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亩产量一般能达到多少

【水稻亩产量一般能达到多少】
水稻亩产量一般能达到600斤-1200斤左右 。
具体因为水稻品种、种植地区、种植田块、种植时间、种植方法、管理技术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一般种植情况下,低产田一亩能产600-700斤,高产田一亩能产1000-1200斤;有的地方可以种植两季,亩产量能达到上千公斤 。
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 。中国南方地区农田多以水田为主 , 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 。稻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中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也有栽种 。种下主要分为2亚种,籼稻与粳稻 。
亩产1326.77公斤的水稻
由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指导 , 河北省科技厅组织,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华中农业大学、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等单位7名专家组成的测产组,在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创高产示范基地 , 经过现场实打实测,亩产达到1326.77公斤,再创水稻大面积种植世界最高纪录 。
据测产组组长、中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栗铁申介绍,在示范基地102亩水稻田中随机抽取了3块地 , 面积分别为1.014亩、1.010亩和1.006亩,进行人工收割、机器脱粒、实收实打 , 最终平均亩产达到1326.77公斤 。
 国际粮价升易降难的“棘轮效应”“粮食安全”这一问题 , 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74年11月在罗马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几经演变,现在表述为: “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 , 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 , 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这其中有三个含义 , 一是粮食供应量要有保证 , 二是保证大家要有能力买,三是买的粮食要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 。
2010年全球经济虽然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但国际粮价仍然维持在近10年来的高位 。随着各国通胀预期的加强,粮价还存在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
虽然2008年爆发的全球粮食危机已经在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迅速消退 , 但能否吃上下顿饭仍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 。虽然美国和欧洲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温和状态 , 但在一些世界最贫穷国家,70%的家庭收入用于吃饭 。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正在挤占家庭预算,可能使营养不良情况进一步恶化 。由于美国小麦减产和使用农作物生产生物燃料的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全球粮价在2008年达到最高峰 。但全球粮食危机减退以后,一些国家的食品价格并没有随之下降 。
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言人格雷?巴罗称,相对比较贫穷的国家出现易涨难跌的“棘轮效应” , 是由于高昂的运输成本和有限的市场竞争导致物价上涨 。巴罗说:“国际市场的食品价格在2008年年底大幅度下跌,但我们发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本土市场价格仍然处于高位 。食品价格增长以后,需要很长时间以后才会下跌 。”
世界粮食计划署指出,全球经济衰退和高昂的粮价已经导致1亿人走向贫穷 。一些国家居民称,他们应对食品价格上涨的方式不仅仅是减少购买昂贵的商品,而是减少饭量 。
国际粮价能升难降的“棘轮效应”,可以给国内白酒行业长期判断粮价走势提供参照系 。国内的粮食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 并没有发生2008年以来国际市场那样的剧烈跌宕,但从长期走势来看,粮食供应与粮食价格是一个向上的趋势,国内的粮食情况与国际市场也会有一些实质上的类似演变 。
国内主粮价格稳定,粮食增长难度大
