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农村养殖创业经历典型材料事迹

农村养殖创业经历材料三
 鹌鹁养殖致富养成赚钱?一条龙?
 核心提示:用诚信赢得客户和市场 , 组织大量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 , 提高产品质量共同闯市场 。
 致富项目:鹌鹑养殖
 案例地点:焦作市武陟县
 致富人物:亢希坤
 适合人群:普通投资者所需场地:固定养殖场地?
 鹌鹑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小鸟 , 享有?天上飞禽数鹌鹑,地上走兽数狗肉?的美名,清炖或者油炸烧烤都.是难得的美味,产下的鹌鹑蛋一天一个 , 营养价值可以和鸡蛋相媲美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焦作武陟县冯李村的村民就开始养殖鹌鹑,如今,村里男女老少都掌握了这门养殖技术,由此而形成的鹌鹑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
 养殖户:每天的孵化量就是3万只左右 。
 收购商:一天能收6000多斤到8000来斤 。
 而说起冯李村的鹌鹑产业,就不能不提亢希坤,1998年,亢希坤第一批精心饲养的3000只鹌鹑出笼了 。
 亢希坤:养下来当时行情也不错,赚了有七八千块钱 , 当时养下来咱也有个想法 。
 1998年,一些外地商人纷纷来到村里源源不断地高价收购?青年?鹌鹑 。随着?青年?鹌鹑的热销 , 幼年鹌鹑的价格也一路走高 , 冯李村的鹌鹑养殖迎来了一次热潮 。搞鹌鹑孵化成了当时最赚钱的生意 , 这让亢希坤看到了发财的机会 。
 亢希坤:当时天天有人来这里拉这个青年鸟,一天要走一二十万只,就琢磨着他天天来拉大的,小的肯定好卖 , 就想着去孵鹌鹑 。
 孵化鹌鹑要比养鹌鹑投资大、技术要求也高,为了赶上这发财快车,亢希坤把全部家底拿出来建起了自己的孵化室 。
 亢希坤:结果呢,出了一批不成,出了一批不成,7、8批都不成功 , 当时的损失大概要有2万多 。
 亢希坤弄不明白 , 这被冯李村人称为看家本领的鹌鹑孵化技术,咋就成了砸饭碗的倒霉事呢 。
 亢希坤:烂塑料纸把那个拔气筒给盖着了,导致一氧化碳回流,导致鹌鹑都中毒死亡 。
 .第一批鹌鹁苗终于孵化成功了,亢希坤指望着赶紧卖几批鹌鹑苗 , 把孵化鹌鹑的损失捞回来,然而市场迎接他的却是一盆冷水 。
 亢希坤:汝燃那些拉乌的 , 不来收乌了,出来的小鸟5分钱一只都没人要了 。
 亢希坤血本无归,只有靠练就的养殖和孵化技术吃饭了,正愁英雄无用武之地,一宗大生意找上了门 。
 亢希坤:由于住的离公路近,正好碰见有几个人下车 , 下车他们问这儿是不是养鹌鹑 。遇见这几个淇县人是我事业的转折点 。
 1998年在鹤壁淇县有很多养猪、养鸡的专业户也赔了钱,闲置了大量的养猪场、养鸡场 , 淇县人听说鹌鹑的行情不错,便慕名来到冯李村取经,出于对亢希坤的人品和技术的认可,考察之后不久 , 他们便邀请亢希坤到淇县洽谈合作 。
 亢希坤:疾病该怎么防治,规模多大,我都认真的进行现场指导,淇县养殖户都成功了 。
 随后的几个月里,亢希坤往返于淇县和武陟之间,帮助淇县人养鹌鹑 , 并且把村里没有销路的鹌鹑苗拉到那里销售,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
 亢希坤:因为数量相"-3大,一只鸟虽说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一家一家都是万把只,这大概有两三月,把我那个外债还清了 。这算是我第二次起步 。并且,这正没出路的东西咱把它卖出去了,当时村里边人对咱评价相当不错 。
 这时,淇县养殖户的种苗供应几乎成了亢希坤的独门生意,供应给人家的种苗如何保证质量也成了他经常头疼的问题 。
 亢希坤:这些青年鸟,他们喂的参差不齐,该预防的没给人家预防,这导致人家没喂多长时间,人家鹌鹑的犯病发病是相当的高,提起鹌鹑都害怕,这时我发现这些问题后,决定自己重新搞孵化 。
 苗子好,养出来的鹌鹑才能好,才能培养自己的回头客 , 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这是在二次孵化中亢希坤认准的道理 。
