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吟诵方法

1.吟诵古诗词的基本方法1 根据曲调,由声入境吟诵区别于朗诵的主要之处就在于:吟诵是有曲调的 。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第一步就应该明确吟诵的曲调 。教师在教学时先要作吟诵示范,一句一句的地交给学生带基本调子的吟诵,直到学生能够独立吟出模仿的调子来 。
这样一来,先是第一时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通过声音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了古诗词的意境中去 。吟诵虽有曲调,但不同于唱歌,因为吟诵的曲调是不固定的 。
也就是说,同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曲调来吟诵 。现有传统吟诵、现代吟诵、自成曲调三种方式 。
在学习吟诵的最初阶段,我们可以先模仿现有的吟诵曲调 。在模仿的过程中,再渐渐感受其中的情感、发掘其中的规律:比如,回环往复——吟诵的曲调大都比较简单 , 每句都是同一个调,句句如此,回环往复;再比如,依字行腔——根据诗句中每个字的读音的高低起伏来拉长声腔,以此来形成简单的曲调 。
吟诵得多了,自然就会感受到其中的规律 。在学生基本掌握吟诵的曲调之后 , 应要引导学生通过声音走进作品的意境、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
老师应带领学生一起展开想象,一边吟诵,一边引导学生去想象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去想象作者当年创作诗歌时的情景 。音乐很容易左右人的情绪 , 当学生们用着或低回沉郁或高亢嘹亮的曲调吟诵时,作品所蕴含的感情会更深的镌刻在他们心中,让其感同身受 。
2 字正腔圆,感受韵味在小学阶段,要保证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 还是要从基础抓起 。先吟准字音、吐字清晰,做到所谓的“字正”,再通过拖音,使声腔饱满,做到所谓的“腔圆”,字正腔圆是对吟诵的基本要求,以此来感受诗歌的韵味 。
教学将分为以下两个步骤:2.1 吟准音节 , 吐字清晰小学阶段,对字词的掌握属于重点教学内容 。在用吟诵教古诗时,教师以普通话吟诵为主,带领学生吟准字音,使学生通过吟诵 , 掌握整首诗的字词发音 。
在吟准字音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 。汉字的音节是优美的 , 能够准确清晰饱满地读出来,展现腔调的圆润,给人以美的感受 。
2.2 运用腔音,感受韵味中国古典诗词,除了节奏鲜明之外 , 还要押韵 。押韵不仅使古诗词读起来整齐、好听,还可以使古诗词充满风韵 。
古诗词的韵味体现在韵尾发音时可以引起鼻腔和胸腔的共鸣,让人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在吟诵时,通过对韵尾拖腔的处理,可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味、体会到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 , 余音袅袅 , 回味无穷 。
3 根据节奏,培养语感在诗歌中,节奏能显示语言的顿挫 。节奏的停顿、延长等能够表达不同的语义,语气的急剧、舒缓又能表达不同的感情 。
吟诵的“诵”字,本来就是指有节奏地读,可见在吟诵时必须掌握好节奏的规律 。在吟诵时 , 把握住不同的节奏规律 ,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句的情感,也能逐渐帮助学生培养语感 。
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增强学生对诗句语言的感受力 。汉语的音节本身由于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不同,就有长短、高低、轻重、急徐等不同的节奏;其次,古典诗词作为体现汉语节奏美的典型,也会因语义的群集、情感的波动等产生不一样的停顿 , 凸显出抑扬顿挫的节奏 。
因此 , 在教学生吟诵时,主要需掌握每个字词音节的节奏和每一句诗句停顿的节奏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为平声调,“上、去、入”为仄声调 。
现代汉语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小学阶段称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把古代汉语中的“入声” , 归到了“去声”当中 。按传统的说法 , 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
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 , 上声高呼猛烈强 ,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言之,平声平缓而悠长,仄声猛烈而急促 。
这就是几位吟诵大家们所提出的“平长仄短”的规律 。·平仄与声调有关,与韵无关 。
现在是“平上去入”四声,秦汉时声调更多 。· 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字例:山、川、船、夫 →平上声高呼猛力强 。
字例:孔、水、语、上 →仄去声分明哀远道,字例:送、意、处、会 →仄入声短促急疏藏 。字例:(没讲) →仄4 通过吟诵 , 领悟诗意 , 体验情感教育家叶圣陶曾对吟诵做出过以下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一遍一遍地读来入调,一遍一遍地体会亲切 。
自然达到熟练地境界 。”当代著名语文教师陈琴也创建了“素读经典”教育法,指的是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将其反复诵读,烂熟于心的读书方法 。
以上例子均证明在进行古诗词吟诵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反复地吟诵 。学生通过反复地吟诵 , 可以不断地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 不断地加深对整首诗的理解,逐渐的感悟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还可加深对作者创作情境的体会 。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地吟诵,自然可以达到领悟诗意、体验情感的效果 。其一,吟诵的曲调就是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其二,音节的顿挫、节奏的铿锵,又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动与变化;其三,腔音的运用,诗人在余音绕梁中体会诗歌的韵味,品味诗人的感情 。
所以,在古诗词教学的最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中想象诗人创作时的情境,由此来领悟诗意 。
2.古诗词如何吟诵当今东南一带吟诵所采用的调都是唐文治的唐调 。
·吟诵体现了读者与古诗之间的平等关系(有别于以前的批判、分析),容易获得“同情之了解(陈寅恪语)”
·吟诵基于中文的音乐性:声韵和声调 。
·郭绍虞著有《中国语调中的声音美》 。
·律诗成熟于唐代,因此吟诵应该用隋唐音 。故现在只能用“拟音”( 参照标准为方言),不能用普通话(普通话源自元代) 。
