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留园旅游景点介绍

苏州留园的四个景区各有哪些特点?
留园分四个景区 。主中部以大水池为主,东南侧建筑较密集 , 西北侧以假山林木为主 。
东部以建筑见长,用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的数个院子,与厅堂、亭廊、楼馆、斋轩有机地组合而成 。
西部以自然山林为主,用亭廊等小型建筑点缀其中,具有自然野趣 。
北部则是田园风光的形态,给人以恬淡悠闲的情调,有陶然忘机之逸趣 。
”留园简介“
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 。坐落在苏州市阊(音:chāng)门外 ,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另一资料:留园修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 。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 , 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 。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 。留园占地约30亩(另两资料:2顷、约30000平方米),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 , 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 , 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 , 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 , 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着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 , 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 , 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 , 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 , 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留园(The Lingering Garden)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 , 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 。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 。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 。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整体介绍“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 , 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 , 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 , 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 , 皆为诸园所莫及 。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 。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 。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 , 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 。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 。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全园曲廊贯穿 , 依势曲折 , 通幽渡壑,长达六七百米,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 。留园三绝“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 , 建造“延福宫”、“万寿山” 。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 , 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 , 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 。苏杭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于是放开手脚 , 拼命在民间收刮 。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听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门抢夺,谁敢反抗,即以对皇帝“大不恭’治罪 。有时为了搬树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围墙甚至房子,当时朱缅从民间搜到的花石太多 , 以致终于激起了方腊农民起义,当时方腊起义军的一个口号就是杀“朱缅”,与方腊起义军相呼应,苏州地区也爆发了以石生为首的 , 农民起义 。不久 , 北宋政权由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终于为金所灭 , 微宗自己也做了俘虏 。冠云蜂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 。楠木殿
楠木殿柱子原来是上好的楠木加工而成,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 。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 , 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 , 外面又刷上漆 。鱼化石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鱼化石” 。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 , 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 , 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 , 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真奇怪这么大尺寸的一块大理石是如何完好无损从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南苏州的,真是一个谜 。
苏州留园景点介绍
留园,曾名“东园”、“寒碧山庄” ,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 , 西为绣花弄 , 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其后多有荒废易主,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其后不断修缮整治 。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 , 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 。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的景区 。
留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 。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 。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 , 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
相关说明
中文名:留园
外文名:Lingering Garden
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景点级别:AAAAA级
占地面积:23300 m_
著名景点:冠云峰、楠木殿、雨过天晴图等
保护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处时代: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留园
