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的民风民俗

在北京的某艺术工厂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展览,来自湖南江永的女书传人带着自己送礼百年妇女节的礼物“百米女书长卷”与众多文人学子进行交流,宣传江永独特的女书文化 。女书文化的兴起,也让其成为了《雪花密扇》等剧集的拍摄元素 。用百米长卷来对妇女节献礼,也是倡导社会各界来共同关注和尊重妇女 , 来关注文化遗产 。
部分百米女书长卷
到江永游走 品读女书文化
近年来,江永旅游也加大了对于女书文化的宣传,女书园、女书自然博物馆、女书生态博物馆都是为女书文化而建造开办的 , 在那里不仅展示着原生态的女书物品,还有很多珍贵的女书爱好者的笔迹、字画 。另外,江永的女书村(普美村)、女书堡,天然形成的千家洞(瑶族的祖居地)的瀑布池 , 千年古村(上甘棠) , 都是适合春夏来此游览的 。现在交通也便捷了,来此旅游是更加方便了 。
江永女书文化村
江永还有着很多特色的节日 。四月初八 , 就是江永独有的“斗牛节” 。这里的斗牛并不野蛮和残忍,这边所说的斗牛是女人额节日 。其实是指凑份子下锅的意思,也就是现在年轻人常说的AA制 。在这一天里,每家每户凑点吃,去野炊 。另外,还有六月的吹凉节,就是指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娘家 , 吹凉节的当天娘家人要做60个以上的粑粑,用糯米粉做的 , 用桐油叶包着蒸出来,来迎接自家的闺女 。如果没有接回来的女儿就会被人笑话 , 表示在家里不受重视,或是是因为家里实在很穷 。
另外 , 在江永还有着很多的特色美食,比如油茶,这是一种由茶油、生姜、山上的野茶叶等一些原料,经过敲击加工而成的,有点类似类似擂茶的做法 。茶做好后,用水熬出,再配以果子,爆米花,味道极佳 。
君子女成就大 独特魅力展中华
在60年前男尊女卑,女人不能进学堂的情况下 , 她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女红创作了女性文字 , 女性文字的传承和学习变成了丰富多彩的歌坛文化 。歌坛文化的模式其中一种是楼上女 , 大家闺秀,要做女红,因为是瑶族故乡,所以很自由,没有结婚的女孩可以一起做女红,她们不单是做女红,还把女书给融入了进去,边做女红边创作一些女书作品,还有一些好玩的女书的歌曲 。还有一种是节日歌坛,以前有个斗牛节,但是女孩子没事就会拿来女书写在扇子上,把好姊妹约过来去郊游,然后大家把自己前段时间创作的女书和女歌拿出来读,拿出来卡门,比一比,互相交流心得,非常的愉快,所以她们的节日不仅是女儿节还有常新节 。
女书竹简
另外,最隆重的是哭嫁歌坛,出嫁是女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 在出嫁的头七天七夜,会把整个村子没有出嫁的女孩子请过来陪她一起唱女歌 , 一块诉说姊妹的情谊 。也倡导贤妻良母,为对方男性的亲属每人都要衲一双鞋子 , 所以整个里面包含了儒家文化,其中又代表了她们对社会的抗争,想争得一种话语权,创造自己的文字,书写自己的历史和人生 。
据女书的老人说:为什么要学女书,是因为男人学用男字,女人也要学用女字,男人可以通过修身养性做有修养的君子,而女人们同样也可以做“君子女” 。所以在女书的作品中内容非常丰富 。首先创作上都是非常有才情的,以七言诗为主,把自己的人生和对姊妹的情谊浓缩在一把小小的扇子上面,不仅是小女人的闲谈,更是注重家事、国事、天下事 。这些女人们有一个记事的文本,例如唐朝起义时代、明朝永利皇帝扩永陵,还有太平天国、解放歌 , 庆祝解放男女平等 , 非常有现实意义 。有传承和教化的功能,把经典的儒家的三字经、四书女经等一些非常好的女性文学作品,例如梁祝、茶花女等都能传承下来 , 不光是简单的女性文字记录,还在广大的女性群体中传唱开来 。所以女书本是姑娘做,写好女文传四方,这本身就代表了她们的一种智慧和一种勇气 。
女书文化发扬 传承人继续努力
女书传人何跃娟女士是在湖南省江永县土生土长 , 儒雅的她从小就受到长辈的熏陶,“先人后己”就是她的信条 。无论外孙,妈妈还是爸爸在县城上都是有名的很实在、心肠好的人 , 长辈们的教导,让她从小待人就很热情,也对淑女的女书文化有了很大的兴趣 。
女书传人何跃娟女士
家庭的教育对何跃娟女士热爱女书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外婆从小就告诉她要读书,穿衣要讲究,以前在外婆的熏陶下 , 学做女书中的“君子女” 。君子女要有修养,出去要与别人不同,要笑不露齿,坐不摇身,所有的女书传人都会唱《四书女经》 。做媳妇要怎么做,做姑娘要怎么做 , 做个女人要不贪吃 。从小外婆就拿着女书文化来不断的要求和鞭策自己 。
女书从八十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女书是湖南江永一直流传下来的,算是国家,乃至世界的一个独特唯一的文化 。其实一直以来都想有个心愿,作为两届政协代表,很想向大家展现我们江永的文化 , 即使没申请遗产,但觉得作为一种文化,还是要从县里开始推广,在中小学生中推广女书文化 。
如果单纯县里的年轻人只会说土话而不知道女书文化总觉得很遗憾,怎么样才能把这个文化融入到整个社会氛围中,首先要在本地把这个重新发展起来 , 才能向外推广 。而且应该让年轻人来一起参与,还可以融入时下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这样文化才能传承 。开办女书展 , 宣传女书文化,这些并不是为名为利 , 只是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也确实想为江永做点事 。
婺源是谁的故乡 泡茶的步骤和技巧
导语:现在很多人都是很喜欢喝茶的,在茶上也是很讲究的 , 泡茶的方法也是很多的,也很复杂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泡茶的步骤和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泡茶的正确方法
