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园林的古诗句子赏析

1.叶圣陶《苏州园林》优美语句赏析九五六年,同济大学出版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园林的照片多到一百九十五张,全都是艺术的精品:这可以说是建筑界和摄影界的一个创举 。
我函购了这本图册,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老觉得新鲜有味,看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受 。过了十八年,我开始与陈从周教授相识,才知道他还擅长绘画 。
他赠我好多幅松竹兰菊,全是佳作,笔墨之间透出神韵 。我曾经填一阕《洞仙歌》谢他,上半专就他的《苏州园林》着笔,现在抄在这儿:“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 。
拙政诸图寄深眷 。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 。”
这是说《苏州园林》使我回想到我的童年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 , 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 ,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
我国的建筑 , 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 , 右边也是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条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 ,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 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 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细说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
有墙壁隔着 , 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 , 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 , 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 , 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 ,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墙壁白色 。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 。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而到各种花开的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病后心思体力还差,因而不再多写 。我还没有看见风光画报出版社的这册《苏州园林》,既承嘱我作序,我就简略地说说我所想到感到的 。
我想这一册的出版是陈从周教授《苏州园林》的继续,里边必然也有好些照片可以与我的话互相印证的 。(作者:叶圣陶)1979年2月6日作 选自《叶圣陶散文乙集》,三联书店1984年版) 。
2.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有:
1、谁谓今日非昔日 , 端知城市有山林 。——清 乾隆《狮子林得句》
释义:谁说今天不比昨天好,才知道这座城市中还有苏州园林的狮子林这个地方 。
2、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 。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唐 杜荀鹤《送人游吴》
释义: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 , 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 。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 。
3、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 。——虎丘花雨亭联
4、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清 汪琬 《再题姜氏艺圃》
释义:居住在世上独一无二的偏僻幽静的山野,离开了城市的喧闹干扰 。
5、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唐 杜甫 《后游》
释义: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儿等着我的;花也绽笑脸 , 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 。
6、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宋 苏舜钦《沧浪亭》
释义:一条小径盘旋在深山上,这个景象却坐落在繁华的市井之中 。
7、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狮子林立雪堂联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 张继 《枫桥夜泊》
释义: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
9、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 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释义:是人居住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虽然是城市却有山有水 。一般形容环境好,幽静 。
10、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联
释义:清新的风,皎洁的月亮 , 远近的山水、风景 , 这些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但我对他们的感情却非常深厚 。
