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 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
上下数千年 , 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 。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 , 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 。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 。因而 , “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
作为龙的传人,不能对中国的龙文化一无所知 。不了解龙文化,就无法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 。龙的原形是什么?龙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象与文化含意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龙在中国文化中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在远古时代就不断地以不同方式困扰人们,至今也未全部解决,还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 。这里 , 我们将追寻龙的踪迹,进入远古的历史和龙的世界 , 去了解、探索龙的奥秘……
龙的起源——身世之谜(一):
两千三百年前,一位诗人同时又是哲人的士大夫在洞庭湖畔徘徊 。他时而低首思索,时而仰天咏叹 。在珠走玉盘级的诗句中,他把积郁在心头的那种疑惑一泻而出:
那远古的初态,是谁传告下来?
天地还未成形,凭什么来考证?
日夜水分,一片黑暗 。
有谁能分辨极限?
天气运动,克盈无形 。
如何可以识得天地?
禹用应龙 。
如何沟通江海?
应龙怎样以尾划地?
江河流向海洋,有何经历?
日光无处不到,
烛龙如何再照?
太阳尚未升起,
神树为何闪耀光华?
这位士大夫就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诗人屈原 。
上面的诗句来自他的《天问》 。在诗中,屈原一口气提出了百余个问题,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传说,他都大胆地提出了怀疑,自然,“龙”这个神物也没逃脱他那敏锐的目光 。因为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曾有应龙(一种有翼的龙)以尾划地,为禹指出疏导洪水的路线,于是才有后世江河的浩荡 。
龙的起源——身世之谜(二):
在屈原的时代,对龙敢于疑问的人毕竟是少数 , 因为龙具有神的意象 。但屈原提出的这类问题,却一直在历史的山谷中激起回响 。当我们倘佯于九龙壁前,漫步于紫禁城中,或仁立在太和殿内时,威武神奇、神态各异的龙的形象,使人有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真像它们就要喷云吐雾、腾空而去 。但科学与理性告诉我们 , 龙是一种虚构的神物,它的形象是吸收了许多动物形象中最神奇的部分组合而成 。汉代学者王充就曾指出过,龙的角像鹿 , 头如驼,眼睛如兔,颈如蛇,腹似蜃,鳞如鲤,爪似鹰,掌如虎 , 耳朵像牛 。龙的这种形象是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我们把目光移向遥远的史前时代 。
我们的先民从猿转化为人类时 , 面对的是十分艰苦的自然环境 。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和知识的落后,原始人类一方面要竭尽全力,从自然界中获取赖以生存的食物和其它资源,一方面又对强大而神秘的自然界产生崇拜与敬畏,这样便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宗教和巫术 。原始宗教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的,而且冥冥之中 , 还有主宰自然界的“神” 。这个(或多个)神掌握着宇宙间的一切权力,可以福佑人类,也可以惩罚人类 。但人们可以通过巫与神相通,求得神的庇护和帮助 。
在原始宗教中 , 对动物的崇拜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人类最初的经济活动是狩猎,因而动物是人类在自然界中最感兴趣的对象 。原始人要靠捕捉到动物果腹,还要躲避那些对自己生命构成威胁的凶猛动物的袭击 。在这个过程中,原始人对某些动物的体态,如鳄、鲵、蛇、鸟及某些昆虫等 , 以及这些动物奇异的能力 , 如可以翱翔于天空、潜游于水底,可以无足而行 , 可以蛰伏而届等,产生了崇拜和幻想 。
