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翟地河
文/ 建安山翁
翟地河位于云南省镇雄县城南16公里处的中屯镇中屯村 。河水从村西北方峡谷间流出,闪动着粼粼光波 , 一路缓缓前进,冲刷着河床上的石子,不断地发出哗哗声 , 好像在对人们讲述着一个个沧桑变化的故事 。
中屯名源悠久 , 明代以前此地系彝族巴普家居?。?诺孛?弧鞍推铡?。明十四年(1381)秋朱洪武调北征南获胜 。洪武二十八(1395)年大兴军屯开垦,置一卫五所设四十八屯,将“巴普”更名中屯 。时军中祖籍江南的翟姓由毕节七星关调防毕节北里头屯,后进驻镇雄中屯苴蚪河畔 。翟姓到此驻防屯耕后以姓取地名,改“苴蚪河”为“翟地河”——意为翟姓居住地之河流 。(按:今常有人把“翟地河”写成“翟底河”,这是不了解翟氏族史之缘故;从语法角度而言,用“翟底”修饰“河”也不明其意) 。
我的故乡在翟地河畔 。家门前有一片几十亩宽的河坝地,翟地河水成弓形绕地边而过 , 陡滩白如雪,平水绿似绸,悠悠缓缓往东南方向流淌,绕过毛家湾,钻入龙山与猴山交锁之处,朝贵州省纳雍县方向流去 , 汇入纳雍六冲河,向前流入乌江 。
过去翟地河水碧如翡翠,尽管水深五六尺,掉个镍币到河底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翟地河发源于贵州赫章县与云南镇雄县接壤的半地头、麦车等地 。那些地方人烟稀少,水多土肥,植被处于原始状态,草木十分茂盛 。顺源头而下,河水流经镇雄县安尔洞、以萨沟、麻塘等地 , 时这些地方依然人烟稀少,无工业污染 , 河两岸绿树繁茂,翠竹成片 。河水流到翟地河 , 两岸上上下下麻栗树、杨柳树成林,遮天蔽日,风景十分优美 。林下灌木丛生,鸟语花香,水草如毯,生机盎然 。翟地河一路流淌在如此环境里,想不清澈透明都难!
我童年时期常与小伙伴们在河岸边放牧牛马 , 在树林里玩猴儿抱蛋、点母猪窝、打绕子翻身等游戏,陶醉其间 。但最吸引我的地点是翟地河渡口上 。渡口两岸各栽有一棵一抱多粗的皂角树 , 树上横拉着一根钢丝绳 。河面上长年漂浮着一只老鸹船,船舱里安有三根横担 , 供乘船人坐 。船头上竖一根木柱,木柱挂在钢丝绳上,与钢丝绳交叉成十字形 , 可上下滑动,无论水涨水落,小船都稳稳当当挂在钢丝绳上 。有客人乘船时,船老板身子往后稍倾,脚蹬船梆 , 手拉钢丝绳,很快就把船蹬到对岸 。然后伸手接过劳务费 , 说声“慢走”,便坐到横担上,翘起二郎腿悠然自得地裹山烟 。小娃娃乘船不收费,我一有空就跑到渡口边,坐上船头,双手抱着木柱,两脚伸到船外 , 随着乘客过去又过来,过来又过去,边观赏翡翠般的河水,边盯住水里来来往往的鱼群,总想看个够,但总也看不够!
