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

90后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草根创业达人
来讲述一个90后草根创业达人的励志故事 。他叫禹化普,在他的身上 , 人们给他贴上了“创业达人”、“手抓饼大王”、“90后”、“草根”这样的标签 。2013年,他因为一份手抓饼的事业上过央视《晚间新闻》并获多家媒体转载报道,同样在这一年 , 他注册了自己的公司,现在加盟店已达160家,直营店40余家,年收入估计在2500万以上 。一起来看这位90后年轻人的创业励志故事 。
【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
 禹化普来自山东临沂市蒙阴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学时便跟随父母放羊,种花生、地瓜……他说,小时候的自己还不敢有梦想 , 只盼望能快点走出山村,减轻家庭负担 。如今的禹化普早已实现了这个愿望,不过,在他看来,一切才刚刚开始,他渴望的是,不断颠覆 。
童年:永远是班里最后一个交学费的孩子
在进入大学前,禹化普还从没有出过自己家的小乡村 。在禹化普的记忆里,小时候除了学习,就是和哥哥光着膀子在地里干活的情景 。那时的家里到底有多贫困呢?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从小学3年级开始,每次禹化普的学费都是班里最后一个交的,而且全是几块、几毛的零钱拼拼凑凑 。
“每学期开学之前,我都会跟母亲哭上好几回,希望可以早一点拿到学费 。但是真的没办法 , 每回等到母亲凑够了 , 已经又是班里最后一个 。”禹化普回忆道 。
但贫穷也给了禹化普成长上了最重要的一课 。“那时母亲总是想尽办法供我们兄弟俩上学,她看到别人做什么能赚钱就也跟着去学,卖过豆腐 , 也做过很多其他小生意 。”母亲的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给了禹化普最深的童年记忆,带着这份耳濡目染下的执着,禹化普走进了他渴望已久的大学校园 。
大学:从自卑的阴影里走出 文具批发开始创业路
创业 , 对于禹化普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生活所迫 。交完第一学期的学费,禹化普全身上下就只剩下了几百元钱了 。而除了要利用这几百元在接下来的四五个月生存下去,积攒下下学期的学费也迫在眉睫 。
那时 , 刚入学的他听哥哥说新生刚入学时会购买很多生活用品 , 灵机一动 , 向哥哥借了500元做起了文具批发生意 。“我因为刚到城市里 , 性格也比较内向,所以有很强的自卑感 。”每次上门推销 , 禹化普都会先在别人宿舍门口徘徊很久,把接下来要说的话在脑里过上好几遍,但是推开门,他便又会紧张得脸红 。
每天早上5点,禹化普便已经起来进货,忙到晚上10点多才关门回家,常常一天只能吃一顿饭 。一学期下来,禹化普瘦了10多斤 。不过,伴随创业的辛苦而来的是,禹化普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以及迈出第一步后越来越自信的自己 。不久后,他又在学校租下了一个铺面 , 销售鼠标、散热器等电脑配件,同时还出租游戏碟,由于是独家生意,每个月都能收入一万多 。
转型:第一次做餐饮惨遭失败沉寂一年寻找方向
大三时,一次偶然的机会 , 禹化普接触到负责推广“台湾手抓饼”的许少波,于是两人合作在沙坪坝陈家桥开了第一家店 。“当时我找同学借了三四万,进货卖货全部自己来 , 虽然身体劳累却干劲很足 。”
但6个月后,他的手抓饼店就因人气不足关门谢客了 , 当时亏了4万多元 。“资金不足、选的位置不好,但更重要的是,有点太急于求成了 。”禹化普总结道,“有时候还抱有侥幸心理,希望一夜暴富,这心态明显是有问题的 。”
之后的一年 , 禹化普没有再做生意,而是尝试了很多其他的事情,帮工厂招工、为小卖部供货、卖文化衫 , 与形形色色的各种人打着交道 。
“那是我最迷茫也是最痛苦的时候,一个项目做了发现不合适,马上就开始寻找另一个项目 , 但总是重复着失败 。”看着周围的同学陆续找到了工作,而自己一无所成,无形的压力让禹化普的自卑感又回来了,失眠也成为常事 。
“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学会让自己沉下心来做事情,在不断的失败后 , 也更明白如何寻找到商机 。”这一次,禹化普选择重新回到手抓饼的事业里,他成功了 。
颠覆:“我做的不仅仅是手抓饼我希望做自己的社区”
做手抓饼,禹化普已经拥有了一套自己的秘诀 , “饥饿营销”、“慢工出细活”、“看重选址” , 但现在的禹化普,更看重的是自己独家的服务 。
“没有让顾客感动惊讶和感动的为零服务,天热了我们会给排队的顾客提供饮用水,还会有人举着电风扇帮忙降温 。”禹化普希望达到的是 , 依凭自己良好的服务,可以获得粉丝效应,以此发展出自己的“社区” 。
什么是“社区化”?禹化普解释道 , “这是一种互联网思维,卖的是理念 。就像我现在虽然在卖手抓饼,但明天如果我卖的是别的任何东西,同样会获得粉丝群体的认同 , 就和雷军卖小米,罗永浩卖手机一样 。”这是这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小伙对自己专业的回归 , 同时 , 也是一次颠覆 。
