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 奥 意 法 俄 澳 中
中国根本不想参加,只派了300任命解放军去耍耍!
斐迪南大公
斐迪南大公(1863—1914) , 奥匈帝国皇储,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侄 。1889年皇太子鲁道夫自杀 , 他被立为哈布斯堡王朝皇储 。1898年任奥军副总司令 。1908年,他极力主张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深了俄与奥匈之间的矛盾 , 导致波斯尼亚危机 。他极力反对南斯拉夫独立 , 主张把奥匈二元帝国,改组为奥地利、匈牙利和克罗地亚三元国家 。1914年6月 , 在塞尔维亚边境参观军事演习后,访问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刺死,此事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
萨拉热窝事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巴尔干的扩张 , 激起塞尔维亚族的极力反抗,塞尔维亚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被奥匈占领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企图摆脱奥匈控制,同塞尔维亚合并,组成南斯拉夫,对此奥匈帝国力图阻止 。1908年,奥匈帝国乘土耳其发生革命之际,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该两地长期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 , 1878年该两地被奥占领,但名义上仍属土耳其),激起塞尔维亚的极大愤怒 。塞尔维亚在边境部署力量,俄国支持塞尔维亚 。奥匈帝国也在边境集结军队,双方剑拔弩张,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 。德国支持奥国,于1909年3月21日向俄国发出通牒,并威胁说,俄国干涉不仅意味着要对奥匈作战,还要对德国作战;德国还要求俄国承认奥匈对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吞并,否则就对塞尔维亚开战 。俄国由于日俄战争(1904~1905年)中战败,力量大大削弱,又得不到英、法的支持,无力同德、奥匈抗衡,不得不暂时让步 , 承认奥匈对上述两地的占领 。1912~1913年和1913年,曾发生过两次巴尔干战争 , 推动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运动,它们要求和塞尔维亚合并,建立大塞尔维亚国 。奥匈帝国反对塞尔维亚扩大,图谋吞并塞尔维亚 。奥塞冲突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斗争的焦点,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库 。
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 。1914年6月28日 , 奥匈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亚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 。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 , 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 。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 , 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击中毙命 。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 。德、奥匈帝国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事件遂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 , 奥匈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吞并塞尔维亚 。德国坚决支持奥匈的行动,俄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 。1914年7月23日 , 奥匈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答复 。通牒内容极其苛刻,要求制止一切反奥活动,惩办进行反奥宣传的官民,由奥匈派员共同审判萨拉热窝事件的“凶手”等 。7月25日 , 塞尔维亚复文 , 除拒绝会审外,全部接受其余条件,但奥匈仍不满 。当天奥匈即与塞尔维亚断交 。7月28日对塞宣战 。7月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 。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3日,又对法国宣战 。8月4日,英国借口德军破坏了比利时中立,对德宣战 。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 。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卷入了战争 。意大利出于自身利益,战争初期宣布中立,后来又转向协约国方面,对德奥宣战 。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 , 于8月15日向德国发出通牒,8月23日向德国宣战 。土耳其于11月参加到同盟国方面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