翟地河地方系高原温带河谷气候 , 海拔1300多米,年平均气温13度左右,冬无严寒 , 夏无酷暑,土中藏煤矿,地内长五谷 , 河里生鱼虾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
翟地河两岸的人吃鱼,像吃白菜、萝卜一样平常 。想吃鱼,最简单的方法是“摸鱼” 。翟地河水底有东一个西一个、奇形怪状的大石头 , 这是涨大水时从上游冲下来的 。这些石头立在水里,底面往往有些空隙,成了鱼的家 。人们可以用脚掌或石沙堵住石头周围的石缝 , 留一个进口伸手进去捉鱼 。摸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捉到四五斤鱼,晚上全家人就能够吃上可口的鲜鱼汤了 。不过摸鱼是走黑路,有时会遇险 。有一次,我试探到一个大石头下面有满满的一窝鱼,我用石沙堵住周围石缝,四平八稳地地伸手进去捉鱼 。我紧紧握住一尾鱼往外拉,拉出一尺多长了,都还有半截卡在石头下面,这肯定是一尾大鱼,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但拉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一条又粗又长的水蛇 , 把我魂都吓落,丢掉蛇转身就往岸上跑 。那条蛇可能被我激怒了 , 像射箭般快速向我追来 。我在河沙坝里接连转几个90度角,才得以脱险……尽管遇过那次险,隔三岔五我还是会去摸鱼——因为鲜鱼汤太诱人了!
秋冬季节,年轻人还会在河滩上建造鱼窝 。我们先用石块砌好四周墙壁,两侧不留门,上水方留一道门,下水方留三道门,让鱼易进不易出 。接着用石片在墙内拱若干相互连通的三角形石缝,然后在顶上先盖石块,后盖乱草和细沙,要避免阳光晒进去,鱼才会在里面安家落户 。鱼窝砌好10天左右,就可以去拆鱼窝捉鱼了 。先将鱼篼安在上口(鱼篼用竹篾编成,篼口内安有漏斗形倒须 , 鱼一进去就别想出来),然后用草塞住下面三道门,向下方浇两把水,把鱼吓往上方走,才从下方开始拆起(拆窝不拆墙,因为拆完后还要立即砌还原),边浇水边拆,强行把鱼赶进鱼篼里 。通常一次可以拆七八斤鱼 。一家人要是砌上5个鱼窝,满10天后,隔一天拆一次,先砌的先拆 , 后砌的后拆,就连续几个月都有鲜鱼吃了 。我想即便是神仙日子,恐怕也比这好不了多少 。
如果想吃大鱼,人们还会到翟地河上游躲君洞的阴河里去炸 。炸鱼先要将接有一丈多长电线的电雷管伸到玻璃瓶底 , 装进擂散的黄炸药粉 , 再用漆蜡油熔化密封瓶口,做成土炸弹 。一次 , 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家装好炸药瓶后,拿上一条绳子、几根麻线、五六个有肉的猪骨头,于下午6点钟左右去躲君洞炸鱼 。躲君洞分干洞口和阴河口 , 炸鱼要去阴河口 。我们到了阴河口对面的沙坝里,坐下来先在瓶口绑上几根麻线,栓上猪骨头,再用绳子在瓶身上捆上一个七八斤重的石块 , 留一丈多长的绳把 , 又将电线缠在绳把上 。准备工作做好后 , 我提着炸药瓶过河去爬上阴河口岩头上,用绳子吊着炸药瓶轻轻放到八九尺深的阴河底 。这时 , 大家必须变成“哑巴”,说什么都用打手势;因为只要一讲话,那晚上鱼就不会出洞了 。我在洞口岩头上悄密悄声蹲着,腿上放一对干电池,两手做好接通电流的准备,两眼盯着炸药瓶,看见吊在麻线上的猪骨头在水里飘来荡去 , 就像围着炸药瓶跳舞似的 。一会儿,洞内“嘣咚”一响,这是鱼行进中身子往上一弯,用鱼尾拍打水面的声音 。我知道鱼出洞了,心里暗自高兴 。又过一会儿 , 我看见有四尾鱼游到炸药瓶处,大的一尾有三尺多长 , 小的三尾分别有两尺多长 。它们小心翼翼地去啃猪骨头上的肉 。机不可失,我手指一按电线接通电流,“砰”的一声巨响,水花四溅 。小伙伴们几下脱光衣裤急忙跳进水里去捉鱼 。由于光线太暗,四尾鱼只捉住三尾,被水冲走一尾 。回家一上秤 , 大的一尾有23斤,小的两尾分别有10多斤 。那晚上我们请来左邻右舍,又高高兴兴聚一次餐 , 大家对盏碰杯 ,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好不惬意!不过如实说,吃鱼还是比不上炸鱼那样有趣!
