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事例

以下是我回答别人的时候总结的答案,我都粘贴来你看看有没用得上的:
1、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做跟学校教育的价值观相违背事情和行为,简单说就是学校教孩子要有礼貌但是你在家里骂粗口那就是相违背;然后,家长要有自己的是非判断,不要再孩子面对向学校一边倒,例如有时候孩子在学校受委屈,有的家长为了维护学校的权威不分青红皂白责怪孩子;还有,家长要使家庭的功能尽可能发挥出来,并让家庭成为学校的互补,例如孩子在学校学习很辛苦,家庭是孩子从学校的场景转移出来休息获得温暖的地方,不要让家庭变成第二个学校,甚至变成比学校还要学校的地方;最后,在孩子的学业上,家庭要充当学校的延伸,这跟第三条并不矛盾,因为学习上紧靠学校并不能成事,第三条和第四条是辨证的关系,需要掌握一个适当的“度” 。希望能帮到你!
2、首先你要是与孩子是平等的关系,是朋友 , 参与意味着你们有同等的权利,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正所谓你要蹲下身来跟孩子交流,这是其一;然后就是聆听,不要臆断,孩子很多时候有困惑,但是他们的阅历有限,他们不知道怎么去表达 , 甚至有时候表达了相反的意思,给孩子时间就是给家长自己时间,耐心细心地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只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听到孩子最真切的想法,这是其二;家庭教育,之所以有家庭两个字,说明是家庭性质的,既不是普通教育也跟学校教育有所区别,家庭就应该有家庭的功能,给孩子安全 , 给孩子爱,给孩子理解和包容,不要把家庭变成第二个学校,不要越俎代庖,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在学习上是补充 , 不是替代,更不能是复制,这是其三;最后一点 , 孩子的成长成熟,心理学上称之为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中很大很大的一部分是模仿的过程,所以在家庭教育当中 , 以身作则是家长参与孩子成长成熟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方法,这是其四,也是最为精华的一点 。
3、首先作为家长我建议您先了解一个心理学上很有名的理论,叫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这个理论提出了每个阶段孩子成长发育的任务 , 你就照着这个任务培养孩子,拿你们孩子四年级来说,“童年期(7-12)勤奋感对自卑感” , 培养勤奋感就是你要帮助孩子完成的任务,有什么具体的问题和方法上的东西我们再进一步交流,下面给你附上八阶段的内容和案例,希望帮到你!
1婴儿前期(0-2)信任对怀疑(0-1.5)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 , 这都是生命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 , 这种信任感指对他人的信任感,也指对自己的信任感 。对那些受到适当关注的儿童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有一些婴儿从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这使他们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退缩的,不相信自己 , 也不相信他人 。如果儿童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 , 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 。婴儿必须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 , 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 , 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艾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婴儿可能认为世界是危险的,这里的人是不可信任或不可靠的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照料者 。
参考故事:
薛女士做了新妈妈以后,婆婆就赶来伺候她坐月子,照顾小孙子 。婆婆从农村来 , 身体好,能干也能说,一开始婆媳之间相处还挺好 。但是半个月以后 , 薛女士的奶水就很少了,不够孩子吃的,需要添加奶粉 。白天还没有关系 , 到夜里,人累了一天,睡得迷迷糊糊 , 孩子半夜饿了要吃奶,婆婆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便起床热奶,薛女士身体虚弱很不适应半夜起来“工作”,于是面对孩子的哭声,有时婆媳俩都木木的,迟迟不愿起床给孩子喂奶,俩人心里开始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推诿和对对方的责备 。
一天中午 , 婆婆哄宝宝玩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说了几句话,让薛女士心里很难受 。婆婆对着孩子说:“你看你这个妈妈呀 , 连奶水都没有了,算什么妈妈,奶奶年轻的时候奶水多得你爸爸都吃不完!”有时 , 婆婆会边喂宝宝边对宝宝说:“我的小孙子好命苦嗳,连奶水都吃不上!”虽然婆婆说的都是事实 , 但是薛女士有一种针扎般的心痛:自己怎么就那么无能呢 。遭到婆婆的奚落,一向要强的薛女士不得不认输,但心里有时对婆婆、孩子甚至丈夫都有一种无名的恼火 。
更为关键的是,宝宝属于难养型气质的孩子,特别爱哭,白天不睡长觉 , 醒了就哭,夜里则是个“夜哭郎”,把大人搞得筋疲力尽 。每次宝宝哭的时候 , 婆媳俩常常会等待对方先做出反应,这时候,宝宝就会一声高于一声地哭,有时候,薛女士气得对宝宝大声嚷:“哭什么哭 , 烦死人了!”宝宝仿佛理解了妈妈的怨气,哭得声音更大了 。
宝宝两个月大的时候,被发现两侧腹股沟疝气 , 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一点麻烦,比如对陌生环境的适应非常缓慢 。薛女士非常着急,觉得自己的宝宝简直是“孺子不可教” 。
像薛女士婆媳之间这种心理上的“明争暗斗”,在不少家庭中都存在 。这种“较劲”必然会反映到养育宝宝的态度和行为上,对宝宝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
