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一两银子折合现在多少钱

清代一两银子是多少人民币?从人们的作品和各种网络平台上的情况来看 , 一般认为清代的一两银子大致相当于现在的150到220元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审查官对此有话要说 。
现在白银交易价格每天都不一样,6月10日的价格是每克4.56元 。下一两是228元,清代一两是37.3克 , 所以是186.5元 。如果用这种算法来计算清朝一两银子的价值,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 结论会失之千里 。
要了解清代一两白银的实际价格,必须从收入和购买力入手,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客观的答案 。帝国历史结合相关史料对此进行分析 。
不同阶层的收入情况不同 。学者、农民、工人、商人是唯一能得到准确年收入的人 。以某县为例,年薪45两(加20米) 。其他三个阶层的收入并不固定,尤其是商人 。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在清代的一些史料和小说中有所反映 。
清代有两种临时工,即长工和短工 。短工按日或按月,收入不固定;长工一年结一次婚 , 但具体到每个省份 , 工资也不一样 。总的原则是劳动力丰富的地方工资低,劳动力稀缺的地方工资高 。
以东北地区为例 。因为清政府禁止大陆移民进入东北,人口少,劳动力成本最高 。乾隆年间 , 一个长工的年收入约为9至15两,视劳动强度和技术含量而定,平均值为12两 。
江浙经济发达,但因为劳动力丰富 , 长工年收入不如东北 , 一年6到8两左右,平均7两;陕西、山东、湖北等地区次之,平均只有5两,甘肃、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最低,只有3两左右 。
清朝官方史料中也有记载,乾隆时期皇家建筑工程雇佣的各类技术工人工资最高,年收入约20两 。
结合以上情况,大致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那就是乾隆时期,一个长工的年收入在12两左右 , 一个月只能挣一两银子 。
农民的情况比较复杂,根据自己的生产资料可以分为三种:自耕农、半自耕农和佃农 。长时期土地兼并非常严重,一半的农民成为佃农,但同样的佃农年收入也不一样 。
有些佃农可以获得总收成的80%,有些只能获得15%,这主要取决于对生产资料的掌握 。如果佃农的农具、牛、种子都归地主所有 , 那么份额就少了 。
以安徽省徽州地区为例,当地县志显示,乾隆年间该地区佃户拥有部分生产资料,与地主的分成比例约为50% 。另外,徽州府的粮食亩产量是328斤 , 按照“一个农民只能治十亩”的标准,一年的粮食产量是3280斤,你可以得到1640斤 。缴税后,剩余量约10石(每石120斤) 。在干旱时期 , 粮食价格相对稳定,一石粮食在1.2至1.2之间 。这样,佃农的年收入约为10.2英镑,与长工差不多 。
事实上,农民和长工的年收入可能达不到12两的水平 。根据《红楼梦》中的描述,贾府中的几个大姑娘,如鸳鸯、琥珀、翡翠、袭人等 。月薪只有1两 。很明显,从收入上来说,他们肯定是高于普通农民和长工的 。
除了思敏,还有其他行业 。由于没有具体参考历史数据得出具体数字,所以粗略猜测年收入应该也维持在这个水平 。
根据以上参考数据,结合人均年
当然,如果放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 。那么清代的一两银子就会高于4388元,反之亦然 。所以只比较年收入并不是很准确 。
清代的银银购买力也是分时期的,所以同样的石粒在康熙朝和乾隆朝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里以乾隆朝为例 。
关于白银的购买力,看过清代小说的读者应该都有印象 。《红楼梦》10301010101《儒林外史》等小说里都有具体描述 。《醒世姻缘传》最有名,应该读的人最多,所以以《红楼梦》年的记录为例最合适 。
第六十一回小说 , 迎春的丫鬟思琪要吃鸡蛋羹,把我的小女儿打发到内厨去要,引来厨长刘嫂一顿埋怨,这也道出了厨房的开销:
.即使是有四五十个姐妹的姑娘,一天也只需要两只鸡,两只鸭,十几斤肉,一筐菜 。算算,你能做什么?我连这两顿饭都撑不住,但我还能撑得住这一点,这一点 , 那一点 。
103010里没有注明一只鸡一只鸭一斤肉的价格 。不过根据更早的书《红楼梦》有详细记载 。当时 , 两锭银子可以买一石大米,八分银子可以买一斤肉,一锭半银子可以买一只鸡 。
有了这个参考,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购买力,1石大米120斤 。按现行每公斤3元计算,1两白银等于360元;一只鸭子没有准确的重量,如果按3斤来算 , 每公斤单价25元 , 折合人民币675元 。
