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泰坦尼克号这样的船为什么不打捞起来放博物馆展览呢?

残骸经过近百年的海水腐蚀,打捞意义价值不大 。另外由于海域海水深,打捞难度及人身危险较大 , 所以负责打捞的那个公司并不进行残骸打捞,但是对沉船里的遗物已经进行打捞过,已经获得几亿美元的价值了 。
高超音速YJ-21E公开现身展会
一张带有“YJ-21E”标志的模糊,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引起发高度关注 。虽然官方还未对此正式表态,但大多数舆论对于这款现身的划时代兵器,立即被“摆上货架”感到极为震惊 。而事实上 , 鹰击-21E现身航展并非偶然,官媒和民间一年来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预热,由于这种革命性的导弹武器具备强大打击能力,加之近年来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人们有理由相信,现身航展的鹰击-21E大概率成为新时代的“35亿美元项目” 。
1986年,受到两伊战争和以色列进攻黎巴嫩等事件的接连刺激 , 沙特开始尝试与中国接触,试图购买“一款地地导弹” 。我国经过商议后予以回复:原则上同意这项合同 。这就是后来举世皆惊的“东风-3”出口事件 。
多年来,这笔交易一直颇为神秘 , 在众多渠道的反复传播中,更是被赋予了诸多传奇色彩 。实际上,买家沙特在当时的出价堪称大手笔(35亿美元) , 而采用货轮分批运输交付的方式更是奇特(避免第三方干扰) 。
当然,由于这种级别装备的交易全球仅此一次 , 也是利用当时的特殊时机才圆满达成 , 因此交易双方很少提及此事 。
唯二的两次官方消息,分别是中国在1988年4月发表的声明,以及沙特在2014年4月公开展出的部分装备,导弹外壳上耀眼的“DF-3”比任何说辞都有说服力 。
事实上 , 在首批“东风-3”交付并由我国帮助建成导弹基地后 , 伊拉克就悍然入侵科威特,而“东风-3”也正如采购前想象的那样,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可见 , 35亿美元的价格虽然昂贵 , 但对于一款射程超过2000千米,能搭载2吨常规弹头的战略武器来说,也确实物有所值 。
不过,“东风-3”毕竟是国内60年代设计的产物,期间虽然售后服务很不错,但先天设计缺陷不足终究难以弥补 , 再加上国内装备的“东风-3”也逐渐退役,沙特方面也产生了更新装备的想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久前的社交媒体上出现“沙特购买东风-21”的传言,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
平心而论,关于“购买东风-21”的传闻 , 可信度确实不高,毕竟现在已经不是30多年前的战乱时代,我国对于外汇的需求远没有当年那么迫切 。再考虑到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感受 , “东风-21”这款射程约2000千米的两级固体弹道导弹,是不可能悄无声息达成交易的 。
当然,沙特装备“东风-3”已长达30余年 , 早已习惯构筑以其威慑为核心的国防体系,不可能眼见“东风-3”日益老化而无动于衷 。只是说,更新换代的事情即使真的要做,也必须在明面上过得去,以避免双方交易时遭遇太大阻力 。有趣的是,在“鹰击-21E”导弹现身后,不少观点都认为,这款先进装备属于“反航母神器”,必然能够获得众多买家青睐,巴基斯坦也完全可以用之对付印度两艘中型航母,但这其实是不太现实的 。
【太平轮泰坦尼克号这样的船为什么不打捞起来放博物馆展览呢?】
从世界第一场航母遭遇战——珊瑚海海战开始,反航母作战中难度最大的部分,始终都是如何发现航母,这一点从随后的中途岛海战,以及冷战期间苏联反航母体系对侦察力量的重视,也能看出端倪 。
鹰击-21”及其出口型号“鹰击-21E”的反航母能力确实强大 , 但也需要一个健全、高效的海上侦查体系来配合 。
巴基斯坦作为一个中等国家,自身并没有掌控海上航道的需求,强行组建远程反航母侦察体系,既无必要 , 在技术和经济上也难以承受 。
因此,看似光芒万丈的“鹰击-21E”,在巴海军眼中未必比得上CM-302(鹰击-12的出口型号)更实用 。这就像大多数人虽然对高性能超跑垂涎三尺,但在买车时仍然首先考虑实用性和价格一样 。
事实上,如果“鹰击-21E”真的以反航母装备的定位销售 , 那么买家需要符合几个必要条件,包括经济水平较强、重视海洋权益、与中国关系较好、面临航母或大型舰艇的威胁等 。
放眼全球,大概也只有俄罗斯完全符合这些要求,但其已经发展了性能类似的“锆石”,没有采购“鹰击-21E”的可能 。