2婴儿后期(2-4)自主对羞怯(1.5-3)
一周岁以后 , 儿童会主动形成一种与外界的关联感 。他们想知道,我能做什么?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常常要试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和大小 。形成了自主性的儿童,觉得自己是独立的,他们善于自我表现,富于自信心,父母的过度保护会阻碍这个年龄儿童自主性的发展 。如果不允许儿童进行探索 , 不能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的认识 , 儿童就会产生一种羞怯和怀疑的感情 。在大人介绍自己时用手捂住自己脸的孩子,就是缺乏自主性的儿童 。
这一阶段儿童出现自我控制的需要和倾向,渴望自主,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自我照料外,他主要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而渴望探索新世界 。幼儿能够更好的控制肌肉 , 肌肉能以自己的双脚走路,开始能够控制外部世界,凡事都喜欢自己动手而不愿他人的干预 。儿童必须学会“自主”——自己吃饭、穿衣、讲究卫生等等 。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自立 , 可能引起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感到羞耻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父母 。现代父母的特点:干预太多 。
参考故事:
陈啸宇从小就喜欢黏着妈妈,无论是大小便 , 还是吃饭散步、穿衣洗澡都离不开妈妈,而且这些非要让妈妈为他做 。妈妈虽然累一点,但看到孩子这样亲近自己 , 感觉非常幸福 。可是孩子渐渐大了,其他的孩子都能自己穿衣了,而他却不能,幼儿园老师为此总向父母告状 。有一次吃鸡蛋 , 他竟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因为平时吃鸡蛋,都是妈妈剥好蛋壳送到他嘴边的 。看到孩子没有自主能力,妈妈也很着急,担心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 , 不得不寻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 。
诱因分析:
如今的孩子被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视为掌中宝,自幼就在重重关怀之下成长,过度宠爱自然少不了 。衣食住行样样都由他们包办,形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 。这样不仅使孩子丧失自主的权利 , 长大以后生活的自理能力也会极差 。该阶段大多数儿童产生的自我控制感是自由意志的开始 。具有较强自主性的儿童,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将很愿意掌握自己的命运,自信使他们能向艰难困苦挑战 。相反,羞怯和怀疑的儿童将永远是追随者,他们依赖性强,缺乏果断性,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够的自信 , 而这些正是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
3幼儿期(4-7)主动感对内疚(3-6、7)
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以外,开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这时如果成年人过多的干涉 , 儿童将会缺乏尝试和主动性 。艾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 , 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的发展程度有关 。儿童试图象成人一样做事,试图承担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责任 。他们有时候采取的目标或活动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是冲突的,这些冲突可能使他们感到内疚 。成功地解决这些危机要求达到一个平衡:儿童保持这种主动性,但是要学会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权益和目标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家庭 。成功形成主动性是产生雄心壮志和目标感的关键 。随着儿童主动性的发展,随着儿童主动性的发展 , 他们体会到一项任务完成的喜悦,否则,会产生内疚感,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别人 。这种主动感是指导儿童以后成功的关键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 , 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
参考故事:
判若两人的晶晶
3岁半的晶晶在2岁多一点就上幼儿园了 , 可是在家里活泼开朗的她,到了幼儿园就像换了一个人:她总是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接近任何人,不说也不笑,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周围的一切;老师提问题时她回答的声音小得只有她自己能够听见;别的小朋友在做操时 , 她却木木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晶晶妈的早期教育
讲故事、早期识字、培养英语语感、接触大自然,看见什么讲什么……只要是可借鉴的育儿资讯,能做到的她都努力实现,她的希望只有一个: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为了抓紧每一分钟的宝贵时间,给孩子的小脑袋里输入更多的东西,晶晶妈几乎很少带孩子去串门,因为她总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 , 她常用别的孩子串门的时间,带晶晶唱歌、画画、听英语歌曲、玩识字卡片 。晶晶妈自从有了孩子,再也不做美容、不逛街了,她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孩子 。让她欣慰的是,晶晶在她的教育下聪明可爱 , 不但会说儿歌、背古诗,识字量也超过了500个,偶尔还会说几句简单的英语短句,各种形状、常见的颜色、百以内的数字也都能准确地说出来 。
