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文帝节俭的文言文

1. 汉文帝节俭故事拜托,你想找论文吗?
就《史记·孝文本纪》的最后的总结就有整体概括 。不够还有《汉书》 。
要是为了应付交功课的话 , 还是得亲自看书的 。就将汉文帝与唐太宗、清道光帝作比较 。
唐太宗晚年的事情,参考一下《后妃传·长孙皇后传》以及《后妃传·徐惠(徐贤妃)》的劝谏吧 。
至于道光就以穿过补丁龙袍这条线来写吧 。
这样比较下来,包你能写出一篇美文来 。
另外 , 在网络就能寻到这些史料的网络版的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 , 直百金 。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 , 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 。与匈奴和亲 , 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 。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 。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 , 以愧其心,弗下吏 。专务以德化民 , 是以海内殷富,兴於礼义 。
《孝文本纪》·史记最后一节 , 节?。涸??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於未央宫 。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 , 靡不有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 。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 , 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 , 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讬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馀年矣 。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 , 方内安宁,靡有兵革 。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 。今乃幸以天年 , 得复供养于高庙 。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 。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 。自当给丧事服临者 , 皆无践 。绖带无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 。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 。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 。已下 ,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 。佗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率从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 。归夫人以下至少使 。」
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 。闻歌者 , 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 。高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 。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 , 不异远方 。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 , 收恤孤独,以育群生 。减嗜欲 , 不受献,不私其利也 。罪人不帑,不诛无罪 。除刑 , 出美人 , 重绝人之世 。朕既不敏,不能识 。此皆上古之所不及 , 而孝文皇帝亲行之 。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 。朕甚惧焉 。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 , 以明休德 。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为礼仪奏 。」丞相臣嘉等言:「陛下永思孝道 , 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 。皆臣嘉等愚所不及 。臣谨议:世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高皇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 , 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 。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 。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 。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 , 岁献祖宗之庙 。请著之竹帛,宣布天下 。」
假如对汉文帝的真是历史故事感兴趣,欢迎到百度汉文帝吧O(∩_∩)O~
汉文帝以代王的身份登基为帝,在位二十三年 。宫室庭苑、宠物(狗、马)、服饰、马车大多没有超出当初的配额 。
曾经想过找一座露台,找工匠议价后 , 知需要一百金 。
汉文帝感觉一百金是十家中产家庭的总收入 。自言道:“吾住在先帝建筑的皇宫,常常害怕不能将国家治理好,愧对这巍峨的宫阙 。又何必再造此露台呢?”于是建造露台之事作罢 。
PS:归根到底是不舍得动用民脂民膏来为个人的享受买单 。这和乾隆动辄千万白银来修建供个人玩乐圆明园、清漪园形成了鲜明对比 。
屋内的装修简朴 。
敢为天下先,打破汉代及以前厚葬之风 。
霸陵里全部安置瓦器,不得埋入金银 。
令天下百姓在其驾崩后三天 , 就能够除服 。不需要禁止百姓婚嫁 。
PS:儒家规定,得为过世的父母、君王守孝三年或者百日 。
守孝是很苦的 , 既不能有娱乐活动,并且不能结婚,且得穿孝服在坟前建个小草屋住下 。这样很不仁道,汉文帝不忍心,于是破天荒强令免去此等虚伪的繁文缛节 。
不过 , 这在中国古代也是绝无仅有的 。
2. 汉文帝节俭小故事北宋文学家吴垧《五总志》上有汉文帝刘恒“履不藉以视朝”的记载 。草鞋最早的名字叫“屦” 。由于制作草鞋的材料以草和麻为主,非常经济 , 且取之不?。?用之不竭,平民百姓都能自备,汉代称之为“不藉” 。汉文帝时 , 已经有了布鞋,草鞋沦为贫民的穿着 , 而汉文帝刘恒以“履不藉以视朝”,就是说他穿着草鞋上殿办公,做了节俭的表率 。不仅是草鞋,就连他的龙袍破了,就让皇后给他补一补,再穿 。汉文帝自己穿粗布衣服不说,后宫嫔妃也是朴素服饰 。
古代皇帝住的宫殿,大都要修又大又漂亮的露台 。汉文帝也想造一个露台 , 他找到工匠,让他们算算要花多少钱 。工匠们说:“不算多 , 一百斤金子就够了 。”汉文帝吃了一惊,又摇头又摆手,说:“现在朝廷的钱很少,还是把这些钱省下吧 。”汉文帝当皇帝二十三年,居然没有盖宫殿 , 没有修园林,没有增添车辆仪仗 , 甚至连狗马都没有增添 。他关心百姓的疾苦,刚当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国家供养八十岁以上的老人 , 每月都要发给他们米、肉和酒;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要再发一些麻布、绸缎和丝棉,给他们做衣服 。
在他死前 , 最后安排了一次节俭的活动——他的丧事 。他在遗诏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从简办丧事 , 对待自己的归宿“霸陵”,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惴趁?。”由于汉文帝这种廉洁爱民的精神和励精图治的实践,才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后来赤眉军攻进长安 , 许多皇帝的陵墓被挖了,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因为知道里面没啥贵重东西 。
3. 有没有关于勤俭的文言文1、君子以俭德辟难 。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
3、俭,德之共也;侈 , 恶之大也 。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 , 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
5、俭节则昌 , *佚则亡 。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佚享乐就会败亡 。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 , 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大意:纵观历史 , 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 , 亡于奢靡 。
8、忧劳可以兴国 , 逸豫可以亡身 。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 , 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 , 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
4. 关于节约的文言文训俭示康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 ,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 , 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 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 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 , 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 , 或三行五行 , 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 , 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 , 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 , 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 , 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敝如是 , 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关于汉文帝节俭的文言文】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 , 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 , 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 , 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 , 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 , 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 , 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 , 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 , 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 , 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纮、山藻棁,孔子鄙其小器 。公叔文子享卫灵公 , 史鳅知其及祸;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 ,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
5. 汉文帝节俭爱民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 。
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 , 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 。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 。
