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有几个区 西宁市各区县地名由来

西宁市,古称青唐城、西平郡、鄯州、夏都,青海省省会 , 全市下辖5个区、2个县,分别是: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湟中区、湟源县、大通 *** 土族自治县 。

西宁有几个区 西宁市各区县地名由来

文章插图
【西宁有几个区 西宁市各区县地名由来】以古西宁州得名 。宋朝时改鄯州为西宁州 , 寓“西部安宁”之意 。《读史方舆纪要》西宁镇:“镇河湟环带,山峡纡回 。《志》云:西宁,万山环抱,三峡重围,红崖峙左 , 青海潴右 。”《宋史》:“旧青唐城 。元符二年 , 陇拶降,建为鄯州,仍为陇右节度,三年弃之 。崇宁三年收复,建陇右都护府,改鄯州为西宁州 。” 。
商周时,为羌地 。西汉初,设西平亭;平帝年间,设西海郡 。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建西平城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设西平郡 。十六国时 , 为南凉国都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设鄯善镇;孝昌二年(526年),改鄯善镇为鄯州 。
隋大业三年(607年),为西平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为鄯州;天宝元年(742年),为西平郡;乾元元年(758年),为鄯州;上元二年(761年) , 为吐蕃地;咸通二年(861年),为鄯州 。北宋景元年(1034年),为厮政权国都青唐城;元符二年(1099年) , 设鄯州;崇宁三年(1104年),改鄯州为西宁州,西宁一名始于此时 。元朝时,先后属宁夏行省、甘肃行省 。明洪武六年(1373年) , 改西宁州为西宁卫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西宁府,为青海办事大臣驻地 。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道,置蒙番宣慰使 。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西宁行政区 。1929年,为青海省省会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设西宁市 。1949年 , 中国人民 *** 解放西宁,为青海省辖市 。
一、城东区
以地处西宁市城区东部得名 。
两汉时,为破羌县地 。南北朝时 , 为西都县地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为湟水县地 。唐仪凤二年(677年),为鄯城县地;宝应元年(762年),为吐蕃地 。宋元时,属西宁州 。明朝时,属西宁卫 。清朝时,属西宁府 。1949年,为西宁市第三、四区地 。1953年,设东关 *** 自治区 。1954年,为城东区 。1961年,城东区与城西区合并为城区 。1963年,设城东区 。
二、城西区
以地处西宁市城区西部得名 。
两汉时,为破羌县地 。南北朝时,为西都县地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为湟水县地 。唐仪凤二年(677年) , 为鄯城县地;宝应元年(762年),为吐蕃地 。宋元时,属西宁州 。明朝时,属西宁卫 。清朝时 , 属西宁府 。1949年,为西宁市之一区地 。1954年,设城西区 。1961年 , 城西区与城东区合并为城区 。1963年,设城西区 。
三、城中区
以地处西宁市城区中部得名 。
两汉时,为破羌县地 。南北朝时,为西都县地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为湟水县地 。唐仪凤二年(677年),设鄯城县;天宝十三年(754年),为鄯城郡治;至德元年(756年),属西平郡;乾元元年(758年) , 属鄯州;宝应元年(762年),为吐蕃地 。宋元时,属西宁州 。明朝时,属西宁卫 。清朝时 , 属西宁府 。1949年,为西宁市之一、第二区地 。1954年 , 为城东区、城西区地 。1956年,设城中区 。1960年,撤城中区并入城东区、城西区 。1961年,为城区地 。1963年 , 设城中区 。
四、城北区
以地处西宁市城区北部得名 。
两汉时,为破羌县地 。南北朝时,为西都县地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为湟水县地 。唐仪凤二年(677年),为鄯城县地;宝应元年(762年),为吐蕃地 。宋元时,属西宁州 。明朝时,属西宁卫 。清朝时,属西宁府 。1986年,分城西区、郊区部分地设城北区 。
五、湟中区
以地处湟水中游得名 。《资政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夹湟两岸之地,通谓之湟中 。又有湟中城 , 在西平、张掖之间 , 小月氏之地也,故谓之小湟中 。”
商周时 , 为羌戎地 。西汉时,设临羌县 。隋朝时,为湟水县地 。唐仪凤二年(677年),为鄯城县地;天宝十三年(754年) , 设临蕃县;至德元年(756年) , 为吐蕃地 。宋元时 , 属西宁州 。明朝时,为西宁卫地 。清雍正二年(1724年) , 设西宁县,为西宁府治 。1944年,为湟中县 。1949年 , 属青海省 。1960年,属西宁市 。1979年,属海东地区 。2000年 , 属西宁市 。2019年 , 撤销湟中县,设立西宁市湟中区 。
六、大通 *** 土族自治县
以宋代的大通城得名 。《大通县志》:“盖县名大通,原自宋时筑城于浩门河上,名曰大通城,后遂名其河为大通河 。清雍正初筑城于此,始复因河而名其卫 , 继且因河名其邑,是即大通县之所由来也 。”
周秦汉时,先后为猃狁、匈奴地 。魏晋南北朝时,为羌地 。唐贞观初,设米川县;唐中后期,为吐蕃地 。北宋时,建大通城 。元朝时,属西宁州 。明朝时 , 为海夷麦力干地 。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大通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为大通县 。1928年,属青海省 。1985年,为大通 *** 土族自治县 。
七、湟源县
以地处湟水源头得名 。《读史方舆纪要》:“《水经注》:湟水自临羌县(今湟源县)东流合龙驹川,又东合晋昌川 。”
夏商周时 , 为西戎地 。秦朝时,属陇西郡 。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为临羌县地 。隋开皇五年(581年),建石堡城 。唐朝初,为鄯城县地;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为吐蕃地 。宋元时 , 属西宁州 。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西宁卫地 。清雍正五年(1727年),建丹噶尔城;道光九年(1829年),设丹噶尔厅 。1913年 , 为湟源县 。1928年,属青海省 。1979年,属海东地区 。2000年,属西宁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