晶晶妈的反思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 , 晶晶妈开始发现晶晶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了:别的孩子在看到同龄的小朋友时都表现出喜悦与兴奋 , 而晶晶的脑子里却根本没有和别人交往的概念,更不懂得应该怎么与人交往 。晶晶妈带晶晶进行饭后散步的时候,她总是拽着妈妈的手,从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 。每当见了邻居或熟人 , 不论妈妈怎么让她打招呼,晶晶都总是躲在妈妈后面,着急地拉着妈妈走 。
晶晶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她觉得自己只顾开发孩子的智力,挖掘孩子的潜能,却忘了孩子终究是社会中的人 。一个没有交往能力的人,就算素质再高也没有用武之地!两年以来,晶晶接触的人除了爸爸妈妈就是一些亲戚,晶晶妈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想到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去过集体生活,把她送到幼儿园去 。晶晶妈马上到网上查询了关于孩子入园的有关信息 , 她看到只要孩子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 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就可以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了 。由于晶晶已经达到了上述的能力,因此晶晶妈决定把晶晶送到幼儿园去 。
晶晶在幼儿园的表现
由于公立幼儿园只招收3岁以上的孩子,晶晶妈为了早点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得到锻炼,最后选择了一个各方面都不错的私立幼儿园 。晶晶所在的小班一共有20个孩子 , 年龄都在3、4岁左右,其中只有4个女孩 。由于男孩子比较多,又调皮,而晶晶是最小的,所以男孩子们都喜欢围着她玩 。从来没接触过生人的晶晶,突然接触了那么多的人,使得她整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看着别的小朋友都能很快就把碗里的饭吃干净,而自己总是把饭吃得到处都是,这使得晶晶感到很着急 。回家后 , 晶晶经常一边玩玩具,一边嘴里一遍一遍地反复说道:“不去幼儿园,我怕 。”有时夜里还会因此哭醒 。但是晶晶的这种表现却没有让妈妈担心,并且这种情况很快就结束了 , 这倒不是因为晶晶适应了环境 , 而是因为小小的她已经学会了做“两面人” 。在幼儿园里,面对着那些爱闹爱动的小朋友,晶晶怕到了极点,因此她选择了逃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她从不和任何小朋友说话,幼儿园里有意思的活动她也不敢参加,因为她既跑不快,也跳不高,说话的速度也远不及其他小朋友快 。在私立幼儿园里,晶晶的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一回到家里,晶晶很快就忘了幼儿园,一下就转换了角色,又重新变得活泼爱笑了 。此时,妈妈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晶晶由以前不和小朋友接触,到现在变成了一见到同龄的小朋友就怕,甚至被吓哭 。
晶晶满3岁时,妈妈将她转到了公立幼儿园 。幼儿园老师每月都与家长就孩子的情况进行一次沟通,在沟通中晶晶妈了解到:晶晶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比较聪明的,记忆力也极强,但是晶晶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动作慢得就像电视里的分解镜头 。她没有表现欲望,也看不到同龄孩子的活泼模样,并且从来不敢主动和老师说话 。晶晶妈不禁愕然,她忽然觉得自己这么耗尽心血的早期潜能开发,为什么却使孩子成了这样?将来晶晶该怎样走进社会?。勘鹑煤⒆印坝胧栏艟??。
片面早期智力开发VS全面素质教育培养
在晶晶这个例子里,晶晶妈在孩子入园前片面地强调早期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晶晶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顾此失彼,使晶晶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长大 。当晶晶妈意识到孩子没有交往能力后又强硬地将自己的思想加给孩子,在晶晶完全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之时 , 就将孩子送到了幼儿园里去“学习”与人相处的本领 。由于晶晶在入园时的年龄只有2岁,而幼儿园里与晶晶同班的孩子都是大晶晶至少1~2岁的,晶晶与这些哥哥姐姐在体力、心智、能力上都有着很大的悬殊,当她一次次地受挫之后,不仅没有学到任何的与人相处之道,反倒将自己本身所有的自信心、交往的快乐感都在幼儿园里消磨掉了 。
4童年期(7-12)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
儿童都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但不久 , 他们开始与别的孩子展开竞争,不可避免到遇到成功或失败,如果体验到成功,他们的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这为他们以后积极进取打下了基础 。如果失败了,就会体验到一种无能感,对以后的生活期望都不高 。这一时期形成了勤奋感和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信任感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 , 希望通过自己勤奋的活动以获得成功,这一阶段属于学龄期,儿童依赖的重心已由家庭转向外部世界,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 。儿童必须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 。这一阶段儿童经常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 。如果很勤奋 , 儿童获得社会和学习技能,从而感到很自信 。不能获得这些技能会使儿童感到自卑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老师和同伴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 。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另外 , 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 。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
