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自行车

小轮车其实与我们熟悉的自行车大同小异,只不过材料、性能不同而已:特型材质的车身,更结实、更轻巧,抗震、耐摔 。BMX一般是20英寸(一般的自行车是28、26和24),它的比例与人的比例刚好,更能 小轮车 满足花样玩法时对轻与巧的要求 。另外它的车胎粗而耐磨,刹车性能更高(突停、缓停、耐用),其独特的车把旋转设计 , 可以360度旋转,当然您多转几圈 , 1440度怎样?它的“脖子”也折不了!
小轮车源于70年代的美国 。一开始人们只是在泥场地里竞速,但很快爱好者们觉得仅此过于简单 。后来有一个叫BOB HARO的年轻人就在前后轮的两旁安装了4根金属管以满足作出各种花样动作的需求 。这位年轻人后来成了世界知名自行车品牌HARO BIKES的老板 。那四根金属管也变成了现在BMX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火箭炮(PEGS) 。
BMX是一项追求人车合一的运动,一般有五种玩法:1)平地花式(FLATLAND); 2) U池(HALFPIPE); 3)街式(STREET); 4)泥地跳跃(DIRT/DIRTY JUMP); 5)泥地竞速(RACING) 。
“U池”的腾空、前空翻,障碍的天马行空、坡台的燕子展翅,DIRTY JUMP的SUPERMAN等等,在竞赛中BMX变成表演杂技的工具,动作绝对令人惊叹,这就是BMX 。[编辑本段]小轮车的起源与发展 小轮车(BMX)运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利福尼亚,在很短的时间里它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美国 。那些对越野摩托车可望而不可及的青少年而言,这项运动可以使他们体会到 在自建的越野跑道上驾车飞驰的美妙感觉 。虽然使用的是自行车,但不妨碍 他们充分体会那瞬间的撞击所带来的刺激与兴奋 。对于青少年来说,BMX的花销相对低廉而且也不用去离家太远的练习场 。
70年代初,美国建立了最早的BMX组织,这也被认为是BMX成为正式运动项目的标志 。在其后的十年间,小轮车运动又传入了其他一些国家 。1981年4月国际BMX联盟正式成立,1982年举行了第一届世界BMX锦标赛 。到这时BMX这一独特的运动项目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这项运动与自行车运动有较多的相似,1993年BMX正式成为自行车运动大家庭的一员 。
继美国之后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澳洲BMX也有蓬勃的发展 。但美国仍是这个项目的超级强国 。
小轮车发展至今 , 已经脱离了单一在练车场中进行比赛,而发衍生了更多的项目 。具体分为五种:第一种是最原始的泥地竞速比赛 。第二种(DIRTJUMP泥地跳跃比赛),利用泥土做成的坡度进行跳跃花式比赛 。第三种称为(STREET 街道)利用模仿街道障碍的道具场地进行比赛 。第四种(HALFPIPE 半管道),在半管道场地 里进行跳跃花式比赛 。第五种(FATLAND,平地花式),在指定的平地里利用BMX车做各种平衡滑行的动作进行比赛 。[编辑本段]小轮车运动 姿势
正确的骑车姿势是:上体较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屈,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体重心,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车座位 。
踏蹬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式和脚跟朝下式三种 。
自由式踏蹬方法: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 。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 , 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 。脚在最高点A时,脚跟稍下垂8~10度,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用力逐渐加大到B点时 , 脚掌与地面成平行状成,踏蹬力量最大;再向下 , 用力逐渐减?。??