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简介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演化是怎么样的?里面藏经洞又遭遇了哪些浩劫?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简介】莫高窟不存在发现一说,它自修建第一个洞窟起,就一直存在于敦煌 。莫高窟中唯一能与“发现”挂上钩的,就是沉睡了八百多年的第十六窟中的藏经洞 。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简介

文章插图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演化说起敦煌莫高窟,大家都是如雷贯耳,他是敦煌著名的旅游景点 。莫高窟,也被称为千佛洞,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 。
莫高窟共有洞窟735个,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地 。在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之后法良禅师等人又继续建洞 。
这些洞窟原本被称为“漠高窟”,最后将“漠”改为“莫”,意在说明没有任何修为能高过修建佛窟 。北魏时期,盛行佛教,莫高石窟开始了大规模修建 。
唐代时期,莫高窟迎来了发展巅峰,时有洞窟千余个 。到了两代时期,随着中原政权对河西控制力的减弱,莫高窟渐趋衰落,主要是以维护前朝洞窟为主 。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简介

文章插图
元代以后,莫高窟停止开凿新的洞窟,已有的洞窟也逐渐荒废 。明朝时的敦煌为塞外之地,与内地交流很少 。到了清初,敦煌城被重修,莫高窟再次兴盛 。
清朝末年,莫高窟再次迎来萧条之气,当时的洞窟是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很多的洞窟已经坍塌被风沙掩埋 。尽管有几个僧人居住,但并无看管洞窟之意 。
藏经洞是如何被发现的?
发现莫高窟藏经洞的人名叫王圆箓,1849年出生于湖北麻城,是一位能认识少量字的农民,自幼因灾荒逃难到肃州一带(甘肃酒泉) 。
光绪年间,王圆箓成为肃州巡防营的一名兵勇,离军之后受戒成为道士,道号法真,时人称其为王道士 。之后他开始云游新疆,于光绪二十三年来到敦煌 。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简介

文章插图
王道士在云游途中积攒了一些钱财,在看到莫高窟破败的景象后,他决定自发看护这些洞窟并自费清理洞窟中的泥沙 。
这时的王道士目的非常单纯,就是不忍看到这些洞窟继续破败下去 。这时一件既费时又费力的事情,仅仅第十六窟中的泥沙,就清理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
为此王道士专门雇了一个名叫杨果的贫穷士子,来为自己做些文案工作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夏天,有些乏困的杨果在第十六洞窟甬道内,抽起了旱烟 。
解乏之后的杨过起身在洞窟北壁上磕烟锅头,突然发现墙壁声音有些不对,好像不是实墙的声音 。警觉的杨果将此事告知王道士,两人猜测到墙后有密室 。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简介

文章插图
半夜时分,王道士和杨果偷偷将墙壁扒开,结果正如他们所料,眼前出现了一个堆满经卷和佛像的密室 。这一发现,揭开沉睡了八百多年藏经洞的面纱 。
藏经洞遭遇了哪些浩劫?公元十一世纪,西夏统治的敦煌一带被蒙古军所占领,莫高窟僧众将寺院中的经卷、文书以及佛像画等全部封存在第十六窟的密室中,之后便各自逃难 。
就这样,藏经洞被封存了八百多年 。王道士第一时间向官府报告了此事,而官员们在得到了一些经文、画像之后,将此事束之高阁,此后更是无人问津 。
敦煌发现藏经洞的消息,很快传遍国内外,外国探险家开始接踵而至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第一个来到莫高窟,他想尽各种办法取得了王道士的信任 。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简介

文章插图
斯坦因最终用四锭马蹄银,从王道士手中换取了二百多捆文书 。此后,斯坦因又分两次得到二十九箱经卷和五箱绢画和刺绣,全部存放于本国博物馆里 。
1908年,法国的汉学家伯希和来到莫高窟,从王道士手中买走六千多件写本 。精通汉语的伯希和,挑走的经卷更有价值 。之后的经卷不断被探险者买走 。
之后的莫高窟偷盗成风,大量经卷出现流失现象 。清政府在1900年,将剩余经卷运往北京保存 。藏经洞在发现之后的十年间,经卷文书散落到世界各地 。
王道士被国人指责为倒卖莫高窟国宝的罪人,他后来因为害怕而精神受到刺激,有人说他在晚年得了精神病,也有人认为他是在装疯,为给自己留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