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分类有六种:分别为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 。
1、红茶属于全发酵茶 , 茶性温和;
2、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茶性寒凉;
3、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茶性偏寒;
4、黄茶属于微发酵茶 , 茶性偏凉;
5、青茶属于半发酵茶,茶性平和;
6、黑茶属于后发酵茶,茶性温和 。
7、红茶属于全发酵茶,茶叶、茶汤、叶底均为红色而得名,茶叶带有花果香味,口感香醇 。
8、绿茶属于不发酵茶 , 茶叶、茶汤、叶底均为绿色,茶叶带有兰花香 , 口感鲜爽 。
9、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制成的茶叶纤细似针,周身福满白毫,冲泡后茶香醇和,汤色清淡 。
10、黄茶属于微发酵茶,制作工艺近似绿茶,比绿茶多一道闷黄工艺,茶叶、茶汤均为** 。口感香醇甘爽 。
11、青茶属于半发酵茶,有红茶的鲜醇和绿茶的清爽 , 香气胸清新花香到熟果香都有 。
12、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因制成的而成品茶颜色呈黑色故而取名为黑茶,冲泡的茶汤橙黄明亮,茶汤入口醇厚回甘 。
在中国古代茶叶叫什么?古人对茶叶有哪些别称?古人对万物的雅称美到极致----《茶》
「茶」的别称
1、斗:茶之精品
“茶之精绝者日斗,日亚斗……其造一火日斗,二火日亚斗 。”——黄儒·《品茶要录·二白合盗叶》
2、槚jia] :古书上指楸树或茶树 。
“,苦茶 。”——《尔雅·释木》
3、谈[she] :是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也是茶的别称 。“蜀西南人谓茶日2 。”——汉·扬雄《方言》
4、茗:由嫩芽制成的茶 。
“蜀人作茶,吴人作茗” 。—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疏》
5、茶(t)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 。
“茶,苦茶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6、[chuan] :指采摘时间较晚的茶 。
“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舜 。”——晋·郭璞《尔雅》注
7、碧霞
意为高山深处;高空;茶,后演变为对茶的美称 。
8、茶旗:指茶展开的芽,茶树的嫩叶 。“茶旗(经雨展,石笋带云尖 。”——唐·皮日休《奉贺鲁望秋日遣怀次韵》
9、云华:云朵、云片 。云母的别称 , 茶的别称 。“深夜数唯柏叶 , 清晨一器是云华”——唐·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
10、云腴:茶的别称 。味似云腴美,形如玉脑圆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霏霏雪不如 。”——宋·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
11、先春:茶的异名;犹早春;子夜歌 。“仁风暗结珠琳,先春抽出黄金芽 。”——唐·卢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12、金饼:茶叶饼的美称 。
“金饼拍成和雨露 , 玉尘煎出照烟霞 。”——唐·李邺《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13、月团:团茶的一种 。
“开绒宛见谏议面 , 手阅月团三百片 。”——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14、香茗:指种在园中,人工栽培的茶树 。“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唐·白居易《晚起》
15、水厄:三国魏晋以后,渐行饮茶,其初不习饮者 , 戏称为“水厄” 。后亦指嗜茶 。
“晋司徒长史王蒙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世说新语》
16、森伯:茶的别名 。
“汤悦有《森伯颂》,盖茶也 。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四肢森然 。”——宋·陶谷《清异录·茗英》
17、仙芽:茶叶的美称 。
“海扇占春信,仙芽问武夷 。”——清·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
18、瑶草:指茶 。
“茶在中华传统养生学、医药学中,均视为珍品,古来有瑶草之称 。《民说·物记》
19、愁草:指茶叶
“乳窦溅溅通石脉,滤尘愁草春光色 。”——唐·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
20、玉爪:因为嫩芽泡开后状如爪尖,故名玉爪 。“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
——宋·杨万里《游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
21、绿乳:指绿茶泡出的液汁 。
“茶烹绿乳花映帘 , 撑沙苦水银纤纤 。”——前蜀·贯休《书仉氏屋壁》
22、鸟嘴因嫩茶头状如鸟嘴,故称鸟嘴,“吴憎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唐·郑谷《峡中尝茶》
23、酪奴:北魏人好奶酪戏称茶为酪奴,即酪浆的奴婢 。“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北魏·杨衡之《洛阳伽蓝记》
24、翘英:指香醇的茶叶 。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25、仙掌:茶的别号
“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 。”——明·袁宏道《玉泉寺》
26、阳芽:春茶
“还向溪边寻活水,闲于竹里试阳芽 。”——宋·周必大《茶诗》
27、先春:指茶的异名;犹早春;子夜歌 。“仁风暗结珠排珊,先春抽出黄金芽 。”——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28、不夜候:茶的雅号 , 也是古人对茶拟人化的戏称 。“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 。——西晋·张华《博物志》
“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五代·胡娇《饮茶》
29、晚甘侯:茶的异名 。“晚甘侯十五人 , 遣侍斋阁” 。—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
30、水豹囊:茶的别称 。“豹革为囊,风神呼吸之具也 。煮茶之,可以涤滞思而起清风,每引此义称茶为‘水豹囊' 。”——宋·陶谷《清异录·水豹囊》