 亢希坤:当时20多天都没有脱这个衬衣,可以说就在那地上躺着,半个小时左右那就得起一次 , 看看 , 直到最后鹌鹑孵化成功 。因为出现过煤气那个事了,对这个是相当注意的 。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孵出的鹌鹑苗很争气,不但平平安安地顺利出壳 , 还给亢希坤挣到了一块在市场上立足的金字招牌 。
 养殖户:后起之秀,把这个东西搞进化了 。亢希坤这个种苗啊,既健康,种苗成活率高,销路也好 。
 通过口碑相传,2002年起,亢希坤的鹌鹑苗开始远销到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但这出壳才几十天的小东西能不能经受住长途运输的考验,亢希坤不敢有一点的疏忽大意,可就是这样在一次去甘肃的送货途中,意外还是发生了 。
 亢希坤:司机可能是困了,跟人家追尾了,车撞着人家车大概有20公分宽 , 当时那个大灯碗 , 扎到我腿上,当时那个骨屑都出来了 , 医生叫我看 。
 卡车在异乡的公路上停下来 , 人受了伤,鹌鹁苗也挣扎在死亡的边缘,这次送货几乎注定是一个人财两空的结局 。
 亢希坤:因为你这是张嘴儿东西,你装到车上,在地上不走,它不吃不喝 , 持续的时间长,这是个鸟,一车装得多,温度高 , 持续时间一长 , 它直接都死了 。叫司机在当地租了个车,倒车,把我抬到车上 , 又出发了,当时感动的司机当场都在那儿哭了 。
 爱拼才会赢,凭着一股子冲劲儿,亢希坤赢得了市场 , 打过交道的客户都成了回头客 。但分散的养殖户鹌鹑蛋往哪里销 , 生产期过后该淘汰的鹌鹑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解决,自己的生意还是做不大 。这时候,亢希坤就想着把发展起来的养殖户和自己建立的销售网络进行资源整合,从供应种苗,供应饲料,组织防疫,到回收鹌鹑蛋,再到组织青年鸟和淘汰鸟外销,他在养殖户和市场之间搞起了一条龙服务 。
 亢希坤:我走这个模式,把这个鹌鹑蛋从外边回过来,每天大概有万把斤,货源有一定的保障,比较平稳 , 信誉度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下边给咱喂鸟的人、客户也越来越多,截止到今天,我下边发展有100多万只鹌鹑 。
 这种双赢的做法让亢希坤的鹌鹑生意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 这个曾经赔得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如今成了在村里举足轻重的产销大户 。
农村养殖创业经历材料四
 养鹅致富不走寻常路养鹅效益高年售8000万
 ?我是搞鹅养殖的,目前合作社拥有12万只种鹅,鹅饲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每天就需要20多吨玉米,所以我现在需要与一些粮食种植大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大会上,河北省迁安市正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印明的这个问题让全场静了下来 。
 马印明精心呵护尚未出壳的小鹅
 马印明的创业故事:
 马印明今年39岁 , 杨团堡村人,是位淳朴的农民 。认识他的人都说 , 他干事好琢磨,肯付苦 , 有股子泥腿劲 。
 闯荡
 马印明初中没毕业,就开始学做买卖 。家里有台解放车 , 他就跟着跑车,当时主要是拉矿粉 。
 19岁,他到附近一家矿上上班 。他干得很卖力,手掌、大腿都磨出了茧子 。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 。他有着自己的目标 。1996年,年仅23岁的他大胆承包了矿上的一个干选车间,干得风生水起 。27岁时 , 他便晋升采矿主任 。
 之后,他去了青龙县开铁矿,为他的人生赚得第一桶金 。
 创 业
 这时他有了更大胆的想法自己创业!
 2005年 , 他在当地开了自己的一个小铁矿 。
 经过多年商海的磨爬滚打 , 他开始思考将来:开矿是能够赚钱,可矿石资源终有枯竭的那一天,什么产业才有发展后劲 , 才会永不枯竭呢当时国家正号召退耕还林,我仔细捉摸了一下,觉得搞养殖业 , 再结合退耕还林,应该大有前途 。?