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
英、德、法、俄等国为了在未来的大战中取得优势,从19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了疯狂的扩军备战 。
在扩充陆军方面,1893年德国国会通过一项军事法案,使德国军队平时的编制增加到58.9万人 。1899年德国陆军再增加3万人 。从1911年起 , 德国每年都要通过新的军事法案,增加军事预算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 德国陆军增加到87万人 。英、法、俄也不甘示弱 。到1913年英国现役军人(包括印度兵在内)已增加到41万人,其中大部分随时可以开赴法国协同作战 。法国也于1913年夏天通过了新的军事法案,延长军人的服役期,服役年龄从原来的21~45岁放宽到20~48岁,使法国陆军的人数增加了23万人 。1913年底,法国的常备军已达80万人 。1913年,俄国的现役军人已经达到130万 , 但它仍通过扩军法案,准备将常备军扩充到230万人 。
在扩充海军方面,1898年和1900年,德国国会通过了两个扩充海军的法案,力图从英国手里夺取海上霸权 。英国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加速扩建海军 , 同德国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 。1906年,英国第一艘“无畏舰”下水,舰上装有12门12英寸口径的大炮(1英寸等于2.54厘米),比旧式战舰多8门,性能也较优越 。德国也造出了“无畏舰” 。1906年德国通过第三次海军法案 。1908年又通过了第四次海军法案,规定1908~1911年,每年建造4艘“无畏舰”;1912~1917年,每年建造2艘,并把军舰的服役期限由25年缩短到20年,规定替换的新舰必须是“无畏舰”型 。英国决心保持双强标准(即英国海军的总吨位不少于两个大国海军总吨位之和),决定德国每造1艘大军舰 , 英国就造2艘 。在英德的造舰竞赛中,德国大大缩短了同英国的差距 。1908年 , 英国造好的“无畏舰”是12艘,德国是9艘 。到1914年,德国拥有包括无畏舰在内的各种新战舰共232艘 , 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海上强国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879年,德俄关系日趋紧张,德国担心俄国和德国的宿敌法国结盟对付自己 , 加紧拉拢奥匈帝国 。1879年8月27日 , 德国宰相俾斯麦与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安德拉西秘密会谈,谋求缔结反俄同盟 。经过多方交涉,10月7日,《德奥同盟条约》在维也纳签订 。主要内容是如果两国其中一国遭到俄国的进攻 , 两国应以全部的军事力量实行互助;如果其中一国遭到另一国家进攻,缔约国的另一方应对其盟国采取善意的中立 , 但是 , 如果进攻的国家得到俄国的支持 , 缔约国双方应共同作战直到共同议和为止 。德国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孤立法国,在同奥匈结盟以后,又开始拉拢意大利 。德国先是怂恿意大利同法国北非竞争 , 1881年,法国从阿尔尼利亚入侵突尼斯,意大利虽然对突尼斯觊觎已久 , 但在与法国的争斗中无力反击,决定投靠德、奥 。经过多方讨价还价,1882年5月,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 。条约规定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的进攻,德国和奥匈帝国应以全力援助,如果德国遭到法国的进攻,意大利也要担负同样的义务;如果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国(指法、俄)进攻,缔约三国应协同作战 。但是,意大利对此有一个保留条件,即如果是英国进攻德国或奥匈,意大利则不予援助,同时,还规定,如果一个大国(指俄国)攻击缔约一国时 , 另外两国应该保持善意的中立,也就是一旦发生俄、奥战争,意大利将保持中立 。这个条约的有效期虽然只有5年,但后来三国4次续订 。这样,三国同盟最终形成 。但是 , 意大利始终是三心二意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意大利以中立和参战为手段,向交战双方讨价还价,后来由于协约国方面满足了它的要求,它便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1815年5月向奥匈宣战 。三国同盟破裂 。
19世纪80年代后期,德俄矛盾又趋加深,俄国同法国的关系开始密切起来 。1892年8月,法俄两军的总参谋长签订了秘密军事协定,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用它的所有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的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用它的所有军队与德国作战 。1893年12月15日和1894年1月4日,法俄两国政府以来往信函的方式正式通知对方军事协定已经获得批准 , 法俄正式结成同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德国实力的急剧膨胀 , 英国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它决定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开始同法俄靠拢 。1904年4月,英国和法国签订了瓜分殖民地的协约 。这个协约的主要内容是:法国不干涉英国在埃及的行动,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有维护安宁和协助改革的权力;划定两国在暹罗(即今天的泰国)的势力范围:以湄公河为界,西半部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东半部是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放弃在纽芬兰独占的捕鱼权,英国则让给法国西非一些殖民地 。