龙的起源——身世之谜(三):
对动物的崇拜和对自然现象的崇拜,成为巫术活动中的极重要的内容 。原始人类往往把狩猎的成功与失败、是否遭到猛兽的危害与主宰自然界的神联系起来,看作是神意志的表达,而这些动物就成了神意志的体现 。由此产生了原始人的献祭活动,即在狩猎归来后,先要以猎获动物的一部分祭神,对神的赐予表示感谢 , 然后才食用 。在这种活动中,献祭的动物就成为人与神联系的中介,在这些动物身上表达着原始人对神的祈望和崇拜之情 。当原始人类由狩猎经济向农业与畜牧业经济过渡后 , 虽然猎获动物作为食物来源的重要性逐渐减弱,但在献祭中以动物为祭物这一点并没有变化,动物依然作为人神沟通的工具 。
由此,献祭的动物也逐渐神圣化 。
这种献祭活动最初可能是简单的,但逐渐演化成一种庄严的仪式 , 并且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需要向神祈求的事项,如部族成员疾病、死亡,部族之间的冲突,狩猎、耕种采集、迁徒等等 。仪式上除了以动物作为祭物外,还要使用大量的祭器和礼器 。在这些祭器和礼器上,原始人类以极为虔诚的心情,绘出或刻出他们所崇敬的各种自然形象,如日、月、山、川、云、动植物等 。这些彩绘或雕刻虽然是一种摹拟,但不少摹拟,特别是对动物的摹拟进行了夸张,在夸张中体现了创造者的宗教观念 。因此,这些由摹拟而形成的图案、饰纹或雕刻不仅与原型动物有了某种差别,而且具有了神圣的宗教含义 。正是在这种具有宗教性的动物形象中,出现了最初的带有龙特征的动物纹饰,专家们把这种纹饰称为原龙纹 。
198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一处距今6500年左右的古墓中,发现了墓主身旁有一具用白色蚌壳摆塑的“龙”的图案 。在甘肃也出土过绘有鲵纹的彩陶 , 在东北的辽河流域发现过距今5000年的玉“龙”,山西出土过带有“蟠龙纹”的彩陶 。当然 , 这种“龙”与今天我们见到的龙形象还有很大的差距 。
龙的发展——气象万千(一):
龙的图腾形象自商代形成后 , 随着悠悠岁月的流转,其形象也在变化和发展,政治的兴衰、朝代的更替、人世的沧桑 , 历史的一流一脉都在龙的形象塑造上刻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
在商代,龙被作为一种形态怪异的神兽 。它那令人可怖的、幻想的形象给人强烈的神密感和一种狞厉的美,显示出龙有超越世间的神的权威 。商代的龙主要铸造刻饰在青铜礼器上,线条错落凸突,深沉雄健,再加上青铜礼器那厚重沉稳的造型 , 使龙有一种巨大的威慑力,折射出一种无以言表的宗教理念 。
商王朝在公元前11世纪被周王朝取代 。周人的原始宗教中,人文的色彩较为浓烈,这是因为周伐商并推翻商王朝的理由是商王朝无德害民 , 周人是代表天来对商进行惩罚 。因周人有“德”,得以配天,夺取了天下 。周人打败商人后,不但夺取了体现商人通天权力(实际上是统治权力)的鼎器,而且在新铸的礼器中 , 突出了自己的宗教观念 。据说周人伐商之时,曾有一巨大的赤色的凤 , 口衔玉硅(也有记载说是口衔丹书)落在周的社庙,代表上天降瑞应给周 , 所以在周代的礼器上,凤的形象更为突出,龙的形象趋于弱化,甚至在一些图案中,将凤的冠状物安到了龙的头上,龙的体态少了那种张扬和狞厉,失去了商代龙的摄人气势,变得比较平和,更趋于艺术化与图案化 。
龙的发展——龙生九子: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 。龙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由多面一 , 即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而演化为龙 。然而并非所有的怪异兽像都百川归海,纳入了龙像之中,在与龙形象形成、发展的同时,一些怪异兽象也在发展,并且在某一方面糅合了龙的某一种形象特征 。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联系起来 。在民间,很久就流传着龙生九子的说法,但是九子为何物 , 并没有确切的记载,然而这一公案却由于“真龙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结果 。据说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卒间不能回答,退朝后左思右想,又向几名同僚询问 , 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才拉出了一张清单,向皇帝交了差 。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
(虫+八)(虫+夏):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