可以说,如果一心将“鹰击-21E”作为海上作战兵器外销,那么注定将是闻者如潮却无人下单的结局 。毕竟这种高端装备,天生就不适合大多数国家 , 就如同奢侈品本就不是为普通人准备的一样 。
不过,当目光放到“鹰击-21E”更加原始的一面 , 局势又变得截然不同 。“鹰击-21”虽然一直被称为高超音速武器,但实际上与俄制“匕首”一样,都是从陆基弹道导弹改进得来 。
而“鹰击-21”之所以获得这个编号,就是因为其技术源头是“东风-21”,即那款在不久前曾传闻出口到沙特的国产中程弹道导弹 。
到这里,事情就显得比较简单了 。一款射程2000千米的中程弹道导弹出口,那将是引起这一地区的强烈反应 , 世界强国也必定会插手干涉 。而采购射程1000多千米的“反舰导弹” , 显然就会打消许多势力的警惕性 。
最重要的是,沙特本身就已经装备了“东风-3”,其理论最大射程甚至在2500千米以上 , 如果仅仅更新成新的替代型号 , 射程还略有缩短,似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打消周边国家的抵触心理,从而能够让双方都能接受 。
至于说是“鹰击-21E”射程不足 , 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问题 。在那个著名的“出口武器射程不得超过300千米”限制条约中 , 其实还有一个很少被提及的同等规格限制——弹头重量不能超过500千克 。
原因就在于 , 缩减弹头重量可以显著增加武器射程(伊朗在弹道导弹发展过程中就多次这么做),而更加有效的办法则是增加推进段重量(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的经典操作) 。至于反舰攻击本来就可以认为是对陆攻击的高难度形态(目标从固定变成移动) 。因此 , 从“鹰击-21E”逆推出对陆型号,并修改设计增加射程 , 对设计单位来说完全是顺手拈来的事情 。
自此,整件事情最有可能的发展脉络已经勾勒完毕,但仍然存在两个小疑问,即“鹰击-21E”售价多少和如何绕过“射程不得超过300千米”的限制 。对于后者,技术上非常困难,毕竟想要把“鹰击-21E”实际射程控制在300千米以内,还是很有挑战的 。
但事实上,这条限制的直接来源——2002年有130多个国家签署的《防止弹道导弹扩散海牙行为准则》,我国目前尚未参加,原因在于一些国内“关切的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
不过我国也认同“准则”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做到了将出口武器(比如反舰导弹、远火)最大射程,限制在300千米以下 , 战斗部重量不超过500千克,但这条广为流传的限制,实际上对中国并没有绝对的约束力 。
这么说起来有些复杂,那就举个例子,美苏在冷战末期签订了著名的《中导条约》 , 禁止双方发展中近程核武器,以避免在欧洲平原对峙时引发意外 。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同样认可了这一条约 , 但中国却始终没有加入 , 最终在国产东风-17横空出世后 , 美国慑于其威力放弃续约 , 开启了类似武器的研发 。
这个过程 , 就是美国作为先行的既得利益者 , 希望通过条约限制后来者(亦即是中国)的发展 , 强迫在美国更加擅长的赛道(远程导弹领域)进行竞争的阳谋 。《防止弹道导弹扩散海牙行为准则》作为美国主导的国际条约 , 对中国的意义其实是差不多的 。
至于“鹰击-21E”的交易价格 , 这可能也和外界想象得不一样 。上世纪80年代,双方采用现金结算、轮船运钞 , 是因为两国的互信程度有限 , 并且试图规避第三方的干扰 。
而在经过30多年的经营后,双方关系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在能源领域更是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
战略武器的交易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开出高价,而是会更加接近真实价值 。原因在于,这种级别的战略保护,已经不是多付几十亿美元就能购得,在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中,动辄就会达成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能源贸易,才是真正撬动重量级军事合作的支点 。
而“鹰击-21”这款问世时就令外界震撼不已 , 如今外贸型号又引起高度关注的顶尖装备 , 注定会引领潮流并成为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