 想到做到 , 他开始筹办自己的养殖场 。2007年9月,养殖场正式开张 。
 挫折
 ?要干就要往大了干,不能小打小闹 。?在经过到外地的一番考察后 , 马印明笃定主意,首先承包了村里的180多亩荒地,甩手大干 。之后他又陆续承包了村里的300多亩荒地,经营面积达到了约500亩 。马印明将养殖场养殖与退耕林下养殖想结合,规模迅速扩大 。
 到了2008年时,马印明的养殖场饲养了10多万只鹅,仅雇佣的工人就有40多人 。一位客商看后惊呆了:?我跑了10多年的鹅场,从没见过这么多的鹅 。?马印明当时雄心勃勃,心想每只鹅少赚点,光数量就能取胜 。他没有意识到风险正一步步向他逼近 。
 市场如战场,行情瞬息万变 。200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考验马印明的意志 。当年成鹅的出栏价降到了雏鹅进价以下 。卖了吧 , 赔钱;不卖,光饲料钱每天就得几万 。马印明将养殖数量一降再降,到了2009年底,仅剩下了1000只种鹅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1000只种鹅成了马印明东山再起的根基 。
 经过2008年到2009年残酷的市场洗礼,马印明接受了血的教训,一下子赔了400多万元 。
 ?算了吧,开矿闭着眼就能赚钱,你何必担这份惊受这份怕呢 。?亲戚朋友们苦口婆心劝他 。然而马印明初衷不改认准了的事就必须要干下去 。
 苦心人,天不负 。他终于顽强地挺了过来 。
 奋斗
 马印明再次去外地学习取经 , 并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思考,尽管市场起起落落,但雏鹅的价格一直看好,搞孵化一定能赚钱;同时经营过程中应搞合作经营,要风险共担 , 有钱大家一起赚,赔钱平均到一个人也不会受到多大的损失 。
 思路明晰,马印明的泥腿劲又上来了 。
 当时自己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了,马印明用起了土方儿,在大炕上孵小鹅 , 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 。他成功了 。之后他和亲戚又买来孵化机的零件,自己?攒?了两台孵化机 , 再后来手头稍稍宽裕一些,他们购买价格便宜的孵化机 。
 合作社规模也稳步扩大,农户数达到了52户 。
 马印明慢慢走出了困境 。到了2010年,养殖场实现了盈利,2011年更是打了一个翻身仗 。现在养殖场的雏鹅已销往山东、江苏、四川、浙江等地,最远的通过空运飞往海南 。
 合作社带领着农民们走上了致富路 。
 马印明养鹅成功经验:
 马印明是个实在人,提出?加强合作社间合作交流?这个建议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他在经营过程中日益强烈的感觉 。马印明自2007年开始养鹅以来,经历过不少挫折失败,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养鹅专家,但真正促进他快速发展的正是他这种在吃透市场的基础上得来的?奇思妙想? 。
 变废为宝,水葫芦养鹅
 42岁的马印明是迁安市杨团堡村人,本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矿老板,2007年9月,在迁安市转型发展的带动下,他办起了正农养鹅专业合作社 , 他决定利用自己承包的500亩沙滩林场发展养鹅业 , 由矿老板转身变成了养鹅哥 。自此,马印明开始专心钻研与鹅有关的一切事物 。
 谈及水葫芦,人们对它的印象可不是很好,它繁殖速度极快,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危害水下生物,还会堵塞河道,是世界十大害草之一 。可在马印明的眼里 , 水葫芦却是宝贝 。
 ?我自己有近2万只鹅 , 一天要吃两吨半的饲料,花费8000多元 , 一年下来花费近300万,怎样才能降低饲养费用呢?思来想去 , 我想到了水葫芦,水葫芦含有丰富的粗脂肪、蛋白、氨基酸、胡萝卜素,而且是无性繁殖,种起来比较省事,我先在池塘里试种了几株,没过多久,就长满了整个池塘 。
 ?水葫芦种出来了 , 鹅爱吃吗?怀着忐忑的心情 , 我把数百只鹅放进了池塘,结果奇迹出现了 , 我的鹅非常喜欢吃水葫芦,不大一会工夫,几百只鹅就将整个池塘的水葫芦哄抢而光 。从此,这水葫芦就成了我养鹅的一大?法宝?了 。?
 舌尖革命 , 为鹅打造营养餐
 在马印明的认知里,喂鹅与人吃饭是一个道理 , 只有营养均衡了,鹅才能茁壮成长 。为此,马印明给鹅搞起了舌尖上的革命 。他种植了长势快、鹅爱吃的皇竹草,以及汁多、纤维少、再生能力强的菊苣 。此外,他还利用50亩地种植杂草和玉米,杂草喂鹅,鹅粪肥田,50亩地可年产五万斤玉米和五十吨秸秆,玉米可以加工成鹅饲料,冬天秸秆可作青饲料 , 一点不浪费 。
 ?用多种牧草来喂鹅,可以使鹅的营养达到均衡,这样鹅的产蛋率、受精率才会提高 。?马印明说 。?但是光喂牧草也不行,因为牧草中含量最大的还是水分,就像人吃饭一样,有稀的还要有干的,所以还必须给鹅补充一部分粮食 。?
