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尽可能地记录、倾听 。从旁人的视角,她是想把自己融入到历史事件中去,似乎自己就是历史事件中的人,用切身感受、体会,写出这本书 。
她看见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 。在60年前的照片中,她18岁,新婚、怀着孕,为了不被 ***,对着三个日本士兵反抗 。
文章插图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
在与3名日本兵英勇搏斗,被连刺37刀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那个时间,我也就是其中的一具尸体了,一具无名的尸体 。”她说 。
她似乎真的成为了旧时代的幸存者,害怕没有人记住,甚至连伤害她的人都说,不曾发生过这样的事,“该如何的恐怖?”
文章插图
只是,触碰历史的人,总不免被刺痛 。失眠多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痉挛性地颤抖……其实她也不是什么大无畏的英雄,只是她停不下来——当年的痛苦更甚于今日 。
1995年夏,南京之行,她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了十余名幸存者的面容,他们身上大多有伤疤,有人落下终身的残疾,有人叙述往事时,痛苦到难忍落泪 。
然而能活下来,已是幸运 。砍头、肢解、活埋、奸杀、 *** ……杀人取乐的刽子手们,把死者的尸体和因痛苦发出的惨烈哀嚎,都给焚烧、掩埋了 。
文章插图
时隔30年、50年、80年……当年的幸存者,一遍遍讲述亲身经历,一次次置身历史屠场 。有幸存者,听闻中日恢复交往的消息,直接晕倒 。历史和现实,都有百般无奈,但有些事情,再痛苦,也不敢忘 。
如今,有的读者读《南京大屠杀》,翻开几页,不忍卒读 。其实,任何试图通过张纯如的眼睛,回望那段历史的人,都是在重温当年的残酷和痛苦 。
正如葬礼上,作家詹姆斯·布拉德利,对张纯如2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弗说:
“在你追寻你母亲的故事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在她的眼前,浮现着成百上千——不,应该是成千上万——饱受折磨的死者和惨叫着的幸存者 。”
文章插图
今天谈张纯如,意义何在?
谈张纯如,是因为她让世界更直接地听到了,南京大屠杀中,那些死去的、痛苦地幸存的人们,被捂住的哭声 。
文章插图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张纯如雕像
也是因为,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记住历史的另一种方式:知道,但不止于知道 。
1993年的张纯如,知道南京大屠杀 。那是母亲口中,祖父、外祖父亲历的民族浩劫,是日本对中国人民的一场屠杀,是死亡、是痛苦 。
文章插图
但当她走进这段历史,通过不同人的眼睛,她看见了一个罗生门式的南京大屠杀:在军国主义洗脑下逐渐丧失人性的日本士兵、受尽屈辱和磨难的中国老百姓、冒险庇护难民的欧美人士 。
在这庞大的群像里,还有一些微弱的声音,险些被历史的洪流淹没,又被张纯如从字里行间捞了出来,比如反对杀俘的日军指挥官、曝光并抨击本国士兵残忍暴行的日本采访人员、支持坚守首都却无奈撤离的国军将领 。
她认真了、用心了,把自己卷进去了,看到了这段历史有多复杂,也更“知道”,这场浩劫,是中国人民的死亡和痛苦,也是无数爱好和平的人的挣扎和抗争 。
- 为何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安史之乱 安禄山
- 午睡有哪些错误习惯3个午睡错误很多人犯
- 协议离婚书是自己写吗 打一场离婚官司要多少钱谁出
- 宠物香波为什么要稀释怎么稀释
- 卸妆洗面奶能卸bb霜吗
- 布偶猫为什么这么贵
- 手机照片怎么调反相色 华为打开颜色反转怎么设置
- 高中课桌如何整理
- 开网吧需要哪些消防器材
- 为什么下雨狗会腥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