胂铝俳缜? ,肌肉开始放松,脚跟略向上抬起 , 到C点时,脚跟逐渐上提到15~20度;当脚回转到D点时又与地面平行,往上行,脚跟又向上提起 。重新进入A点 。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贺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 , 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 。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 。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 。
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目前不少运动员,尤其是短距离运动员采用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 。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 。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 , 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 。
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 , 脚跟向下8~15度 。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在骑行过程中做过度性调剂用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 。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 。
飞JUMP密技
飞JUMP是飞泥台,就是所谓的DIRTJUMP 。不少人在电视上看到DIRTJUMP都感到十分精彩刺激,但当自己飞起来却险象环生 。我也是过来人,也从不断的狂摔中总结出了那么一点儿的经验 。
先飞之前的准备 , 到街上试一下凌空感 。找一个有两三级的地方,由上面飞下来,并尝试一下双轮着地和单后轮着地 , 学习放轻点着地 。
飞小台
以一个50CM高的锥形小台为例 。不要以为速度慢会安全点,速度太慢起跳时很可能前轮已经开始下降但后轮还在台上没出来 , 这样连车带人很可能来一个前滚翻---土地天空的感受可不是那么好受 。飞之前先感受一下速度 , 由起步点从JUMP态的旁边骑过 , 计算出合适的速度 。然后就要下定决心去飞了,由起点开始加力,到JUMP台前约5米停脚,调节速度,选好起飞路线 。当前轮上台时身体重心后移,双腿往下用力压 。当前轮离台后双手往后拉紧 , 千万不可象骑越野车那样放松双手,这样很可能会车头先着地,然后人车来个前滚翻 。当车完全离台后,身体放松 , 车两轮同时着地;也可以在车离台后双手上拉、双脚下蹬 , 这样可以后轮先着地 。飞小台最容易出现的是失平衡 , 当着地前你发现车往一边侧得很厉害时----以你自己的能力以无法救回来的时候,最好是把车仍掉,以为这时离地的高度不高 , 逃出来可避免跟车一起摔到地上 。
飞梯形大台以一个120CM高台面3M长的梯形台为例 。飞这样的台心理压力比飞小台的大得多 , 远看JUMP台的起跳面象一堵墙一样 。其实他的起飞技巧与小台相同 , 最重要的是要对准起飞路线,不要斜着飞,这样很可能会飞离台,车直接着地 ,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飞到3米高后直接着地的情况 。另外要注意的是大台的起飞距离长了 , 人容易被抛起,造成起飞时人车的重心在前 , 前轮先着地 。飞大台的下台技巧跟飞小台不一样 , 因为起飞的速度高、JUMP台的高度也高,能轻巧地着地变得非常重要,最好的方法是能顺着JUMP台的斜坡下来 。先要找到合适的起飞速度 , 太慢了车只能在台面上下来 , 太快了车飞离了台 。当你起飞后觉得车快要到斜坡的上空时,手往下压,以车头先往斜坡的方向插 , 速度不够时车头下压后可用脚提一下后轮 , 这样可避免后轮撞到坡顶上 , 但速度太快时就不要这样做了 。
飞连台
所谓的连台是从前一个台起飞,后一个台下来,或者是利用下台的速度再飞下一个台 。这类型JUMP台的技巧要求比较高,但最重要的其实是心理 。很多人都害怕两个台之间的空位,怕飞不过的时候前轮撞到第二台上 。其实能不能飞过去你只要看一看你飞梯形大台的距离就可以知道你能不能飞过去 。通常飞这类台摔交都是因为速度太快,飞过了下台引起的 。
飞得更COOL