“手抓饼是传统行业,现在我的推广方式——直营、加盟也非常传统 。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颠覆传统 。”禹化普预计 , 等到自己的`社区构建成熟,预计会达到四五十万粉丝,卖什么,将不再是需要担心的问题 。
“我是一个总比别人快一步的人”,禹化普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业经历,在大学别人还忙着打游戏、恋爱的时候开始创业,在有一定成果后开始筹划转型……现在的他,每天依然坚持看书的习惯 , 不断充实自己,也不断寻找着创新的可能 。
90后创业感悟
禹化普分享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毛竹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绳子,仅仅用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高,用半年的时间,它就能长到50—60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我想,这也是禹化普在那一年最失落的时候,想告诉自己的东西,厚积而薄发,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
创业对于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少年来说,会面对太多的困难,他的解决方式是,创造条件而非制造障碍,想尽办法用一万块钱做出十万块能做的事 。这个曾经会脸红的少年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了创业精英,作为80后一代的我们,遇到同样的境遇和环境,我们会怎么做呢?
创业有心,经营如意
小慕将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个23岁的90后小伙方正,他从大学毕业后,迷茫求职并辗转多地,最终决定开网店经营女装 。从最初的惨淡经营,到后来的稳步增长,如今的他每月收入过万,远远超出了同龄上班族的收入 。他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不想安于现状,决心创业
“我是2011年6月份大专毕业的,大学里学的是物流管理 。毕业以后自己很迷茫,不知道找什么的工作 。” 毕业后他先在驾校报名学车,接着开始找工作 。一年时间内,他陆陆续续换了十来份工作,推销员、发传单、工厂配货员……他都干过 。“其实最后在工厂上班已经很稳定了,工资拿得挺高的,但是我不想这样一直替别人打工,我想给自己一个机会,看看我究竟有多大的能力 。”方正兴致勃勃的告诉我 。
可创业从哪方面做起,做什么?方正没了方向,他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天天在街上闲逛寻找商机 。有一次陪同女性朋友逛街,发现她们逛得店铺多 , 但是掏钱买的少,只是看中哪一款衣服之后,记住样式品牌到网上搜购 。其中一个女性朋友告诉他,网上卖的衣服比商场里的很便宜“同样的一件衣服,便宜了近一半 。”这句话对方正触动很大,“既然有这么大的利润空间,而且自己又精通网购,那在网上开一家时尚女装店一定赚钱!”方正告诉我当他有了想法后就开始实施起来!
研究女装潮流 , 慧眼识珠
2013年3月初 , 方正注册了网店 。一个跟时尚完全不太搭边的男孩,开始把握女装的市场定位和潮流趋势 。方正说,网店筹备初期,他会时刻关注一些风向标似的杂志和网站 。“看看流行的服装款式,以及畅销的款式,在货源寻找的时候有独特眼光 。”
“虽然会网购,但开店是完全另外一回事 。一开始真的什么都不懂,全都是从头学习 。”方正说,那时候的他真的是完全没了自己的私人生活,每天都在为筹备自己的淘宝店铺忙碌 。
被指不务正业,仍然坚持
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方正的女装淘宝网店开张了 。刚开始网店没有起色,烦恼却接踵而至 。“网店刚开的前几天,我每天除了睡觉的6个小时,其他的18个小时全盯着电脑,生怕有顾客咨询问题而我不在线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五天,除了有人推销刷钻提高级别和推销货源外,没有一个顾客咨询 。这期间方正被指不务正业 , 亲朋好友都不断善意地去劝他放弃开网店 。
“开网店不是闹着玩的 , 这里面学问大着呢!”面对种种质疑和不理解,方正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下决心要做出一番成就给周围的人看看 。“第五天的晚上 , 我清楚的记得大概是七八点钟 , 突然一个顾客跟我交谈起来 。”说起第一笔生意,方正突然兴奋了起来,声音也提高了不少 。“那名顾客很爽快,简单问了几句尺码大小之类的问题,就提交订单付款了,这对我来说,简直是莫大的鼓舞!”
