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的诗句和解析

1.关于柳的诗句及含义鉴赏一、“折柳”之深情 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 , 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 。
隋堤上 , 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
从“折尽向南枝”和“柔条过千尺”这样的词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习俗、时尚存在的普遍性 。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周邦彦词中提到的“隋堤”,还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桥)即是 。
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要吟诗赋词以相赠 。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 。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200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
秦楼月 ,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杨花”就是柳絮 。
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 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 。
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又可说成是“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等 。“折柳”诗词中 , 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
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 。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饮于莲花楼 , 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无计留春?。?魏挝藜扑婢??。”
为这,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一个多月 。后来因为妻子催促太紧,李不得不怅然离去 。
不到十天,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天》,寄给李之问 。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发现 。
李只得以实相告 。李夫人读了《鹧鸪天》,见其语句清健,非常高兴 。
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 , 反而拿出私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 。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 , 隔个窗儿滴到明 。
二、“折柳”之缘由 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 。但是,这种解释我们感到很单?。?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
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 。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 。
如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这种解释是很合理的 。
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 , 随遇而安 , 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 , 一切顺遂 。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
但是,我以为,这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 。最早的渊源应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古诗 。
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当然来自经典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杨柳春”改为“客舍青青柳色新” , 我以为不妥 。
总之,“折柳送别”应该有“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这样三个缘由 。三、“折柳”之乐曲 “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 , 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
与之相关的乐曲有这样三首:一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 。有一首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还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 。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 。
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 , 只是王维写的一首诗《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 , 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歌唱,所以称为《阳关三叠》 。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曲 。
三是唐朝的《杨柳枝词》 。是唐教坊曲名,作者多以此题咏柳 , 以 。
2.关于柳的诗 加赏析咏柳作者:贺知章 年代: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 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 。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一开始 , 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 , “条甚长 , 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 , 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 ,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 , 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 , “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
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 , 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
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 , 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 , 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 , 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
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
3.柳的诗句及赏析 学习古文的方法咏柳⑴ 唐 贺知章 碧玉⑵妆⑶成一树⑷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⑸ 。
不知细叶谁裁⑹出 ,  二月⑺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 , 种类很多 。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 。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装饰,打扮 。
⑷ 一树:满树 。一,满,全 。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 , 正是仲春时节 。
⑻ 似:好像,如同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 , 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 。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
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
赠柳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 ,  青楼扑酒旗 。
注释: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 。咏而赠之,故题曰“赠” 。
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 。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 。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 , 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 。
“章台从掩映 , 郢路更参差 。”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 , 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 , 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 。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 , 渲染得更加强烈 。
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 。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 , 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 , 姿态是非常动人的 。
“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 。“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
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 , 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下面接写柳色绵延不断 。
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笼烟罩雾,葱茏翠绿,望之令人心醉 。诗人的目光,正是被这迷人的柳色所牵引 , 向前移去,直到桥边 , 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 , 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色向远方伸去 。
“行”作“行踪”、“踪迹”解 。“意相随”既指春柳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所系 , 紧随不舍,最后直至青楼酒旗、柳花似雪之处 。
“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飞花似雪是春柳盛极之时 。“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 。
花飞似雪 , 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 。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 。
纪昀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 。结亦情致可思 。”
(《李义山诗集辑评》)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清代王士禛说:“咏物之作 , 须如禅家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 。”
(《带经堂诗话》)此诗全篇八句,纯用白描,篇中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写柳 。而且,仔细玩味,又会发觉它们既是写柳 , 又象是在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风流韵致 , 婀娜多情,非常逗人喜爱 。
她也许是诗人的友人,也许就是诗人的情人 , 由于某种原因,他们分离了 。咏柳即咏人,对柳之爱怜不舍 , 即对其所爱之人的依恋与思念 。
似彼似此,亦彼亦此 , 不即不离,正是此诗艺术表现的巧妙之处 。冯浩说此诗“全是借咏所思”(《玉溪生诗集笺注》),大旨是不错的 。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 。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 , 倾诉隐衷 。
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 , 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 。
4.写柳的古诗及其赏析对柳的吟咏: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维(唐) ——《渭城曲》
“杨柳青青江水平 , 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唐)——《竹枝词》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唐)——《钱塘湖春行》
乱条犹未变初黄 ,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 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 巩[宋]——《咏 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唐)—《咏柳》
还有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 晴光转绿苹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侵陵雪色还萱草 , 漏泄春光有柳条
唐 杜甫《腊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来《春日》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宋·苏轼《一丛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宋·李清照懈恋花》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维(唐) ——《渭城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唐)——《竹枝词》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唐)——《钱塘湖春行》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 巩[宋]——《咏 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唐)—《咏柳》
5.关于柳的诗 加赏析咏柳
作者:贺知章 年代: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 , 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 , 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 , 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 , 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 , 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 , 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 , 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
6.与柳有关的古诗词赏析古今咏柳诗词集萃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读与写 阅读:116次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 。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 , 却是雨雪漫天纷飞 。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烟用鹜龅拿??。
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 , 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
且住,且?。∧?勾汗獗鹑?。
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 。
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 。
【关于柳的诗句和解析】
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 。
柳腰瘦,叶眉欢 。也挽人臂也拂肩 。
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 。
[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 。
(晓 雨/辑)
/onews.asp?id=198

含有柳字的诗句1.有“柳” 的七言绝句杨柳枝 白居易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飞向别人家 。
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 。府西池 白居易柳无气力枝先动,池有波纹冰尽开 。
今日不知谁计会,春风春水一时来 。漫兴 杜甫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
颠狂柳絮随风舞 , 轻薄桃花逐水流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
多少绿荷相倚恨 , 一时回首背西风 。寒食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思 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 , 桃花历乱李花香 。
东风不为吹愁欲 , 春日偏能惹恨长 。咏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
楚王江畔无端种 , 饿损纤腰学不成 。柳 寇准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
2.七言绝句中带“柳”字的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渭城朝雨浥清晨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阳江上柳 , 望客引东枝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 , 柳花飞趁东风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 , 
春风争拟惜长条 。
城外看风满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沈园)
咏 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秦观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李白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 , 柳花飞趁东风 。——欧阳炯
3.关于柳树的四言或七言绝句古诗1、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
年年攀折为行人 。
好风傥借低枝便,
莫遣青丝扫路尘 。
2、戴叔伦《赋得长亭柳》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
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 。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
赠行多折?。?堑玫缴钋铮?