同时,秘密条款还规定,双方政府之一如为“情势所迫”,也可变更埃及或摩洛哥的现状 。但是自由贸易、自由通行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禁止设防等原则仍继续维持 。一旦摩洛哥的苏丹政权终止,摩洛哥的一部分领土即直布罗陀海峡南岸就要让给西班牙 。通过协约,英法两国的矛盾解决,双方利益趋向一致 。此后 , 英俄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德国也开始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1907年8月,英国和俄国在彼得堡签订了分割殖民地的协定 。这个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划定波斯(即今天的伊朗)东南部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北部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两者之间是一个中立地带 , 对英俄两国平等开放;俄国承认阿富汗在自己势力范围之外,并承允英国代替阿富汗的外交 。英国则声明不变更这个国家的政治地位;尊重西藏的领土完整,不得干涉它的内政,只可经过中国政府中介与它进行交涉 。因为西藏是中国的领土,这项内容很明显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这样,所谓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但是,与三国同盟不同的是三国协约没有签订一项共同条约,只有法国和俄国是负有军事义务的同盟国,英国却没有承诺承担军事义务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后,相互竞争 , 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1882年5月20日)
第一条缔约国互相承允彼此和平友好,并不得参加目的在于反对它们之中任何一国的同盟或协定 。它们约定,对可能发生的一般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进行交换意见,它们并彼此承允,在它们各自利益的范围内,给予互相支持 。
第二条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 。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
第三条如果缔约国一方或两方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进攻致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非本条约签订国的大国发生战争 , 对所有缔约国而言,应立即同时产生履行盟约的理由 。
第四条如果一个非本条约签字国的大国威胁缔约国之一的国家安全,而受威胁的一方因此被迫与其作战,缔约国另外两方必须对它们的盟国采取善意中立 。在此情形下 , 它们都各自保留权利,在它们认为适当时参加战争并与它们的盟国共同作战 。
第五条如果在以上各款所预见的情况下缔约国任何一方的安宁受到威胁,缔约国应就为了实行最后合作而应采取的军事措施及时进行会商 。它们约定,今后如果共同参加战争,在任何情况下,非经它们之间共同商定,不得订立停战协定、和约及条约 。
第六条缔约国相约对本条约的内容及其存在保守秘密 。
(以上摘自《1871~1898年的欧洲国际关系》第57~58页 。)
法、俄“军事协定”(1894年1月最后批准)
1.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 。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用它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 。
2.如果三国同盟或组成三国同盟的国家之一动员了它的军队,法国和俄国一经接到这件事情的消息,不需要任何事先的协议 , 应同时动员它们的全部军队,并将这些军队调到尽可能靠近边界的地方 。
3.法国用于对付德国的军队应为130万人,俄国用于对付德国的军队应为70万或80万人 。这些军队应尽速全部参加战斗 , 使德国不得不在东线和西线同时作战 。
4.两国陆军参谋本部应经常彼此合作,以准备和便利上述措施的执行 。在和平的时候,它们应将它们所获知的有关三国同盟的军队的情报互相知照 。战时的通讯的办法应事先加以研究和准备 。
5.法国和俄国都不得单独媾和 。
6.本协定的有效期应与三国同盟相同 。
英、法协约
这个协约于1904年4月8日由两国政府商订,包括三个有关殖民地问题的协定 。由于两国在对待纽芬兰、西非、东非、埃及、摩洛哥以及马达加斯加等殖民地问题达成了妥协,英、法之间实际上成立了非正式的同盟关系 。
英、俄协约
这个协约于1907年8月31日签订 。英、俄以瓜分波斯来调和两国之间的矛盾,并协调了两国在阿富汗、中国西藏的关系 。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的完成 。