 而马印明口中的粮食是他自创的发酵饲料 。?用这发酵饲料喂鹅有两大好处:一是营养成分高,鹅更爱吃 。经专家检测,发酵后的饲料所含的蛋白、有益菌等成分都有所提高,而且味香 , 易于消化 。二是延长饲料的保质期,降低成本 。普通饲料保质期只有两三天,买多了就有可能浪费掉,买少了就得多次买,增加运输成本 。这发酵饲料,节约空间,易储存,只要不开封、不漏气 , 就可保存三到五年 , 没有浪费和多次买的问题 。?马印明告诉采访人员 。
 循环养殖,让鱼给鹅打工
 鹅在池塘中嬉戏时会将30%的粪便排到水里,这会促进水中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造成水质变坏 。怎么解决这些粪便和浮游生物呢?经过一番思考,马印明找来了帮手鱼苗 , 原来他是要让鱼来给鹅打工 。
 那么多的鱼,到底要买哪种呢?经过翻阅书籍、上网查资料,最终马印明将专吃浮游生物的鲢鱼请进了他的池塘 。水中的浮游生物解决了,可马印明看着水面上漂着的鹅吃剩下的草渣、草屑以及鹅槽里残留的饲料碎末,觉得非常可惜,他又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把这些?剩菜剩饭?充分利用起来 。看着池塘中一天天长大起来的鲢鱼,马印明灵机一动又买来了专吃草的草鱼和吃杂食的鲤鱼,这样既净化水质,又不浪费草料和饲料,还可养鱼形成新的财源,一举多得 。
 现在马印明的养鹅场里呈现出了一副?水上是鹅,水下是鱼,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局面 。?现在我的30亩水面,每年至少可产5万斤鱼 , 又是一笔不少的利润啊!?让鹅给鱼打工 , 这让马印明更加喜出望外 。
 ?以前我们是卖鹅苗,而现在 , 我们用以鹅苗同样的价格卖起了珠蛋? , 在马印明的孵化场里,正在选蛋的工人告诉采访人员,?珠蛋就是经过光照被检测出已是受精,孵化十二天左右的鹅蛋,这样就解决了运输鹅苗途中鹅苗损耗的问题,既降低成本,又方便客户运输,一次顶以前运鹅苗的2倍 , 还提高鹅苗成活率 , 这是个双赢的好事儿!仅半年我们就卖出了100多万枚珠蛋 , 营业额达七八千万呢 。?
 ?我们这里的气候适中 , 比较适合鹅产蛋、孵化 , 以前,我们的鹅苗主要销往山东、安徽、江苏等地,今后我要让它畅销全国,我要成为咱全国最大的养鹅哥!?手里拿着一枚珠蛋,马印明信心满怀地告诉采访人员 。
与农村养殖创业经历材料相关的文章:
1. 农村养殖创业事迹材料
2. 农村养殖创业经历
3. 农村养殖成功创业故事
4. 大学生农村养鸡创业故事
5. 回乡养殖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农村创业励志典型故事(2)
农村市场就像一座宝藏,等待创业者去挖掘,同时,也需要创业者用慧眼洞察识别,才能挖出真金白银 。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 , 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在江西赣州安远县三百山镇“众诚瓜果栽培基地” , 有6名“80后”的大学生 。虽来自五湖四海,但相同的“田园梦”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从借款30万元起家,到近百亩的现代农业瓜果栽培基地的形成,五彩斑斓的田园承载着他们的“绿色梦想” 。
【2 农村养殖创业经历典型材料事迹】
创业冲破观念壁垒
“现在的条件已经好多了,刚开始创业时 , 一穷二白,连住的地方也没有,真是苦!”谈到创业难,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园艺专业的朱安成说,他最难忘的是刚刚建基地时,许多亲友不理解:一个大学生带着女友到外地的农村干农活,简直太没出息了 。当时精神压力很大 。
建设初期,搭建大棚、购种、化肥农药及试验每样都需要大量资金,他们6人分成3伙入股,每股10万元 。起初 , 父母们不太支援 。郭帅以前在郑州省城一家公司做种子销售员 , 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 , 放弃稳定的工作到农村去种地,家里人不理解 。郭帅一方面给父母做工作,另一方面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李华和杜宗涛的父母思想都比较传统,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念了大学还去种田 。但这些年轻人没有动摇,因为这一创业极具挑战性 。