翟地河人捕鱼 , 除上述方法外 , 还可以撒网捕鱼 , 可以下雨天趁浑水捞鱼,可以用石灰水呛 , 可以晚上点着火把下河用鱼叉杀,可以在陡滩上安凉垫(用木条编成栅,安在水浅而流速快的河滩上让鱼自投罗网)……方法可谓五花八门 。总之,当时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容易捕到鱼 。那些年月翟地河里鱼成堆堆,随时都有大鱼领着小鱼,排着整齐的队伍,自由自在地在河里游上游下 。它们游到那里,河水就黑到那里 。记得“土改”时期有一天在河沙坝里开大会斗争地主,散会时有一位人称“张大队长”的解放军丢一颗手榴弹到我家门前的挑水塘里,“砰”的一声闷响,炸死的鱼在河面上像木块一样漂白完 。男女老少都下河捞鱼,你一串、我一挂提回家,少说也有三二百斤!
翟地河地方四面群山环绕 , 中间是一个锅底形 。当年处处有水源 , 层层梯田从锅底向四面铺开 。远远看去:春如绿锅,绿波耀眼;秋似金钵,金光夺目 。过去我们家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曾被称为“翟九大谷堆家” 。我们家有七、八十亩水田 , 每年收割的谷把堆成九个大谷堆,谷穗朝内,草把朝外,要堆到第二年收割新谷时才打陈谷腾场地堆新谷 。本来露天谷堆必定会被老鼠糟蹋,但奇怪的是,每年都会有成堆的蛇住进谷堆保护稻谷(如今细想 , 蛇也许是“守谷待鼠”罢了) 。到第二年收新谷打陈谷时,主人做饭菜供了蛇,烧了香纸,祷告了一些感谢话 , 蛇就会自行离开(这可能是条件反射的缘故) 。当时不仅我们家稻谷吃不完用不尽 , 大多数人家一年365天都是以稻米为主粮 。那些年蒸饭或用餐时如果有客人走进村子,老远就会闻到浓浓的黄蜡谷米香味 , 未看见米饭口水就先淌了……
故乡依旧在,Wang事也随风 。如今的翟地河,自然环境已遭受ren为的yan重po坏 。多年来,由于人多地少,不少山头被乡亲们开荒种地摘去绿帽 。此外,土地使用权变更一次,人们就会大量砍伐一次树木 。但破坏最为严重的是1958年“da炼gang铁”时期,那时在渡口上面的上河坝树林里,“chao英gan美”的口号声打破了乡间的宁静,全民jun事化,成百上千人参战da炼gang铁,突然间修筑起五、六墩土高炉,风箱一天24小时不停地拉动,火苗白日夜晚不停地上冒 。河边的大树被挨一擦二砍断劈破投进土高炉里作燃料,不到一年时间,河两岸上上下下成千上万棵大树被砍个精光!炼出的“gang铁”堆成山,可惜全是废铁渣,后来村民开荒种地,陆续把那些东西背倒进了大河里;再后来老天无数次下猛雨灌进地里,终于把那片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的小树林变成了一个光沙坝——土法“da炼gang铁”这一“wei大杰作”对国家和人民所造成的巨大wei害和损失,如今只能yi声chang叹,尽在不言中!现在翟地河两岸已很少有一棵像样的大树,地下水资源已十分枯竭,河水已少得像一条沟,水里已难见到一尾鱼,两岸的水田已全部改为旱地 。虽然现在有不少地块依然以“田”命名,如三凼田、马军田、秧稗田、老鸹田、水泡田、石包田、河峡田、依坝田等,但也有名无实了 。
近些年来,在党和国家对农民多方面关心、扶持下,农村经济大有发展,钢筋水泥楼房林立,河两岸就像集镇一样繁华 。1969年修通镇赫公路(镇雄至赫章),2009年又把原公路改宽、改直为二级水泥路,2017年年底又开工修建镇赫高速公路 , 计划在中屯村石灰窑沟前山脊处设互通式立交与中屯镇相接 , 将大大方便中屯人民的出行 。
翟地河上游还开辟有一个“中屯小山峡风景区”(上网见《镇雄山水——中屯小山峡神韵》) 。风景区内躲君洞和回波洞里有无数奇形怪状的钟乳石,颇具观赏价值 。常居闹市的人,不要说去欣赏洞中奇观 , 光漫步在河岸边羊肠小道上,沐河风,看水波,听鸟鸣 , 也会觉得十分舒心 。一次云南省南社研究会副会长成绍统先生去该风景区游览,也情不自禁咏诗一首:
苴蚪河畔景点稠,
星罗棋布洞天幽 。
【梦回翟地河】
回波荡漾龙宫殿,
峡谷张悬虎穴楼;
钟乳莲花开万载 ,
玉泉银柱伴千秋,
如诗如画人陶醉,
鬼斧神工名九州!
