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阔别2年的上海书城回归了
率先进入视野的却是社交平台上的各种评论: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图源于小红书
“表演性设计”、“网红”、“堆砌”、“没有温度”、“华而不实”、“奢侈品”、“只有fashion没有内涵”.....直到看到“夜总会”、“KTV”时,我被深深触动了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图源于小红书
对不少包邮区的80/90小囡来说,上海书城陪伴自己走过了整个青春;在许多年过半百的老书迷眼里,书城更像25年来的一个亲切老友
那个朴素的年代里,上海书城拥有这座城市最丰厚的精神食粮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我也曾因为儿时的情怀,在2021年闭店前,特地去老书城留念
而新书城的出现,似乎击碎了一切旧日的回忆
01
新上海书城 , 最后改成了什么样,我实地去看了下
首先 , 引发争议更大的 , 莫过于那超bling的“夜店风”立面
就好比做了二十多年“父母眼中”的乖乖女,一夜间变成穿搭前卫,随时可以在club里喊麦的酷girl,那种记忆反差感直接拉满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图源于 ***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咨询了专业的建筑师后 , 我发现这座浑身散发着奢侈感的“水晶宫” , 藏着许多人的“意想不到”
使用了约78.57%绿色建材,筑造魔都最炫“水晶宫”
说起老书城敦厚稳重的气质,很大程度得益于大面积石材的外立面,也因此造就了其作为文化地标的经典
然而20多年过去了 , 老式的建造技术也暴露了一个弊端:高能耗
显然 , 这与现今“节能降碳”的大时代格格不入
新书城之一大升级,也正是从适应时代开始
据悉,改造后的上海书城综合能耗强度预估是90(kWh/㎡·a,千瓦时每平方米每年),比改造前的能耗降低了约40%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一直被大家争议的璀璨立面,利用了穿孔铝板,通过“点线面”的不断调试,将铝板背后,墙体上的灯光巧妙引出
由于穿孔率的不同,营造出明暗交替的“水晶”质感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白天通过在不同楼增加大面积的开窗,顶层采用天窗电动遮阳,更好地强化室内的自然采光 , 进一步降低能耗
将原本传统的铝合金型材更替为聚氨酯门窗型材,实现碳排放量减少约80%
节能住宅上的三玻两腔被引入,更好的隔音隔热
建筑本体的节能化升级,也让新上海书城获得了之一批“碳中和建筑铂金级认证项目(设计)”
其次,对内部空间的打破重塑
先来看几张上海书城内部空间的旧照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2021年,闭店前的上海书城
一“层”不变 , 传统花色地砖,老式空调出风口,并不开阔的层高,较低的空间利用率 , 非常传统的“国营”老字号风格
再感受一下改建后的内部空间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采用挑空设计 , 搭配大面积的落地窗,很好地收纳了福州路街景,实现空间内外的互动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在浏览动线时,不会再出现层层相同的乏味感,多了更多视觉上的惊喜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同行的建筑师友人表示,这样引入的街区概念,通过电梯+走道,使得流线围绕中庭空间展开,把几个主题空间和商业串联起来,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也让整个参观动线更流畅
以6楼7楼为例,保持高挑空的空间感,预留了相当一部分未来可用于展览,小剧?。?学习交流的公共空间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最后看内部运营,现在的上海书城 , 更像是顶着文化头衔的商业体
基于更趣味和互动的空间,除书品和文化用品外 , 新书城在业态的改造上,也引入了更现代商业的手法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标配”的咖啡馆,可简餐可下午茶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图源小红书“这是一颗大白菜”
部分楼层预留了更多活动空间,未来可用于承接作家签售会、各类书展影展、小型演出、艺术课堂、联名文创售卖等活动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一楼已经营业的乐乐茶、manner咖啡,待开业的麦当劳,二楼的民生银行 , 四楼可敲章打卡的西泠印社,还有像萌织社、XT-JOY *** 店等贴合年轻人趣味的潮玩店等等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图源“圆爸的笔记”
在新上海书城,未来可以实现"吃喝玩乐”的Ctiy walk动线
从运营思路看,更新后的书城,已变成了顶着文化名号的“商业体”
书籍的商品属性被削弱,转而形成了类似现在“网红”化的商业体验模式 , 以求触达更多的消费者
02
上海书城背后的新华传媒 , 迫切需要一场转型
“网红”化的新上海书城,操盘手正是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新华传媒
据公布的2023年三季报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营收约7.79亿元,同比增加2.97%