6个年轻人抱着“初生牛犊不畏虎” 的精神,引进了“日本小青瓜”、“红春早玉”、“一口茄”、“娃娃菜”等十几个瓜、果品种,一年种3茬至4茬 , 错开上市高峰 , 并把销售点定位在广州、深圳等沿海大、中城市,他们把大学5年里学到的知识全都搬了出来,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创业路 。6人的梦想随第一批种子一起植根入土 。育苗锄草、施肥灌溉、测温挂牌、修剪打药……吃的是粗茶淡饭,干的都是农家活,说起专业,说起基地的前途 , 大家信心十足 。李晓艳娇小玲珑 , 力气最小,每天跟着几个大男生进大棚玩泥巴,常常搞得一身泥一身汗,活像个“村姑”,她却高兴地说:“我现在和土地特别亲,一天不下地,心里就直发痒 。”杜宗涛负责观测、记录、统计作物的生长情况 。夏季是作物发生病虫害的高峰期,尽管大棚里的温度都快50℃了,但他一点也不敢怠慢,每天来回十几遍地跑 , 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些“绿色宝贝” , 一个夏天下来,整个“烤”成了“非洲难民” 。
每一个品种从试种到成功上市都得经过气候、水土、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反复研究和实验,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2007年春天 , 他们试种的2个大棚“早春红玉”西瓜无缘无故地死了十几株 。郭帅立即把解剖等相关资料发给河南科技学院的蔬菜教授李新峥和王广印 。经过诊断,原来西瓜得了炭疽?。?他们及时按照教授的要求,用炭清和叶面肥做激素调整,增强了作物的抗疫抗病性,挽回4万多元经济损失 。“我们能有今天 , 多亏这两位教授的帮助和鼓励 。”朱安成说,毕业后,他们一直还保持着紧密的联络,并常常在网上探讨解决栽培技术难题 。
花开沃野润心田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1年多来的努力 , 如今,长长的“小青瓜”、红红的“圣女果”、拇指般大小的“一口茄”脱颖而出,荒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蔬菜、大棚里结满了五彩斑斓的果实 。而6名大学生齐心协力、吃苦耐劳、经得起失败、敢于挑战现实的创业故事和精神也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 。
据负责跑销售的郭帅介绍,由于基地里生产的全是当地没有的蔬菜、瓜果,而且他们在广州、深圳等地建立了固定的销售市?。?庑?奥躺?称贰币愿叱龅钡厥谐?倍至6倍的价格销往各地,亩均收入近4万元 。产品在广东、上海市场供不应求 。
谈起如何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 , 让现代农业植根新农村?朱安成说 , 最好的方法是用实际行动说话,通过基地示范让农民了解到,大棚蔬菜能打破季节和市场的限制;新品种可以拓宽市场需求;“订单农业”能给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保护 。未来农业发展应该走一条生态、回圈、高效节约的道路 。2008年我们准备再投入100多万元资金,把种植面积扩大2倍,并增加5个至15个新品种 。他们已经拿出了详细的方案,准备带领当地百姓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进行推广种植,据预算,每亩比过去至少可以增加两三千元的收入,再接下来就是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基地将建设成为集生态农业、田园观光、农事体验、农家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家园 。
六名年轻的天之娇子,顺着时代发展的巨轮,载着田园创业的梦想,正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行 。
篇二
穿过浙江省宁海县双林村一排排别墅式的农居,便到了5号——波仔农家乐,一楼“办公室”里最显眼的位置放著几台电脑,农家乐的主人林剑波正跟几个年轻人看着萤幕说著什么 。这几台电脑是林剑波的“摇钱树”:通过网路,波仔单店拉来的客流量,占了双林村农家乐总客流量的一半;加上他开的网上票务公司,2014年营业总额达1000多万元,这是他大学毕业回乡创业5年给自己交出的答卷 。