·《广韵》反应了唐宋的实际语音状况 。分为206部 。各部字数多少不一 。后人为了写诗方便,整理成为只有106部的《平水诗韵》 。在实际的诗歌创作中,106部的某些部中字是可以与其他部中的字通用 。
·平仄与声调有关,与韵无关 。现在是“平上去入”四声,秦汉时声调更多 。
· 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字例:山、川、船、夫 →平
上声高呼猛力强 。字例:孔、水、语、上 →仄
去声分明哀远道,字例:送、意、处、会 →仄
入声短促急疏藏 。字例:(没讲) →仄
3.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哪些一、读诗题 。
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 。
《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释义:吹笙的声音如隔着彩霞从天而来),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释义:不知墙外究竟是哪一家),扣“邻家” 。“疑是碧桃千树花”(释义:但心中猜想其中必有千树的桃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
二、读“明示” 。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
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 。如唐代: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释义:我独自一人来到这江边的高楼,我思绪纷然好像有满腹的忧愁 。
我看见月光就像是水一般流淌,流淌的水又像是天空茫茫悠悠 。我还记得我们曾经一同来望月,而如今同来的你们又在哪勾留?要知道这江楼水光相接的风景,和去年所见一样幽美一样轻柔 。
起句“独上” , 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 。“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 。
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 。再如唐代: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释义: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 。
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 。
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伤心”、“愁”触景伤怀 , 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 。
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 。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 。
第四句明示主旨 。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释义: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 《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释义: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等 。
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 , 三四联议论抒情 ,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 。
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 。
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释义: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月上柳梢头”(释义: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释义: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 , 与离情别绪无联系 。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 。
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释义: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 。
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释义: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点溪荷叶”(释义:点缀在溪上的嫩荷)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 。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释义:蜀僧怀抱着绿绮琴 , 来自遥远的峨眉山 。
为我随意挥手一弹 , 如同听到万壑松声)” 。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 ,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释义: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北硐值氖鞘闱橹魅斯?ㄊ?耍┯窠啾?宓那榛?。
四、读注释 。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 。
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 。如:高考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提供了三条注释 。
“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释义:传说丰山有九口钟,霜降时发出声音)” 。
这三条注释分别写到了名琴,听者的感受以及琴声与钟声的交融 。据此可推测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 。
五、读“有无” 。无中见有,有中见无 。
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 。如:“西出阳关无故人”(释义: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 , 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 “唯见长江天际流”(释义: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
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 , 思念逐水而来 。“山围故国周遭在”(释义: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周遭在”,而城已空 , 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