2019年6月,镇雄县委政府新引进“云南一座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8亿元,对中屯小山峡风景区进行环境、设施提升改造,改造后更名为“小山峡桃源谷风景区” 。该景区借助高原河谷自然地貌,依托山、水、洞、田等自然景观,打造集美景观光、深度体验、民俗民居、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商业会务等项目为一体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旅游精品 。这真是:
峭壁缝中水潺潺,
桃源仙境隐其间 。
峡幽谷静凉风爽,
水秀山明空气鲜 。
躲君洞中藏典故,
回波洞里有奇观 。
升级改造芳姿展,
出水芙蓉不一般!
看见如今家乡的经济不断发展,各方面建设日新月异,乡亲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远居异乡的我欣喜若狂、浮想联翩:人对美好的追求总是无止境的,要是人们能够长时期、大面积加强自然环境的恢复建设,科学地促进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在翟地河上下游大量植树、栽竹、种草,让山头重新戴上帽子、山腰重新拴上带子、山脚重新盖上被子,使故乡变成为花园式的现代化新农村,那该有多好?。?
月落日升 , 冬去春来,我们全家已离别故乡10多年了,但我对故乡的思念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冲淡,无数次梦中依然是在老家生活 , 梦里接触的依然是家乡的父老乡亲 。这正如有段歌词所述:“故乡的爱,故乡的情,故乡有我可爱的乡亲 。几度芳草绿,几度霜叶红,悦耳的乡音永远记在心 。他乡也有爱,他乡也有情,难锁我梦中故呀故乡行……”
小浪底泄洪的诗句信阳市下辖2区、8县:浉河区、平桥区、潢川县、光山县、息县、新县、罗山县、商城县、淮滨县、固始县 。另有羊山新区、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南湾湖风景区、鸡公山管理区、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名信阳工业城)等6个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 行使市级委托和县级管理职能 。
信阳市人民政府驻平桥区羊山新区 。
气候条件
淮河流经信阳地区北部,信阳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 , 季风气候明显 。信阳山清水秀,水田盈野,稻香鱼跃 。
信阳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19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3-15.8℃,无霜期长 , 平均220-230天;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93-1294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4-78% 。四季分明,各具特色 。春季天气多变,阴雨连绵,季降水日数多于夏季,季均降雨量224-316毫米 。
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降水量多,暴雨常现 , 季均降水量478-633毫米 。秋季凉爽,天气多晴,降水顿减,季均降水量177-225毫米 。冬季气候干冷,降水量少 , 季均降水量91-120毫米 。寒冷期短,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日数年平均30天左右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信阳
1. 关于小浪底诗句
关于小浪底诗句1.黄河小浪底讲解词
黄河小浪底风景旅游区,位于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孟津县 , 是河南省"三点一线"旅游的重要景点 。
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96平方公里),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风景区 。风景区内的小浪底大坝、进水塔群等大型水工建筑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壮举 , 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内柏崖山、黄鹿山、红崖山、始祖山、荆紫山、黛眉山山色清秀,人文景观荟萃,八里胡同峡、龙凤峡、孤山峡峡谷幽深,号称“黄河三峡”,296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中湖汊河巷密布纵横、岛屿半岛星罗棋布、豪华游船穿梭如织,有“北方千岛湖”、“中原北戴河”的美誉,是黄河上开展观光度假休闲旅游的最佳场所 。
小浪底景区由小浪底大坝、荆紫山、八里峡、三门峡大坝四个片区、13个景区、113个景点组成 。景区处在国家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的中心部位,该景区地跨南北两岸,南岸为崤山的东北余支 , 西接汾、渭盆地,东临华北平原 。
北岸有太行山和王屋山,景区是以小浪底工程为依托,以山、水、林、草为特色的大型生态园林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景区内最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 。
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地下发电厂房,1667米长的堆石大坝,巍峨的进水塔,壮观的出水口等,使小浪底具备了防洪、防凌、发电、排沙等多项功能,是旅游者观赏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 。水库蓄水后在大坝上游所形成的浩淼水面、曲折河巷同雄伟山势相结合,构成黄河小浪底一派北国千岛湖风光 。
黄河三峡是小浪底与王屋山所孕育的精华,位于小浪底水库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40平方公里 , 是小浪底风景区的精华所在 。八里胡同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岸断壁如削,中间河水奔涌,三条峡谷各具风采:孤山峡鬼斧神工,千仞壁立;龙凤峡盘龙走蛇,曲折迂回;大峪峡开阔舒展,气象万千 。
特别是九蹬莲花栈,九蹬九级,次第升高,望之若莲花盛开 , 似出水芙蓉,号称“鲧山禹斧” 。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水景观,可以和长江三峡媲美 。
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是河南省以黄河中下游水利枢纽工程、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风景区,是开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最佳场所 。风景区内的小浪底大坝、进水塔群等大型水工建筑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壮举,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景区内柏崖山、黄鹿山、红崖山、始祖山、荆紫山、黛眉山山色清秀,人文景观荟萃 , 八里胡同峡、龙凤峡、孤山峡峡谷幽深,号称“黄河三峡” , 296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中湖汊河巷密布纵横、岛屿半岛星罗棋布,有“北方千岛湖”、“中原北戴河”的美誉,是黄河上开展观光度假休闲旅游的最佳场所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这里有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 。这里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地区 。
抗日武装“杜八联”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建有著名的留庄“英雄民兵营”陈列馆及抗日战争时期济源县委所在地泰山庙纪念园 。西滩是万里黄河唯一有人居住的河心绿洲 。
由于河水阻隔,其上空气清新,林畴丰美,村舍幽静,犹如世外桃源 。张岭半岛高大坝直线距离仅2公里,四周碧波荡漾 , 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 是旅游度假、休闲避暑胜地 。
黄河三峡景区因可与长江三峡相媲美的黄河三峡得名,大峪峡、孤山峡、龙凤峡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民间传说故事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
2.关于黄河的诗句
《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 , 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 。”
君不见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 ,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川 。--王安石《黄河》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王昌龄
