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是什么历史事件 公车上书到底有没有康有为

“公车上书”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通常特指《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策划的举人联名上书 。所有的中国近代通史,都将其作为重要史实加以记叙,认为:
康有为于1895年5月2日发动一千三百余名在京应试的举人联名上书清廷,因都察院借口《马关条约》已经签字,拒绝接受而未能上达 。
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康有为的自编年谱,其实,康有为的这段话是多处掺了假的 。

公车上书是什么历史事件 公车上书到底有没有康有为

文章插图
康有为起草的万言书,各省公车并未签名
当时,康有为起草上书完稿后,原拟召集各省公车,于5月1日至3日在松筠庵连续开会三天,让大家传阅、讨论并在上面签名,而后于5月4日集体至都察院呈递的 。
按道理,签名应在经过传阅、讨论,大家没有异议之后才会进行,但5月2日至松筠庵开会者已仅剩百余人(《公车上书记》记载道:“则闻局已大定,不复可救,于是群议涣散,有谓仍当力争以图万一者,亦有谓成事不说无为蛇足者,盖各省坐是取回知单者有数百人,而初九日松筠之足音已跫然矣,议遂中寝 。”),5月3日已没有人再到松筠庵去了 。
【公车上书是什么历史事件 公车上书到底有没有康有为】显然,传阅、讨论的程序尚未完成,签名的手续更未及履行,前往都察院集体上书的计划应该夭折了 。
就连康有为的弟子徐勤都道:“遂于初八日趣将和约盖用御宝,同人以成事不说,纷纷散去,且有数省取回知单者,议遂散” 。
公车上书是什么历史事件 公车上书到底有没有康有为

文章插图
根据他们的记载,康有为确曾预谋发动“公车上书”,但事实上由于各省公车并未在康有为起草的万言书上签名,“上书”亦因而流产了 。
逃亡日本后,康有为自编年谱,完善自己领袖形象
当维新运动成为过眼云烟之后,康有为得以静下心来认真地回顾这段历史,感到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维新运动领袖的形象 。
于是,他居然无视已有的记载,硬是把松筠庵会议的时间提前到4月30日和5月1日,把上书的时间由5月4日提前到5月2日,蓄意编造了一个完整的“公车上书”事件 。
而其“发起人”的身份又使人不敢轻易地怀疑其记载的真实性,于是便形成了流传多年的错误说法 。
公车上书是什么历史事件 公车上书到底有没有康有为

文章插图
康梁二人编造的历史漏洞百出
康有为说,他起草的万言书曾于5月2日投递,“察院以既已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意思是都察院不收他的万言书;
而他的弟子梁启超是这样说的,该上书“言甚激切,大臣恶之,不为代奏”,意思是说都察院收下了康有为的万言书,只是不愿转呈给皇上,二者明显矛盾 。
事实上,都察院自4月22日起,即陆续收到了各省公车的联名上书,并且在4月28日后逐日将收到的上书及时上呈 。
公车上书是什么历史事件 公车上书到底有没有康有为

文章插图
康有为投递的那一天,就是5月2日,这一天就转呈了15件条陈,其中包括各省举人的联名上书8件,直至5月9日还代递了分别由江西举人罗济美、云南举人张成濂领衔的两份上书 。
如果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真的曾于5月2日至都察院上书,都察院是绝对不可能“不收”或着“不为代奏”的,这么说二人所说的话都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