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花怎样养才能开花

灯笼花养护时要想促进开花,可提供适宜的土壤,宜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 定期换土修根 。保持适宜的光温条件,养在有明亮光线的位置,保持充足的光照,温度保持适宜,适合的生长温度为10-25度左右 。合理浇水施肥,坚持土壤见干见湿,生长期要遵循薄肥勤施,约半月左右施次肥水 。

灯笼花怎样养才能开花

文章插图
灯笼花怎样养才能开花1、摘心:在灯笼花的幼苗期和花谢后要及时摘心 。2、施肥:每隔10天为灯笼花施加一次稀薄饼肥水或复合肥 。3、浇水:灯笼花在生长期要保持盆土微湿,而且浇水前要先松土 。4、土壤:将腐叶土、沙质壤土和腐熟的有机肥均匀混合配制成培养土 。
灯笼花如何养才能开花 1、及时摘心
灯笼花在生长期间 , 要及时为其摘心和修剪,才能使植株分枝更多,有助于开花,为灯笼花第一次摘心是在幼苗长到6-8片叶子时 , 第二次摘心是在花谢后,摘心后每株要保留5-7个枝条 。
2、科学施肥
灯笼花的生长速度极快,花期长,开花不断,所以在其生长期需要及时补充肥料,否则养分不足就难以开花,一般是每隔10天为灯笼花施加一次稀薄饼肥水或复合肥,而且施肥后要喷一次水,以免肥料沾到叶片上 。
3、合理浇水
灯笼花在生长期间的盆土不能过干或过湿,浇水要遵循见干即浇透的原则,而且浇水之前要为植株进行松土,以帮助灯笼花根部的透气和排水 。
4、选择土壤
养殖灯笼花宜用肥沃松软、排水良好的培养土,可以将腐叶土、沙质壤土和腐熟的有机肥均匀混合,这类土壤的透气性和养分含量普遍较高,有利于植株的茁壮生长 。
灯笼花的养殖方法灯笼花给人们的感觉优美、喜庆,它的花朵如悬挂的彩色灯笼,可用于盆栽观赏,灯笼花主要应用于客室、花架、案头点缀,用清水插瓶 , 既可观赏,又可生根繁殖 。很多人不知道灯笼花怎么养,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灯笼花的养殖方法 。
灯笼花的养殖方法
1、温度:喜温暖,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代 。耐寒性较扶桑强,可忍耐短时间的31低温 。温度低时会产生落叶,但翌年春暖后仍可萌枝发叶 。越冬温度宜保持51以上 。冬季如能保持室温18~301 , 可持续开花不断 。
2、光照:喜充足的阳光,虽能耐半阴,在稍阴的地方也可生长,但植株生长与开花以全日照时为好 , 必须置放于阳光充足之地 。
3、浇水:喜湿润的土壤环境,不耐干旱 。生长期间应充足浇水,保持盆土湿润而不干旱 。6月进入开花期后对水分的要求更多,应增加浇水量,以满足植株生长与开花所需 。但也忌水溃,浇水不宜过湿,梅雨季节要在雨后及时倒去盆中的积水 。冬季需节制浇水 , 特别是在低温落叶后更需注意减少浇水,不让盆土过湿 。
4、施肥:喜肥,春季植株开始生长后每半月追施1次氮肥,以促使枝叶生长茁壮 。5月下旬植株即将进入生长与开花的旺盛时期,应及时补给养分 , 每半月追施1次氮磷钾结合的肥料,促使多发侧枝、花开连绵 , 并保持花势不衰 。要避免单纯追施氮肥,否则枝叶生长旺盛,但开花量少只在植株明显缺肥、叶片变得薄小而色黄时,才需适当追施氮肥 。9月追施2次磷钾肥,停施氮肥 。冬季停止施肥 。
6、修剪:幼树应加强打顶,以促发分枝 。春季出棚后要结合翻盆对植株进行修剪,除剪去细弱枝、过密枝外,还应对留下的一年生枝条进行短截 , 以矮化植株,促发分枝和多开花 。老化而生长势变劣的植株,应加大修剪强度 , 否则植株生长衰弱,易落蕾,开花稀少 。
7、翻盆:每年春天翻盆1次 , 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基质可用腐叶土、泥炭土、园土、珍珠岩或粗砂等材料配制 。
8、土壤:喜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养殖灯笼花的注意事项
1、当夏季气温超过38℃时,新陈代谢缓慢 , 灯笼花的生长处于停滞状态,这时常出现落叶、烂根现象,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便会引起整株死亡 。
2、冬季温室最低温度应保持10℃,在5℃的低温下 , 易受冻害,生长室温为10-25℃,要求有较高的空气湿 。
灯笼花的功效与作用
1、装饰作用:在景观方面,其开花红色而上下两端均呈绿色,似灯笼悬挂,富于观赏价值,是优良的盆栽或盆景材料 。
2、在园林方面,落地生根叶片上着生小植株,极为奇特有趣,常供生物教学之用 。其肉质密生的叶片以及叶缘的色彩具有观赏价值有的花序大、花朵美丽、花期长,均宜作盆栽 。
灯笼花的形状非常的奇特,呈现倒挂的灯笼形式,看上去极为雅致,可用于装饰阳台、书房、窗台等地方,其都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
3、药用价值: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灯笼草性辛酸,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治疗皮肤瘙痒、痤疮、肾病等病症 。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
灯笼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是一种传统的药材,其性辛酸,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功能,主治产后乳肿、皮肤瘙痒、痤疮等病症 。倒挂金钟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是无毒的 。
【灯笼花怎样养才能开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