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评课-古诗三首竹石-人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评课-古诗三首竹石-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评课-古诗三首竹石人教版《竹石》是清朝的郑燮笔下的一首题画诗,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抒发了诗人对当事黑暗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高尚情操 。今天有幸听到赵老师执教这首诗,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 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音效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这生长在岩石缝中的竹子可能遭受的打击和摧残,入情入境生情 。2、 读中自悟 语文课程标准在讲“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时,讲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以读为本” 。在本课教学中,读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赵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诗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诗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初读中,不同形式的读多达六次,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读正确、读通诗文,为下一步读懂诗文打下了基础 。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后,让学生再次好好读课文,并让他们自己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 。学生没有了束缚,朗读伴随着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个性化朗读得到了充分展现,每个学生读的表情、音调、情感都各有千秋,有的甚至摇头晃脑仿佛就置身于诗中的境界,体验着诗人的情感 。三、抓关键词,体会诗情在学古诗时,赵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紧扣住关键字词体会诗情 。如诗中的“咬”字,引导学生想象竹子没有尖利的牙齿为何用到“咬”字?继而采用替换近义词“抓”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牧童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的生活,这不仅是在教给学生学习诗人锤炼词语的态度和方法,也是在引导学生锻炼思维的准确性 。这堂课改变了古诗教学一味讲解、生硬体会诗意的传统教法,这节课中赵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诗文,从谈话激趣、读中自悟、拓展延伸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在个性化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