嘲风:喜好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
睚眦:平生好杀 , 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像;
赑屃: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 , 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龟;
椒图:形状似螺蚌,性好闭,铺首衔环是其形象;
螭吻:平生好吞 , 即殿脊的兽头之形;
蒲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作大钟的钟纽;
狻猊:喜欢蹲坐 , 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
囚牛:性喜音乐,其形为胡琴琴杆上端的刻像;
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
龙的发展——飞龙在天(一):
自远古以来,广袤无际的天空一直是人们幻想驰骋的场所 。
星河的浩瀚,明月的皎洁,朝阳的灿烂,云霞的瑰丽,都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 把天上视为人间无法比拟的美境;而斗转星移的天象演化 , 冬去春来的四时变迁,电闪雷鸣、雨雪霜冻、洪水飓风乃至地震山崩、潮汐海啸等自然现象与自然灾害,又引起人们巨大的惊惧 , 认为上天存在着无限的权能,既可对人佑护,又可对人惩罚的神抵.这些神居住在美妙无比的仙境之中 , 注视着地上芸芸众生的一举一动,以威力来表达他们的喜怒 。于是先民们产生了最初的仙及仙境的概念 。按古代典籍《淮南子》、《穆天子传》的记述,天分为三,昆仑之上有凉风之水 , 称为下天,人登上可以长寿不死;再向上是中天,称为悬圃,是无风无雨的灵界;再向上是上天,是大帝为首的诸神的居住之所 。这里有春山之泽,有清水之泉,温和无风,飞鸟翔而百兽戏 。
古人对仙境的设想并不是一个模式 。除了西北高耸的昆仑外 , 东方浩瀚的大海也同样激发起人们的想象力 。《列子》中这样描绘:在渤海东下知几万亿里的地方,有一条大山谷,实际上是个无底的沟壑,称为旧墟 。天地间的江河之水 , 全都流到这里,但壑中之水既不增,也不少 。其中有5座仙山 , 分别是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每山高下周围约3万里,山顶平坦之处9000里 。山与山相距7000里 。山上有金石之台 , 禽兽个个通体洁白如雪,又有丛生的珠玉之树,上结甘美异常的果实,吃了不老不死 。仙山上所居之人非神即圣,不可胜数 。一日之内即能飞翔往来 。
龙的发展——龙施雨沛(一):
中国龙文化中,龙的另一项功能是司水布雨 。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龙湫歌》勾画了湫龙行云施雨的壮观场面:
环湫巨木老不花,渊沉千尺龙所家 。
爪痕入木欲数寸 , 欢者心掉不敢哗 。
去年大旱绵千里,禾不立苗麦垂死 。
林神社鬼无奈何,老龙欠伸徐一起 。
隆隆之雷浩浩风,倒卷江水倾虚空 。
鳞间出火作飞电,金蛇夜掣层云中 。
明朝父老来赛雨,大巫吹箫小巫舞 。
词门人散月娟娟,龙归抱珠湫底眠 。
龙何以被当作司云布雨的神灵?这与龙的摹写原型有密切的联系,也与远古的农业经济息息相关 。我们知道 , 龙虽然是由多种动物的形体结合 , 并经过艺术的夸张和变异而成,但这些动物大都是与水有关,如鱼、鳄、鲵、蛇等,某些与龙的起源有关的自然现象,如云、虹、闪电等,也与水或雨有密切的联系 。这样,龙很容易被远古的先民想象为一种下可潜于渊、上可腾于天、行有从云雷电、可影响川泽云雨的神兽 。《易经》中就认为云从龙 , 凤从虎 。东汉的学者王充说:“龙听到雷声而起 。龙起必有云相伴随 , 夏季则多有雷雨,龙多登云,乘云雨而行走 。”
龙有司水布雨的功能,又是神的助手,因此在上古传说中 , 龙也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工具 。《山海经》中记载了一则黄帝与蚩尤作战的故事,故事中说蚩尤率军队进攻黄帝,黄帝命令应龙在冀州之野抵抗蚩尤的进攻 。应龙受命后用它司水的本领将水蓄积起来,造成缺水,以图阻止敌人 。但蚩尤请来风伯和雨神,纵风下雨 。黄帝又从上天派下一名称作魃的女神协助应龙,止住了风雨,最后将蚩尤击败 。但应龙与魃也无法回到天上,于是地上大旱 。
龙的发展——真龙天子(一):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大诗人苏轼被贬调湖州 。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 。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 。他知道自己被外放 , 是新党的御史们作了手脚 , 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气便按捺不?。?挥傻迷诒碇行闯隽寺源?紊У摹爸?渖?环晔? ,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 。表上后,新党官员们马上从中嗅出了苏轼的不满情绪,他们决定找一个借口,再给苏轼一点颜色 。