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大战开始后,法英军队同德军在西线展开了激战,西线战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主要战场 。1914~1915年 , 德军在各个战场上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 急于改变战场局面 。1916年,德军集中大量兵力向法国的凡尔登要塞发动了进攻 。开战前,法军并没有意识到凡尔登要塞的重要性,驻守凡尔登要塞的法军兵力只有4个师10万人和270门大炮 , 而进攻凡尔登的德军兵力却达到10个师27万人,而且都是精锐部队,由德国皇太子亲自率领 。1916年2月21日上午10点15分到下午4点45分,德军集中了所有炮火猛轰凡尔登,把凡尔登附近的战壕几乎全部摧毁、森林烧光,甚至连山头也被削平 。同时,德军的飞艇还对法国的铁路线进行轰炸 。24日,法军总参谋长到达凡尔登,传达死守命令 。法军的死守,造成了德军的进攻速度缓慢 。但是,由于法军的失误,德军在25日占领了部分法军阵地,法军阵地被切成数段,与后方的交通线也被切断 。凡尔登危在旦夕 。这时,法军统帅部意识到凡尔登的命运同法国的命运已经连在一起,于是,法军急调援军,并任命法军第二集团军司令贝当为凡尔登地区法军总司令 。25日,贝当到达凡尔登要求士兵死守,不准后退,并在27日后的一周内调集了27万援军和大量军事物资 。这期间,每昼夜有6 000辆法军汽车到达凡尔登 。法军信心大增,阻止了德军的进攻 。三四月间,德军虽然发动了进攻,但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5月 , 双方进入了消耗战 。从3月开始 , 法军向盟军求援,俄军在东线发动了进攻,英军也接替了部分法军防线,使法军第十集团军得以调往凡尔登 。6月7日,德军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占领了部分法军阵地 。法军由于得到了大量援军 , 最终挡住了德军的进攻 。7月11日 , 德军进攻停止,战场主动权开始向法军转移 。在此期间,4月,贝当调走 , 第二集团军司令尼维尔成为凡尔登法军总司令,他在1916年的10月和12月两次发动反攻,夺回了被德军占领的失地 。12月18日,凡尔登战役结束 。凡尔登战役中 , 法军总兵力的70个师中有66个师先后参加了凡尔登战役,而德军也有46个师投入战斗 。双方伤亡的总兵力高达70万人,其中 , 法军损失略多 。因此,凡尔登战役也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就在凡尔登战役激烈进行之时,为了减轻凡尔登法军所受压力,英法联军在7月1日在索姆河一带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在这次进攻中,英国军队首次把坦克投入战场 。索姆河战役的规模和激烈程度都超过了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双方军队的损失人数在120万人以上 。11月,索姆河战役才结束 。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之后 , 双方重新进入阵地战,由于德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都远不如英国和法国 , 长期的消耗战明显对德军不利,从此德军开始走下坡路,因此,许多人认为凡尔登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首先,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4日全面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结束,持续时间长达4年零3个月 。在这次战争中,参加国家多达30多个 , 约1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67% 。战争中双方共动员了7 351万人上前线,有些国家如法国超过半数的男性公民走上前线 。据统计,整个战争期间,有900万军人在战场上牺牲,受伤者更是达到2 000多万,此外还有大约1 000万平民在战争中饿死或病死;按当时的美元计算,参战国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 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也达1 516亿美元 , 在战争主要发生地的欧洲,有人估计,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 。
其次,大战也造成了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 。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这三个欧洲的老大帝国崩溃了 ,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来,同时,在旧帝国的版图上出现了德意志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波兰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匈牙利共和国等资产阶级共和国 。英国和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它们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削弱 。相反美国却在战争中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当欧洲国家忙于战争之际 , 美国人在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例,1913~1920年间,欧洲制造业的生产量下降了23%,而美国却增长了22% 。1920年 , 美国的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石油产量也占世界产量的2/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欠下了美国巨额债务 , 其中,英国欠美国40亿美元,法国欠美国30亿美元 。1930年,全世界有40%的黄金储备在美国手里,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 。日本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获利者 , 它趁欧洲列强忙于战争之际,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大力拓展势力 。1914~1919年,日本的工业总产量实际增长了1.8倍 。