3.叶圣陶《苏州园林》优美语句赏析《苏州园林》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经典的范文 , 是给学生进行学习的优秀典范 。
历来的人们的观点都认为这是一篇结构精巧严谨的典范说明文 。所以一般执教者在进行教学时,也默认了这样一种规律 , 先定位为说明文,然后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在了解一下说明方法,说明特征,说明顺序等,接着赏析一下文中的修辞或者写得比较优美的地方 。
这样的教学是挺规范的,但是,总觉得好像缺了点儿什么 。今天在研究课文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问题,作者似乎总在把苏州园林和图画联系在一起来介绍 。
于是,留了个心,顺着这个思路,把作者的这些蛛丝马迹寻找出来,一一列举,还真的发现这篇说明文越看越有味道 , 越来越值得玩味了 。首先,老先生先写了自己所游的十多处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
标本一词,足以证明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 。接着直接指出 , 苏州园林在各个园林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
可见 , 叶老的这篇文章就是抓住苏州园林设计的图画美来具体介绍的 。先总体介绍图画美的四个表现: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从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来具体说明,在联系到美术画的不对称表现出的自然之趣 。
很显然,作者向要说的是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同样也是为了表现自然之趣 。再到假山和池沼 。
假山的堆叠也很有讲究:可以说不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重峦叠嶂,或者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宽畅的就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上假如成河道,往往安排决不雷同的桥梁 。
池沼的边沿很少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 ,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两者可谓是神似 。
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 。更何况,还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些都是为了取得称为一副画的效果 。
不仅如此,还在池沼里养金鱼或各色鲤鱼 , 还种上荷花或睡莲,游人们在观赏“鱼戏莲叶间”的图画的时候,自然也很容易联想到《诗经》里的民歌:“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自然也就感染了柳宗元所感受到的“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单纯的快乐 。人的审美感受也就不仅停留在优美的图画,更有朗朗上口的诗文的魅力了,自然也就更能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了 。
在提到苏州园林的栽种、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树木的俯仰生姿,相间自然让四季都不寂寞,几个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本身就是一副绝好的图画,假如在开满花,简直就是珠光宝气的美人了,朴素的园林也有了富贵之气 。
至于花墙、廊子,镂空的图案,大镜子 , 更是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致富有层次,错落有致 。至此,从布局、配合、映衬、层次来看,苏州园林都已经很完美 。
但是即使如此,设计者们更是连细小的细节也不放过 。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比如阶砌旁的草、墙上的爬山虎,白墙前的竹子芭蕉;门、窗的图案设计雕琢;色彩的基调,极少彩绘,为的是突出草木 , 给人安静闲适的感觉以及花开时节更能映衬出花的明艳 。
自始至终,作者都在紧紧扣着图画美来阐述苏州园林的完美 , 在介绍着设计者的设计精巧以及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建筑上的艺术,不仅仅是人创设优美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艺术,更是融合了诸多中国传统审美理论和艺术理论的结晶 。
4.苏州园林的古诗苏州古典园林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之所以富于诗情画意,富于典雅美丽的神韵风致 ,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文学语言的点缀、形容、渗透、生发 。
苏州园林
君到姑苏间,
人家皆枕河 。
故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唐 。杜荀鹤)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 , 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 。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洞仙歌》:园林佳辑 , 已多年珍玩,拙政诸园寄深眷 。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 。今秋通简札 , 投甓招琼,妙绘频贻抱惭看 。古趣写朱梅,兰石清妍,更风筱幽禽为伴 。盼把晤沧浪虎丘时,践雅约兼聆造形精鉴 。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几乎都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古诗,如留园自在处,留园水池北岸的一幢楼房,楼上名“远翠阁”,楼下名“自在处”,于此举目南望,留园中部景色尽收眼底 。不远处又有牡丹花台,是赏花赏景的佳处 , 故取陆游“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诗句名之 。楼上“远翠”一名,取方干诗“前生含远翠 , 罗列在窗中”之意,也是因为景诗相符的缘故 。又如狮子林问梅阁 , 就是极富文学意味的称谓 。取李俊明诗“借问梅花堂上月 , 不知别后几回圆”,原来阁来多种梅,旧有古梅“卧龙”颇具清韵 。