借口很快找到,这就是苏轼的诗 。
诗人的天性是吟颂 , 无论是欢乐还是愤怒,都可入诗 。苏轼的弟弟苏辙知道乃兄的毛病,所以特意告诫他:“北客南来休问讯,西湖虽好莫吟诗 。”但苏轼还是借诗抒发胸臆,宣泄胸中的块垒,于是被人抓到把柄 。到任三个月后,即被押回乌台(即御史府 , 宋代纠弹百官的机构) 。
令苏拭倒霉的诗句是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 。”这两句诗被人指称为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这不过是封建社会千百起文字狱中的一起,但原因较为特别,即因“龙”而起,文字中对“龙”的态度有了问题 。因为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又是皇帝的代称,皇帝是“真龙天子” 。
龙文化——龙的传说:
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龙不是被帝王们全部霸占 。在民间,龙仍然以各种方式出现 。中国的各个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人们以赛龙舟、舞龙灯来欢庆节日,以祭祀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下面介绍一些龙的传说:
天龙
乌龙
舞龙
百叶龙
龙与虎
龙的起源
九龙公道杯
龙珠
龙舟
龙王爷
雪山龙
曲阜龙图
二郎逐蹇龙
孽龙与病龙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一):
中国龙文化,上下8000年,源远而流长 。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 , 多彩多姿 。
诗歌是我国文学中出现最早的形式,在上古的诗歌集《诗经》中,就已有关于龙的描述:“龙旗十乘”、“龙旗阳阳”,展示了在盛大的祭祀活动中 , 绘有龙纹的旗帜迎风猎猎的神圣庄严场面 。在春秋战国时兴起的楚辞中,龙也是诗人幻想咏颂的对象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脍炙人口的《离骚》中,以热情真挚的语句、丰彤荟蔚的修辞表现了他崇高的人格和强烈的忧国情怀 。诗人讲到他因不见容于楚国的群小而欲上天去求贤女、圣妃时,幻想自己也如仙人那样驾起龙车在彩云中遨游: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用兮,吾将远适以自疏 。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绂而奔驰 。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
(大意为:
为我驾起那娇健的飞龙,
乘上玉与象牙装饰的车辆 。
心志不一岂能共处,
我将自己离去,适彼远方!
我的车队有千辆 , 排列整齐 ,
队伍威武,隆隆驱驰 。
每辆车有八条蜿蜒的神龙牵曳 ,
车上飘动着五彩的云旗 。)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二):
在诗人的另一组诗《九歌》中 , 屈原将民间祀神的巫歌进行了艺术的加工,注入了自己的挚热的情感,使诗句充满了奇幻瑰丽的浪漫色彩和摄人魅力 。诗中描写的仙人大都有驾龙的神车,因而诗中有不少涉及龙的诗句 。
汉以后,赋体流行 。由于得到汉代帝主特别是汉武帝的倡导,赋体发展很快,但同时内容与风格上却变得绮丽空虚、百般铺陈,成了歌功颂德的文体 。汉及汉之后瑞符之说大行,而瑞符又以龙为最,于是龙成了赋歌咏的主要题材 。唐宋时期的赋中也不时出现所谓的“龙赋”,但大都空洞无物,有的纯粹是一种阿谀 。艺术上也无大可取之处 。只有个别大家手笔的龙赋别有一番气象,如白居易的《黑龙饮渭水赋》 , 尽管完全是诗人的想象,但给人栩栩如生、神态毕现之感,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宋王安石作《龙赋》,以龙喻人,别开生面 。
在古代七言与五言诗歌中,直接咏龙的不多见 。《全唐诗》仅录唐初李硚一首:“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超 。”北宋韩崎也有咏龙诗一首:“育德知何宅,逢辰或见灵 。