在国际粮食市场动荡的同时,国内的粮食市场与粮食价格尤其是主粮价格基本稳定 。这源于我国以自给为主、注重宏观价格调控的粮食策略作用 。
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同时也用掉了世界上35%的化肥,造成了大量污染和高额碳排放 。未来减少粮食生产能耗与污染,实现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一环 。
在国内这种主食价格管制,副食品价格无法管制而基本放开的情况下,对于国内粮价走势的基本判断是:主食价格将保持稳定 。
由于国内的粮食产销体系较为封闭,而农业基层生产组织由于较为松散而缺乏定价权,因此国内能够自给自足的粮食作物,诸如小麦、大米的价格与国际价格的关联度不是十分紧密 。但是,由于种植成本等因素是一致的,所以从大的价格周期上看 , 也不可能与国际价格完全脱钩,只是价格调整手段的非市场化因素更大一些 。而对于那些国内无法自行完全满足需求而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的农产品,其价格就与国际价格走势的关联度极大,其国内价格基本等于国际价格与运输相关费用之和 。
从我国目前粮食生产、销售、库存的情况看,近期内粮食供给不会有问题 。但从长远看,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步伐缓慢 , 今后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制约 。
一是人均耕地量不足,总量逐步减少,在空间上严重制约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截止2005年底,我国共有耕地1,22亿hm2(18,3亿亩) , 人均耕地1,4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40%,优质耕地只占全部耕地的1/3 。耕地后备资源潜力1,333万公顷(2亿亩)左右,60%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生态脆弱地区 , 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较多 。从发展趋势看 , 非农产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将继续对耕地占用形成压力,粮食继续增产少了载体 。二是水资源严重匮乏 。水是农业的命脉 , 农业是用水大户 。据统计 , 全世界严重缺水的国家有40多个,我国是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用量只有世界水平的1/4,且分布极不平衡 。另外,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淡水需求量大幅度上升,而同时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工业排放的废水和生活污水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进一步减少了可利用的水资源,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会使我国可用水资源的供给更加匮乏,由此给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带来严重影响 。
三是科技发展滞后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缺乏技术支撑 。目前我国科技对种植业增长的贡献率不足50%,而发达国家科技对种植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0%-8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还相对落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 农业科研体制各个环节(研究、教育、开发和推广)相互割裂 。
白酒业用粮问题
工业用粮是仅次于口粮和饲料用粮的另一个重要的粮食消费渠道 。工业用粮主要包括酿酒、制做调昧品、制浆、制剂、制药等 。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和农业争夺农业资源日益突出,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使粮食加工业和深加工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粮食供需发生了巨大变化 。粮食需求由主要食用、饲料需求,转向食用、饲料和工业需求 。
工业用粮里的分行业白酒,2009年全年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为706,93万吨,增速为23,82% , 较08年回升8,03个百分点 。从2009年全年白酒的产量来看 , 白酒一直领跑酿酒行业,月增速还一度创下了新高,这与白酒行业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是分不开的 。从近期白酒上市公司公布的业绩预报来看,白酒产业在2010年的表现持续稳定 。