1、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
2、温杯:用烫壶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
3、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正确的泡茶方法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
4、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 , 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
5、刮沫:刮去茶叶表层的一层泡沫,之后盖上壶盖静置稍许 。
6、低斟:把泡好的茶斟入杯中,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 , 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 。这样不会起泡沫,也不会溅出 。
7、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
8、品饮:正确的泡茶方法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少许茶汤入口,含汤在舌尖回旋细品,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鼻口生香,咽喉生“两腋生风”,回味无穷 。
泡茶的技巧
水的选择
关于冲茶用水,古人十分讲究 。古人认为山上的泉水最好,江永次之,井水最次 。陆羽对煮水的`沸度都十分讲究,认为煮沸程度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过了三沸,水就煮得过老,就不可以用来冲茶了 。
古人对于水之于茶的认识很深,认为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茶的品质,水不好,就影响着茶的色香味,在古人看来,杭州的“龙井茶,虎跑泉”是浙江茶水双绝;闻名遐迩的“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堪称茶与水的最好搭档 。名泉名水伴名茶,可谓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
除泉水与江水外,古人又极重视雪水,认为雪水是天泉 。自然界中来自天上的甘霖,用它来泡茶,自然有一种无可比拟的韵味,雨水也是如此 。
用泉水、江水、雪水、雨水等来泡茶固然美妙,但由于受气候、地理条件等的限制,并不是随时都可获得 。现代人泡茶主要还是用自来水 。自来水,一般是指经过人工净化、消毒处理后的江水或湖水 。但是因为在净化消毒过程中用了氯化物 , 有时氯气会过重 。这样的水如果在缸中贮存一晚上,等氯气自然消失后用来泡茶就可以了 。
茶的冲泡方法
当有了好茶、好水之后,冲泡茶的方法是否得当也很重要 。如同外国人的煮咖啡,调理得当就会得到一杯香味浓郁醇厚的咖啡 。煮茶泡茶也是如此 。
古人对煮茶方法十分讲究 。传说唐代智积和尚十分懂得品茶,以至于非陆羽煎的茶不饮 。当时代宗皇帝便召智积和尚进宫,试一试是否如人们传说的那样 。代宗先让擅长煮茶的好手煮了一杯茶给智积和尚,谁知他略一沾唇就放下了 。皇帝又密召陆羽进宫,智积和尚喝到陆羽煮的茶,十分欣喜,一边品茶,一边赞叹说:“这碗茶真是陆羽亲手做的!”皇帝这才信服 , 并召出陆羽出面与智积和尚相见 。
关于煮茶 , 古人最看重的是水煮的老嫩,讲究水的温度,水过分老则不可食 。宋朝蔡囊在其{茶录》中这样写道:“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 。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 。”这里实际上讲的是煮茶的水温、时间要得当 。
现代研究证明,因为茶叶的种类等级不同 , 泡水多少及水的温度不同,茶叶冲泡后浸出的化学成分及茶的风味就有很大差异 。茶叶中能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约有200种左右,如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茶多酚、果胶质等 。一杯理想的茶,既要让茶叶中可溶于水的化学成分充分溢出 , 又要使各种成分适当协调 。这就需要掌握好泡茶的水温及用水量的多少,这样,才能使茶汤中的儿茶素与氨基酸等有效成分的比例恰当,冲出的茶汤才能味浓甘鲜、汤色清明 。
;
——朱熹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是婺源县城人,字元晦,又字促晦,号晦庵 , 别号紫阳,小名沈郎,小字季延 。父朱松,宋政和八年进士,外任福建政和县尉 。朱熹于南宋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在龙溪出生 。十四岁丧父,随母祝氏定居福建崇安五里夫 。朱熹曾于绍兴二十年春和淳熙三年二月,两次回婺源故里省亲扫墓 。今“文公山”上的古杉群即朱熹手植 。
绍兴十七年秋中举人 , 次年春登进士,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武学博士、朝奉郎、朝散郎,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直秘阁、薄提刑、江东提刑、秘阁修撰、江东转运使、漳州知府、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 。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詹天佑,字眷成,婺源庐坑人 。中国最早的杰出的铁道工程专家 。于清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七日在广东省南海县出生(曾祖父詹万榜经销茶叶落籍广东,你詹兴洪在南海务农) 。童年在私塾读书 。