配乾虽有象,作解本无形 。浃物周寰宇,遗功在沓冥 。丹青如可状,试下叶公庭 。”这类龙诗在内容与艺术上都没有多少可取之外 。倒是一些描写与“龙”有关的自然现象和民俗活动的诗 , 由于作者有细致的观察,显得生动、真实、细腻,有较高的艺术性 。如宋欧阳修的《百子坑赛龙诗》,主要写民间祈雨,诗人先写降雨情形,然后写祈雨得验、农民万分欢欣的场面:“明朝老农拜潭侧,鼓声坎坎鸣山隅,野巫醉饱庙门合,狼籍乌鸟争残余 。”场景活灵活现 。再如陆游的《龙挂》诗:“成都六月天大风,发屋动地气势雄 。黑云崔鬼行风中,凛如鬼神塞虚空 。霹雳迸火射地红,上帝有命起伏龙 。龙尾不卷或天东,壮哉雨点车轴同,山摧江溢路不通,连根拔出千尺松 。”龙卷风那种令人惊悸的气势和破坏力跃然纸上 。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三):
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龙也是个重要角色 。中国小说源于“志怪”与传奇,而志怪传奇又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有渊源的关系,因此神话中的龙也就进了小说 。较早的有《搜神记》、《续玄怪录》、《宣室志》等,最精彩的,是李朝威所著的《柳毅传书》 。
小说中写书生柳毅落第回乡,途经泾阳遇一龙女,龙女受夫家虐待,被赶到荒野上牧羊 。柳毅同情龙女,代为传信给女父洞庭君 。洞庭君之弟钱塘君性暴烈,见信大怒,径赴径阳,将龙女夫家人杀死,救出龙女,并要将龙女嫁给柳毅 。因钱塘君言词傲慢,柳毅拒绝 。龙女爱慕柳毅,遂变幻容貌,托名卢氏女,与柳毅终成眷属 。小说想象丰富 , 情节曲折浪漫,对龙女与钱塘君的刻画极为生动 。这一故事广泛流传,以此为蓝本改编的戏曲元、明、清三代皆有 。明代神魔小说兴盛,小说对龙的描写及其情节多掺加了佛、道的内容,其中的龙往往是作者谴责、戏谑、嘲讽的对象 。如《封神演义》中的“哪咤闹海”、《西游记》中的“魏征斩径河老龙”、“孙悟空龙宫索要如意金箍棒”等 。
清代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倾向强烈,出现了《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以神魔为角色的小说急剧衰落 。龙遭到冷落,只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十余篇与龙有关 。然多为掇拾乡间市井之语 , 加以艺术加工,因蒲氏文笔精练生动,描写神韵盎然,也十分精彩 。
龙对中国的戏曲艺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戏曲中,直接以龙为角色、以龙的故事为情节的并不多,仅有《柳毅传书》、《张生煮海》和据《西游记》改编的《陈塘关》、《绝龙岭》、《钓鱼船》等数出 。但以龙为名的戏目却不少,如《锁五龙》、《困龙床》、《龙虎斗》、《打龙袍》、《双龙会》、《龙凤呈祥》、《游龙戏凤》等 。这类戏中所以有龙字 , 是因为戏中的主角是有龙性的人物 , 多是帝王之属 。戏曲中不少名词术语行话与龙有关,如龙套、九龙口、合龙、二龙出水、小龙吟、回龙等 。京剧的脸谱有龙纹的成份,京剧的服装(俗称行头)更离不开龙纹 。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四):
8000年的龙文化,在中国民间也有深厚的积淀 。数不清的民风与民俗及民族节日与龙有关,仅以汉族而言,正月十五元宵节,虽然节日来历与龙无夫 , 但节日的庆祝则非有龙不可 。上元夜必舞龙灯,要扎鳖山或草龙,上布灯烛 。清人有《龙灯斗》一诗,记元宵夜舞龙灯盛况:“屈曲随人匹练斜 , 春灯影里动金蛇 。烛龙神物传山海 , 浪说红云露爪牙 。”二月初二为龙抬头日,旧俗在这一天要用草灰弯弯曲曲地由门外洒到厨房内,称为“引龙回”;小童在这一天开始入书房读书 , 称为“占鳌头”;读书人在这一天要理发,以取龙抬头的吉祥之意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这个节日或源于远古的避邪消灾的仪式(因为古人以五月为不祥之月).或源于远古的祭龙仪式 , 但后来被附会成力纪念投江而死的诗人屈原 。称屈原投江后 , 楚国人非常悲痛,划舟救助不及,只好向江中投祭粽子 , 以求水中皎龙不啮食屈原躯体 , 但也有人称屈原死后 , 楚人以竹简贮粉米投入江中祭祀,但多为蚊龙所食,于是改为以棕叶包米,以五色线捆扎,据说龙惧怕这两种物品 。这就是棕子和端午系五色丝线的来历 。这些说法孰是孰非已不可考,但均与龙有关 。端午赛龙舟在我国历史可谓悠久,其起源可能与上古时人们认为神仙乘坐龙舟飞行有关 。古代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 , 唐代大规模的龙舟赛,要有几十条龙舟参加 。唐人张健封的《竟渡歌》描画了竞赛场面的精彩激烈:“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鸾 , 使君未出群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掉影瀚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今天的龙舟竟渡不仅成为我国南方水乡端午节必然进行的一项庆祝活动 , 而巨已走向世界,成了海内外龙的传人团结一致、共同振兴中华的一项表征 。