要出出风头那就一定要搞点儿花试 , 说点简单点儿的---我也不会太多 。拉头,起飞后将车把往腹部拉 , 身体站直,这样人车成与地面垂直,要注意不要把车拉过了 。放单手,起飞后将车放平,在车未达到最高点时放单手,做个操人的手势,用平式或单后轮着地,只要在前轮着地前手能抓回把上就行了 。摆尾,起飞后双脚和腰用力,把后轮往一侧摆,摆角不大的时候 , 着地时可以不把车修正 , 够胆量的可以在侧摆的时候把车放平 。放单脚,起飞后一只脚往后踢,这时另一只脚会连脚踏往下 , 关键是着地时屁股能在座鞍的上方,伸出去的脚能不能回来倒没所谓 。
SUPERMAN,这是最吸引认得动作,当车刚离台时把双脚往后踢 , 双手抓紧车把,身体与地面成水平状,身体伸展开后马上往前收,双脚踩向脚踏 。这个动作我认为最好是用有后避振的车玩,就算双脚踩空也不容易伤及那4CM 。
骑行的基本技术——踏蹬技术
踏蹬动作是自行车运动中关键的技术动作,也是最复杂、最难掌握的动作 。良好的踏蹬技术可使运动员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得到尽可能大的功率,达到高速度 。为此,自行车运动员一定要在改进踏雕技术上狠下功夫 。
踏蹬动作的用力分析
踏蹬动作是周期性运动 , 即在一个固定范围内,以中轴为圆心,以曲柄为半径,重复地进行运动 。我们以一周为例,来进行受为分析:
当脚踏蹬到与地面垂直的A点时,作用力F的方向通过中轴(支点) , 它的力臂等于零,力距也就等于零,因此不做功,也就无法使自行车前进 。我们称它为上死点(上临界点) 。
当脚踏到B点时与水平面成45度,作用力F的方向如图所示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力F可分为F1(与脚蹬杆垂直)与F2(沿脚蹬杆)两个分力 。分力F2的作用方向通过支点(中轴),力矩等于零,只有F1才能作功 。这时,产生动力矩M=F1Xd 。因此,我们应设法加大分力F1,减少分力F2 。因为F1=F? COS0,所以 , 0减小,F1越大,当0角为零时 , COS0=1 , F1最大 , 此时F1=F 。由此可知脚的用力方向应尽量与脚蹬杆成垂直 。其踏蹬方法应该是,脚跟下垂,脚尖稍稍抬起 。
当作用力F与脚蹬杆处于垂直部位时,动力矩M=F?d,力矩最大,这是运动员踏蹬用力的最重要阶段 。
当脚蹬转到D点时与图8所示的B点相似,只是方向有所变化,所以脚的用力也应随之改变 。这时脚跟应向上抬起 , 脚尖下垂一些 。
当脚蹬转到E点时作用力F的方向又通过支点(中轴),动力矩为零 。我们称它下死点(下临界点) 。
通过以上各点的受力分析可见,每踏蹬一周可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上临界区(上死点) 。
第二阶段:工作阶段(用力阶段) 。
第三阶段:下临界区(下死点) 。
第四阶段:回转阶段(放松阶段) 。
沿着圆周进行踏蹬的力量都是通过切线来传递的踏蹬到每个阶段时 , 肌肉用力各不相同,两只脚交替进行踏蹬 , 当一只脚处于回转阶段时,另一只脚已进入用力阶段 。踏蹬到上下临界区时,应尽量使肌肉放松,并尽量缩短在临界区停留的时间 。
用力阶段是踏蹬主要阶段,运动员在这个阶段内使用的踏蹬力是自行车前进的主要动力 。因此 , 要把力量充分、合理地运用在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内踏蹬力量愈大 , 车子前进速度就愈快 。
回转阶段叫放松阶段 。这段时间里一只脚踏蹬作功,而另一条腿主动向上抬起,不能给脚蹬任何压力 。并利用抬腿短暂的一瞬间让肌肉放松一下 , 以便把力量集中起来用于作功阶段 。有时需要采用"提拉式"踏蹬,即利用抬腿动作给脚蹬以拉力,以加大另一只脚做功阶段的踏蹬力量,达到取得更高速度之目的 。
脚掌在脚蹬上的位置
脚掌应平稳地踏在脚蹬上,脚蹬应在脚掌中部和脚趾之间 , 也就是脚掌正好踏在脚蹬轴上,脚掌的纵向与脚蹬轴保持垂直 。鞋的前端可伸出脚蹬5一7公分左右(根据脚的大小决定) 。
鞋卡子的位置应正好卡在脚蹬框上 。鞋卡子要钉正、钉牢,皮条系紧 。加强在用力时两脚的有机配合,帮助运动员正确地完成踏蹬动作 。
踏蹬方法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式和脚跟朝下式三种 。
自由式踏蹬方法:
目前 , 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 。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 。脚在最高点A时,脚跟稍下垂8~10度,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用力逐渐加大到B点时 , 脚掌与地面成平行状成,踏蹬力量最大;再向下,用力逐渐减?。?进入下临界区 , 肌肉开始放松,脚跟略向上抬起,到C点时,脚跟逐渐上提到15~20度;当脚回转到D点时又与地面平行,往上行 , 脚跟又向上提起 。重新进入A点 。自由式踏蹬 , 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贺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 , 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 , 减少死点 。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 。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 。
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
目前不少运动员,尤其是短距离运动员采用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 。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 。当脚踏蹬到A点时,脚尖向下与脚跟成8~10度的俯角;当脚踏蹬到B点时仍保持原角度;到C点时脚尖更向下与脚跟成15度~18度的角度;到D点时,恢复到原来的8~10度 。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 。
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
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脚跟向下8~15度 。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在骑行过程中做过度性调剂用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 。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 。
踏蹬动作的训练
踏蹬动作从现象上看很简单,但要准确掌握,达到动作协调完美,却十分困难,必须反复地进行训练 。
开始训练时,最好不要用皮条捆脚 , 传动比要小,速度不宜过快 , 让运动员用较多的注意力体会踏蹬动作,培养踏蹬“感觉” 。经过一段训练,基本上能轻松自如,圆滑有力地进行踏蹬时,可逐渐加快速度 , 系上皮条进入正常系统训练 。
训练踏蹬动作,不论是新运动员还是有训练素养的运动员 , 都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负担过重,更不宜在疲劳情况下训戏练 。同时要注意发展髋、膝、踝关节的灵活性及力量,以助提高踏蹬技术 。
踏蹬技术训练,也可以在练习合上进行,其好处是能及时得到教练员和同伴们的指导,能使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改进踏蹬技术 。[编辑本段]山地车几个常见技巧动作的训练 山地车运动除了需要运动员有足够的体力外,还对运动员的基本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技术,而且还必须要练习一些技巧,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形成所谓的“人车一体” 。
近几年来 , 美国非常重视山地车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技巧训练 。由于美国山地车运动员在少年儿童时代大多从事过BMX小轮车训练,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因此他们的技艺十分高超 。美国著名的山地自行车教练布鲁?帕斯菲克最近专门在电视台教授运动员学习和练习山地车的技巧 。他说:“许多技巧在实际比赛中十分有效 , 而且体现了山地车骑行中的技术特点,有助于提高运动员对车的控制能力 。”帕斯菲克还认为,每个山地车运动员或爱好者都能够学习这些技巧,但必须注意学习的先后顺序,同时还要注意各个动作的迅速联接 。就象一个音乐家在表演时 , 既要注意准确,又要注意效果 。
以下是帕斯菲克提倡的最简单的山地车技巧,请注意要按顺序学习:
1.前轮站立
首先,要检查一下你的器材,必须保证有一个性能良好的前刹 。当你用手按住前刹时,一定要锁定车轮,这样你就可以用手的其他部位控制车把 。把车座放低一些,以免伤及身体 。刚开始练习时,最好在没有小石子的平路或干草地里进行,最好用BMX小轮车的踏板,这种踏板便于你在必要时,可以像练习小轮车一样,跳过车把 。
在进行练习时,先进行慢速骑行(速度就象走路一样) 。站在踏板上,尽量让曲柄成水平状态 。找到刚好使车能锁定的刹车点,然后让身体的重心略微前移,使后轮能够抬起,接着马上把重心移向后轮 。如果你即将失去平衡 , 就把刹车放开,或让另一条腿越过车把 。为了更好地体会这种感觉,开始练习时可以让一个朋友站在一旁扶住车座 。
2.前轮离地骑行
开始进行这个练习的时候,选择一个小的坡度,把车座放下一半,以降低身体的重心 。不要使用带脚套的踏板,以保证自己随时可以下车 。建议使用中等大小的牙盘,但后轮的飞轮要稍大一点 。
练习时,稍微踏一下踏板,身体向前越过车把,接着猛蹬踏板,拉住车把,身体后倾 。运动员要注意体会这种骑行的感觉像是自己在一个安乐摇椅上一样 , 但一定要注意保持一个指头握住后刹 。如果你感觉到自己要向后倒下,注意用力握一下后刹 , 你就会有重新找到平衡的机会;如果前轮开始下落 , 注意要在踏板上用力,以促使前轮回升 。最重要的是要充分重视后刹的作用,它决定着你的速度控制和平衡 。
3.转动平衡练习
注意刚开始练习时,在身体离开车座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慢地骑行 , 并保持习惯领骑的腿在向前的位置 。当自己觉得快要失去平衡时 , 再蹬一下踏板 。做这个练习时,如果有人在一旁保护,效果则更好 。还要注意,这种练习最好是在上坡的地形条件下进行 。
保持平稳后,把车把转45°,你的上身也跟着转过去,与车把平行,同时身体的重心大幅度前倾,几乎越过前轮的轴线 。先稍微蹬一下踏板,握紧前后刹,然后松开 。如果运动员处于平衡状态,可以前后移动一下 。在进行这样的练习时,还要注意前面五、六英尺距离的路面情况 。
4.用脚支撑下坡
当运动员发现了一个非常陡峭、技术性很强的下坡赛道时,可能觉得自己的能力达不到 。这时可以采用一种介于骑行与行走之间的运动方式,这种方式非常安全 。
先把鞍座降低 , 这样你的重心全部集中在后部 。在紧急情况下,你的臀部甚至要几乎贴近后胎,前胸贴近鞍座 。下坡时,用一只脚支撑地面,让车下降,拖着支撑腿骑行 , 注意刹车控制 。如果你还是失去控制,就把车引入路侧,或干脆把车放走,避免摔伤 。
5.前轮站立转向
练习这种技巧,有助于运动员在技术性很强的弯道上顺利完成一些急转弯动作 。当然,运动员在完成“前轮站立转向”时 , 要熟练掌握“前轮站立”动作 。这两个动作的起始动作完成相同,只是在骑行方向上要转体45° 。
如果你把车把转向左侧 , 你就要尽量向右摆动自己的背部 。而许多运动员在练习这个动作时,背部的摆动方向与车把转动方面相同 , 这是完全错误的 。在开始跳动时,要把自己的优势腿放在前面,然后转动车把 。当背部转过后 , 脚要猛踩踏板 。后轮落下后,要马上蹬踏板 。[编辑本段]自行车基本技术 (一)姿势
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创造良好的成绩,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自行车操作姿势 。轻松自如地操作,可降低能量消耗,避免不必要的肌肉紧张,保证力量和技术得到充分发挥 。
正确的骑车姿势是:上体较低 , 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屈,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体重心 , 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车座位 。
正确的骑车姿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车辆的尺寸、车座和车把的位置,运动员的身材大小及身体各部份的结构 。影响骑车姿势的因素可分为车的因素和人的因素 。车的因素有车架大小、车座高低与前后、车把倾斜角度和把立管长度等五个方面;人的因素涉及到腿长、臂长和躯干长度 。腿的长度决定车架的高低;躯干长度和臂长的总和决定车架的长度 , 曲柄的长度则与训练、竞赛场地有关 。坡度大、弯道多的路面需要曲柄短些,反之,曲柄可长些 。
为了保证正确的骑行姿势,运动员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 做好车辆的选择、车座的选择、车座的调整和车把的调整 。