干旱时期1两白银可以买1石粮食,应该和《红楼梦》年的物价水平差不多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根据刘嫂的描述,贾府45个人每天的吃喝费用大约是3两银子 。如果文中提到的每两白银折合人民币150到220元,那么五六百块钱肯定不够 。
如果用吃饭来衡量1两白银的购买力还不能令人信服,那就从住房方面来比较 。
通过对清代传世房契的分析 , 乾隆时期北京的房价普遍不高 。当时内城的平均房价
为32.8两每间,外城均价为38.2两每间 。注意 , 清代是买房不是以平方计算的,都是以“间”计,间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 皇家的紫禁城每间就很大,而民间相对比较统一,大致一间为20平方左右 。
这样算下来,京城的房价内外城分别为1.64两每平方米、1.91两每平方米 。这个价格确实不高,一个二品官每年俸禄为150两,也就是说只要一年的收入,就可以买下一处上百平方米的房子 。
从乾隆八年一直到嘉庆二十二年的74年内,京城的房价都很平稳,最高时也就40两每间 。当然也有个别时期房价涨幅较大 , 比如嘉庆二十五年,外城房价增至10两每平方,这样一来买下20平米的一间房,就要掏200两银子 。道光以后,京城房价又维持在40两每间的价格 。
就以40两每间计算,折合每平方米2两银子 , 而现在北京的均价差不多是6万每平方米 , 以这个标准计算的话,那么清代1两银子就30000人民币 , 就是放在三线城市,也大致等于5000元左右 。
所以不管从年收入还是购买力来讲,清代1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的这个问法都是很不严谨的,因为现在的市场、消费以及观念都与清代不同,根本就得不出具体的答案,只有具体到某一特定物品时,才有可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
相关问答: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各个朝代的银两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 。既然如此,就要按照货币等值参照的方式,将银两货币的价值进行换算 。对于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的中国而言 , 大米是千年不变、必不可少民生商品,所以,笔者接下来将大米作为参照商品,从而得出几个具有代表性时代的银子价格 。
电视剧中的白银
在唐宋以前,由于白银并不是普遍流通的货币,所以计算在此之前的银两价值,并无太大意义 。根据史书记载 , 唐朝贞观年间银子才逐渐进入流通货币的舞台,当时一两银子可以买到200斗米,由于10斗米为一石,一石等于现在的59公斤,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现在的1180公斤大米 。当今社会,平均米价基本上维持在1.75元一斤左右,由此可以推算得知,唐朝初年一两银子相当于4130元人民币 。
古代最坚挺的硬通货——大米
再来说说宋朝,据《宋史·食货志》记载:“米石不过六七百”、“每斗折钱30文”可得知,宋朝的米价大概维持在一斗米600~300钱之间,那么,一两银子就可以买到4~8石大米 。由于宋朝的一石大米其重量约66公斤左右,所以一两银子的购买力 , 大约在924~1848之间 。以前读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还记得黄蓉请郭靖吃饭,结账时一共花掉了19两多,与真实的宋朝银子的购买力相比 , 一顿饭花19两的情况,想必不会在宋朝发生 。
古代银子
明朝年间,一两银子的价值开始大打折扣 。据明朝万历年间的资料显示,当时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两石大米,一石大米的重量约为94.4公斤 ,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188.8公斤大米,中国米价的平均价格仍然取1.75元,也就是说明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660.8元 。
清朝年间的银两价值相较于明朝就更低了,由于清朝晚期大量海外银两涌入中国,导致中国的银两价值大幅度贬值,一两银子的购买力仅为明朝一两银子的三分之一,由此可以推算,清朝末年,一两银子的价值仅相当于现在的200多元人民币 。综上所述,各个时期银两价值截然不同 ,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
古代的房价如何?【清朝初期一两银子折合现在多少钱】
“红顶商人”通常指有官方背景的商人 。他们利用政府给予的支持和特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成为富豪俱乐部,成为商业海洋的潮起潮落 。胡雪岩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之一 。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的成功可以复制吗?为什么他这么快就从成功的巅峰跌落?挫折过后,他为什么没有一蹶不振 , 东山再起?清朝同治、光绪年间 , 杭州东南角有一座十几亩的房子 。当地人都知道这房子的主人是大名鼎鼎的胡雪岩 。胡雪岩原名胡永光,胡雪岩是他的字 。