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与龙有关的节日与民俗更是举不胜举 。
云南瑶族在正月初五过龙头节,备祭品祭祀龙王 。哈尼族也有类似的节日 。贵州侗族在二月初二这一天要接龙,这一天全寨人要杀掉一条牛 , 每户分一块牛肉,名为“吃龙肉”,吃肉时要唱五龙归位的酒歌,最后要将牛角埋于地下 。湘、黔交界地区的苗族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过龙船节 , 在清水江赛龙舟,并伴有其它的庆祝活动 。云南河口的瑶族有龙母上天节和龙公上天节 。鄂西土家族的六月初六日为晒龙袍节 。这一天家家都要将新衣物放在太阳下曝晒,同时还要有祭祀活动,并依据这一天的阴晴来判断下半年的雨水情况 。云南普米族每家都在深山密林处有自家的“龙潭”,到祭潭之时,每家都要到自己的龙潭边上住三日 , 并搭成一个“龙塔”,作为龙神居住的宫殿 , 然后将祭品献于塔前,再由巫师祈祷,求龙神福佑 。仪式结束后,向龙潭投入用面和酥油制成的面人50个 。我国各民族与龙有关的节日及风俗各有不同,各有特色,但又都是建立在上古时的龙能施水布雨、能福祸人间这一概念之上的,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中的同一性,个性中的共性 。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五):
龙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无处无之 。在中国的各个省区,都有与龙相关的名胜古迹或山川湖泊,每处又都有一段美妙的传说故事 。龙与不少行业也有联系 , 这些行业往往以与龙有关的对联作为行业的标志 。这些对联对仗工整、音律合谐,用语精巧,读来妙趣横生 。这里仅举几例:
广搜百代遗编,迹追虎观;
嘉惠四方来学,价重龙门 。
——书店联
海市云深,蚊人衔宝;
蓝田玉暖,龙女量珠 。
——珠宝店联
技擅雕龙,是君子器;
功成刻鹄,有高人风 。
——竹刻店联
金匾秘书藏万卷,
龙宫禁方有卅篇 。
——医家联
白雪纷坛磨雀麦,
黄龙变幻化龙须 。
——面食店联
名山藏麝友,
雅座揖龙宾 。
——纸墨店联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
——茶叶店联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六):
龙在中国影响深远,其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下面是选自著名龙文化研究专家、陕西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庞进编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八千年中国龙文化》的目录,有此可窥见一斑:
一、定义 神异动物说——鳞虫之长说——综合图腾说——幻想动物说——部族徽识说——神话意象说——想象虚构说——神秘动物说——爬行动物总称说——模糊集合说——生命符号说——幻影寄托说
二、形相 九似——龙舌如剑——须髯逆鳞——三停九似——八十一鳞——雌雄不同——头上尺木——闻一多说——王大有说——龙形的演变——三波九折及其它——民间艺人画龙
三、分类 蛟应虬螭——天神地伏——胎卵湿化——象马鱼虾蟆蛇——鳄蛇鱼龟兽鸟
四、家族
(一)烛龙卓龙——烛阴——钟山石首——章尾山神——委羽山神——烛龙何照——衔烛北极——龙衔火精——北方图腾——烛龙神话的真相——烛龙赞
(二)应龙(土龙)有翼千年——畜水——处南方——气应冥感——导水——土龙——上龙致雨——潜潢池——见应龙篇——应龙形象的演变——应龙的特征——崇土龙文——出头似驴——龙媒
(三)蛟龙蛟——渔父之勇——水虫之神——介鳞生——腾于天渊——伐蛟取鼍——畏楝叶——非池中物——龙类——发水母龙——贶水多蛟——龙属——首尾束物——眉连生——伏蚌——生于川——潜于川——水深生——木上——蛟与渊——虎蛟——蛟害——化龙——饿蛟——状如蛇——角木蛟——宫毗罗——可罾——潜幽窟——蛟啼——潜蛟——怒起——萦天——鱼蛟——子羽击蛟——丘欣杀蛟——亻次飞刺蛟——武帝射蛟——昭帝钓蛟——董奉以符杀蛟——明生捕蛟——曹公逐蛟——王述见蛟——周处斩蛟——李增死蛟——谢盛叉蛟——邓遐截蛟——江女生蛟——尹儿看蛟——赵昱戮蛟——黄门吐蛟——宣伯药蛟——老蛟化妇——张元砸蛟——渔叟斩蛟——元仆锄蛟——蛟龙夹机——蛟人泣珠——魏太祖击蛟——蛟妾——蛟室——蛟胎——蛟川——蛟虬——梅尧臣诗——汉武帝射蛟赋——蛟赞——蛟门虎蹲——蛟篆——蛟与龙斗
