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昭佩半面妆的典故怎么来的 这不是徐昭佩和萧绎的故事吗

萧梁天监十六年,梁武帝为他的七子萧绎聘南朝世家徐家女儿徐昭佩为妃 。
徐家先祖徐羡之是宋武帝刘裕的从龙之臣,位列开国功臣第一,经过徐家数代人的经营,到了梁朝时已经是名满金陵的大族 。
徐昭佩的祖父官至南齐太尉,父亲是南梁大将军,做到侍中的高官,和湘东王萧绎可谓门当户对 。
大婚当日漫天风雪,白茫茫的一片,呼啸而至的北风裹挟着冰雪,席卷迎亲队伍走过的那条笔直的大道 。
一道寒光从萧绎的独眼中射出(小的时候患眼疾,梁武帝自己给儿子开药方,结果给治瞎了),冷冰冰地盯着自己的王妃 。

徐昭佩半面妆的典故怎么来的 这不是徐昭佩和萧绎的故事吗

文章插图
湘东王萧绎文采斐然,才子美名名动江左,博学多才的萧绎亦涉猎易经之学,大婚风雪交加让笃信易理的他认为父亲为他娶的妻子不祥 。
如果新娘子姿容美艳,也许这一丝顾虑会随着两人的恩爱烟消云散 。
可不巧的是,徐家的女儿长相平平 。
《南史列传》中如此描述徐昭佩的容貌——“妃无容质”,徐妃姿容一般,并无任何出彩的外表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说得更直白——“妃丑而妒”,不仅丑陋而且是个善妒的女子 。
好在徐昭佩知书达理,恬静典雅,工于诗词,尤其擅长书法,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 。
徐昭佩半面妆的典故怎么来的 这不是徐昭佩和萧绎的故事吗

文章插图
然而,当时的南朝风气纸醉金迷,奢华无度,是个看脸的时代 。新娘子相貌平平,向来自负的萧绎对这桩婚事非常不满意,再加上婚嫁当天不祥的天气,他的心里对徐昭佩慢慢滋生出一丝嫌恶 。
徐昭佩若是嫁给一个普通人,大家闺秀的她或许会幸福地度过一生 。可惜,她嫁的人是个皇子,还是一个有野心、有才气、心胸狭隘的皇子 。
天监十六腊月这一天,风雪揭开了徐妃悲剧的序幕 。
徐昭佩半面妆的典故怎么来的 这不是徐昭佩和萧绎的故事吗

文章插图
说回萧绎,萧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母亲阮令嬴,被梁武帝临幸,诞下皇子,被封为修容 。萧绎母亲地位不高,但才貌双全,萧绎遗传了母亲和父亲优秀的文化基因,从小就展露出过人的才气 。
一首《折杨柳》足见他的才华:“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
五六岁时,小萧绎就能背诵《曲礼》,背诵时声音洪亮,侃侃而谈,世人莫不奇之,有神童之称 。梁武帝对这个儿子非常宠爱,后来给儿子治病时不小心把其一只眼睛给治瞎了,心里便又对萧绎多了一份愧疚,宠爱更甚 。
梁朝虚华富贵的风气极易让人堕落,萧绎却是一个例外,性格大变的萧七符(萧绎字世诚,小名七符)疯狂地投入文学的海洋中,尤其喜爱读书 。
可是萧绎一只眼睛看书不方便,便让五个书童在一旁轮流读给他听,每个人值班一更,一刻也不停止 。一旦读书声停下,睡梦中的萧绎猛然惊醒,偷懒的书童就会被执以鞭刑 。
徐昭佩半面妆的典故怎么来的 这不是徐昭佩和萧绎的故事吗

文章插图
读书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萧绎在这方面尤其疯狂,光他个人收集的各种文学典籍、字画法帖统共有七万卷 。
这个数字可能读者没有多大的概念,举个例子,隋朝开皇年间,文帝杨坚下诏全国上交各种各样的书籍,用以充实国家文牍的不足,当然朝廷会给予相应补偿,抄录完后再归还 。
在这样的正面刺激之下,全国踊跃献书一共才三万多卷 。
相比之下,萧绎一人藏书便有七万卷,可见其对文学方面的狂热追求 。不过可惜的是,西魏攻陷江陵前一刻,萧绎一把火把自己包括江陵官府的藏书一共十四万卷珍贵的典籍全部焚毁了,史称“江陵焚书” 。
“江陵焚书”是中国文化史上继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又一次大的浩劫,从这一次焚书事件我们也能看出萧绎极端的性格——“我得不到,即使毁灭,也不让你得到!”
这不得不说是萧绎性格中的一大缺陷,也是导致徐昭佩悲剧的缘由之一 。
徐昭佩半面妆的典故怎么来的 这不是徐昭佩和萧绎的故事吗

文章插图
萧绎不喜欢相貌平平的徐昭佩,虽然经常在父亲萧衍(梁武帝)面前表演夫妻恩爱的戏码,但实际上却是“帝三二年一入房”(萧绎后来当了皇帝,是为梁元帝),两三年才去徐昭佩的房间一次 。不仅如此,后来萧绎恋上王氏姐妹,整日和她们厮混在一起,彻底将正室晾在一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