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取样是要从一批茶叶中,抽取代表整批毛茶或精制茶,品质特征的最低数量的茶样,作为评审茶叶品质或检验茶叶之用 。取样是否正确,是否能代表整批茶叶的品质,是保证评审及检验结果,是否能正确的首要工作,由于茶叶具有不均匀性 , 要抽取能代表一批茶叶的茶样,需要十分谨慎,尤其是冲泡取样只有3公克的茶叶,取样更要严格,因此取样需由经过训练且有经验的人员担任 。取样冲泡时,应先将茶罐中的茶样倒出三分之二,置于审茶盘上 , 先搅拌均匀,再用拇指,食指,中指抓取茶叶,每杯用量最好一次抓够,不宜多次抓茶添增,抓样动作要轻,尽量避免将茶叶抓碎或弄断 , 而导致走样,影响茶叶品质的评审 。影响茶叶审评的正确性的因素很多,如审评用具的质量不同 , 冲泡茶叶用水和冲泡时间不同等等 。同时,茶叶的外形各因子之间、内质各因子以及外形和内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所以,审评时取样以及泡茶用具、光线、时间、水温和每项因子的评比顺序等等,必须一致,这样 , 才能取得比较正确的结果 。
?茶圈是大家对茶行业的戏称,行业具体情况请参考娱乐圈 。
大部分观望的人对茶行业都表示出极大的热情与兴趣,以为工作内容永远只是喝喝茶、聊聊天,歌颂一下生活多么美好,咖啡品鉴师、评酒师、烟草鉴别师、茶叶审评师,哇这些职业屌炸天了,简直就是融热爱生活、高雅闲适于一身!发出这些惊叹的朋友,我来告诉你茶叶审评师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体验 。
而从事茶叶审评工作第一条件是必须成为评茶员,评茶员经过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也就是持有此证的人才有资格做评茶工作 。我国评茶员有5个等级 , 分别为初级评茶员、中级评茶员、高级评茶员、评茶师、高级评茶师,而审评师这个叫法不够专业但足够唬人,区别类似于土狗与中华田园犬 。
茶行业目前分为学术派与江湖派,两大派系相互鄙视却也相互关联 。学术派是以各大科研高职院校为根据地,主要秘籍是“研茶致学、产业革新” , 但其实学术派被企业生产、政治因素等绑架着走 , 总是有些别扭,这一点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在此不多说 。江湖派以茶叶销售人员为主,用三寸不烂之舌把茶叶描述成灵丹仙草、故弄玄虚、大讲故事,直接性推动茶产业经济 。
? 审评从狭义方面理解是原本广泛应用于茶叶科研领域的严谨治学工作 。但现在也被广泛应用于茶叶销售方面 , 一个城市总有那么几个茶馆常驻几位审评大师,滔滔不绝评论着茶叶 。
? 现实就是销售时需要给消费者营造一种这家茶馆的好牛逼啊,有专业的审评用具,老板参加过某某机构的专业审评,一尝茶叶就知道他的好坏的假象 。
我想说,茶叶审评说通俗点就是喝,用心品,对于有个三两年茶龄又好学的茶客而言,都可以做到一般审评 , 人类味觉审美都是一致的,即使是没有喝过茶的孩子,你让他喝一口茶 , 喝完以后问他哪个好喝,它也能讲出来,这个用得着教吗?
我见过不少人煞有介事做着审评,喝完以后,大夸其词:“嗯嗯,这个茶叶鲜爽,山场环境好,土壤里重金属含量少 。”别人问他如何喝出来的 。他面部一下僵硬,摆出谱来,“这个没经过专业训练,是尝不出来的,我十几岁就开始喝茶了,哼”这个就是广义的茶叶审评,用审评做掩饰,辅以吹牛逼,旁边人连吹带捧,他就把茶叶高价卖出去了 。
?且不谈专业审评的场所以及硬件要求,来说说人员要求 。
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审评人员,在饮食方面是有诸多禁忌的,比如禁烟酒、辣、任何刺激食物 。
?审评时禁止大声喧哗,不允许携带任何气味源,任何护肤品如若做不到无香味 , 就禁止涂抹 。
跟感官直接挂钩,有鼻炎、色盲、色弱、听力问题的都不适合这项工作的 。对了,还要穿白大褂 , 看起来整个人都不好了,明明是去喝茶 , 结果搞得和动手术一样 。
? 前面列举过茶馆审评怪现象 , 下面我说一下科研审评 , 科研审评主要是经过长期训练的评茶员对一款茶进行感官审评,再结合分子理化分析,对茶业生产给出合理建议 。
比如一款绿茶喝到嘴里有明显涩感,那涩感从哪里来呢?有可是茶园采摘过度、茶叶内含物不够;有可能是用了夏天的鲜叶;有可能是制茶是摊晾程度不够;有可能是杀青没有杀透…这么多可能原因,那就要对茶叶生产各个环节望闻问切 , 才能最终确定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这就是专业审评,给茶叶生产做诊断,指出工艺缺陷,帮助提高茶叶品质。
? 入行业五年,见过一位浙大茶学科班出身隐匿江湖的牛人,他是目前唯一一位用扎实的茶学功底使我折服的人 。老先生看了一眼茶友带去的茶叶,就说:“你这个茶叶是**型号滚筒杀青机做出来的,滚筒直径差不多1.3米…”至今我仍记着自己当时的惊愕,连机器型号都搞的这么清楚 , 居然只看茶叶外形就能判断制茶机,当代茶行业工作者估计也只此一人吧,若非恩师引荐 , 永远没机会见识这样的高手 。