5青少年期(12-18)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对“我是谁”的回答 , 如果是成功的,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就建立了,理解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接受并欣赏自己 。影响以后的职业选择 。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更多的考虑“我是谁”的问题 , 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如果个体把自己各个方面,比如信念,性格、性别角色,未来的职业选择等很好的整合起来,个体遇会获得较好的角色同一性 , 反之,则出现角色混乱 。研究表明,角色同一性建立的情况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获得角色同一性 。第二种是拒斥,即个体未充分考虑到将来的各种可能性,而是把这种选择权利交给父母或其他人;第三种是同一性迷乱,未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将来的人生目标形成定论 。最后一种为同一性延迟 。这一阶段是童年向成熟迈进的重要转折点 。青少年反复思考“我是谁?” 。他们必须建立基本的社会和职业同一性,否则他们就对自己成年的角色感到困惑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社区中的同伴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 。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
这种统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 。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 。
艾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他说: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 。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 , 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 , 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 , 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 , 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
6成年早期(18-25)友爱亲密对孤独(18-25)
如果发展得较顺利,找到比较满意的配偶,那么将会体会到亲密感,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暂时还未找到合适的配偶,那么将会体验到一种孤独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亲密的友谊关系,与他人建立恋爱或伴侣关系(或共有同一性) 。没有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会使儿童感到孤独或孤立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爱人、配偶或亲密朋友(同性或异性) 。
7成年中期(25-50)繁殖对停滞(25-60)
这时男女建立家庭,兴趣扩展到下一代 。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指关心建立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 。在这一阶段成人面对的主要任务是繁殖 。他们要承担工作和照顾家庭、抚养孩子的责任 。“繁殖”的标准是由文化来界定的 。不能或不愿意承担这种责任会变得停滞或自我中心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配偶、孩子和文化规范 。
8成年后期(50以后)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以后)
如果感到自己的一生很充实,没有虚度,就会产生一种完善感,认为自己的生命周期与新一代的生命周期融合为一体 。如果说达不到这种感觉凡不免恐惧死亡,觉得人生苦短,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 。老年人回眸生活,认为它既是有意义的、成功的、幸福的,也是失望的、没有履行承诺和实现目标 。个体的生活经验,尤其是社会经历,决定着最终的生活危机的结果 。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
教育孩子是令人非常头疼的一件事,但是也不乏有教育孩子成功的例子,一起来看看吧 , 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中最成功的事例,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中最成功的事例
 一:你也有一双自由的翅膀
 伟伟身患残疾 , 单眼失明 , 且右腿先天性骨关节脱落,入园前几个月刚刚动过一次大手术 , 现在走路还不是很稳 , 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弱 。身为小班班主任的我,出于同情与爱心,对他格外关注和照顾,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随时牵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 。可这一次,我却发现他的小手在悄悄挣脱,并用不清晰的声音对我说:?老师 , 我也要去玩 。?