粮食一直是白酒行业发展的一个整体问题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白酒行业发展出了以食用酒精生产白酒的新工艺白酒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工艺白酒因耗粮少而得到长足发展 。但2005年,《全国白酒行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正式实施,纯粮食酒又开始成为市场消费主流 。面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系列新局势 , 白酒作为工业用粮里面的大户,粮食问题必将再次成为全行业的思考 。目前白酒业的成本里面,生产成本不高,而原料成本里面 , 粮食成本也在30%以下,包装成本反而比粮食成本更高 。但粮食成本是硬性成本,在粮食安全发生变动的情况下,看似成本不高的粮食问题,必将对整体白酒行业产生影响 。
2008年 , 在粮价风吹草动的时候,国家粮食局明确发出了:“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保障居民口粮和饲料用粮供给” 。国家粮食局主管粮食市场的调控与调度,国家粮食局的这种说法与生物乙醇目前的控制发展,都是引发白酒行业整体思考的信号 。
不过,白酒业作为粮食深加工产业,它与粮食安全的关系问题,还应当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 。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 首先就是农民的收入问题 。国家关于大力发展粮食储备的制度中,其限价收购政策就是为了保证农民的收入,进而确保粮食的生产 。但要想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又要保证粮食效益,一条重要的出路就是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 。白酒行业作为粮食深、精加工产业中附加值极高的行业,在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就业、改善农村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环境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 , 白酒在粮食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酒糟,又是一种非常好的饲料 。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探讨白酒行业与粮食安全问题时,我们思考的角度与其仅仅局限于限制其产量和发展,不如转换一种思维,深入思考一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其转型与升级 , 用产业价值链更大幅度的升值来弥补白酒产业因为粮食消耗带来的负面影响 。
可以说,在社会经济发展逐步走出“温饱”、步入小康、粮食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所谓工业用粮中的白酒耗粮问题,其实早已应当转化成为白酒技术升级与产业升级问题 。只要更进一步地推动白酒酿造技术及其产业链升级,白酒对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终将成为一个“伪命题” 。
可以说,白酒业的发展和升级,对于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三农问题”,贡献巨大 。这在各大酒省的经济发展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 。
白酒企业“粮仓”样本
常言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是,更何况以粮食为主要生产原料的白酒业 。目前一些白酒名企已经开始从酒的品质和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审慎思考酿酒用粮的供应链问题 。譬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都在积极打造各自的“大粮仓”战略 。
储备粮充足的“茅台”
“国酒茅台”地处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是黔北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的连接点 。茅台酒厂和当地一半以上的白酒生产企业都集中在赤水河畔的茅台镇 。
从去年9月以来,仁怀市遭遇有气象纪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连旱加春早 。但据报道,茅台酒厂的生产却一切如常 。茅台酒厂现有的高粱加当地政府的存量能够充分地维持其今明两年的生产 。
仁怀当地人把高粱称作“红粮”,据仁怀市农牧局负责高粱生产的有机原料生产发展中心专家介绍 , 本地生产的高粱颗粒小、种皮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0%,单宁含量适中 。而一般高粱的支链淀粉仅占50~60% 。
种皮厚,才经得起茅台酒生产过程中的9次蒸煮;支链淀粉主要影响出酒量,含量够高才能实现7次取酒 。专业人员也试验过用其他高梁跟小麦混合酿酒,但是煮到第2、3次就融成一坨了 。
