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其一古诗解释意思

--------作品原文--------
悯农二首·其一
李绅 〔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作品翻译--------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 , 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
--------相关注释--------
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
粟:泛指谷类 。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
犹:仍然 。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
--------作品赏析--------
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 , 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 , 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 , 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 , 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像这首诗的前三句 , 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 。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 , 得出结论 , 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 , 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 。字公垂 。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 , 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悯农的古诗意思悯农的两首古诗如下:
其一(唐代:李绅)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 。
其二(唐代:李绅)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
其一: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 , 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
其二: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 , 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
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 , 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
作有《乐府新题》20首 , 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 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作者:唐·李绅
扩展资料:
中唐诗人李绅 (772—846) 生活在李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眼见各级贪官污吏、各地土豪劣绅对农民的剥削压榨日益苛重 , 作为头脑清醒、具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用《悯农》诗加以揭露社会的黑暗,寄寓了作者强烈的悲悯之情 。此诗题为“悯农” , 明白告示了作者的创作动机和诗作的感情倾向 。
【悯农其一古诗解释意思】
如果说,诗的上一联句是侧重写人们面对自然成功地认识、运用其规律,获得预期的成果,遂可使自己生活得到温饱、富足 。那么,下一联句则是写面对社会,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丑恶现象 。在漫长的私有制社会里,剥削者、食利者的贪欲挥霍、骄奢*逸 , 总是无法抑制 , 难以排除的;相反 , 这些却会千方百计、花样翻新、无孔不入地在社会上蔓延和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