苏州留园有哪些特点?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 。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的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厅堂庭院建筑取胜,北部陈列数百盆朴拙苍奇的盆景,一派田园风光 。西部颇有山林野趣 。其间以曲廊相连 。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
中部是原来寒碧山庄的基址 , 中辟广池,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 。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 , 气势浑厚 。山上古木参天,显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气氛 。山曲之间水涧蜿蜒,仿佛池水之源 。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楼是留园的主体建筑 , 楼阁如前舱 , 敞厅如中舱 , 形如画舫 。楼阁东侧有绿荫轩,小巧雅致,临水挂落与栏杆之间,涌出一幅山水画卷 。涵碧山房西侧有爬山廊 , 随山势高下起伏,连接山顶闻木樨香轩 。山上遍植桂花,香气浮动 。该处山高气爽,环顾四周 , 满同景色尽收眼底 。池中小蓬莱岛浮现于碧波之上 。池东濠濮亭、曲溪楼、西楼、清风池馆掩映于山水林木之间,进退起伏,错落有致 。池北山石兀立,涧壑隐现,可亭立于山冈之上,有凌空欲飞之势 。
东部重门叠户,庭院深深 。院落之间以漏窗、门洞、长廊沟通穿插 , 互相对比映衬 , 成为苏州园林中院落空间最富变化的建筑群 。主厅五峰仙馆俗称楠木厅,厅内装修精美,陈设典雅 。其西,有鹤所、石林小院、揖峰轩、还我读书处等院落 。林泉耆硕之馆为鸳鸯厅 , 中间以雕镂剔透的圆洞落地罩分隔,厅内陈设古雅 。厅北矗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 。冠云峰高6.5米,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系江南园林巾最高大的一块湖石 。峰石之前为浣云沼,周围建有冠云楼、冠云亭、冠云台、伫云庵等,均为赏石之所 。
西部以假山为主,土石相间,浑然天成 。山上枫树郁然成林,盛夏绿荫蔽口,深秋红霞似锦 。至乐亭、舒啸亭隐现于林木之中 。登高望远 , 可借西郊名胜之景 。山左云墙如游龙起伏 。山前曲溪宛转,流水淙淙 。东麓有水阁“活泼泼地”,横卧于溪涧之下,令人有水流不尽之感 。
北部原有建筑早已废毁,现广植竹、李、桃、杏,“又一村”等处建有葡萄、紫藤架 。其余之地辟为盆景园,花木繁盛,犹存田园之趣 。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 , 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合理,空间处理巧妙 。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
留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 。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 。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
关于苏州园林留园的介绍
苏州园林留园的介绍如下:
留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清乾隆末年被刘恕所得,扩建后改名寒碧山庄,时称“刘园” 。光绪初年,官绅盛康买下此园,吸取苏州各园之长,重新扩建修葺,改名为留园 。
留园共分中、东、西、北4个景区,景区间由700多米长的曲廊连接,长廊两壁上嵌有历代名家书法石刻300多方,人称“留园法帖” 。廊檐下有粉白花墙漏窗 , 图案精美 。从花墙望去,山池亭台在花树中若隐若现,有如丹青画卷,别有情趣 。
苏州留园简介
苏州留园的简介:
1、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 。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
2、园内布局
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 。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 。留园一个园林中就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西区以水池为中心 , 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曲溪楼、濠濮亭、清风池馆诸构 。
3、主要景点
绿荫、恰杭、可亭、西楼、花房、冠云峰、济仙亭、明瑟楼、小蓬莱、濠濮亭、亦不二、待云庵、冠云楼、冠云亭、揖峰轩、静中观、又一村、至乐亭、自在处、洞天一碧、还读我书斋、闻木樨香轩、汲古得修绠、雨过天晴图、林泉耆硕之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等
【苏州园林留园旅游景点介绍】
4、留园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扩展资料:

留园的发展历史
1、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其时东园“宏丽轩举 , 前楼后厅,皆可醉客” 。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由叠山大师周时臣所堆之石屏 , 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 。今中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 。
2、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 。
3、咸丰十年(1860) , 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 , 毁圮殆尽,惟寒碧庄幸存下来 。同治十二年,园为常州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完工 , 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 , 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俞樾作《留园记》) 。
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 。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 , 并廷请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园林专家和技艺高超的古建工人 。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 。90年代安,又修复了盛家祠堂和部分住宅,使原来宅、园相连的风貌进一步趋向完整 。
4、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0年4月留园荣膺国家“5A”等级旅游景区称号 。
百度百科 留园
花架体型不宜太大 。太大了不易做得轻巧,太高了不易荫蔽而显空旷,尽量接近自然 。
花架的四周,一般都较为通透开畅,除了作支承的墙、柱,没有围墙门窗 。花架的上下(铺地和檐口)两个平面,也并不一定要对称和相似 , 可以自由伸缩交叉,相互引伸,使花架置身于园林之内,融汇于自然之中,不受阻隔 。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根据攀援植物的特点、环境来构思花架的形体;根据攀援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 来设计花架的构造、材料等 。
一般情况下,一个花架配置一种攀援植物 , 配置2-3种相互补充的也可以见到 。各种攀援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长要求不尽相同,设计花架前要有所了解 。例如:紫藤花架紫藤枝粗叶茂 , 老态龙钟,尤宜观赏 。北京恭王府中有二三百年前藤萝架;圆明园图“慈云普护”一节中有“一径界重湖间,藤花垂架”,设计紫藤花架,要采用能负荷、永久性材料,显古朴、简练的造型 。
葡萄架葡萄浆果有许多耐人深思的寓言、童话 , 似可作为构思参考 。种植葡萄 , 要求有充分的通风、光照条件,还要翻藤修剪,因此要考虑合理的种植间距 。
猕猴桃棚架猕猴桃属有30余种为野生藤本果树 , 广泛生长于长江流域以南林中、灌丛、路边,枝叶左旋攀援而上 。设计此棚架之花架板,最好是双向的,或者在单向花架板上再放临时“石竹”,以适应猕猴桃只旋而无吸盘的特点 。整体造型,纤细现代不如粗犷乡土为宜 。
对于茎干草质的攀援植物,如葫芦、茑萝、牵牛等 , 往往要借助于牵绳而上,因此,种植池要近;在花架柱梁板之间也要有支撑、固定 , 方可爬满全棚 。
以上答案来源于问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