开店容易守店难,终有回报
小店慢慢有了起色,随着信誉的增加,客人也越来越多,可是随之而来的资金和中差评问题又让方正措手不及 。“我这种小店有了中差评,那是致命的打击 。”为了小店能继续做下去,方正硬着头皮一个个打电话过去,解释道歉,对方时常是“啪”的一声就挂掉,而他只能继续拨打硬着头皮解释 。
“真的是开店容易守店难 。”方正告诉我他从开店初期到现在,他始终是一个人在忙活,每一次的上新货、充当客服、发货都是一个人忙碌 。然而除了线上的问题,线下的问题也很令他头疼 。他是在义乌找货源,货源很不稳定 。等量大一点后,他便开始去找厂家合作 。方正每个月都要跑浙江、广州数趟,和厂家谈合作 。如果有厂家不愿意,他就要‘常驻’厂家直到达成合作 。
坚持终于有了回报,不到一年的时间,方正的网店收益在逐渐增加,最高记录是时候他是月赚近2万元,而且收入还在持续增长中 。
口碑是做生意关键,成功关键
在方正看来,自己经营网店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做成这样,最大的秘诀就是口碑 。除了衣服质量以外,服务也是关键 。如今网上的商家良莠不齐 , 消费者经常会购买到一些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这也让消费者对网购心存芥蒂,而方正则尤其重视产品质量的问题 。一旦有买家反映质量问题,他都是第一时间去解释道歉并检查自己的产品,服装产品他是严格把关滴!
在方正的身上我看见了‘90后’正能量的一面,而我也了解到方正整个创业过程没有用到父母一分钱,他的创业本钱全是自己原来打工挣的钱 。他有今天的成绩全是他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这个过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他吃了多少苦和‘亏’只有他自己知道 。

农村市场就像一座宝藏,等待创业者去挖掘,同时,也需要创业者用慧眼洞察识别 , 才能挖出真金白银 。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在江西赣州安远县三百山镇“众诚瓜果栽培基地”,有6名“80后”的大学生 。虽来自五湖四海,但相同的“田园梦”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从借款30万元起家,到近百亩的现代农业瓜果栽培基地的形成,五彩斑斓的田园承载着他们的“绿色梦想” 。
创业冲破观念壁垒
“现在的条件已经好多了,刚开始创业时,一穷二白,连住的地方也没有,真是苦!”谈到创业难,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园艺专业的朱安成说,他最难忘的是刚刚建基地时,许多亲友不理解:一个大学生带着女友到外地的农村干农活 , 简直太没出息了 。当时精神压力很大 。
建设初期,搭建大棚、购种、化肥农药及试验每样都需要大量资金,他们6人分成3伙入股,每股10万元 。起初 , 父母们不太支援 。郭帅以前在郑州省城一家公司做种子销售员,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放弃稳定的工作到农村去种地,家里人不理解 。郭帅一方面给父母做工作 , 另一方面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李华和杜宗涛的父母思想都比较传统 , 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念了大学还去种田 。但这些年轻人没有动摇,因为这一创业极具挑战性 。
6个年轻人抱着“初生牛犊不畏虎” 的精神 , 引进了“日本小青瓜”、“红春早玉”、“一口茄”、“娃娃菜”等十几个瓜、果品种 , 一年种3茬至4茬,错开上市高峰,并把销售点定位在广州、深圳等沿海大、中城市,他们把大学5年里学到的知识全都搬了出来,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创业路 。6人的梦想随第一批种子一起植根入土 。育苗锄草、施肥灌溉、测温挂牌、修剪打药……吃的是粗茶淡饭,干的都是农家活,说起专业,说起基地的前途,大家信心十足 。李晓艳娇小玲珑,力气最?。?刻旄?偶父龃竽猩??笈锿婺喟停?38愕靡簧砟嘁簧砗梗?钕窀觥按骞谩保??锤咝说厮担骸拔蚁衷诤屯恋靥乇鹎? ,一天不下地,心里就直发痒 。”杜宗涛负责观测、记录、统计作物的生长情况 。夏季是作物发生病虫害的高峰期,尽管大棚里的温度都快50℃了,但他一点也不敢怠慢,每天来回十几遍地跑 , 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些“绿色宝贝”,一个夏天下来 , 整个“烤”成了“非洲难民” 。
