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的故事

好习惯的故事

1、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自幼勤学 。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 。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 。”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 , 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 。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 , 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 , 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 。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 。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 。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 , 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

2、凿壁偷光的故事: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 。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 , 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 。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 , 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 。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 , 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 , 有很多藏书 。一天 , 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 。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 。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 , 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

【好习惯的故事】
3、悬梁刺骨的典故:东汉孙敬,每晚读书时,他为了不打瞌睡,就用绳子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端系在房梁上 , 每当头往下垂时,绳子就会将他扯醒 , 醒后便继续读书,后来成为著名政治家 , 纵横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因为在秦国求官不成 , 一直被人家看不起 。于是,他决定要争口气 。以后,他就废寝忘食的勤奋苦读 。每当到了深夜,四周一片静悄悄时,苏秦已经是头昏脑胀,总想睡觉,他就立即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了,终成一代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