【评茶员取样的标准】
前面啰嗦那么多,终于讲到茶叶评审了 。既然茶叶审评是一项科研工作,就有他的严密性要求 。正规的茶叶审评器具一套很贵 , 我记得是必须从中农茶叶质量检测中心购买(记忆可能有误),看起来虽然是简单的杯碗,可它制作工艺要求一点误差都没有 , 甚至是一滴水 。
茶叶审评跟喝茶时座杯的原理一样 , 利用高温沸水浸泡,使茶叶的内含物质短时间内全部浸出,以“酸、甜、苦、咸、鲜”的味觉形式展现出来 。高温闷泡 , 展现茶叶的全部风味 。
?我挑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审评,先说称样,称样就是称茶 。审评中的称样是不放回称?。?杂诩际跻约安枰吨亓康氖指邪盐沼幸欢ㄒ?螅?三个指头捏起茶叶往天平里加,慢慢加不可以加多了再往出拿 , 只能加到合适点停掉 。如果一不小心加多了,就要返工重来 。
闻香气需要双手持杯,分为热闻、温闻、冷闻三种,每次鼻子凑近闻不过三秒必须合上盖子 。很多人都说我审评茶叶时有大师风范,我心里直犯嘀咕,哪里有大师风范 , 我只是参照动作要求严格对待每一次审评 。
?我见过一次十分不规范的审评,该出汤时,主人把杯盖拿着大开让每一个人都问 , 最后还让他家的狗也闻一闻 。其实这样做只要不搞科研,倒也没什么不妥,只闻杯盖嗅到的是优点,而最后面人闻到的也许只剩下香型了,合上杯盖茶汤中可能混入狗狗的体液,想想也是够恶心了 。
?每一步骤对应专门的审评术语,在这里我有必要专门解释一下审评术语 。我在网上截图两张《龙井茶国家执行标准》GB18605-2002的感官要求来跟大家说一下 。
?茶叶审评用语高度凝练,看起来简单要准确使用很难 。专业审评用语一方面客观传达感官审评结果 , 另一方面起业内交流沟通的作用 , 比如 白茶中的白毫银针汤色描述中有个词语叫“杏黄”,它只针对于白毫银针,不能用于白茶中的白牡丹、寿眉、贡眉,更不能用于其他茶类,哪怕汤色看起来完全一样也不行。如果给一款乌龙茶用杏黄来做表述,就会给看审评报告的人带来一定程度误解,到底是说白毫银针呢还是说乌龙茶呢?
很多人都不注意审评用语的准确表达,业界人士也普遍出现治学不严谨现象,将所背的形容词到处乱安 , 驴唇不对马嘴 。而江湖派更是厉害,造了许多词语,自己讲的津津乐道 , 听着一头雾水 。“万花丛香,置身大自然” , 这是我见过的一句审评报告,这句话表述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他仅代表个人感受,不能作为审评术语,读这句话,谁能知道此人是喝到茶的鲜味感觉愉悦 , 还是品到甜味感觉不错 。
再比如“甜爽”和“甘爽”就是两个差别很大的形容词,甜爽与甘爽都表述了茶汤爽口这个事实,而甜侧重在一入口就有甜感 , 甘侧重在先有点苦而后回甘 。这是两个千差万别的表述结果 。茶叶国标的建立,一字显方圆,一词定乾坤 。
? 审评的茶汤是浓度极高的,不适宜直接吞下 。它对肠胃有非常大的刺激,所以审评时茶汤在嘴里打滚后就要吐出来 。
何况科研审评的茶叶有可能是陈茶、霉变的茶叶,这跟外面茶馆用的怎么审都好喝的茶 , 有本质区别 。莫名心疼自己,有个百毒不侵的胃 。
?连着审评茶叶是相当痛苦的,过程不亚于温水煮青蛙 。审评材料少的时候就几种,多的时候一天评几十甚至上百种,这往往需要一整天 。不说审评费时费力,就是站一天的感觉也不好受 。连续审评一般不会超过俩小时,整个审评室气氛就会凝重起来,慢慢开始有人醉茶 。茶叶能够降低血糖,让人不舒服,醉茶的表现是心悸,四肢无力,头蒙眼花,没有力气想要讲话 , 严重时会有低血糖带来的晕倒 。
我曾见过一个男生因为低血糖直接瘫倒 , 另外两个去搀扶的女一生 , 一个面色煞白沁着虚汗,一个嘴唇毫无血色,双手颤抖,结果俩去搀扶的女生一起晕倒 。
茶醉带来的是一种肉体上的空虚,醉茶者休息片刻 , 吃点甜点舒缓一下一般可以自行缓过来。
茶叶审评人员经常打趣这是一份看起来逼格非常高的职业,痛苦其实只有圈内的人知道 。很多从事茶行业的人都有胃病,这就是过度饮极高浓度的茶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饮茶禁忌其中一项就是针对经期女生的 , 茶叶会带走体内大量铁元素,真正工作和上战场一样,哪管是否是经期 , 就是骑马舞刀、趟水过河也得上 。所以茶行业女生多半体寒至极 , 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普遍贫血 。
- 好看的刑警类的破案电视剧
- 怎样写城山沟的风景作文
- 抖音上的keep跑步视频怎么制作的
- 好吃的面条怎么做
- 果蔬清洗机的介绍
- 乐博乐博的机器人教育和少儿编程有什么区别?
- 的东芝oem版win7系统怎么用u盘安装方法
- 如何自己编程做游戏
- 扬州必去的5个景点
- 同学们舍不得卸载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