尽管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英法等老版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着对世界的统治 , 但是,实际上,它们已经无力控制世界 。所以20世纪30年代,它们面对纳粹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 , 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表现为一味退让,以求太平 。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除了俄国十月革命之外,还爆发了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以及欧美国家的许多政治罢工 。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并日益发展壮大 。
第四,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都在忙于战争 , 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从而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无产阶级得以壮大起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相继爆发 。
插图《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漫画)》
这是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于1890年前后作的一幅漫画,原名《参议院的老板们》,它在当时的一份通俗幽默杂志《顽童》上发表 。19世纪末,美国的垄断资本急剧发展,全国各地反托拉斯的呼声高涨,为此,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制订该法的目的是为了缓和人民对垄断的不满,抑制当时有农场主、工人和中小企业家参加的反垄断运动,以及调节垄断资本内部的矛盾 。事实上,美国的垄断资本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着 。这幅漫画描绘了美国参议院在辩论反托拉斯法时的场面,说明因为垄断资本已经控制了国家的政治生活,参议院不可能做出对垄断资本家真正不利的决议 。图中的参议院大厅里,坐在议员席位上的是一些参议员,他们在开会时还不时向后张望 。站在后排的是一群大腹便便的垄断资本家,他们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托拉斯”、“铜业托拉斯”、“食糖托拉斯”、“标准石油托拉斯”等 。这些垄断资本家从右侧敞开的大门走进大厅,这个大门的门楣上写着“垄断者入口”几个字 。而在二楼左侧,门楣标有“人民入口”字样的小门却被紧锁着 。大厅后面的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 。
第七单元篇章页插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战》
1903年 , 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0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多数飞机只用于通信和观测,不带武器 , 当时一般的飞机都是双翼飞机,只能坐一人,双方飞行员在空中相遇时,有时还招手致意 。后来,飞行员们带上了手枪、小炸弹甚至砖块,用于攻击对方的飞行员或砸毁对方飞机 。1914年8月底,3架英国飞机击落了1架德国飞机,这可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空战 。1915年底 , 在法国飞机上安装了机枪,一名法国飞行员击毁了两架德国飞机 。不久, 德国人在荷兰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试制成功机载同步机枪,这种机枪可以精确地按照螺旋桨的转速射出子弹,使子弹射击时穿过飞机螺旋桨而又不毁坏螺旋桨的叶片 。随着战争的发展,飞机分成战斗机、侦察机、驱逐机和轰炸机等不同机种,空战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索姆河战役中,仅英国就损失了782架飞机,有近500名飞行员伤亡或失踪;德国损失369架飞机 。图为英国在战争后期轰炸柏林的飞机 , 它有19米长,装有4台350马力的发动机,可携带2吨炸弹,最大航距1 700千米 。
自由阅读卡插图《坦克》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首先研制并投入战场的坦克,1916年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投入使用 。当时,英国是在制造水箱(Water tank)的借口下制造这种装甲战车的,后来,人们就根据“tank”一词的发音,称它为“坦克” 。
今天给大家讲讲古代白俄罗斯和莫斯科大公国的对抗 。自14世纪中期起 , 在“收集”俄罗斯土地的过程中,立陶宛大公国开始遭遇来自莫斯科大公国的激烈竞争 。136~1372年,立陶宛大公国大公奥里格尔德率军与莫斯科大公国开战 。1368年和1370年,他两次远征莫斯科 , 结果是在两国之间划定了势力范围 。维托夫特在位期间,立陶宛大公国处于鼎盛时期 。维托夫特的影响遍及普斯科夫、特维尔、梁赞、别列亚斯拉夫尔、奥多耶夫和沃罗腾斯克立陶宛大公国最大限度地扩展了自己的边界,拥有很高的国际威望 。
