结束我的大学生活,同时也将面临新旅程的开始 。本文是在老师的热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完成的 。老师严谨细致的教育态度,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 , 全面广阔的视野,深思熟虑的思想 ,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精心指导本论文,多次询问论文进程,开拓了我的研究思路,使我逐步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确立了基本的学术目标 。老师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师德,值得我们学习 。在此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 , 并表示至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历史背景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
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 。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 。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 , 就决计陈兵京城 。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
1860年(咸丰十年)7月 , 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 , 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 。目的在于陈兵京师 , 逼清廷就范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 。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 。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 , 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
·抢劫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 。法军先行 , 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 。此时 , 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 , 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 。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 。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 。”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 。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 。”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 。”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 。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 , 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 。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 。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 。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 。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 。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 。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 。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 , 实在令人发指!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采访人员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 。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 。因为园内珍宝太多 , 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 , 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 。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 。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 , 可值1,200英镑 。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 。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 。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 , 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 。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 。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 。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 , 以此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 , 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10月9日 , 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
·火烧圆明园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 , 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 , 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 。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 , 而不是中国老百姓 。报复行动的前几天 , 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 , 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 , 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 。”(译自英文)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 , 久久不散 。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 。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 。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
据有关材料记载 , 10月18日 , 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 , 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 ,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 一个洗劫 , 另一个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
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 。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