与普通农家乐不同,林剑波的大部分顾客来自网上 。在百度上输入关键词“宁海农家乐”、“双林农居”、“宁海森林温泉”等 , “波仔农家乐”的资讯总是处在第一页 , 在淘宝网、58同城和网上订房中心上也能联络上“波仔农家乐” 。“城里人来宁海旅游,想找个住处,网上一搜,很容易就找到我们 。”林剑波说,双林村不是旅游景点,单靠回头客和口口相传客流还是有限,“网上拉客”十分必要 。为此,找专业人士建立了自己的专属网站 。网路营销的大手笔,回报颇丰,客房改了又改,还是不够住 。“双林农居”30多家,近半的客源都由他拉来,分配给各家农居 。
林剑波2008年从浙江旅游学院毕业,学的就是酒店管理专业 。他干过酒店,做过学徒,弄过模具 。正当他在城里四处打拼时,桥头湖街道 *** 发出了办农家乐的号召,推出“双林农居”品牌,符合要求的农家乐,每间客房补助3000元 。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回到老家双林村创办了家乡的第一批农家乐,改造家里的新居,总共投入80万元 。现在,波仔已经是“双林农居”规模最大的一家,有15个标准间 。
刚刚做农家乐时,林剑波心里很没底儿,村里人那时基本都是外出打工,外面人来的就更少 , 双林村的知名度太低了 。他决定充分利用网际网路,为自己的农家乐打广告、在宁海线上、旅游论坛上发帖宣传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某旅游网的渠道接触 , 波仔农家乐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来“双林农居”投宿的城里人多数来自上海、宁波及周边城市,除了住宿,小林还发掘出了为顾客代购景区门票以及餐饮的服务 。除了是老板,他还是厨子,每盘菜都亲自做,食材绝不过夜,一定要日日鲜 。不断吸收客人的建议,波仔的民居也更加规范化 , 房间配备了独立卫生间、100M的wifi、ATV电视,还雇了专门服务人员 。这样的精益求精让波仔农家乐获评四星级农家乐 。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配套设施跟不上,交通不方便 。其他成功的农家乐像长庆、桐庐 , 直接有到上海的专车,而我们这边没有 。”林剑波已经看到,光靠自己一家是做不强的,需要双林村的农家乐联合起来 。“如果每个礼拜有专车在市里接客人过来,会好很多 。”
有时,他也会把电脑和店门一关,带着家人去旅行 , 一走就是半个月 。毕竟世界很大,他还年轻 , 还想出去看看 。
篇三
5年前,为了拯救被遗弃的30亩蔬菜大棚,南京六合区雄州街道钱仓村的3名大学生村官踏上了创业之路,注册了田原牧歌公司和钱仓牌商标 。如今,公司基地已扩充套件到300亩,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 。2016年5月26日,该专案参加了江苏首届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总决赛 , 这也是南京唯一进入总决赛的村官创业专案 。
钱仓村党总支副书记周强是3人创业的合伙人之一 。
“2011年,村里来了不少外地人承包大棚种蔬菜 , 但亏了本 。”周强说,当时,一个承包户直接跑路 , 扔下30亩大棚的蔬菜 。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蔬菜烂在地里 , 村书记就让几个村官先去卖菜 。
当天下午1点,周强开始张罗工人一起拔萝卜,到晚上8点装完车,整整装了700公斤 。次日凌晨3点,他们把萝卜运到蔬菜批发市场,一车萝卜只卖了130元,还不够人工和运费 。
国家鼓励农业创业,为什么农业的利润这么低?再看看村里,不少农民也都将地抛荒,去工厂打工 。周强说,农业一定要解决好“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的问题 , 3个大学生村官决定自己创业,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
从头摸索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
创业基地就在钱仓村村头 , 那位承包人遗弃的30亩大棚 。
周强说,他花了一个月做市场调研,最终决定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 。基地出来的菜 , 首先要到地头的农药残留检测处自测,然后送到集散中心做第三方检测,每次检测都出具报告,相当于给蔬菜标了“身份” 。
虽然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村官,但真要做农业 , 3个合伙人都没有经验,一切从头开始摸索 。
在大棚里育秧 , 需要地暖,但铺地暖容易干燥,就要经常浇水 。周强刚开始直接从外面水沟里挑水浇,结果热乎乎的秧苗遇上冷水 , 死了一大片 。后来请教了街道农技站工作人员 , 水挑来后在大棚里放一段时间,等水温和地温接近了再浇 。
