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在高速现代化的今天,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与作用,成为日期上的附注 。
但“二十四节气”申遗的成功再度唤醒了这一被日渐淡忘的传统文化 。
一、什么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补充历法,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 。
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 。
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
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
二十四节气始于上古,产生于黄河流域 。
在《尚书·尧典》中就提出了“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概念,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
随着农业生产和天文观测的发展,到了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中又引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 。
由此,传统意义上的四时八节已经被初步确立 。至汉朝,二十四节气逐渐完善,史书中也多有提及 。
如:《淮南子·天文训》中对二十四节气有较为详细的记述:“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 。
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 。加十五日指癸 。
则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 。”
内容与今人熟知的二十四节气完全一致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
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 。” 西汉邓平等人所著的《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
文章插图
在古代历法中,每月有两个节气,月首者称之为“节气”,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月中者称之为“中气” 。
包括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二十四节气中“节气”和“中气”各占一半,二者交替运行,周而复始 。
但今人已不再细分,将之并称为节气 。每个节气在农历中的时间也是相对固定的,“节气歌”的后四句就反映了这一特点 。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
即:上半年节气多集中于六日及二十一日前后,而下半年则多集中于八日及二十三日前后,最多不过相差一两天 。
二、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立春:表示严冬已逝,春季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 。
雨水:由于气温转暖,冰消雪化,雨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
惊蛰:蛰的本意为藏,动物冬眠称“入蛰” 。古人认为冬眠的昆虫被春雷惊醒,故称惊蛰 。
春分:这一天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曰“春分” 。昼夜长度各半,冷热均衡,一些越冬作物开始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萌发之意 。此时气温渐暖,草木发芽,大地返青,也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 。
谷雨:由于雨水增多,滋润田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视为气温升高的开端 。此时万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
小满:“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籽料已经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 。
芒种:芒,指某些禾本植物籽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 。芒种指小麦等有芒作物即将成熟,可以采收留种了,也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
- 鱼缸底部过滤系统原理 其实只要买自己能看懂的鱼缸
- 钟无艳是什么历史人物 钟无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 细节判断男同事喜欢你还是暧昧 男生对你有好感的表现
- 为什么不建议吃山茶油 山茶油的坏处
- 24节气到底是谁发明的 24节气是谁发明的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 郑矾个人资料简介 郑矾 个人资料
- 古代的新罗国是哪个国家 古时候的新罗是现在的哪个国家
- 怎样增大手机音量 手机音量太小怎么办-轻松让你的手机音量提高一倍
- 俄罗斯天气一年四季是多少温度 俄罗斯一年四季的天气是怎么样的
- 空气能热水器不加热是什么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不加热是哪里的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