“责令李白改诗句 , 黄河之水手中来!”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 。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李白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王维
“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 李商隐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白居易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 。
3.关于黄河的诗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凉州词》唐王之涣
3、单车欲问边 ,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使至塞上》唐王维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浪淘沙》唐刘禹锡
5、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
《黄河二首》唐杜甫
6、博望沉埋不复旋 , 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
《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7、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
《黄河》宋王安石
8、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
《水调歌头》宋元好问
1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将进酒》唐李白
4.关于黄河的词语,诗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冼星海的黄河重唱,黄河谚语、成语诗句、名句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
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到黄河心不甘 。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谚语) 意 思:比 喻 说 了 多 少 话 , 只 有 一 个 目 的 。
例 句:你 不 用 再 争 辩 了,~,还 是 对 我 有 意 见 。?跳进黄河洗不清 。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 。
同时 , 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 , 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看来他是不 到黄河心不死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 。
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 。"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 。
悬河的成因是 , 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 , 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 成为"悬河" 。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 。
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 。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 。
"由于河道高出地面 , 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
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 。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 。
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 。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 。
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 。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 。
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 。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 。
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 , 十分神奇 。黄河的形成: 之一 在距今160万年左右,青藏高原在一次猛烈惊人的抬升运动中,跃然升出地面,其他板块边缘发生断裂褶皱 , 形成阶梯状地貌 , 原来广泛分布的湖泊汇集成河 。
一条由湖泊汇集而成的大河随之奔腾而下,形成地质构造史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之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 。
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是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 。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 , 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 。
到距今10万年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黄河与我国其他江河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水少沙多 。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17,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 。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 。
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 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约10厘米 。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合沙量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 。
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二是水、沙时空分布不均 。
黄河水量的60%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 , 90%以上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 。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 。
这种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 , 给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下游防洪 , 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是地上悬河 。
由于长期泥沙淤积,目前黄河下游堤防临背悬差一般5~6米 。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约20米 , 比开封市地面高出约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约5米 。
悬河形势险峻,洪水威胁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 。四是洪水灾害频繁 。
黄河北抵天津,南达江淮,洪水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 。同时黄河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河道 , 良田沙化 , 给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 , 长期难以恢复 。
由于洪水灾害 。
5.关于黄河的诗句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Ч欧缌魅宋?。《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氪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关于黄河的俗语,成语和古诗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黄河的俗语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黄河清,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九曲黄河十八湾 跳进黄河也洗不干净 关于黄河的成语 中流砥柱 鲤鱼跳龙门 九曲黄河 泾渭分明 。