胡雪岩是晚清中国首富 。曾几何时,他的家产价值3000万两白银,按今天的购买力相当于60亿元,超过了当时国家储存的白银 。胡雪岩也是晚清官员 。朝廷授予他“大使”称号,红帽黄袄,紫禁城骑马待遇 。官职相当于副省级,享有很高的荣誉和待遇 。在商业中 , 机会和环境非常重要 , 但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位的 。胡雪岩非常重视“人和” 。作为丹顶鹤商人 , 他熟悉官员 。作为老板,他有很多与员工打交道的经验 。他的经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生动案例 。
员工到企业上班,首先考虑的是工资 。工资是否丰厚是否值得付出,随着空置房的增加,是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 。熟悉业务的员工,资源总是稀缺的 。他们既是技术工人,也是企业机密的知情人 。晚清时期 , 由于通讯手段不发达,很多商人高薪挖竞争对手的墙脚,雇佣熟悉自己业务的员工,以掌握竞争对手的内部信息 。要想在激烈的商战中生存,就必须赢得人心,保护人才 , 避免人才流失 。赢得胡雪岩的芳心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高薪;第二 , 友情;第三,平等共赢 。
先说工资吧 。胡雪岩的工资绝对不含糊 。他认为员工的工资和买东西是一样的 。“一个价格,一种商品 。”如果货好,价格自然会很贵 。值得付出沉重代价的,一定是忠诚有效的人才 。胡雪岩的工资是很契约化的 。他不会扣员工工资,因为他生意减少了,钱也减少了 。即使赚不到一分钱 , 他也会尽可能的付出 。阜康银行聘请刘庆生为代理时,资金尚未到位 。胡雪岩付给刘庆生年薪220两银子 , 并预付了一年的工资 。要知道 , 那时候十几两银子在杭州能让一家八口过上好日子 。这真的触动了刘庆生的心 。
谈友情 。胡雪岩热衷于通过给员工发年货来赢得人心 。早年在杭州金华火腿贸易做服务员 , 年货是金华火腿 。胡雪岩对火腿要求很高 。因为火腿上半部分骨头多,下半部分的肉太肥,味道不好,只有中间部分最好吃 。所以他把中间部分很有品味地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各级员工,上下部分留给自己和家人 。发年货前,胡雪岩亲自用银针检查火腿,看火腿是否香,火候够不够,质地色泽好不好 。这样做,胡雪岩很感动工作人员 。每个人都愿意用百倍的忠诚和努力来回报 。
最后说说平等共赢 。还记得胡雪岩在杭州的豪宅吗?建楼的时候,西北角有个修面店,不管出多少钱都不肯搬出去 。胡雪岩是他那个时代的牛人,但他没有叫官兵把他推倒,也没有去找地痞流氓扔砖头吓唬他 。在他看来 , 富人和穷人有平等的生存权;自己赢,让别人赢 。所以,直到胡雪岩去世 , 钉子户才毫发无损 。这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胡雪岩待人接物的机智和豁达 。他失去的是一小块土地,留下了这栋楼的一些缺陷,但他得到的是社会声誉,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也是他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 。
工资不重要,名声重要 。付高薪,员工受尊重,老板受表扬,劳资双赢 。火腿是小事,却让人揪心 。人是团结的,泰山压顶,人是分散的,什么也没做 。剃光头是小事,但社会声誉是大事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 。懂得尊重弱者的强者更值得尊重 。
许多通往成功的大门实际上并没有上锁 。只要我们勇敢的敲门,勇敢的走进去 , 可能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靠着“天时”“地利”,尤其是“和人和”,胡雪岩走到了这一步,获得了成功的关键 。但他的事业很快就失败了,这也和“人和”有关 。19世纪末,江南60%的生丝销往海外 。然而,长期以来,西方列强垄断了中国的生丝贸易 。这让中国正在崛起的民族资本家不服气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 他们与西方列强展开了“商战” 。胡雪岩是这场商战的主角之一 。红色商人胡雪岩
光绪八年,苏杭的新丝绸运到上海 。胡雪岩花了两千两银子全部买下,准备套利,让西方商人根本买不到生丝 。想做生丝生意的洋人要和胡雪岩商量 , 愿意多花一千万两银子买下这些存放在胡雪岩的生丝 。胡雪岩也不含糊,出价3200万两 。因为多出的两百万美元和两千美元,谈判失败了 。第二年 , 新丝绸从苏杭运到上海 。这一次 , 在胡雪岩资金告罄的情况下,邀请其他华商集资购买,以控制生丝市场,迫使洋人让步 。然而,这一次 , 他偶然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因为出现了一个死敌,他的名字叫盛宣怀 。