到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72亿元,同比下降24.26%,其中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比较高,足见其在营销竞争上的投入较大
可见新华传媒在2023年的盈利状况并不稳定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数据源于证券之星
而在市场层面,据开卷数据统计 , 2023年前三季度实体书店零售图书市场同比下降了22.56%,和2019年同期相比,同比下降超过60%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另一方面,2022年短视频电商渠道也首次超越了实体零售 。实体书店除短视频分流外,还将面临如小红书电商等其他平台崛起的影响 , 加速被分流
内外的不安因素,促使着新上海书城的颠覆性改变 。这或许更像是一次传统企业对产业升级的全新思考与布局
好在,市场希望依然存在
据《2022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上海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达96.83% , 就阅读数量来看,上海市民年平均阅读量为13.37本 , 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纸质书支出为数字阅读的近2倍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看到希望的新华传媒 , 这几年也在做更多的实体书店尝试
如2019年在泗泾开设的文旅类实体店南村映雪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2022年于奉贤区南桥的“江南书局”首店——“江南书局·书的庭院”,位于嘉定新城即将开业的“江南书局·疁城之瞳”等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江南书局·书的庭院 图源 ***
据悉新华传媒未来将打造中心城区五大书城、五个新城五大“江南书局”和一批特色书店、社区书店
而这次新上海书城的改变,不如说是传统文化企业,渴望顺应时代 , 自我求存的一种突破
03
正如凋零的福州路 , 也在等待一场复兴
坊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南京路是游客的,福州路是书迷的”
1998年12月30日 , 福州路的上海书城正式开业,10000多平米的书籍陈列,相当于当时全国出版界一年半到两年出版品种的总和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图源“黄浦记事”
“书是更大的一桩事情”——这是福州路精神 , 也被上海书城发扬光大
在那个纸质书盛行的时代 , 对书迷来说,去一趟福州路上的书城,像是接受一场文化的熏陶与洗礼
而如今的福州路,却在网红经济四起的时代,呈现出垂暮之气,令人唏嘘不已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散落的老字号,外文书局,空置的上海文化商厦......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而“夜店风”十足新上海书城,就这样立在一片凋零之气的街道上,格格不入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在翻看了社交平台的部分留言,除了一些年龄层较大的老书迷对新书城颇有微辞外,也有部分年轻群体表现出了“不认同”
“新书城的建筑立面,其实是移植了比较常见的‘商业皮’来设计的”,同行的资深建筑师告诉我
“附近又没有可以与之相呼应的建筑符号,所以产生了这样强烈的落差感”,建筑师友人如是说
走访周边时 , 可以看到书城附近目前有大量待拆迁的地块,近年来伴随市中心旧改的提速,这些地块未来将呈现的城市符号究竟如何?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在浏览资料时,我找到了一些资料:“福州路、福建路等区域将引入更多时尚体验商业、文化艺术元素,让南京路步行街真正‘化街为圈’ 。”
对这段话的解读可以是:福州路将作为融入以南京路步行街为核心的活力街区的元素;街区将呈现“时尚”、“文化艺术”等特质
如今回头看新上海书城,或许是福州路走向新生的之一步
04
上海书城的升级,是和时代一起前行的选择
不少往来的人在这座华丽的建筑物前驻足,举起手机拍了照,又投入夜色匆匆离去
附近文房用品店的老板,抽着烟和朋友在路边闲扯着:“这里么,就拍拍照好看呀!”
新事物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曾经的上海书城见证着一家家“网红”书店 , 从出道“爆款”,到泯然于时代洪流
而如今,它也走上了“网红”的路子,这也是不少拥簇者隐忧的地方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若我们以宽容的态度去重新理解它,也许会重新爱上这座新的文化地标
毕竟你我和书城一样,都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洪流中
在书城7楼时,偶遇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 , 拄着拐杖,言语微颤
刚出院没多久的他 , 冒着寒风,从浦东坐地铁赶来新书城 , 本想找寻一本中医药书籍,却最终空手而归
老人蹒跚的走到电梯处,嘴里无奈的叨念着:“城市越新建,能真正买书的书店却越来越少了,可悲可悲?。?
跟随着老人来到一楼,当他路过那一片“红色书山”时,画面让我莫名动容 。
上海书城 没想到上海书城现在变成了这样

文章插图
大势所趋下 , 实体书店无奈转型,渴望拥抱时代的同时,却不得不与传统的老书迷们,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