7.有关黄河的俗语
有关黄河的俗语有: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黄河清 , 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跳进黄河洗不清 黄河面恶心善 , 长江面善心恶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三年两决口 , 百年一改道 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九曲黄河十八湾 天下黄河富宁夏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黄河决于口而心不惊慌 三十年河东 , 三十年河西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黄河的成语 中流砥柱 鲤鱼跳龙门 九曲黄河 泾渭分明 。
8.请告诉我一些关于黄河的成语和诗句
黄河谚语、成语诗句、名句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昨日胜今日 , 今年老去年 。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
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到黄河心不甘 。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谚语) 意 思:比 喻 说 了 多 少 话,只 有 一 个 目 的 。
例 句:你 不 用 再 争 辩 了,~,还 是 对 我 有 意 见 。?跳进黄河洗不清 。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 , 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 。
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 , 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看来他是不 到黄河心不死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 。
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 。"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 , 又称"地上河" 。
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 , 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 , 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 。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 , 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 。
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 , 竟高出10米之多 。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 。
"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 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
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 。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 , 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 。
过去黄河水运发达 , 曾为航船要道 。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 。
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 。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 。
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 , 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 。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 。
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 , 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黄河的形成: 之一 在距今160万年左右,青藏高原在一次猛烈惊人的抬升运动中,跃然升出地面 , 其他板块边缘发生断裂褶皱,形成阶梯状地貌 , 原来广泛分布的湖泊汇集成河 。
一条由湖泊汇集而成的大河随之奔腾而下,形成地质构造史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之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 。
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 , 流域内还只是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 。此后 , 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 。
到距今10万年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 , 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黄河与我国其他江河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水少沙多 。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17,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 , 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 。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 。
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约10厘米 。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合沙量为35kg/m3 , 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 , 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 。
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 , 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二是水、沙时空分布不均 。
黄河水量的60%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90%以上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 。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 。
这种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给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下游防洪,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是地上悬河 。
由于长期泥沙淤积,目前黄河下游堤防临背悬差一般5~6米 。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约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约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约5米 。
悬河形势险峻,洪水威胁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 。四是洪水灾害频繁 。
黄河北抵天津,南达江淮,洪水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 。同时黄河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河道 , 良田沙化,给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长期难以恢复 。
由于洪水灾害频繁 , 历史上黄河洪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