 我心里咯噔一下 , 是不是我对他的特别呵护已经形成了对他的束缚,甚至正在伤害他的自尊?受伤的小鸟?也有自己小小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龄小伙伴一样去玩耍、想象和飞翔 。我应该在照顾他的同时 , 慢慢去锻炼他 , 让他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 让他在这个环境中和小朋友一起健康成长;我还应该启发别的孩子学会帮助有需要的小伙伴,营造人人平等、和谐相处的愉快氛围 。
 专家点评:
 爱他,不是让他觉得他很软弱;爱他,是让他充满生命的力量!
 二:别急!听听孩子怎么说
 一天晚上,我从厨房里走出来,看见3岁多的女儿把一条大浴巾铺在地板上,自己踩在上面跳来跳去 。这条浴巾可是我今天刚洗好收回来的,她竟然?我又急又气 , 就要呵斥女儿 。她却一脸兴奋地对我说:?妈妈,你看,我正在云朵上面跳舞呢!?看着她兴奋得发红的小脸 , 我一愣,再也呵斥不出来 。我按捺住内心的震动,坐下来欣赏女儿跳舞 。她一会儿跳跃 , 一会儿转圈,一会儿躺到大浴巾上打滚 。那一脸陶醉的样子,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云朵之上 , 在美丽的天空中自由挥洒 。跳了好一会儿,她才停下来,爬到我怀里 。我不禁感叹,感谢女儿及时表达了自己 , 让我今晚能够欣赏到美丽的云端之舞 。
 专家点评:
 弄脏刚洗的浴巾,在成年人眼里 , 可能是孩子的调皮和破坏;然而,在孩子纯净而美好的心灵里,却可能是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云朵 。他们并无破坏的意图 。如果我们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 , 急着批评教育孩子,孩子那独特的视角和惊人的想象力,就会被粗暴地扼杀 。所以,当遇到?破坏?性事件时,别急,听听孩子怎么说 。
 三:孩子,你可以说?不?
 身为父母在生活中经常忽视或不能容忍孩子对我们说?不? 。其实每个孩子在说?不?时都有自己的理由 。
 在我和女儿之间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一天晚上,女儿突然要去拿装着奶粉的盒子,我怕奶粉洒出来不让她拿,但她很坚定地说:?不行 。?几分钟后,果然她把奶粉撒在了桌子和地板上 。她怯怯地看着我,当时我很想发火,但还是拼命抑制了这种冲动,并对她说:?现在你和妈妈一起把这里收拾干净 。?后来我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她小声地说:?我想帮妈妈做家务,我想自己冲奶粉 。?
 听后我庆幸自己没有责备她 。虽然奶粉撒了,但这和她那美好单纯的心愿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
 专家点评:
 孩子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 , 面对周围的事物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做法,成人应还给孩子说?不?的权利,管住自己的嘴,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不?字背后的隐情,做个会听孩子?话?的家长,这才是对孩子的爱 。
 四:当孩子不和人打招呼时
 女儿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嘴很甜 , 喜欢叫人,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金口难开了,见人不是低头不语就是装作没看见 。我忍不住催她:?乖,快问叔叔阿姨好!?她没反应 。我有些难为情 , 再催,还是不叫 , 我就急了,说:?宝贝,不叫人可不礼貌啊?、?没有礼貌的孩子是没有人喜欢的?等等 。几次三番之后 , 收效还是不大,孩子似乎一直无动于衷 。
 有一天我实在生气,终于采用了冷暴力的方式对待她 。在一次孩子不与人打招呼的时候 , 我快步往前走把她晾在了身后 。孩子马上紧张地追上来,我生气地说:?我不喜欢没礼貌的孩子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好像很委屈的样子 。
 专家点评:
 紧张害羞也好,谨慎小心也好,不打招呼的背后,一定有孩子没有表达出来的感受 。家长不要急于批评,也不要当众指责,更不要强迫他 , 要尊重孩子有不打招呼的权利 。可以给孩子一个台阶,比如说:?我知道你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有时你是在心里叫人了(打招呼了),如果下次你能说出来就更好 。?也可以引导孩子用表情、动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招呼 。
 五:事情没做好不等于自己不好
 我以前总爱表扬壮壮:?你真聪明!?但后来我发现,如果壮壮做不好一件事 , 他就会特别烦躁,哭闹 。前段时间 , 我给他买了一辆新款滑行车,他刚开始并不会滑 , 就很生气,索性不滑了 。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的差别震惊你!》,我知道了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
 常被表扬聪明的壮壮,在遇到挫折时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怕别人说自己不够聪明 。明白了这些,后来我就再也不表扬他聪明了,而是多描述和鼓励他的努力 , 比如:?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加油!?