1440年,卡齐米日四世雅盖隆契克成为立陶宛大公国的大公 。1447年 , 他当选为波兰国王,恢复了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两个王朝的合并 。卡齐米日四世同时兼任国王和大公的结果是使立陶宛大公国的独立外交被弱化 , 失去了合并东斯拉夫土地的主动性 。东斯拉夫土地在15世纪末归属东部邻居—莫斯科大公国,后者很快又开始觊觎从前罗斯的所有领土 。1486年,莫斯科大公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之间爆发边界冲突,卡齐米日四世死后又爆发了1492~1494年战争 。克里米亚汗支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结果,立陶74宛大公国失去了对奥卡河上游和维亚泽姆公国的控制,放弃了对大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特维尔和梁赞的领土要求 。
1512~1522年,战争再次爆发 , 目的是争夺斯摩棱斯克 。1512年和1513年,莫斯科的军政长官试图占领斯摩棱斯克,但直到1514年第三次出征时 , 莫斯科才实现了占领 。此时,德意志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和莫斯科大公国产生了瓜分波兰立陶宛王国的计划 。但是,1514年9月8日,莫斯科大公国的8万军队在奥尔沙战役中被立陶宛大公国的军队击溃 , 迫使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放弃了这个计划 。之后,任何一方也没能取得新的进展 。
斯特凡·巴托集结4万人的军队于1579年解放了波洛茨克和其他被伊凡四世的军队占领的居民点,之后又对莫斯科大公国的领土采取军事行动 。他夺取了乌斯威亚特韦利日、大卢克、涅维利和老卢萨等地 。1581年 , 他开始围攻普斯科夫,但无果而终 。1582年,双方签订了为期19年的亚姆一扎波尔协议 。根据这一协议,立陶宛大公国收回了战争期间和早些时候失去的所有土地 。利沃尼亚大部分地区归属于波兰立陶宛王国 。
1584年莫斯科沙皇伊凡四世死后 , 斯特凡·巴托开始准备新的战争 。他加强自己在东部影响的意图得到罗马教皇的支持,但他的逝世阻止了这个计划的实施 。之后,波兰立陶宛王国与伊凡四世的儿子费多尔领导的俄罗斯帝国商议了王朝合并的可能性 。但是,立陶宛大公国推荐的王位候选人没有获得批准 。瑞典王子西吉斯蒙德三世瓦扎被选为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 。波兰立陶宛王国后来对外继续积极扩张的举动与他的名字相关联 。
西吉斯蒙德三世瓦扎试图加强对处于严重危机时期的俄罗斯的影响,但由于立陶宛大公国的贵族不希望再次卷入战争,西吉斯蒙德三世只好选择了对莫斯科施压的新策略 。他试图支持自己的心腹得到俄罗斯的王位 。他的心腹假冒沙皇伊凡四世的儿子德米特里,真的德米特里已经被伊凡四世杀死 。假德米特里一世在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贵族以及扎波罗热和顿河哥萨克的支持下成功地占领了莫斯科 。他得到莫斯科贵族的承认,于1601年7月21日被加冕为王,但他在1606年5月的人民起义中遇害 。
他的继任者假德米特里二世没能进入俄罗斯的首都 。1608年 , 他在莫斯科近郊图什诺建立了政府 , 为此他还得到一个绰号“图什诺贼” 。西吉斯蒙德的计划破产了 。此后,波兰立陶宛王国开始直接干涉莫斯科(16091618年) 。俄罗斯军队的失败导致俄罗斯的王位被转给西吉斯蒙德三世的儿子弗拉基斯拉夫 。1610年,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军队进入莫斯科 。外国统治者激起俄罗斯爱国力量的不满 。1611年,俄罗斯人组建了第一民兵军 , 但它没有成功 。1612年10月,由库兹马·米宁和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率领的第二民兵军解放了莫斯科 。
17世纪中期 , 波兰立陶宛王国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社会政治形势十分复杂 。1648年,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当选为扎波罗热军队的首领 。他与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建立了同盟,并以哥萨克鞑靼人为首的力量击溃了波兰军队 。这个消息引发白俄罗斯农民和市民的武装起义特别是在南部地区 。1648年秋,白俄罗斯南部笼罩在反封建起义的战火中哥萨克农民力量被立陶宛大公国的军队击败 。1651年,白俄罗斯的反封建运动被粉碎 。乌克兰的斗争仍在继续 。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认识到争取从波兰独立出来的斗争前景渺茫,随即选择受俄国保护,相应的文件于1654年在佩列亚斯拉夫的拉达得到批准 。
佩列亚斯拉夫拉达的决议促使东欧外交局势激化 。波兰立陶宛王国不打算容忍领土的丧失,而俄国试图继续扩大疆界 。为此 , 俄国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试图加强自己作为东正教捍卫者的意识形态地位 。他承诺给贵族和市民更多的优惠和特权 。所有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在白俄罗斯境内营造了一种亲俄的氛围 。1654年5月21日,俄国军队开始进攻白俄罗斯 。1656年,俄国与波兰立陶宛王国签订了维尔诺休战协议 , 这使俄国军队暂停进攻 。在被占领土上对沙皇政府的不满逐步升级为大规模的反沙皇斗争 。
1658年,波兰立陶宛王国与俄国之间重开战事 。经过长时间的休战后(作战期间战斗时断时续),双方举行了和谈 。1667年1月,双方签订了为期13年半的《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 。按照停战协定 , 白俄罗斯是波兰立陶宛王国的一部分,但斯摩棱斯克、乌克兰左岸和基辅属于俄国 。双方的边界最终通过1686签订的《永久和平协议》得以巩固 。
小编觉得战争给白俄罗斯造成严重后果 。大部分城镇和村庄遭到抢劫和破坏 。由于战争,居民或被迫或自愿迁出,加之饥饿和流行病 , 使白俄罗斯人口减半 。农业、手工业和贸易下滑 。《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并没有结束波兰立陶宛王国外交混乱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