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是哪个朝代建的 八达岭长城墙基平均宽多少

古代长城城墙这么矮 , 到底在拦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 , 它其实是出自毛泽东主席所写的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 。主要表达了他老人家打倒反动派 , 带领全中国人民解放的决心 。
在我们的脑海里 , 八达岭长城蜿蜒曲折、威严雄壮 , 青砖互相堆积 , 砌成一堵高高的墙 , 每段长城中间还有烽火台、眺望台 。目测至少约有几十米高 。
然而 , 八达岭长城是明代修筑的长城 , 有着拱卫京城的作用 , 全国其他地方的长城只是“长” , 但并不“高” , 大多都是夯土墙或碎石墙 。
那这么矮的长城 , 古人到底用它来防什么呢?

八达岭长城是哪个朝代建的 八达岭长城墙基平均宽多少

文章插图
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末年战国早期 , 《史记·楚世家》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 , 筑长城 , 东至海 , 西至济州 , 千余里 , 以备楚 。”
秦始皇嬴政还未统一前 , 各个诸侯国在自己国土范围内修筑城墙 , 用于抵御北方游牧部族南下入侵 。据文献资料记载 , 长城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 , 工程量最大的一项防御工程 。
虽说从春秋末年才开始对其有所记载 , 但依据考古发掘 , 至少从西周时期开始 , 中国人民就有意识地开始修筑城墙 。
至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问鼎中原后 , 他把赵长城、燕长城、齐长城连起来 , 从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各段城墙变成了一个整体 , 形成了“万里长城”的雏形 。
此时 , 草原上几个较大规模的部族匈奴、东胡、楼烦、大月氏 , 很难跨过已经连成片的长城骚扰北方边民 , 糟蹋粮食了 。
因此 , 长城修建之初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 , 以及其他北方游牧部族 。
八达岭长城是哪个朝代建的 八达岭长城墙基平均宽多少

文章插图
大家应该清楚 , 咱们中原古人奉行的是农业耕作 , 经过成百上千年的发展 , 只要是个中国人到一处陌生地方 , 总会思考这片地是否适合种菜种稻子?
包括前段时间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舱进行工作 , 就有不少网友留言:能不能带一些种子去月球上栽培?
可见 , 农业文明早已深深地烙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
然而 , 几千年前的游牧民族不这么想 , 他们喜欢在每年秋季南下 。当时中原刚刚收了粮食 , 游牧民族则通过抢劫的方式获得补给 , 以战养战 。
翻看历史 , 每次游牧部族大规模南下都是在每年的秋初 , 或者是草原、大漠突发自然灾害的时候 。
富裕时 , 游牧民族还能通过牛羊毛皮去和中原人换点日用品 。遇上了大灾之年 , 自己连饭都吃不饱了 , 为了活命只能去抢 。
游牧民族屡次侵扰 , 使得中原古人想出了在烽火台之间修筑城墙 , 连成一片 。这样既能传递信息 , 还能同时抵挡游牧部族骑兵的抢劫 。
八达岭长城是哪个朝代建的 八达岭长城墙基平均宽多少

文章插图
农业社会最重要的一项特质就是保持稳定 , 游牧民族却充满了不稳定因素 。秋高气爽时 , 他们隔三岔五就会南下抢劫 , 边民财产得不到保障 , 日子简直没法过 , 加重了各个封建王朝的内耗 。
修筑长城后或许拦不住大规模骑兵的进攻 , 但至少能保证人民的生产秩序 , 将小规模的入侵频率降到最低 , 这就是统治者们修筑长城的想法 。
那为何到了汉武帝时期 , 刘彻会连续任命卫青、霍去病、李广率兵征讨匈奴呢?
原因也不复杂 , 长城像是个小水坝 , 但拦不住滔天洪水 。楚汉争霸时期 , 草原上突然诞生了一位猛人 , 名叫冒顿 , 他联合了几个偌大的草原种族 , 一旦游牧民族开始抱团取暖 , 对于中原农耕文明造成了极其严峻的军事压力 , 长城也很难抵御成群结队的游牧骑兵 。
故此 , 汉武帝刘彻才会耗费文景近百年的积累 , 彻底打垮了匈奴 。甚至最后西汉“海内虚耗 , 人口减半” , 联合了西域其他各个部族 , 保证了西汉边陲至少数百年的安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