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刺的别名叫什么

皂刺的别名叫皂荚刺、天丁、皂角针、皂针 。皂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 , 它们一般生于路边、沟旁、住宅附近 , 分布于四川、贵州、江苏、安徽、山东、浙江、吉林、河南等地 。皂刺为主刺及1~2次分枝的棘刺 。皂刺全年均可采收,趁鲜切片 , 干燥处理即可 。
关于皂刺:
皂刺全年可采,但以9月至翌年3月间为宜,切片晒干即可 。皂刺是皂荚植株上的干燥棘刺,皂荚属于乔木,高达15m,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cm 。
皂荚的枝干为圆柱形,叶片为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cm;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 , 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 , 边缘有细锯齿,无毛 。
皂荚的花是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长12~30,宽2~4cm,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

皂刺的别名叫什么

文章插图
?皂角刺树是我们常说的皂角树吗?或者是不是造刺树?是的 。..是一种树!各地叫法不同罢了 。
皂角刺
【皂刺的别名叫什么】
开放分类: 植物、中医、中草药、药材、药理学
皂角刺
【拉丁名】Spina Gleditsiae
【英文名】Chinese Honeylocust Spine
别名 天丁、皂针、皂荚刺 。【异名】皂荚刺(《圣惠方》),皂刺(《医学入门》) , 天丁(《纲目》),皂角针(《江苏植药志》),皂针(《中药材手册》) 。
来源 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棘刺 。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 , 棘刺圆柱形,常分支 。羽状复叶互簇生,小叶6~16,卵形至长卵形 , 长3~8cm,宽1~2 cm,先端尖 , 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齿 。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花杂性;花萼4裂;花瓣4,淡黄色;雄蕊6~8;子房沿缝线有毛 。荚果扁长条状 , 长12~35cm,宽2~4cm , 紫棕色,有时被白色蜡粉 。花期5月,果期10月 。
生于路旁、沟旁、宅旁 。主产河南、江苏、湖北、广西 。
采制 全年可用刀砍下棘刺或切片晒干 。
性状 完整的棘刺常分枝,有时再分小枝,刺端锐尖,基部扁圆柱状,全长约10cm或更长 , 基部直径0.8~1.2cm 。表面紫棕色或红棕色 。体轻,质坚硬,切断面木部黄白色,髓疏松,棕色,无臭,味淡 。
化学成分 含皂荚皂甙B-G(gleditsiasaaponin B-G)、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酯酸、油酸、亚甾醇、谷甾醇、二十九碳烷(nonacosane)等 。
性味 性温,味辛 。
功能主治 消肿托毒,排脓 , 杀虫 。用于痈疽初起或脓化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
黑皂角指什么皂角 应呈剑鞘状,略弯曲,长100~400mm,宽约40 mm,厚10~15 mm 。表面红褐色 , 被灰色粉霜,种子所在处隆起 。两端略尖,基部渐窄而弯曲,有短果梗或果梗痕 , 两侧有明显的纵棱线 。种多数,扁椭圆形,黄棕色,光滑 。质硬 。气微 , 有刺激性,味辛辣 。
用途:
皂角粉:又称电镀清洗剂,是一种植物表面活性剂 , 该产品是本公司与有关科研院所共同研制开发的新产品,皂角粉广泛用于五金电镀行业,金属表面在电镀前,经皂角粉处理后,具有除油去污,电镀后抛光增亮,使用皂角粉对清洗物表面无任何腐蚀,它优于其他任何一种化学清洗剂 , 是最理想 的天然高效表面活性清洗剂 。皂角粉也可用于农药厂生产可湿性粉剂使用 。皂角粉还可以用于加气砖厂生产的各种规格的加气砖块,它主要起发泡作用 。链条厂也可广泛使用 。
皂角皮:它是天然的工业洗涤产品,可用于动物毛皮制品的清洗加工 , 加工后毛皮具有毛皮柔软、光泽好之优点 。也可从皂角皮中提取制药用的激素等材料 。
皂角豆:也称皂角籽,本产品是生产开发美容美发产品的最理想的天然原料 。也是生产植物胶、皂荚胶的主要原料 。
皂角米:也称皂角仁 , 本产品是生产食用胶的天然有机原料,广泛用于八宝粥及其它食品的添加剂 。
皂角苷:saponin 存在于植物界的以多环式化合物为配基的配糖体的总称 。配基称为皂角苷配基,糖的成分通常是D-葡萄糖 , D-半乳糖,L-阿拉伯糖 , 但也有以甲基戊糖和糠醛酸等作为糖成分的 。大多数皂角苷是无定形粉末,可溶于水甲醇、热的稀乙醇 , 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媒 。水溶液具有持续产生泡沫的性质,并显示出保护性胶体的性质 。可用于作为洗涤剂、乳化剂、发泡剂 。虽不易透折,但能提高其他物质对细胞膜等的透过性、与甾醇类、醇类、酚类可形成难溶性化合物 。作为共通的特性为显示溶血作用 。这是由于与红血球中的胆甾醇结合的缘故 。还具有粘膜刺激作用,有的也有利尿作用,三萜系皂角苷分布广泛 。美远志根、远志根、桔梗根、甘草的根茎、Quillaja的树皮等的皂角苷是有名的 。其他已知甾体化合物系统的皂角苷分布只限于百合科、薯芋科、玄参科 。百合科菝葜根的皂角苷及洋地黄叶中的毛地黄皂苷、芰他皂苷和各皂苷等 。