十二岁时被清政府选为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国求学 。经小学、中学毕业,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一科,二十一岁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 。回国后用非所学 , 被派去当兵轮驾驶员,曾参加中法马尾海战,英勇抗击法国侵略军 。光绪十二年,改任博学馆洋文教习兼测绘海图工作 。
光绪十四年,任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被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为会员 。此后历任津榆、锦州和萍醴铁路工程师、新易铁路总工程师、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洛潼铁路顾问总工程师等职 。宣统元年,受赐工科进士,任留学学生主试官、邮传部顾问官、学部咨议官,并派去宜昌任商办四川铁路总工程师 。
——江永
清代著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字慎修,又字慎斋,婺源江湾人 。少年读书过目成诵 。生员出身,晚年入贡 。生平致力经学、音韵学和理学 。
所注疏的《十三经》,对“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精思博考 , 发现前人所未发现之处 。乾隆初 , 儒臣篡修《三礼疏》,礼部取江永所著《礼经纲目》考订,并请江永赴京答解疑义 。
精通中西历算,尤精音律音韵,所著《古韵标准》 , 对研究中国古韵有重要创见 。更服承朱熹之学 , 取阳儒阴释各家之说辨析校正 , 深究力行,以“孝、悌、仁、让”为先 。嘉庆时期的著名学者戴震、金榜皆从其为师受业 。凡有求教者,不倦开导 。
著有《礼经纲目》、《四声初韵表》、《律吕阐微》、《音韵辨微》等 。被收入《四库全书》著作二十七部 。终年八十二岁 。
——程门雪
暂无 现代中医学家程门雪,又名振辉 , 号壶公、九如,自称“皖南程氏”,婺源下溪头人 。少年在沪,从学于名医汪莲石、丁甘仁,在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就读 。丁去世后 , 留校任教 。后该校改名为私立上海中医学院,受聘任教务长 , 并兼上海广益中医院医务主任 。离校后,曾自设诊所行医 。
——齐彦槐
清代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齐彦槐 , 字荫山,号梅麓 , 婺源冲田人 。年少时读书聪敏,下笔成章 。嘉庆十三年考举人获第二名,次年中进士 。
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江苏金匮县知县、苏州府同知、知府 。任职间,专心为民谋利 , 民称“齐青天” 。为了抗旱,深入民间采访,创造了提水抗旱的龙骨车和恒升车 。又精心制成了一架天文钟——中星仪(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能准确了解天上的星象位置和运行情况 。时称为“千古以来未有之能事” 。
另外,他还精通文学,多有著作 。
——余懋衡
余懋衡,字持国 , 号少原,婺源沱川人 。懋学从弟 。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初任永新知县、御史 。后历任河南道守、大理寺右侍丞、大理寺左少卿、右佥都御史、南京吏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 。
时因修宫殿征矿税,矿使四处骄横,懋衡上疏议罢矿税,受责停俸一年 。视察长芦盐政时,救济贫苦、饥荒 。巡视陕西,上奏税监梁永征用民役运载私物,被梁永指使党羽贿赂厨人投毒暗害,幸未死 。
天启四年,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被诬削职 。崇祯元年,追叙其功,复南京吏部尚书职,赐金帛 。因病死,旨赐祭 。
——何震
明朝著名篆刻家何震,字主臣 。又字长勋,号雪渔,婺源田坑人,居南京 。个性豪爽,精篆刻,与大书画家文徵明之子文彭(诗、书、画、印、造诣皆深)交往密切,磋商文学质疑,时称“文何” 。震对当时杜撰擅改篆刻形义入印时弊,提出“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 , 吾不信也 。”主张篆刻应以六书为准,力纠流弊 。所提的“以六书为准则”,便成为后世篆刻艺术之基本理论之一 。
其篆刻风格端重,名盛一时,后来被称之为“皖派”或“徽派”的开创者 。著有《续学古篇》行世 。
——朱弁
南宋名臣、诗人朱弁,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婺源县城人 。太学生出身 。
朱弁羁金十六载,坚贞不屈,高宗诏为“忠义守节”,有司提议论朱弁之功应晋升数级 , 但秦桧专权,仅授奉议郎 。
绍兴十四年四月病逝 。弁一生善文学,学问精博,词气雍容,羁金国期间 , 诗多怀念故国 。著有《曲洧旧闻》、《风月堂诗》等 。
——方俊鑫
【江永的民风民俗】
现代著名的固体物理学家方俊鑫,婺源荷田人 。曾担任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第二届评审组成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兼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物理学会第五届副理事长 , 上海市应用物理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和核研究所的学术委员 。兼任过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顾问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