孙雪清是其中一名女大学生村官 。“记得有一年天寒地冻,我去邻村讨教大棚种植经验,骑着电动车来回20多公里的路,半路还下起了雨,一天忙下来,当晚就发了40℃的高烧 。在村医务室打吊瓶时,还忙着洽谈送货 。当时就是有股信念,吃点苦没什么,一定要干成了 。”
平价超市+企事业单位配送,直销模式提高利润
提高利润,周强的计划就是直销,将农产品直接从田头上到餐桌 。在街道上看到,公司开的农产品平价超市生意很红火 。周强说,这里白萝卜每斤一块三 , 而市场价一块六;西兰花三块八 , 而市场价五块四 。而且都是当天的新鲜菜,一天有6000多元营业额 。
在江北农副产品中心 , 公司还设立了集散中心 。现在公司已有50多家企事业单位配送客户,每天营业额近4万元 。
为了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 , 村官们将所有的大棚分包给会员农户,统一品种布局、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包装销售 。村里的老付就跟着这群大学生村官种菜,“你别说,这群学生娃还真有点本事,还是跟过去一样种菜,但菜价翻了好几倍 。这两年,我家里买了两辆车和一套房子 。”
除了种菜,村官们还打造了200亩葵花园,吸引城里市民前来旅游参观 。孙雪清说,去年“十一”前后,10天来了45万人参观,把基地和附近村民的农产品都买空了 。
据介绍,公司下一步将借鉴京东到家的3P战略,打造南京帮生鲜O2O社群商务模式,在南京市范围内开办50家社群生鲜超市,线上交易,线下2小时送货上门 。同时,把基地打造成休闲农业观光中心 , 向游客直销农产品 。
农村创业励志典型故事三:
 西门塔尔牛养殖帮残疾的他走上致富路
 ?记黔江区残疾人自强模范张云德
 在外漂泊二十多年 , 因为右眼先天残疾,他受尽人白眼,仍没能圆了自己的创业梦 。无奈之下他回到家乡搞起了肉牛养殖,没想到却从此走上了致富路 。?去年养殖肉牛收入达到40万余元,被区残联局表彰为?黔江区残疾人自强模范?,自己也成了镇上的肉牛养殖状元? , 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生活终于奔上了小康 。?近日黄溪镇黄桥社区6组残疾人张云德乐呵呵的告诉采访人员,在外漂泊多年,他终于圆了自己的创业梦 。
 漂泊在外:尝尽人世心酸
 张云德从小生活在农村 , 他的家位于黔江区黄溪镇出名的高山大盖?芭蕉盖,成里交通不便,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 。初中毕业后 , 迫于家庭经济压力,成绩名列前茅的张云德毅然放弃了学业,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去广东追逐自己的梦想 。
 那时候,进入电子厂,不仅干的活路比较轻松,比较体面,而且工资待遇也比较理想,可是 , 张云德进厂却碰到了一个大钉子?因为右眼残疾,几乎所有的厂都拒绝招收他 。无奈之下,张云德只好放弃进厂谋一个体面的工作这样的想法 , 十八九岁的他 , 跟着叔叔伯伯们,到建筑工地做建筑,每天搬转 , 扎钢筋,和砂浆,手上的皮磨破了一层又一层 。这样一干就是10多年 , 他完全记不得磨破了多少次皮,看着满手的茧,张云德有时候很无奈,面对生活给他的痛苦,他从来没有服输过,从来都坚信着明天会更好 , 累了,休息休息再干,生病了,吃一颗药,继续上班 , 不管多苦多累,都不告诉爸妈,怕的是让他们担心 , 他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实在抗不过去了 , 就抽烟解闷,这样一下子就坚持了10多年 。
 这10多年里,张云德干过搬运,搞过建筑,做过清洁工,虽然又苦又累,可是他凭着那股永不服输的劲,硬是坚持了下来,逐渐的 , 习惯了这样的重体力劳动活,看着自己存折上逐渐增多的数字,张云德心里乐滋滋的 , 干起活来也不觉得那么的累了 。
 废品回收: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1年,张云德与朋友合伙在深圳开办了一个废品回收站,专门从事废品回收生意,张云德为人诚实、耿直 , 而且也比较辛勤劳动,逐渐的,他的废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