每一个品种从试种到成功上市都得经过气候、水土、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反复研究和实验,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2007年春天,他们试种的2个大棚“早春红玉”西瓜无缘无故地死了十几株 。郭帅立即把解剖等相关资料发给河南科技学院的蔬菜教授李新峥和王广印 。经过诊断 , 原来西瓜得了炭疽病,他们及时按照教授的要求,用炭清和叶面肥做激素调整,增强了作物的抗疫抗病性,挽回4万多元经济损失 。“我们能有今天,多亏这两位教授的帮助和鼓励 。”朱安成说,毕业后,他们一直还保持着紧密的联络 , 并常常在网上探讨解决栽培技术难题 。
花开沃野润心田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1年多来的努力,如今,长长的“小青瓜”、红红的“圣女果”、拇指般大小的“一口茄”脱颖而出 , 荒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蔬菜、大棚里结满了五彩斑斓的果实 。而6名大学生齐心协力、吃苦耐劳、经得起失败、敢于挑战现实的创业故事和精神也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 。
据负责跑销售的郭帅介绍,由于基地里生产的全是当地没有的蔬菜、瓜果,而且他们在广州、深圳等地建立了固定的销售市?。?这些“绿色食品”以高出当地市场3倍至6倍的价格销往各地 , 亩均收入近4万元 。产品在广东、上海市场供不应求 。
谈起如何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让现代农业植根新农村?朱安成说,最好的方法是用实际行动说话,通过基地示范让农民了解到,大棚蔬菜能打破季节和市场的限制;新品种可以拓宽市场需求;“订单农业”能给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保护 。未来农业发展应该走一条生态、回圈、高效节约的道路 。2008年我们准备再投入100多万元资金 , 把种植面积扩大2倍,并增加5个至15个新品种 。他们已经拿出了详细的方案 , 准备带领当地百姓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进行推广种植,据预算,每亩比过去至少可以增加两三千元的收入,再接下来就是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基地将建设成为集生态农业、田园观光、农事体验、农家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家园 。
六名年轻的天之娇子,顺着时代发展的巨轮,载着田园创业的梦想,正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行 。
篇二
穿过浙江省宁海县双林村一排排别墅式的农居,便到了5号——波仔农家乐,一楼“办公室”里最显眼的位置放著几台电脑,农家乐的主人林剑波正跟几个年轻人看着萤幕说著什么 。这几台电脑是林剑波的“摇钱树”:通过网路,波仔单店拉来的客流量,占了双林村农家乐总客流量的一半;加上他开的网上票务公司 , 2014年营业总额达1000多万元 , 这是他大学毕业回乡创业5年给自己交出的答卷 。
与普通农家乐不同,林剑波的大部分顾客来自网上 。在百度上输入关键词“宁海农家乐”、“双林农居”、“宁海森林温泉”等,“波仔农家乐”的资讯总是处在第一页,在淘宝网、58同城和网上订房中心上也能联络上“波仔农家乐” 。“城里人来宁海旅游,想找个住处,网上一搜,很容易就找到我们 。”林剑波说,双林村不是旅游景点,单靠回头客和口口相传客流还是有限,“网上拉客”十分必要 。为此 , 找专业人士建立了自己的专属网站 。网路营销的大手笔 , 回报颇丰,客房改了又改 , 还是不够住 。“双林农居”30多家,近半的客源都由他拉来,分配给各家农居 。
林剑波2008年从浙江旅游学院毕业,学的就是酒店管理专业 。他干过酒店,做过学徒,弄过模具 。正当他在城里四处打拼时,桥头湖街道 *** 发出了办农家乐的号召,推出“双林农居”品牌,符合要求的农家乐,每间客房补助3000元 。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回到老家双林村创办了家乡的第一批农家乐,改造家里的新居,总共投入80万元 。现在,波仔已经是“双林农居”规模最大的一家,有15个标准间 。
刚刚做农家乐时 , 林剑波心里很没底儿,村里人那时基本都是外出打工,外面人来的就更少 , 双林村的知名度太低了 。他决定充分利用网际网路,为自己的农家乐打广告、在宁海线上、旅游论坛上发帖宣传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某旅游网的渠道接触 , 波仔农家乐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来“双林农居”投宿的城里人多数来自上海、宁波及周边城市 , 除了住宿,小林还发掘出了为顾客代购景区门票以及餐饮的服务 。除了是老板,他还是厨子,每盘菜都亲自做,食材绝不过夜 , 一定要日日鲜 。不断吸收客人的建议,波仔的民居也更加规范化,房间配备了独立卫生间、100M的wifi、ATV电视,还雇了专门服务人员 。这样的精益求精让波仔农家乐获评四星级农家乐 。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配套设施跟不上,交通不方便 。其他成功的农家乐像长庆、桐庐,直接有到上海的专车 , 而我们这边没有 。”林剑波已经看到,光靠自己一家是做不强的,需要双林村的农家乐联合起来 。“如果每个礼拜有专车在市里接客人过来,会好很多 。”