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 , 我承受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高台干什么呢?”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 , 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 。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 , 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坟;要节省,不要烦扰百性 。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文帝却把尉佗的兄弟召来,使他们显贵,报之以德 。尉佗于是取消了帝号,向汉朝称臣 。
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 , 而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 , 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乐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劳苦 。吴王刘濞谎称有病不来朝见,文帝就趁此机会赐给他木几和手杖,以表示关怀他年纪大,可以免去进京朝觐之礼 。
群臣中如袁盎(àng,去声昂)等人进言说事,虽然直率尖锐,而文帝总是宽容采纳 。大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贿赂的金钱,事情被发觉,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 。
文帝一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 , 因此天下富足 , 礼义兴盛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文帝在未央宫逝世 。
留下遗诏说:“我听说天下万物萌芽生长,最终没有不死的 。死是世间的常理,事物的自然归宿,有什么值得过份悲哀呢!当今世人都喜欢活着而不乐意死,死了人还要厚葬 , 以致破尽家产;加重服丧以致损害身体 。
我认为很不可取 。况且我生前没什么德行,没有给百姓什么帮助;现在死了,又让人们加重服丧长期哭吊,遭受严寒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的父子为我悲哀 , 使天下的老幼心灵受到损害,减少饮食 , 中断对鬼神的祭祀,其结果是加重了我的无德 , 我怎么向天下人交待呢!我有幸得以保护宗庙,凭着我这渺小之身依托在天下诸侯之上 , 至今已二十多年 。
靠的是天地的神灵,社稷的福气,才使得国内安宁,没有战乱 。我不聪敏 , 时常担心行为有过错,使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蒙受羞辱;岁月长久了,总是担心不能维持始终 。
如今没想到能侥幸享尽天年,将被供奉在高庙里享受祭祀 , 我如此不贤明,却能有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就很好,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现在诏令全国官吏和百姓,诏令到达后,哭吊三日就除去丧服 。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饮酒、吃肉 。
选自《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全文翻译可以到/ywyd/sjyz/11去看 。呵呵 。
6. 汉文帝劳军文言文的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 , 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 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 , 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 。
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 , 不准进入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 。”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 , 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 。
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 , 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 , 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 。”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
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 。
文帝说:“?。≌獠攀钦嬲?慕???。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 , 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於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
过了一个多月,三支军队都撤防了,文帝就任命周亚夫做中尉 。
7. 有关勤俭节约的文言文勤俭节约 王 文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
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 *** 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参考资料:
/view/192213 。
8. 关于节约的古文名句君子以俭德辟难 。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
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 。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 。
一方面 , 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 , 在面临危难的时候 , 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 , 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 。《周易》的作者认为 , 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 , 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 , 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 。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
尧特别关心群众 , 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 。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
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俭 , 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
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 , 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 。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 , 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
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
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劳动,社会安定,百姓和国家都会随之富足起来 。我们现在仍应保持以勤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 , 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
俭节则昌,*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佚享乐就会败亡 。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 , 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
他痛恨统治者的骄奢*逸、靡费财物,提倡节俭 。他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 , 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 , 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 。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
老板说,不用谢 , 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 。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
提示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 。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 , 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 。
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
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 , 击败各个敌手称帝 。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肯伦髀遥?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
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 , 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 , 用来训诫子孙 。
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 。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
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 。
所以 , 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
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计划地索?。?薪谥频叵??nbsp;, 就会常保富足 。
提示这是唐朝的陆贽给皇帝上书中的话,旨在强调节 。
9. 翻译文言文《孝文帝节俭爱民》孝文帝在位二十三年期间,皇宫别苑,车马及装饰车马的器用都没有增加,如果有不方便的人,就会驱车用以帮助百姓 。
孝文帝曾经想建造露台 , 召集匠人计划了下预算,要值百金 。皇上道,:“百金之资财,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 。
我继承先帝的宫室,常恐自己无德 , 玷辱了先帝,为何还要修“露台”?文帝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 。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乐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劳苦 。
群臣中如袁盎(àng,去声昂)等人进言说事,虽然直率尖锐 , 而文帝总是宽容采纳 。大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贿赂的金钱 , 事情被发觉,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 , 而不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 。
文帝一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