苏州园林中又多有书条石,上面镌刻着文学名著 , 如留园法帖中,唐代诸遂良的《诗经》、宋代苏轼亲笔《赤壁赋》、明代董其昌所书曹植的《洛神赋》等,都是著名的例子 。
5.叶圣陶《苏州园林》词语赏析第一部分(第1节)是引子 , 说明写作动机 。
文章从陈从周教授的《苏州园林》写起,娓娓道来,自然亲切 。这本著作多照片 , 叶老工作余闲,常常翻看 , 这固然带来一次次的“愉快的享受”,更使他想到他的童年 。
叶老是苏州人,1894年出生,22岁之前,他一直在苏州生活 。“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语出叶圣陶《洞仙歌》,见《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
道出了他对苏州园林的深厚的感情,他和同窗顾颉刚、王伯祥等都是很要好的朋友,课余经常游玩,欣赏园林,所以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 尽管已入高龄(写这篇文章时75岁),长期居住北京,但对故乡园林却从未忘怀,而陈从周教授的图册,“多年珍玩”,以此寄托思乡之念,并进而激起写文章的动机 。从陈从周教授的《苏州园林》写起 , 表面看来似乎起笔太远了,实则对文章的中心扣得很紧 。
这本图册不仅使作者产生写作要求,而且长期以来,他借助这些,经常回味、揣摩苏州园林,从而加深了对苏州园林特点的认识 。第二部分(第2至10节)是主体,着重介绍苏州园林的特色 。
作者先提出总的看法,然后分类介绍 。第一层,包括第2、3两节,从对我国园林总的印象谈到苏州园林设计的总的原则 。
先说总的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这是作者根据自己游了苏州十多处园林的体会,也是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的结果 。
“标本”一词,很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指出鉴赏苏州园林的重要 。前人早已说过 ,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
这话可以和叶老的印象印证 。说明文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 把事物的特征讲清楚 。
苏州园林众多,风格不同,比如主要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园林风格 , 要概括它们的特点不容易 。叶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 , 对苏州园林又有过长期的欣赏和研究,所以概括它们的特征并不困难 。
他认为,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突出这一点,作者用四个“讲究……”,对此作了概括的说明,接着用“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了归纳,最后再用游客的反应证明自己看法不谬 。
第二层,从第4节到第10节 。分别从布局,景物处理 , 花木,乃至墙、廊、门、窗的设色等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
对园林这样复杂的事物,单凭概括性的说明显然是不够的,还须分类加以说明 。分类说明可以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事理理解得更透彻、具体 。
下面选几节来说一说 。第5节,介绍假山和池沼 。
苏州园林离不开山和水 。在这两种景物的处理上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的特点 。
作者把它们作为重点加以说明 。先说假山 。
苏州园林的假山堆叠构思非常巧妙,“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画 , 或者倪云林的小品,登假山或观赏假山时忘却身在苏州城市 , 只觉得身在山间” 。狮子林的景物以山为主,全用太湖石堆叠而成,有的巍峨雄浑,有的瘦削娟秀 , 嵌空玲珑,盘旋曲折 。
沧浪亭有几座堆垒而成的小山,高下升降,极尽委婉之美 。叶老用“重峦叠嶂”来概括这些变化多端的假山 , 决非溢美之辞 。
元代谭惟则在《狮子林即景》中写道:“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
这可以作为叶老的说法的佐证 。在几座小山上种植少许竹子花木,到了春天,万木葱绿,益显得山石嶙峋;到深秋 , 万木萧条,就成疏木寒山了 。
作者指出,这些艺术创造,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结果,这一见解,非常深刻 。其次说池沼 。
江南多水,水使园林增色 。池水有空阔、明澈的特色,是构成园林幽美景色的重要因素 。
作者点出苏州池沼之水“大多引用活水”,有一股生气 。各个园林的水 , 情况各异,富有艺术才华和创造能力的能工巧匠,根据池沼的特点,构成一幅幅动人的图画 。
一种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网师园便是典型一例 。其园甚?。??卣又芪?ぬ?ジ? ,倒映水中,分外有趣,吸引很多游客 。
一种是水面成河道模样,如拙政园,沿着纵长的池面,点缀着少数建筑物,安排灵巧的小桥,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 , 宛然有江南水乡风味 。如果沿着池边漫步,“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 。
在池沼中常常种植荷花,养金鱼,这“又是入画的一景” 。拙政园荷花种得最多 , 到了夏天,万柄摇风,香远益清 , 简直一片莲花世界 。
怡园的荷花另有一种风味,“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尺桃花雨 , 便有红鱼跳绿萍 。”
(李鸿裔《怡园》)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鱼戏莲叶图” 。第7节,写花墙和廊子 。
这两样东西看起来是附件 , 但也能显示苏州园林的特点 。花墙和廊子使整个园子时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 。
所以作者说:“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留园多廊子,长达七百多米,两边无所依傍 , 上又有各种镂空图案(名漏窗,又名窗花) 。
6.叶圣陶《苏州园林》词语赏析第一部分(第1节)是引子,说明写作动机 。