由于茅台酱香型酒生产工艺的独特性,其原料必须采用本地高粱,但对小麦则没有特殊要求 。
茅台酒重阳节下沙时,有一部分高粱还处于收获季节,没有交付到库 。为确保原料足以供应下沙的需求,茅台酒一般采用储备粮 。
也就是说,2010年库存的高粱供应2011年的茅台酒生产,今年将要种植的高粱是为2012年准备的 。而今年重阳节要用的高粱,2009年已经交付茅台酒厂 。
“茅台”一直是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一个金牌酒企,可以说“茅台”从解放以来,当地政府就与茅台酒厂在仁怀地区共同兴建起储量充裕的“大粮仓” 。“茅台’这种与地方政府在粮食战略上的紧密合作,在其他著名酒企身上也有体现 。但在市场化不断加速的今天 , 并非任何一家大型酒企都可以依靠政府行政手段来长远地解决粮食问题 。
粮食供应基地化、专用化的“五粮液”
“五粮液”一年的用粮量是30万吨左右 。由于“五粮液”需要的粮食种类多,以五种粮食(高梁、大米、糯米、玉米、小麦)为原料而得名,“五粮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供应基地 。
首先在宜宾建立了主要的专粮供应基地 。按市场原则 , 通过政府引导,实现农民――专合组织――龙头企业――五粮液集团公司的机制整合化供应链,四川宜宾市粮食局和五粮液集团公司突出“五粮液”品牌特色,大力发展酿酒专用粮食 。
宜宾市依托五粮液集团公司发展专用粮食为主、优质粮食为辅,抓住特色(专用)、突出重点(水稻)、培育亮点(龙头企业的整合)、完善“三化”(种子产业化、订单契约化、粮食市场化),促使粮食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 。今年发展优质、专用粮油面积120万亩,其中发展专用粮70万亩 。
依托五粮液集团公司建立酿酒专用粮食生产基地 , 全市重点在9个区县建立3个专用粮食产业带,形成翠屏区、宜宾县、南溪、江安、长宁专用高产籼稻产业带,兴文、珙县、筠连县纯黄玉米产业带 , 江安、南溪、宜宾县、翠屏区、高县优质红粮产业带 。实行集中连片开发,防止生产的盲目性、趋同性,提高专用粮食的纯度和规模效益 , 充分体现粮食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不断适应五粮液集团公司酿酒生产用粮需求 。
加大产购销协作 ,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黄桷庄国家粮食储备库和江北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加强与五粮液集团公司经济联合 , 建立五粮液集团公司――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生产基地(订单农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
五粮液集团公司承诺:一是坚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宜宾的粮食,优先采购两个龙头企业订单收购粮食;二是收购订单粮食在符合公司质量、符合市场价格的前提下 , 全部由公司负责采购;三是在调运、服务、结费上积极予以支持配合;四是在结算中将优先确保资金归还农发行贷款 。
目前江北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黄桷庄国家粮食储备库在五粮液集团公司的支持下已在南溪、江安、宜宾县、兴文、珙县、长宁等县签订粮食订单面积30万亩,其中订单水稻22万亩,红粮3万亩 , 小麦1万亩 , 玉米2万亩 , 油菜籽2万亩,订单数量达6,5万吨 。
除了宜宾,“五粮液”还在全国其他地方合作了供粮基地 。其中有辽宁肇源县、安徽怀远县等 。
“五粮液”这种基地化、专用化的合作模式 , 对于原粮的供应、质量在稳定性与特殊需求上都能够得到保证 。
与种植业、饲料业建立良性经济系统工程的“泸州老窖”
近年来 , 伴随“泸州老窖”、“郎酒”两大龙头企业及26家“小巨人”企业的快速发展,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即“中国酒谷”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形成规模,带动了当地粮食种植、有机肥料、有机饲料、昆虫活性蛋白及畜牧业等下游产业的发展 。以酿酒的主要农作物高粱为例 , 目前随着“泸酒”产量不断增加,高粱价格从每斤1,3元左右上升至2 , 5元 。2009年,全市高粱产量7 , 8万吨 , 仅此一项就实现产值近4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6 , 8元;此外,按平均每斤白酒40元销售价格和每2,5斤高梁酿制1斤白酒比例计算,酿成白酒后,每斤高粱可增值10元以上 。
“泸州老窖”正在筹建唯一一家国家级的产业化园区“泸州老窖集团现代农业园”,其规模将达到十万亩 。到2015年 , 泸酒原粮基地将达到100万亩 。
以“泸州老窖”为龙头的“中国酒谷” , 目前正在酝酿制订“酿酒专用高粱”国家标准 。酒的第一产业是红粮 , 一个庞大的红粮基地正在泸州开始打造 。如何把白酒业的发展战略从产业链的角度延伸到农业种植业,“泸州老窖”在探索中给全行业带来重要启示 。建立红粮基地 , 对于“泸州老窖”而言是确保其企业用粮安全、粮食质量、甚至未来国际市场开拓的综合性战略举措,这种粮食战略的前瞻性把握极富远见 。