31、清风使:茶的一种 。“大理徐恪见贻卿信锭子茶,茶面印文日‘玉辉膏”,一种日‘清风使 。——宋·陶谷《清异录·茗莽》
32、凌霄芽:茶的别称 。“命小芸童汲白莲泉燃槁湘竹,授以凌霄芽为饮供 。”——元·杨维桢《煮茶梦记》
33、酪苍头:茶的别名 。“岂可为酪苍头 , 便应代酒从事 。”——宋·杨伯晶《臆乘·茶名》
34、草中英:指茶 。
“嫩芽香且灵 , 吾谓草中英 。”——唐·郑遨《茶诗》
35、冷面草:茶叶的异称 。“符昭远不喜茶,日:‘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 。'”——宋·陶谷《清异录·茗舜》
36、清人树:茶的别称 。“伪闽甘露堂前两株茶,郁茂婆婆 。宫人呼为清人树 。每春初,嫔婧戏摘采新芽,堂中设倾筐会 。”——宋·陶谷《清异录》
【茶叶的分类?】
37、涤烦子指茶,古人谓茶能消除烦恼 , 故称 。“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唐·施肩吾《句》
38、瑞草魁:是古人对茶的美称 。“山实东吴秀 , 茶称瑞草魁 。”——唐·杜牧《题茶山》
39、余甘氏:茶的雅号 。“世称橄榄为余甘子 , 亦称茶为余甘子 。因易一字 , 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 。”——宋·李邪《纬文琐语》
40、苦口师:指茶 。
“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宋·陶谷《清异录·茗莽》
41、消毒臣指茶能消毒 。“消毒岂称臣,德真功亦真 。”一唐·曹邺《饮茶》
42、龙芽凤草:古人对茶的喻称 。“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 。”——宋·吴潜《遏金门·和韵赋茶》
茶是中国独特的文化 , 悠远流长,《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开端,茶诗是中国茶文化的基石 。古代茶的名称有苦莱,茶,荠,荼,槚,茗等它们不专指茶树上的茶 。到了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于是将数种不同意义的?荼?减去一划,成为含一种意义的?茶?字 。
茶还有很多别称,我们一一了解:
一字别称:
荼、茗、荈、蔎、槚 。
二字别称:
甘露:出自(刘宋)《宋录》: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酪奴:出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
水厄:出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彭城王谓缟曰 , 卿不慕王侯八珍,好仓头水厄 。
翘英:出自(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
灵草:出自(唐)陆龟蒙《茶人》: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
蓝英:出自(唐)陆龟蒙《煮茶》: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
绿华:出自(唐)陆龟蒙《茶籯》: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
流华:出自(唐)颜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联句》: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
玉蕊:出自(唐)吕岩《大云寺茶诗》: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
愁草:出自(唐)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乳窦溅溅通石脉,滤尘愁草春光色 。
嘉草:出自(宋)王安石《试茗泉》: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
叶嘉:出自(宋)苏轼《叶嘉传》:文中以物拟人,寓意茶为叶嘉 。
清友: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 。清友谓茶也 。
瑶草:出自(元)倪珊《龙门茶屋图》:不与世人尝,瑶草自年年 。
仙掌: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 。
三字别称:
晚甘侯:出自(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 。
王孙草:出自(唐)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借问王孙草,何时放碗花 。
瑞草魁:出自(唐)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
涤烦子:出自(唐)施肩吾: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
余甘氏: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
不夜侯:出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
冷面草:出自(宋)陶榖《清异录》: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 。
苦口师:出自(宋)陶榖《清异录》: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
嘉木英:出自(宋)秦观《咏茶》: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
紫云腴:出自(宋)陆游《昼卧闻碾茶》:小醉初消日未晡 , 幽窗催破紫云腴 。
白云英:出自(明)朱谏《雁山茶诗》:雁顶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云英 。
离乡草:出自(清)《崇阳县志》:茶初山则香,俗呼离乡草 。
云雾草:出自(清)吴嘉纪《送汪左严归新安》:千年云雾草,早春松萝芽 。
四字别称
玉川先生: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叶嘉 , 字清友,号玉川先生 。清友谓茶也 。
龙芽凤草:出自(宋)吴潜《遏金门?和韵赋茶》: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 。
- 卖茶叶真的非常挣钱吗?
- 手机开关键坏了怎么办?
- 有一首歌,歌词有句是:你会不会,永远没有,说爱我的那天可能什么的心太柔软,禁不起风,经不起浪
- 小米手机怎么截长?
- 最近有哪些好听的新歌曲
- 临沂哪里有卖饲料颗粒机的
- 现在上海有1万多的房价吗?
- 战神这个游戏好玩吗?
- 发动机机油压力过低的标
- 小笼包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