 通过十年的时间 , 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大金 , 虽然从事的是在别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废品回收生意,但是,不管怎么说,他赚到钱了,还是自己当老板 , 跟着自己干的,还有10多号兄弟,每年 , 给他们开工资,都需要几十万 。但是 , 张云德毫不吝啬,从不亏待员工,他宁愿自己少赚一点 , 也不能亏待了他们,由于张云德为人善良、坦诚、耿直、守信用、讲义气 , 他小小的废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钱也越赚越多 。包里的钱包鼓起来了,张云德在黄溪镇老家盖上了三楼一底的小洋房,全家人都住进了平房,生活乐滋滋的,还有很大一笔存款存在卡里 。
 但是,在外从事废品收购生意虽得心应手,收入也理想,而新的困难也随之而来:父母年老,子女上学,这是摆在眼前急需解决而又不能解决的燃眉问题 。?2012年家人的一场大?。?梦彝蝗桓芯醯酵饷婢昧? ,该回家了?张云德说 , ?父母年龄大了,孩子上学也需要人好好照顾 。?张云德经过认真的思考,最后,决定回老家创业,既能够照顾父母 , 又能够带动家乡的发展 , 这是不错的选择 。
 返乡创业:肉牛养殖帮他走上致富路
 2013年9月,张云德回到黄溪镇老家,开始寻找项目,最终在多次咨询后选择了养牛 , ?你看,牛肉价格连年高,现在畜牧局的扶持政策也不错,而且我和老婆又能在家照顾父母和孩子 。?张云德说 。
 张云德告诉笔者,回到家,他通过认真的观察,不断的分析总结,最后决定搞肉牛养殖 。?近些年生猪行情波动比较大,而且养猪的比较多,养牛羊的人比较少,而且牛羊价格稳中有升 , 牛羊肉的市场消费也来越乐观,但是,养羊疫病防控相对投入要多,产品附加值相对于肉牛要少些 , 同样的见效慢,生长周期,肉牛养殖的效益要可观多了,而且,才开始搞养殖,自己没什么经验 , 肉牛养殖的风险相对也比较小些 。?,经过再三的权衡,最后决定搞肉牛养殖,张云德一脸微笑的说 。
 目前 , 张云德的养牛场已投资60余万元,共有牛舍两栋,共占地面积1700余平米,通过一年的扩繁,现在存栏肉牛100余头 。
 ?现在的牛好卖,由于这品种是优质西门塔尔肉牛,并且全是喂的自己种植的牧草和玉米秸秆等,牛肉质好,差不多是远销山东、湖南、广东一带,销路根本不成问题 。?张云德说 , 今年9月份又可以卖掉一批,去年一年我卖肉牛和牛肉,产值45万元左右 , 今年我的目标是存栏200头,出栏肉牛100头,实现年产值10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 。
 面对未来:做一位名副其实的残疾人自强模范
 ?野百合也有春天,残疾人当然也有我们的春天,我们只要自立自强,那么我们的春天一定是更加绚烂的 。?张云德一边给牛拌料,一边笑呵呵的说 , 本来,肉牛养殖是富自己,党和国家就是好,还给予他颁发一个?残疾人自强模仿?、?肉牛养殖状元?,这更坚定了他发展肉牛养殖的信念,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他打算学习好肉牛饲养技术、母牛配种技术、疫情诊断技术,通过自繁自养,实打实的搞养殖,并且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养殖场来带动当地百姓致富,做一位名副其实的?残疾人自强模范? 。
 ?张云德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干劲十足,通过两年的时间 , 他就已经把肉牛养殖推上了正轨,这不仅得力于他敏锐的生意头脑 , 更得力于他吃苦耐劳的精神 , 目前,他的肉牛养殖场存栏100多头,每年能够出栏40余头,年产值40余万,对于一个才开始发展的肉牛养殖场来说,取得的效益已经非常可观 ,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那是不可预料的,张云德,当之无愧?残疾人自强模范?,也当之无愧?黄溪镇肉牛养殖状元? 。
 谈及黔江区残联和黄溪镇党委政府给予他的光荣称号,张云德笑呵呵的说 , ?这些荣誉代表着党和国家对他的关心,代表党和国家对发展畜禽养殖让百姓富裕的举止的重视 , 他在以后的路途中,一定会虚心学习耐心请假,学习好肉牛养殖的各种技术 , 实打实搞好肉牛
 张云德说,本来,肉牛养殖是富自己,区残联还给予他颁发一个?残疾人自强模范?、?肉牛养殖状元?,这更坚定了他发展肉牛养殖的信念 。谈及黔江区残联和黄溪镇党委政府给予他的光荣称号,张云德表示,他在以后的路途中,将实打实搞好肉牛养殖产业;待自己有一定的实力后,他将发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让更多的乡亲参与进来,帮助他们实现小康梦 。
与农村创业励志典型故事相关的文章:
1. 80后农村创业故事3个
2. 农村创业故事大全精选
3. 80后农村女创业故事3个
4. 农村创业励志故事
5. 农村创业励志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