皂角刺 Spina Gleditsiae (英)Chinese Honeylocust Spine 别名:天丁、皂针、皂荚刺 。
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棘刺 。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棘刺圆柱形 , 常分支 。羽状复叶互簇生,小叶6~16 , 卵形至长卵形,长3~8cm,宽1~2 cm,先端尖,基部楔形 , 边缘有细齿 。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花杂性;花萼4裂;花瓣4,淡黄色;雄蕊6~8;子房沿缝线有毛 。荚果扁长条状,长12~35cm,宽2~4cm,紫棕色,有时被白色蜡粉 。花期5月 , 果期10月 。
生于路旁、沟旁、宅旁 。主产河南、江苏、湖北、广西 。
采制:全年可用刀砍下棘刺或切片晒干 。
性状:完整的棘刺常分枝,有时再分小枝,刺端锐尖,基部扁圆柱状 , 全长约10cm或更长,基部直径0.8~1.2cm 。表面紫棕色或红棕色 。体轻 , 质坚硬,切断面木部黄白色,髓疏松,棕色,无臭,味淡 。
化学成分:含皂荚皂甙B-G(gleditsiasaaponin B-G)、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酯酸、油酸、亚甾醇、谷甾醇、二十九碳烷(nonacosane)等 。
性味:性温,味辛 。
功能主治:消肿托毒,排脓 , 杀虫 。用于痈疽初起或脓化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
可入中药,多在治疗粉刺,麦粒肿,活血软坚散结时使用.
如不过量服用,副作用甚微.
皂角的食用价值
皂角是一种美食,最近几年用皂仁做菜的厨师还很多 。皂仁就是皂角的果仁,皂仁可以润肠,治疗便秘 。皂角仁营养成分很高,属于高能量、低蛋白,低脂肪的食物,能调和人体脏腑功能,具有养心通脉,清肝明目,健脾滋肾,祛痰开窍,润肠通便,润肤养颜,提神补气等功效 。老少皆宜,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
皂角在历史上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宋代时就出现了一种人工合成的洗涤剂,是将天然皂荚(又名皂角、悬刀、肥皂荚,通称皂角)捣碎细研,加上香料等物,制成桔子大小的球状 , 专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称「肥皂团」 。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记载了南宋京都临安已经有了专门经营「肥皂团」的生意人 。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录了「肥皂团」的制造方法:「肥皂荚生高山中,树高大,叶如檀及皂荚叶 , 五六月开花,结荚三四寸,肥厚多肉,内有黑子数颗 , 大如指头 , 不正圆 , 中有白仁,可食 。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 , 去垢而腻润,胜於皂荚也 。」 。除了天然皂荚 , 如无患子等类的植物,也流传於民间,成为一种很好的洗涤剂 。「台湾府志」中有这样的记载:「黄目树,即无患树 。高二、三丈,实如枇杷,色黄,皮绉,用以澣衣 , 浆若肥皂 。」,它的果皮用水搓揉后会产生泡沫,台湾人以之用来洗衣 , 至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由於含有黄色素,衣服洗久了可得小心被染黄 。另相传以此搓洗头发,可常保青丝乌黑亮丽 , 兼具清洁与润丝的功效喔 。
在西方,可能要追溯到4000年前古希腊的一个叫勒斯波斯的小岛 。当地人用动物祭天 , 由于焚烧动物时要用木材,木材的灰烬和动物脂肪混合产生了肥皂样的黄色物质 。大雨把这些东西冲刷到当地妇女经常洗衣的河流中,她们发现因此衣服洗的更乾净 。虽然从古希腊开始 , 就可以发现使用类似肥皂的痕迹,历史上记载有一个叫萨佛(Sappho, aponification)的女诗人 , 记载了这些故事 。后来的人为了纪念她,就把这个过程叫作皂化,化学名称是制皂(Soap Making) 。另外,西元前 3000 年 , 美索布达米亚人发现 , 植物燃烧后的灰烬类的碱性物质 , 与油混合后 , 具有去污力 , 这亦是肥皂的来源之一 。不过高卢人应该是尝试去制做香皂且成功的第一人,他们当时称香皂为「sapo」 , 当时的皂类是一种含有动物油脂和植物灰烬混和而成的软膏状物质 。当sapo的制作手法渐渐地被传入到地中海地区时,阿拉伯人就将sapo加以改良成橄榄油及苏打制成的硬质肥皂 。这时 , 肥皂开始被大量制造 。而真正普遍使用肥皂还是18世纪和19世纪的事 。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工业问世后,获得了大量的价廉的碳酸钠,促使肥皂工业有了新的发展 。但是到了20世纪中期 , 合成化学和石油化工的发展为洗涤剂提供了廉价的化工原料,促使了合成洗涤剂的兴起,使得肥皂工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但近年环保意识抬头己被忽略的手工皂才又兴起,由於手工皂有其天然特有的性能,各种组成极易被生物降解且易於被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不会引起河流、湖泊和水道的污染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