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入若耶溪的翻译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出处:王籍《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
赏析:本诗因泛舟若耶溪而触动归思之情 。“蝉噪”两句,千年以下传为绝唱 。众蝉噪林,应是喧嚣;鸟声在耳 , 清晰可闻 。诗句似觉荒唐 。但仔细回味,静而无声 , 反不觉其静 , 众蝉的单一噪声 , 反映衬出环境之静 。下句给人的感觉与上句同 。这正是诗的独到之处 。《颜氏家训?文章》说:“王籍《入若耶溪》诗云:‘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江南以为文外断绝,物无异议 。”《诗?小雅?车攻》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句 , 《毛传》曰:“言不喧哗也 。”明明是“萧萧马鸣”,反说这是说“不喧哗” , 这和“蝉噪”二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 所谓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这个意思 。
王勃《滕王阁序》佳句迭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即是其中之一 。对此名句,历来公认不错,很好 。笔者试赏析一二,以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 。
首先,对仗工整,几近“工对” 。上句的“落霞”、“孤鹜”与下句的“秋水”、“长天”都是名词性短语,对仗考究 。而更绝地是 , 上下句中又各自成对,也就是格律上要求较高的“句中自对”:“落霞”可对“孤鹜”,“秋水”正对“长天” 。当然,在大唐律诗的王国里,这些都不算什么,如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 , 铁马秋风大散关”等都是句中自对 。不同的是杜甫这句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都是主谓短语,且直接连缀成句不用虚词 。
其次,上句写动,霞、鹜“齐飞”;下句写静,水、天“一色” 。一动一静,以动衬静 。上句侧重于目随景而动,突出景物神态;下句侧重于心因景而静,突出景物色彩 。画面和谐,美不胜收 。
再次,巧化成句,别出新意 。王应麟《困学记闻》卷十七:“庾信《马射赋》云》:‘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仿其语 。”(转引自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 , 第260页,上海古籍,1980年第一版)如果我们从对仗的角度去比较王勃与庾信彼此文句的优劣,会发现王句的长处恰在于上下句都能“句中自对”,而庾句则不能 。
最后,如果“落霞”是指真正的彩霞而不是指一种鸟(形如鹦哥)的话(据上引朱东润书,同页) , 那么此句还有一个好处:点线面结合 。孤鹜尽管不一定只有一只,但总之是不会太多的几点;落霞也只能是天边的一线或一小片(位于西天)而非满天;而秋水与长天却是地道的一个广阔的面了,由此,点线面巧妙结合,写景极富层次性 。
当然,此句平仄韵律方面的优点由于众所周知,就不再赘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