丹顶鹤商人盛宣怀是李鸿章身边的红人 。招商局、荆门矿务局、天津电报局成立后,盛宣怀被胡雪岩暗中检举,三次失官 。有人问,胡雪岩为什么和盛宣怀过不去?其实都是当枪用的 。就是李鸿章的淮系家族和左湘系家族的明争暗斗 。无论如何,两人惹事,盛宣怀故意寻仇 。
胡雪岩为了筹措左、西征的薪水,多次找汇丰银行借款一千多万银元,并约定每半年归还一次 。虽然都是以朝廷的名义借的钱,但是银行催还的时候,都是问胡雪岩,因为他是经手人 。当初借钱的时候,朝廷批准担保各省的铜税收入,每年按时把税缴到胡雪岩的账上 。这一次,盛宣怀告诉苏松泰和邵友濂,汤种要求今年铜税延期20天 。邵友濂觉得李既然开口了,就不是一个耽误毛的事,也不是什么问题,于是就这么做了 。
新鲜的丝绸刚刚到达上海 。盛宣怀带头,和外商一起全部买下,然后低价卖给胡雪岩的老客户 。这一年,欧美发生经济危机,外部对丝绸的需求急剧下降 。前几年国内小房短缺,经济下滑严重,国内对丝绸的需求也大幅下降 。胡雪岩前一年囤积的生丝卖不出去,卖不出价钱,也占用大量资金 , 无法变现 。此时,由于流动性不足,胡雪岩正处于最脆弱的时刻 。
怕什么,会发生什么 。就在这一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军舰驶到闽浙沿海,扬言要炮轰上海 。眼下,上海市场一片混乱 。盛宣怀立即让人在胡雪岩的阜康银行取钱 。他带头,其他人来取钱 。阜康银行的银行存款很快被提现,面临破产 。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胡雪岩做了什么?他做了三件事:首先,他请求帮助 。债主找上门来,胡雪岩只好向邵友濂求助,赶紧叫今年的铜税救急 。但邵友莲谎称店员不在,故意磨蹭 。他发电报给左,请求帮助,但被盛宣怀控制的电报局扣留,未能及时送到左 。胡雪岩以前是赢家 , 但这次真的有麻烦了 。
第二,出售房产 。为了应付挤兑和偿还贷款,他将囤积的生丝低价出售,损失了800万两白银本金 。他把这些年买的土地和房产抵押出去,换成了白银 。但由于上海金融恐慌,房价、股价暴跌,这些曾经被炒得天价的楼盘根本卖不出去 。第三,遣散家庭成员 。胡雪岩是个享乐主义者 。他在杭州建造的府邸富丽堂皇,极尽奢华,有十几个漂亮的小妾 。现在,我要变穷了 。我再也养不起这些富婆了 。为什么不给每人两千两银子,让他们都被解雇,自食其力?
胡雪岩被动地做了这三件事,不仅没能弥补欠款,还损失了不少家产和继续还债的能力 。现在,他才明白,幕后惹是生非的是盛宣怀 。此时左虽赴上海处理善后,但已无济于事;为避免引人注目,盛宣怀被李鸿章调到天津 。只有胡雪岩叹了口气,坐在太师椅上,面如死灰 。两年后,光绪十一年,胡雪岩终于还清了债务,但经济上失败,没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这一年,他在愤怒中去世,享年63岁 。他的靠山左也于同年去世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受到国内外挤压,资本原始积累面临诸多困难 。很多商人还是靠传统的商业模式,即政企勾结,囤货套利 。但是 , 胡雪岩的失败说明红顶商人的老模式是行不通的 。胡雪岩给后人留下了非常沉重的教训 。
要说房子这件事,可能是千百年来都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了 。虽然对于古代人来说,土地和官职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拥有一个自己的房子,却能让你安心下来 。那我们就来谈一下,古代的房子到底是怎么标价的?或者说 , 我们能买得起吗?提到房,就一定要提到地 。所以我们先从官员和平民两个角度来说,先说官员 。虽然看着官员其实很好,但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买房危机 。虽然我们在电视中总看见皇帝赏房子,但这毕竟是少数 。
在唐时一开始的价格还是很好的,毕竟当时百姓不太愁吃穿 。但是后期的价格就越来越贵,像是一些小官根本买不起 。例如白居易,作为一个天生寂寥的人,他是真的很惨了 。一开始在京都任职时根本买不起,但是奈何人家有一个住大房子的愿望 。从他的诗中就能分析出来,他充满了对自己大别墅的幻想 。后期任职别的地方后终于买了一套,甚至还卖了自己的两匹马才成功 。于是他开始各种规划,刚住没几年就又被调走了 。
而一般在京都地方的住宅都要百两以上,这还是普通的 , 所以他们要存很多年钱才行 。而百姓就更苦了,其实当时很少有现在的商品房 。更多的都是自己建造,但需要土地啊 。而当时兼并买卖一直很重,所以有地很难,有钱建造更难 。
虽然清朝时期可以分房子,但是奈何人数太多 , 最后还要不停的建造 。所以看来这个问题,从来不是一个时代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