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不传位于子( 二 )


【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不传位于子】他参与组织“陈桥兵变”,北宋建立之后,便担任殿前都虞候,成为禁军重要将领,后来又担任京畿重地的一把手,开封府尹,权力在宰相之上 。甚至在太祖外出时还被任命为东京留守,坐镇京城,看守朝政 。
所以,宋太祖赵匡胤死去后,他接任帝位,并不突兀 。只是兄终弟及这种继承制度,在秦代以后,出现极少,赵光义的登基,这在当时不管体制上还是社会舆论上都显得缺乏合理性 。
所以,赵普专门搞了一个“金匮之盟”的说法,来帮助赵光义在继承帝位的事件上进行“解套” 。
赵普在宋太祖死之前,已经因为贪赃枉法被罢免宰相职务,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赵普适时的提出“金匮之盟”事件,据他说,在宋太祖建隆二年,皇太后杜氏临死之前,曾经召集赵普入宫立遗嘱 。
当时杜氏故意问宋太祖,大宋天下如何得来,宋太祖安慰母亲说,这都是祖宗和太后的功劳 。杜氏立即反驳说,不是这样,大宋之所以能够得天下,皆因柴氏让幼主让位的缘故 。
如果后周有年长君主,大宋如何能够建立 。所以,要求宋太祖在“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如果死去,则传位给弟弟赵光美,赵光美死去才能传给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 。因为只有年长的君主才是国家社稷的“福气” 。
宋太祖眼见母亲即将离世,只得无奈听从母亲“隔代指定”的遗嘱,杜氏不放心,还让赵普当场在塌前记下这些话,并作为誓书,藏在金匮之内,并且将其托付给可靠的宫人掌管,这便是“金匮之盟” 。

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不传位于子

文章插图
“金匮之盟”既然已经出现,任何有异议的人都无话可讲,反正宋太宗按照赵普提供的情况找到金匮,打开一看,果然有这个誓书,至于真假,自然没人敢去质问 。
况且赵普作为两朝元老、开国元勋,站出来有根有据的讲述这件事情,稍有政治头脑的人,立即就会明白其中包含的重要政治信号 。宋太宗赵光义大为高兴,当即让赵普出来“主持工作” 。
不过,赵光义登基后,并没有按照母亲杜氏的要求,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美,反而借故治了赵光美的罪 。
《宋史》中记载: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上(太宗)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悦” 。
可见宋太宗赵光义执政的初期,内部政局并不稳定,暗中围绕继承权的斗争还在继续 。而赵光义对于自己的侄儿被拥戴为皇帝的可能性是极为敏感的 。
就在同年的八月,赵德昭劝宋太宗应该对攻灭北汉的将领赏赐,赵光义终于将心中暗藏的愤怒宣泄出来,赵光义大怒,呵斥赵德昭:“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 。”
赵德昭一看皇帝叔叔发怒,深知灾祸降临,也许是为了避免赵光义株连其家族,回家后,便取“割果刀”自刎而死 。
太平兴国六年,赵德芳病死,两个威胁赵光义皇帝位的最重要的侄儿的接连去世,预示着赵光义的帝位已经非常稳固了,而政治上再也没有任何对手可以威胁他的皇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