3、刘禹锡《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
行人挥袂日落时 。
长安陌上无穷树,
唯有垂杨管别离 。
4、周德华《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 , 
二十年前旧板桥 。
曾与情人桥上别,
更无消息到今朝 。
5、李白 《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
春风知别苦 , 不遣柳条青 。
6、罗隐《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
相偎相倚不胜春 。
自家飞絮犹无定,
争解垂丝绊路人 。
7、《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邑清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8、《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9、《独柳》唐 杜牧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
10、《题州北路傍老柳树》唐代诗人白居易
皮枯缘受风霜久,
条短为经攀折频 。
但见半衰当此路,
不知初种是何人 。
雪花零碎逐年减,
烟叶稀疏随分新 。
莫道老株芳意少,
逢春犹胜不逢春 。
11、《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参曾居此郡八九年)》唐代诗人 岑参
此地曾居住 , 今来宛似归 。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
12、《近代吴歌 独曲》南北朝诗人 鲍令晖
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 。
谁能空相忆 , 独眠度三阳 。
13、《古意三首》宋代诗人 张耒
园中杨柳树,飞舞似含羞 。
如何风静处,尽放眼中愁 。
14、《柳》宋代诗人 赵蕃
松菊犹存岁晚期 , 
五株柳树复奚为 。
风流不在春风日,
要看秋风摇落时 。
4.七言绝句中带“柳”字的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西城杨柳弄春柔 , 动离忧,泪难收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最是一年春好处 , 绝盛烟柳满皇都.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 , 借问行人归不归?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城外看风满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沈园) 咏 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西城杨柳弄春柔 , 动离忧 , 泪难收.——秦观 无情最是台城柳 , 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 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诗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李白 倚栏凝望 , 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欧阳炯 。
5.七言诗句 柳天净沙 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 。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 小桥流水飞红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 , 柱杖无时夜叩门 。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 方留恋处 ,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寒食 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
沾衣欲湿杏花雨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
云霞出海曙 , 梅柳渡江春 。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
6.带"河畔柳"的七言诗句,主要描写湖面清澈见底,水平如镜,波光《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  不带走一片云彩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春题湖上(唐)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 , 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 , 月点波心一颗珠 。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 , 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 , 月点波心一颗珠 。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秋山杨万里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好事近西湖辛弃疾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 。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 。
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 。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
7.关于“柳”的诗句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 。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 。其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尚隐了 。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 。《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
见说风流极 , 来当婀娜时 。
桥回行欲断 , 堤远意相随 。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 , “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 , 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 。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 , 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 。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 。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 , 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 , 世间谁敢斗轻盈 。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 , 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 , 堪称“咏柳”诗一绝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 《寒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
塞下曲六首(1)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晓战随金鼓 , 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春夜洛城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草枯鹰眼疾 , 雪尽马蹄轻 。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
回春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
杨柳枝温庭筠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杨柳未觉春 。
过襄阳楼元稹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
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华明 。
莺梭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 , 交交时作弄机声 。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
蚕妇吟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
不信楼头杨柳月 , 玉人歌舞未曾归 。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岑参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 。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
咸阳城东楼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
送春朱弁
风烟节物眼中稀 , 三月人犹恋褚衣 。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云霏微 。
小桃山下花初见 , 弱柳沙头絮未飞 。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
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
寒食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绝句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 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
更无柳絮因风起 , 惟有葵花向日晴 。
初夏睡起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春日偶成程颢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
寓意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
鱼书欲寄何由达 , 水远山长处处同 。
初归石湖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
春日登城郑思肖
城头啼鸟隔花鸣,城外游人傍水行 。
遥认孤帆何处去,柳塘烟重不分明 。
浣溪沙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
莺窗人起未梳妆 。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
闺中红日奈何长 。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千里烟波 , 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永遇乐李清照详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 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 , 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 , 记得偏重三五 。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