文章从陈从周教授的《苏州园林》写起,娓娓道来 , 自然亲切 。这本著作多照片,叶老工作余闲,常常翻看 , 这固然带来一次次的“愉快的享受”,更使他想到他的童年 。
叶老是苏州人 , 1894年出生,22岁之前,他一直在苏州生活 。“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 , 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语出叶圣陶《洞仙歌》,见《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
道出了他对苏州园林的深厚的感情 , 他和同窗顾颉刚、王伯祥等都是很要好的朋友,课余经常游玩,欣赏园林,所以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尽管已入高龄(写这篇文章时75岁),长期居住北京,但对故乡园林却从未忘怀,而陈从周教授的图册,“多年珍玩”,以此寄托思乡之念 , 并进而激起写文章的动机 。从陈从周教授的《苏州园林》写起,表面看来似乎起笔太远了,实则对文章的中心扣得很紧 。
这本图册不仅使作者产生写作要求,而且长期以来,他借助这些,经常回味、揣摩苏州园林,从而加深了对苏州园林特点的认识 。第二部分(第2至10节)是主体,着重介绍苏州园林的特色 。
作者先提出总的看法,然后分类介绍 。第一层,包括第2、3两节,从对我国园林总的印象谈到苏州园林设计的总的原则 。
先说总的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这是作者根据自己游了苏州十多处园林的体会,也是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的结果 。
“标本”一词,很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指出鉴赏苏州园林的重要 。前人早已说过,“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
这话可以和叶老的印象印证 。说明文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特征讲清楚 。
苏州园林众多,风格不同,比如主要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园林风格 , 要概括它们的特点不容易 。叶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对苏州园林又有过长期的欣赏和研究,所以概括它们的特征并不困难 。
他认为,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 ,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突出这一点,作者用四个“讲究……”,对此作了概括的说明,接着用“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了归纳,最后再用游客的反应证明自己看法不谬 。
第二层,从第4节到第10节 。分别从布局 , 景物处理,花木 , 乃至墙、廊、门、窗的设色等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
对园林这样复杂的事物,单凭概括性的说明显然是不够的 , 还须分类加以说明 。分类说明可以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事理理解得更透彻、具体 。
下面选几节来说一说 。第5节,介绍假山和池沼 。
苏州园林离不开山和水 。在这两种景物的处理上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的特点 。
作者把它们作为重点加以说明 。先说假山 。
苏州园林的假山堆叠构思非常巧妙,“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画,或者倪云林的小品,登假山或观赏假山时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狮子林的景物以山为主,全用太湖石堆叠而成,有的巍峨雄浑 , 有的瘦削娟秀,嵌空玲珑,盘旋曲折 。
沧浪亭有几座堆垒而成的小山,高下升降,极尽委婉之美 。叶老用“重峦叠嶂”来概括这些变化多端的假山,决非溢美之辞 。
元代谭惟则在《狮子林即景》中写道:“鸟啼花落屋西东 , 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
这可以作为叶老的说法的佐证 。在几座小山上种植少许竹子花木,到了春天 , 万木葱绿,益显得山石嶙峋;到深秋,万木萧条 , 就成疏木寒山了 。
作者指出,这些艺术创造,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结果,这一见解 , 非常深刻 。其次说池沼 。
江南多水,水使园林增色 。池水有空阔、明澈的特色 , 是构成园林幽美景色的重要因素 。
作者点出苏州池沼之水“大多引用活水”,有一股生气 。各个园林的水,情况各异,富有艺术才华和创造能力的能工巧匠,根据池沼的特点 , 构成一幅幅动人的图画 。
一种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网师园便是典型一例 。其园甚?。?但池沼周围亭台楼阁,倒映水中 , 分外有趣,吸引很多游客 。
一种是水面成河道模样,如拙政园,沿着纵长的池面,点缀着少数建筑物,安排灵巧的小桥 , 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 , 宛然有江南水乡风味 。如果沿着池边漫步,“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 。
在池沼中常常种植荷花,养金鱼,这“又是入画的一景” 。拙政园荷花种得最多,到了夏天 , 万柄摇风 , 香远益清,简直一片莲花世界 。
怡园的荷花另有一种风味,“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
(李鸿裔《怡园》)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鱼戏莲叶图” 。第7节 , 写花墙和廊子 。
这两样东西看起来是附件,但也能显示苏州园林的特点 。花墙和廊子使整个园子时而幽曲 , 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 。
所以作者说:“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 , 景致就见得深了 。”留园多廊子,长达七百多米,两边无所依傍,上又有各种镂空图案(名漏窗,又名窗花) 。
【关于苏州园林的古诗句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