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课件:《古诗三首》

#课件#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 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下面是整理分享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课件:《古诗三首》,欢迎阅读与借鉴 。
赠刘景文课时目标
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 , 会写“赠、刘”等7个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课件出示20)(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认读生字:赠、刘,读准平舌音“赠”,边音“刘” 。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课件出示21)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 。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 , 心情很不好 。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板书:赠刘景文)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
?。ㄒ唬┳杂啥量挝? ,读准字音 。
?。?渭?鍪?2)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
zènɡliúɡàijúcánjūnchénɡyóuàojú
赠刘盖菊残君橙犹傲橘
自由读,指名读 。
师生共同正音:“赠、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 。
开火车读 , 齐读 。
?。ǘ?┭?扒傲骄涫?。
1.指名朗读古诗《赠刘景文》,教师评议: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渭?鍪?3)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 , 
最是橙黄橘绿时 。
2.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 , 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
4.“荷”字的教学 。
?。?)(课件出示24)荷花荷叶图(板书: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课件出示25)
?。?)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课件出示26)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
引导理解——荷?。汉苫?菸??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
5.“菊”字的教学 。
?。?)(课件出示27)菊花图 。(板书: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 。(课件出示28)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引导理解——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 , 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
?。?)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
?。?)对比朗读 。
?。ㄈ?┙萄Ш罅骄洹耙荒旰镁熬?爰?nbsp;, 最是橙黄橘绿时 。”
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
1.(课件出示28)橙黄橘绿图 。(板书:橙黄橘绿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课件:《古诗三首》】
 师:除了橙子、橘子 , 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ò迨椋撼乳偾镏?溃?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2.齐读诗句 。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
?。ㄒ唬┨富肮?桑和??撬淙焕斫饬耸?猓?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 。
2.学生自由体会读 。
3.个人比赛读 。
4.男女 生比赛读 。
5.齐读 。
6.指导背诵 。
?。ǘ?┩???,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 , 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ㄈ?┒嘣?魉? ,古诗新唱 。
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 , 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
“一年好景君须记 ,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
五、识记字形 , 书写生字 。
1.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
?。ㄐ醋种?耙?⒁庑醋值淖耸? ,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 。每个生字写2次 , 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
?。ǔ鍪旧?痔镒指窨渭?0:)赠刘盖菊残君橙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登+木”是“橙”,“+皿”是“盖” 。
减一减:“群—羊=君” 。
换一换:“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 。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盖”字的“羊”没有尾巴 。
?。?)“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 。
?。?)“赠、橙”都是左窄右宽,“残”左右等宽 , “刘”左宽右窄 。
4.教师示范 , 提示重点笔画 。
提醒学生注意:
“残”是左右结构的字 , 右边是两横一撇,不是一横两撇 。
“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 , 七、八笔是两小撇 。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
设计意图: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同时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
设计意图: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积累优秀诗文 。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说” , 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
夜书所见教学目标
1.认识“挑”1个生字,会写“送、挑”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
1.(课件出示32)出示,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 , 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
2.谈话导题: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板书:《夜书所见》)
二、认识生字,感知诗情 。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引导解题 。
?。ㄊ椋菏樾聪吕?。所见:所看到的 。)
2.齐读题目 , 板书题目 。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
4.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课件出示33)出示生字:
sònɡtiǎo
送挑
?。?)老师指正:注意读准平舌音“送” 。
“挑”是个多音字 , 在这里读“tiǎo”,还有一个读音是“tiāo”,组词为“挑担、挑粮” 。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挑”:“扌”表意,“兆”表音 。
加一加:“关+辶=送” 。
?。?)(课件出示34生字田字格课件)送挑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教师示范 , 提示重点笔画 。
提醒学生注意:
“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关”,后写“辶”,“辶”是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折撇 。
“挑”第三笔是提,第七笔是竖弯钩 。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 生分组读 。
?。?渭?鍪?5)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
?。ㄒ唬┱页鍪?怂??。
师: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 , 那么 , 诗人究竟看到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教师相机板书)
?。ǘ?┭?暗谌?⑺男惺??。
1.师生交流 。
?。?)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 。(课件出示36图文)知有儿童挑促织 。
?。?)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 , 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
师: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注释(板书: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 。
?。?)理解“知” 。
师:刚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个“知”是什么意思?(料想)
?。?)漆黑的夜晚诗人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相机出示第四行诗句 。(课件出示37图文)夜深篱落一灯明 。
2.引导交流:你捉过蟋蟀吗?指名生说 。
预设一:学生捉过蟋蟀 。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体验,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
预设二:学生没有体验过 。教师充满激 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侯和小伙伴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 。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 , 却什么也没有 。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得不得了!
3.朗读指导 。
4.齐读 。
5.师范读 。
6.齐读 。
?。ㄈ?┭?暗谝弧⒍?惺??。
谈话过渡:谁知道捉蟋蟀的季节是什么时候?秋天是捉蟋蟀的季节 。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听 。到书中找一找秋天 , 你一定能找到?
1.(课件出示38)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读一读 。
2.理解词语,初知大意 。
3.(课件出示39)
?。?)萧萧:风声 。
?。?)梧:梧桐树 。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
4.齐读 。
5.师范读 。
6.齐读 。
7.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个解释 , 生选择字义 。)
引导交流: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是诗人就是叶绍翁 。(板书:叶绍翁)说起叶绍翁还有一个故事:(课件出示40)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的人家做儿子 。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 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 。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
8.读诗 。
谈话过渡:了解了这些,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牵动诗人的情怀?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那就是思乡之情 。我们带着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 。
?。ㄋ模┲傅既?睦识?。
1.齐读 。
师: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想到什么?(生答)是呀,也许他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想起家乡的孩子,想到这些,他的思乡之情就更浓了 。身在浙江的他,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 , 跟自己家人团聚啊 。
2.教师范读 。
3.学生齐读 。
4.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 。
5.唱诗(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 。
6.指导背古诗: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 。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 ,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
四、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
3.老师读诗的前面 , 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
4.小组比赛 。
五、拓展阅读 , 增加兴趣 。
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
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 。
?。?渭?鍪?1)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 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读一读,背一背 。
设计意图: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 , 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通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