茶叶属于食品,销售食品需要先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然后才能办营业执照 。
依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 第44号《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按照第十条要求准备申请材料
申请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 , 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书》;
2、《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3、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场所使用证明以及经营场所的具体方位图;
4、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委托办理的,还需提供委托书及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
5、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备、工具清单;
6、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施空间平面布局图和操作流程的文件
7、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
8、委托书以及委托代理人或者指定代表的身份证明(申请人委托他人提出申请时提交);已经取得营业执照且经营场所未作变更的,可以不再提供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和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材料 。
扩展资料
《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流程
第一步:咨询后领取并填写《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书》,同时准备相关材料 。
第二步:递交相关文书材料,材料齐全后,可领取《受理通知书》后等待许可核准结果,需要现场核查的配合工商机关现场核查 。
第三步: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凭通知或通知书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 。
食品经营者注册公司改变许可事项,应当向原许可机关申请变更食品流通许可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改变许可事项 。
食品经营者向原许可机关申请变更食品流通许可的 , 应当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食品流通变更许可申请书》;
(二)《食品流通许可证》正、副本;
(三)与变更食品流通许可事项相关的材料 。
食品流通许可的有效期为3年 。食品经营者需要延续食品流通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食品流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原许可机关提出申请,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 。
办理许可证延续的,换发后的《食品流通许可证》编号不变,但发证年份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有效期重新计算 。
【问龙的起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品流通许可证
- 缤智40000公里需要保养什么呢?
- 机油请问奔驰专用机油是什么品牌的
- 东风标志全系烧机油的通病是什么
- 适合朗诵比赛的古诗词
- 90平米房子怎么设计装修
- 垃圾填埋气发电厂和垃圾焚烧发电厂,两个厂都是做运行的,这两种电厂的工作环境哪个要好点?
- 非人力资源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如何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培训和考试
-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转移怎么规定
- 广州富力地产楼盘铝门窗是什么牌子的
- 寿司加盟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