一般来讲,目前白酒企业对于粮食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强,而且往往局限于粮食供应范畴 。这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对于粮食供应的充足性从未有过疑虑 。加之白酒企业多是当地创税大户,地方政府在粮食方面的扶持政策颇多,所以这些企业往往很少从长远与整体发展、从投资战略的角度去思考企业的粮食战略问题 。反而是各大酒企所在的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更热衷于为酒企提供用粮服务,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
笔者曾经查阅了12家白酒上市公司的相关资料,发现基本上每家白酒公司都有诸如包装印务公司、玻璃制品公司、销售公司、物流公司、传媒广告公司等关联企业,有的还包括药业和房地产,可见包装、销售、物流、广告都已进入白酒企业的战略管理与战略资源层面 。但除了“泸州老窖”拥有一家“金健米业(泸州罗沙)有限公司”关联企业外,其他白酒上市公司尚无一家粮食企业或者农业种植企业进入其关联企业名单 。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葡萄酒行业 。“张裕”的资产里面就直接介入了葡萄种植业 。葡萄与粮食的市场规模及其适用弹性区别很大,这可能是白酒企业没有在资产上直接介入粮食企业的原因 。但从资产与投资的紧密程度上来考虑介入粮食产业,是不是也可以成为白酒企业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白酒企业的粮食战略建议
从白酒行业与粮食产业两个特殊行业的紧密相关性出发 ,  《东方酒业》认为,尽管当前国内粮食供应对于白酒行业来说还算不上是一个紧迫课题,但白酒正在从近20年的高速发展后走向一个全新整合与提升阶段 。白酒企业从国家粮食安全与企业自身经营稳定性需要出发 , 结合企业战略投资的长远布局,必须在粮食战略上做出深远思考 。《东方酒业》建议如下:
第一,对粮食关联性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利用酒企资金充裕的特点,投资国内农业种植领域 。白酒目前是资本大力追逐的行业,同时很多实力雄厚的白酒大型企业亦开始涉足药业、房地产业甚至金融业等利润丰厚的产业,却惟独少有投资农业或粮食产业的举动 。这不能不说是行业发展战略前瞻意识的一种缺失 。白酒目前的行业形象或许尚难获得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但白酒如能在自身产业价值链上进一步深化,尤其是能够带动农业种植业发展的话,其行业形象与产业地位定将不可同日而语 。另外从酒类行业内部竞争来看 , 白酒目前尚停留于营销战略的层面 , 即更多的是考虑如何从包装、广告、营销层面克“敌”制胜;其实白酒作为一个高端的食品深加工行业,未来的发展领域和竞争空间、尤其是国际市场空间极其广阔 。那么,这就要求白酒行业必须进一步提升整合资源的核心竞争意识,转变行业形象 。这种提升与转变,绝不是通过巨额广告投放就能实现的 。而介入粮食产业与粮食种植业或许不失为一条“蹊径” 。
第二,进口酿酒用粮,或者在国外圈地建立粮食基地,降低成本,躲开国内粮食紧平衡、高价位的长远影响 。政府在粮食进口实行控制政策,主要是为了保证口粮安全 。在国家的粮食进口战略选择中 , 白酒企业作为工业用粮企业 , 是可以申请国家在进口方面的配额的 。进口粮食,在目前国内粮食供给紧平衡、高价位的长期态势下,一方面可以降低用粮成本,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证白酒企业的用粮安全 。同时,以酒企目前的集中化与资本密集度来看,白酒企业完全有能力在国外一些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良好的国家 , 建立种植园等自己的生产基地 。
第三 , 发展粮食代用农产品与生物技术 , 走高科技道路 。这里面涉及到农业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科技问题 。白酒行业作为高端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可以在生物技术与代用品上走高科技与技术创新的道路 。更深地介入农业领域,似乎不是一个酒企逐利的最佳选择 , 但从酒业发展的长远来看,没有粮食生产这一环的高科技,也就没有白酒业真正走向高端化、国际化的稳固基础 。目前分散化与初级化的农产品市?。?不能指望农业领域会主动地为酒业提高安全或者品质 。反而向高端进取的白酒业可以反推农业的深化发展 。
第四,在国家工业用粮政策上争取主动的发言权 。多年来 , 白酒一直以用粮大户的名份出现在国家粮食问题的考虑中 。今天,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与粮食生产局面的转化,用粮大户已经不应再成为白酒行业的标签 。但这一点,业外对白酒的误解还是很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白酒行业应该积极地介入国家工业用粮的决策 。白酒行业酿酒所耗中有大量的粗杂粮 , 而这些粗杂粮基本上已经不再是国民的口粮 , 正是白酒行业对这些粗杂粮的利用大大提升了其经济效益 。同时 , 既然作为非口粮的工业用粮,白酒业完全可以在进出口政策上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优惠 。这些都值得未来白酒行业深入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