有时 , 他也会把电脑和店门一关,带着家人去旅行,一走就是半个月 。毕竟世界很大,他还年轻,还想出去看看 。
篇三
5年前,为了拯救被遗弃的30亩蔬菜大棚 , 南京六合区雄州街道钱仓村的3名大学生村官踏上了创业之路,注册了田原牧歌公司和钱仓牌商标 。如今,公司基地已扩充套件到300亩,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 。2016年5月26日,该专案参加了江苏首届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总决赛,这也是南京唯一进入总决赛的村官创业专案 。
钱仓村党总支副书记周强是3人创业的合伙人之一 。
“2011年,村里来了不少外地人承包大棚种蔬菜 , 但亏了本 。”周强说,当时,一个承包户直接跑路,扔下30亩大棚的蔬菜 。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蔬菜烂在地里,村书记就让几个村官先去卖菜 。
当天下午1点,周强开始张罗工人一起拔萝卜,到晚上8点装完车 , 整整装了700公斤 。次日凌晨3点,他们把萝卜运到蔬菜批发市?。?怀德懿分宦袅?30元 , 还不够人工和运费 。
国家鼓励农业创业,为什么农业的利润这么低?再看看村里,不少农民也都将地抛荒 , 去工厂打工 。周强说,农业一定要解决好“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的问题,3个大学生村官决定自己创业 , 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
从头摸索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
创业基地就在钱仓村村头,那位承包人遗弃的30亩大棚 。
周强说,他花了一个月做市场调研,最终决定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 。基地出来的菜 , 首先要到地头的农药残留检测处自测,然后送到集散中心做第三方检测,每次检测都出具报告 , 相当于给蔬菜标了“身份” 。
虽然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村官,但真要做农业,3个合伙人都没有经验,一切从头开始摸索 。
在大棚里育秧,需要地暖,但铺地暖容易干燥,就要经常浇水 。周强刚开始直接从外面水沟里挑水浇 , 结果热乎乎的秧苗遇上冷水,死了一大片 。后来请教了街道农技站工作人员,水挑来后在大棚里放一段时间,等水温和地温接近了再浇 。
孙雪清是其中一名女大学生村官 。“记得有一年天寒地冻,我去邻村讨教大棚种植经验,骑着电动车来回20多公里的路,半路还下起了雨,一天忙下来,当晚就发了40℃的高烧 。在村医务室打吊瓶时,还忙着洽谈送货 。当时就是有股信念 , 吃点苦没什么,一定要干成了 。”
平价超市+企事业单位配送,直销模式提高利润
提高利润,周强的计划就是直销,将农产品直接从田头上到餐桌 。在街道上看到,公司开的农产品平价超市生意很红火 。周强说,这里白萝卜每斤一块三,而市场价一块六;西兰花三块八,而市场价五块四 。而且都是当天的新鲜菜,一天有6000多元营业额 。
在江北农副产品中心 , 公司还设立了集散中心 。现在公司已有50多家企事业单位配送客户,每天营业额近4万元 。
为了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村官们将所有的大棚分包给会员农户 , 统一品种布局、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包装销售 。村里的老付就跟着这群大学生村官种菜,“你别说,这群学生娃还真有点本事,还是跟过去一样种菜,但菜价翻了好几倍 。这两年,我家里买了两辆车和一套房子 。”
除了种菜,村官们还打造了200亩葵花园,吸引城里市民前来旅游参观 。孙雪清说,去年“十一”前后,10天来了45万人参观 , 把基地和附近村民的农产品都买空了 。
据介绍,公司下一步将借鉴京东到家的3P战略,打造南京帮生鲜O2O社群商务模式,在南京市范围内开办50家社群生鲜超市,线上交易,线下2小时送货上门 。同时,把基地打造成休闲农业观光中心,向游客直销农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