(二)车座的选择:
自行车运动员能平稳地骑行前进,是依靠车把两端和车座三个支撑点形成一个平面,来维持平衡的 。在这三个点中,车座是主要支撑点,它承受着大部份身体的重量 。为了充分发挥踏蹬技术,运动员的座骨结节需要支在车座上,所以,必须根据个人骨盆解剖构造来选用适合的车座 。座骨结节间距离宽的可选用宽车座,坐骨结节间距离窄的可选用窄车座 。如果坐骨间距离党选用了窄车座,车座就会嵌人坐骨之间,使座骨神经和肌肉过度紧张 , 破坏骑行姿势和正确的踏蹬动作 。
车座的选择还要考虑到骑行距离长短和运动强度大小 。赛车场距离短,强度大 , 骑行时肌肉、神经高度紧张,可选用窄车座 。公路训练和竞赛,骑行时间长,可选择与坐骨接触面较宽的车座 。女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不论公路与场地 , 都应选择较宽而柔软的车座 。无论男女运动员选用的车座平面都要绷紧,不能有明显凸凹现象,以免影响正确的骑行姿势 。
(三)车座的调整:
车座前后的调整 。先将车座固定在水平线上,然后再调整车座前后 。根据运动员大腿长度 , 把座子前端调整到中轴垂直线后2~5公分处 。大腿长,车座应多向后移动,大腿短,车座稍向前移动 , 但车座前端一般不超过中轴垂直线后2公分 。车座高低的调整 。运动员坐稳车座后,用脚跟蹬住脚蹬,当脚蹬到最低点时,腿应正好伸直 , 既不感到过分伸脚,也不使膝关节有弯曲 。
调整好的车座 , 应使运动员在踏蹬中,踏蹬到曲柄与地面平行的位置时,膝关节垂直线能正好通过脚蹬轴的中心 。踏蹬到最低点时,膝关节能稍有弯屈 。以利肌肉在紧张之后可得到暂时休息 。经过几次骑行检验,如感到用力合适 , 就可固定下来 。车座固定后,要把有关的测量数字记录下来,做为以后更换车座或车辆时的依据 。
(四)车把的调整:
车把的调整对调整骑行姿势很有意义 。调整车把的宽度应与运动员的肩宽大体相同,一般为38~41公分 。如果宽于肩 , 会增加风的阻力,窄于肩,胸腔会受到挤压 , 影响正常呼吸功能 。车把的高度,应根据运动员上体尺寸和臂长来决定,并注意专项的特点 。公路运动员用的车把可略高些 , 场地运动员用的车把可稍低一些 。合理的车把高度是使公路运动员的上体角度(即通过髋关节的水平线和髋关节中心至颈椎中心连线)保持在35度~45度之间;场地运动员的上体角度保持在20~30度之间 。
把立管的长度,最好是当运动员踏蹬到曲柄与地面平行的位置时,肘关节与膝关节能稍稍相碰 。
车于各部分间距离调好后,不要轻易改变,特别是在比赛前不宜变动 , 否则,会破坏已形成的动力定型,影响运动员在比赛史发挥正常水平 。
正确骑行姿势的形成,要通过专门训练,每次训练课都要严格要求,不论高速骑行或是终点冲刺,都要保持正确的骑行姿势,万不可忽视 。附:(人体各部位的测量)上肢长度:从肩峰端到手握拳后第三手指关节凸隆处的距离 。
躯干长度:从胸骨顶端到耻骨联合下端 。
下肢长度:从股骨头大转子到足跟底部 。
脚长:从脚趾前端到脚跟后 。
自行车各部位的测量车身长度:由把立管中心点到车座管中心点 。
车架高度:由车座处三通中心点到中轴的中心点 。
曲柄长度:由中轴中心到脚蹬轴中心点 。
脚套长度:由脚蹬轴中心点到脚套前端内边沿 。[编辑本段]小轮车与奥运 国际奥委会的一个重要伙伴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提出把收视率和商业价值很高的小轮车放入奥运会 。后奥委会权衡之后于2月23日决定 , 将小轮车项目列入北京奥运会比赛 。这样,在北京奥运会上,将比历届奥运会多了一个分项和两个小项(男女小轮车竞速)的比赛,金牌总数达到303枚 。BMX小轮车泥地竞速项目在2003年6月29日召开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上,正式被列为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共将产生男、女两块金牌 。
以后奥运会极限运动将会越来越多
我国的BMX小轮车发展之路
【有谁知道自行车】
我国目前尚处于BMX的发展阶段,国内还鲜有BMX的专业车手,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BMX爱好者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尤其在上海,北京 , 杭州,成都各地都有BMX车手的身影在大街小巷 , 相信BMX有朝一日会变得更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