 专家点评:
 孩子对自我的认可过度依赖外在的评价,孩子会认为事情没做好是自己不够好 。欣赏这位家长积极的学习,发现了鼓励和表扬的不同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应集中于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个性品质(如聪明)上 , 在孩子做得不够好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这件事虽然你没做好 , 但你是好的!?
家庭教育的好方法
 1、立父母的威信
 父母要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愿意接受自己的教育 , 就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学会如何为人父母,严于律己,这样才能谈得上教育孩子:同时,还要积极学习 , 及时补充自身的不足,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高大的形象 , 这样,父母说话才会有分量 , 才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威信 。
 2、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 ,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 。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 经常做做?心理换位?,多体会孩子的苦恼,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孩子的需要 。父母只有与孩子同乐、同忧,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爱,愿意与父母亲近,愿意听从父母的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 。
 3、具有一定的机智和理性
 在批评和矫正孩子的错误时,有些父母不讲究方法 , 直接打骂,结果不但没有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还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更加不愿听从父母的话 。而聪明的父母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 先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孩子知道这样的错误需要改正,也相信孩子能够改正 , 这样教育效果自现 。当遇到孩子?顶牛?时,父母应避其锋芒,先转移其注意力,使双方都冷静下来,等心平气和了再找机会交谈 , 效果会更好 。
 4、跟孩子一同活动
【家庭教育事例】
 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 。在生活中 , 家长跟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是很多的 。
 5、适当的表扬、奖励
 对孩子进行表扬、奖励也是很有学问的 。
 表扬、奖励孩子,可以鼓励孩子重复良好习惯形成;在表扬和奖励中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 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的加深 。
 6、学会向孩子道歉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说错了话,办错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的事,是常会发生的,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 , 实在也是家教的艺术之一 。
 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中应当是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家长做了错事或错怪了孩子,是应该主动道歉的 。这不会影响家长的威信 , 更不会有损父母的尊严;相反,会给孩子树立有错就改的榜样,会使孩子由衷地敬佩父母的品质与修养,从而更加信任父母,亲近父母;父母的威严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更高 , 还会使家庭中形成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气氛 。
教育孩子最简单最有效的建议
 1:接受现在的他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 。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 。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 。
 2:鼓励有方法
 鼓励的通用公式:
 鼓励=信任孩子(人格、能力)+我相信你能行+身体接触 。
 为了恢复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家长不但用语言告诉孩子 , 你相信他的人格和能力,鼓动孩子去尝试或再试,更重要的是要与孩子有身体接触,通过拥抱、拍打孩子肩膀或抚摸孩子的头发等方式,把信任和力量传达给孩子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力量 , 使他们恢复勇气和自信 。
 3:找找是否有隐藏在暗中的困难存在
 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他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 。如果孩子变得毫无动力了,通常他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
 4:解释你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 。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 , 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 。
 5:重视赞扬的作用
 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 。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 。
 6:明智的奖赏
 父母会许诺,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他就会得到一辆自行车;如果考得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 。事实上,这样对待孩子是一种可怕的态度 。建议各位父母不要给你的孩子许以大奖赏 。
 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三句话教育孩子就够
 亲爱的家长 , 当孩子犯了错误 , 你是不是很伤脑筋?当你批评他,他是不是当耳边风?当孩子不改正,你是不是很?受伤?看来 , 有可能是我们批评的方法出了点小问题哦 。其实,批关于批评,只需要三句话就够了 。
猜你喜欢:
1. 教育子女的成功案例3个
2. 教育孩子的可用励志故事有哪些
3. 名人培养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
4. 名人教育孩子的事例
5. 名人教育孩子的简短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