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的生平简介 叶永烈简介及作品搜狐


叶永烈的生平简介 叶永烈简介及作品搜狐

文章插图
当我们真正热爱这世界时,我们才真正生活在这世上 。——泰戈尔
拥有“多面人生”的叶永烈,曾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是堪称八十年代刘慈欣的科幻文学代表作家,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发掘事实的纪实作家,也是刻画传奇,描绘温柔的长篇都市小说作者……
他的一生丰富多彩,让人惊羡,而能够拥有如此的“多面人生”,正是因为他对生活抱有足够的热爱和好奇 。
“背叛”化学,追逐科普文学梦作为北京大学化学系高材生的叶永烈,一直有一个文学梦 。早在十一岁时,他就开始发表诗歌类文学作品,在十八岁发表首篇科学小品 。
在大学期间,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过硬的专业知识,他开始尝试写一些化学类科普小品文,后这些文章被编写为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出版,对当时的叶永烈来说,这无疑是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最大的认可和鼓励 。
叶永烈的生平简介 叶永烈简介及作品搜狐

文章插图
多年文学创作的沉淀,让叶永烈有了扎实的创作功底,丰富的专业知识,有趣活泼的文笔,让他在20岁时被《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选中,参与《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写 。
接下来叶永烈完成了163篇化学科普小文章,后来又被邀请参与其它分册文章的撰写,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九百多篇,叶永烈一人完成了三百多篇,在20岁时就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 。
叶永烈在科普和科幻创作上展现出了惊人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之后他又创作了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而书中脑洞大开的幻想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更是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
叶永烈热爱写作,热爱科学,即使在特殊的历史年代,他的文学作品备受抨击,他被发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三年,也从未放弃创作,那颗热爱科学的心也从未蒙尘 。
1976年,叶永烈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 。
叶永烈的生平简介 叶永烈简介及作品搜狐

文章插图
五年后,他导演的电影《红绿灯》获得最佳科教片奖 。叶永烈将无数的知识和心血汇聚在作品之中 。
而他的作品中生动细腻的笔触,平实易懂的语言,大胆瑰丽的想象,无一不深深牵动着青少年求知的心,为一代代青少年插上探索科学的翅膀 。
跳出舒适圈,多次“转型”经历过光辉,也跌入过黑暗,多年的创作让叶永烈在科普和科幻文学创作上拥有了深厚的沉淀,并取得巨大成就 。
他本可靠着这些成就享受舒适的生活,可叶永烈不甘止步于此,1983年,四十三岁的他决定挑战自我,“转战”纪实文学,在这个陌生的领域扬帆起航,重新开始 。
纪实创作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与科幻文学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不同,纪实文学需要的是一份严谨踏实,一切都以事实数据为先 。
尽管从未接触过这个领域,在一个个挑战面前,叶永烈也毫不气馁懈怠,他仔细查阅每一份历史资料,走遍许多地方 。
叶永烈的生平简介 叶永烈简介及作品搜狐

文章插图
为了保证作品的真实性,他尽量与每一位被采访者面对面畅聊,在每一次聊天结束后,他都认真记录下口述者所说的每一句话 。
他将每一次口述者的描述,都当做珍贵的事实依据,在他看来,纪实文学作品就是“凝固的时间”“凝固的生命” 。
他的纪实作品如《梁实秋的梦》、《傅雷之死》等都曾获得报告文学奖,并在1998年获得最佳传记文学奖,后来他的纪实作品也被编著成了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 。
这些荣誉都展示着叶永烈在纪实文学中取得成就,也昭示着他“转型”的成功 。
当人们都以为他将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准备安享晚年时,他却在七十五岁时,又一次跳出舒适圈,决定从事长篇都市小说的创作 。他用温柔细腻的笔触抒写传奇与青春,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135万字的“上海三部曲” 。
从科幻小说的天马想象,到纪实的严谨沉稳,再到小说的柔情绵长,虚实相交,看似毫无关联的三个领域,叶永烈用毕生去品味沉淀,最终做到创作得游刃有余,风生水起 。
或许对叶永烈来说,不贪图舒适圈的片刻安乐,不断地挑战,不断地攀登,才是他不断进行文学创作的真正意义 。
正如他的好友吴岩所感慨的那样:“一个人能横穿这么多领域,都做得这么出色、极致 。叶老师是一个全才 。我觉得这样的作家是极其罕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