类似的还有“国破山河在”(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 , 只有山河依旧),“空有姑苏台上月”(释义:只有明月空挂姑 。
4.古诗词的朗读技巧《水龙吟》词牌的格律
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 。
定格
仄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
中平仄仄 ,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韵) 。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 , 中平仄,平平仄(韵) 。
中仄中平中仄(增韵),仄平平、中平平仄(韵) 。
中平中仄 , 中平平仄,中平平仄(韵) 。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
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
--------------------------------------------------------------------------------
变格
中平平仄平平仄 , 中仄中平平仄(韵) 。
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韵) 。
中仄平平 ,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 , 中平仄,平平仄(韵) 。
中仄中平中仄(增韵),仄平平、中平平仄(韵) 。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韵) 。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
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 , 仄平平仄(韵) 。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词牌始于宋 。双片六十字 , 前后片各四仄韵 。
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 。共六十字 , 前后片各四仄韵,其规范格律如下:
正体,上下阕第四句尾三字可以用“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古代诗词朗读讲究韵律美,但由于唐宋以来,语言的变化,许多的字音已经面目全非,故有人提倡用地方方言依声律朗读
5.古诗词如何吟诵当今东南一带吟诵所采用的调都是唐文治的唐调 。
·吟诵体现了读者与古诗之间的平等关系(有别于以前的批判、分析),容易获得“同情之了解(陈寅恪语)”·吟诵基于中文的音乐性:声韵和声调 。·郭绍虞著有《中国语调中的声音美》 。
·律诗成熟于唐代,因此吟诵应该用隋唐音 。故现在只能用“拟音”( 参照标准为方言) , 不能用普通话(普通话源自元代) 。
·《广韵》反应了唐宋的实际语音状况 。分为206部 。
各部字数多少不一 。后人为了写诗方便,整理成为只有106部的《平水诗韵》 。
在实际的诗歌创作中,106部的某些部中字是可以与其他部中的字通用 。·平仄与声调有关,与韵无关 。
现在是“平上去入”四声 , 秦汉时声调更多 。· 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字例:山、川、船、夫 →平上声高呼猛力强 。
字例:孔、水、语、上 →仄去声分明哀远道 ,  字例:送、意、处、会 →仄入声短促急疏藏 。字例:(没讲) →仄 。
6.古人吟诵诗词的基本规则是古诗词的规矩最重要的是押韵、平仄和格律 。此外,律诗的表现形式还要求对仗,词则要讲究词牌 。
古诗词是诗歌的一种,押韵是必需遵守和沿袭 。即便是现代诗歌也要考虑押韵,别说古诗词了 。诗不押韵,那只算文 。
古诗词的平仄变化也是诗音乐性的节奏性的体现 。只观不赏,那就不是观赏了 。吟诵是观赏古诗词很重要的一环,不了解平仄变化,不单吟诵不好 , 也阻碍了读者的观赏,无从深入体会诗者所寄托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如果说押韵是诗歌欣赏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平仄就是古诗词欣赏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对于古诗词作者,有句老话叫眼高手低 , 大部分人欣赏水平都高于创作水平 。眼高手不一定低,但眼不高手肯定也高不了 。古诗词作者的如果连欣赏古诗词水平都不高 , 诗基本也好不了 。所以平仄不遵守和沿袭,貌似也不行 。
单单只学古体诗的话 , 只讲究押韵平仄不讲究格律没问题 。如果想学好古诗词,那还包括律诗和词,那格律就很重要了 。把律诗当古体诗,词当古诗歌也是可以的,不过最精华的妙处你不欣赏,那再谈欣赏水平就未免心虚了 。格律是律诗和古体诗最大的的区别,也是对诗歌的艺术美更高更严格的追求 。有人说律诗毛病多了就当古体诗,那画小鸟还能出好画家,没听过把凤凰画成小鸟的是好画家 。
律诗出韵、中间不对仗是犯大毛?。?不粘不对拗而不救是犯小毛病 。大毛病要从严,为了内容和内涵的更高要求不得不犯点小毛病可以从宽 。有如画凤凰少根羽毛,可以说那是缺陷美,少个翅膀那可就画残废了 。
词的词牌也规定了格律和曲调 , 更注重音乐性 。什么样的内容可以用什么样的词牌,就如喜剧不能用哀乐一样,用好了是美,用坏了就是悲剧 。
7.古人吟诵诗词的基本规则是古诗词的规矩最重要的是押韵、平仄和格律 。此外,律诗的表现形式还要求对仗,词则要讲究词牌 。
古诗词是诗歌的一种 , 押韵是必需遵守和沿袭 。即便是现代诗歌也要考虑押韵,别说古诗词了 。诗不押韵,那只算文 。
古诗词的平仄变化也是诗音乐性的节奏性的体现 。只观不赏,那就不是观赏了 。吟诵是观赏古诗词很重要的一环,不了解平仄变化,不单吟诵不好,也阻碍了读者的观赏,无从深入体会诗者所寄托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如果说押韵是诗歌欣赏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平仄就是古诗词欣赏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对于古诗词作者,有句老话叫眼高手低 , 大部分人欣赏水平都高于创作水平 。眼高手不一定低,但眼不高手肯定也高不了 。古诗词作者的如果连欣赏古诗词水平都不高 , 诗基本也好不了 。所以平仄不遵守和沿袭 , 貌似也不行 。
单单只学古体诗的话,只讲究押韵平仄不讲究格律没问题 。如果想学好古诗词,那还包括律诗和词,那格律就很重要了 。把律诗当古体诗,词当古诗歌也是可以的,不过最精华的妙处你不欣赏,那再谈欣赏水平就未免心虚了 。格律是律诗和古体诗最大的的区别,也是对诗歌的艺术美更高更严格的追求 。有人说律诗毛病多了就当古体诗,那画小鸟还能出好画家,没听过把凤凰画成小鸟的是好画家 。
律诗出韵、中间不对仗是犯大毛病 , 不粘不对拗而不救是犯小毛病 。大毛病要从严,为了内容和内涵的更高要求不得不犯点小毛病可以从宽 。有如画凤凰少根羽毛 , 可以说那是缺陷美,少个翅膀那可就画残废了 。
词的词牌也规定了格律和曲调 , 更注重音乐性 。什么样的内容可以用什么样的词牌,就如喜剧不能用哀乐一样,用好了是美,用坏了就是悲剧 。
【古诗词吟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