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用量:煎服 , 3~10g 。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忌用 。不宜与芒硝、玄明粉同用 。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脉不调 , 心腹痛 , 落胎 , 消恶血 , 补劳 , 通月经 , 治气胀 , 消扑损瘀血 , 产后腹痛 , 血晕并宿血不下 。”
2.《本草经疏》:“三棱 , 从血药则治血 , 从气药则治气 , 老癖癥瘕积聚结块 , 未有不由血瘀、气结、食停所致 , 苦能泄而辛能散 , 甘能和而入脾 , 血属阴而有形 , 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结停滞有形之坚积也 。”
3.《医学衷中参西录》:“三棱气味俱淡 , 微有辛意;莪术味微苦 , 亦微有辛意 , 性皆微温 , 为化瘀血之要药 。若细核二药之区别 , 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 , 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 。”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挥发油 , 油中主要成分为苯乙醇、对苯二酚、十六酸 , 去茎木香内酯等以及多种有机酸 。
2.药理作用:水提物能显著延长凝血酶对人纤维蛋白的凝聚时间;水煎剂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 , 降低全血粘度;能明显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时间;能抗体外血栓形成 , 并使血栓时间延长 , 血栓长度缩短 , 血栓重量减轻 , 能使优球蛋白时间缩短 。水煎剂对离体家兔子宫有兴奋作用 。
3.临床研究:用复方棱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35例 , 每次2ml , 每日2次 , 结果总有效率82.8%(中草药通讯 , 1978) 。以三棱、莪术、丹参 , 配合川芎、地龙等 , 煎汤内服 , 共治疗中风不遂患者22例 , 一般服药7天 , 患肢开始有自主活动 , 二至四周可下床扶杖行走 , 上肢功能也随之恢复(四川中医 , 1990) 。以化瘀尿石汤(三棱、莪术、赤芍、桃仁等)为主治疗上尿路结石 , 7天为1疗程(每次用药须间隔3天) , 共治100例 , 结果治愈73例 , 有效14例 , 总有效率87%(中西医结合杂志 , 1996) 。三棱还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盆腔炎、宫外孕等 。
黑三棱与荆三棱的区别
地上部分区别
黑三棱:茎圆柱形 , 叶宽 , 剑脊 , 花单性 , 头状花序为刺球状 。
荆三棱:茎三角形 , 叶窄 , 折状 , 花两性 , 聚伞花序椭圆形 。
块茎区别
黑三棱块茎呈圆锥形而略扁 , 较大 , 长3-7cm , 表面棕黄色或灰褐色 。体重 , 质坚实 。放入水中下沉 。
荆三棱而荆三棱的块茎类球形或短倒圆锥形 , 较小 , 长2-3cm 。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 , 皱缩 , 略有光泽 。质轻而硬 , 入水一般不沉 。
三棱的基源植物
三棱的药源一直以来比较混乱 , 历届药典均规定 , 中药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地下块茎 , 但有学者实地调查全国所有产区和大部分销区 , 在采集植物标本及购买生药样品中发现 , 目前市场上黑三棱和荆三棱均有流通 。且通过本草考证 , 荆三棱作为三棱入药是从唐代开始 , 黑三棱入药最早从宋代开始 , 二者历史上长期平行药用 。现在小慈就带大家扒一扒两种三棱的入药历史 。
唐代 , 唐代的本草著作《本草拾遗》曰:“本草经无传 , 三棱总有三四种 , 但取状似乌梅而稍大 , 体轻有须相蔓延 , 作漆色 。”可以看到 , 书中对于三棱块茎“似乌梅、作漆色”的描述十分符合荆三棱的特征 , 可以判定 , 这时入药的是莎草科荆三棱 。
宋代 , 三棱的入药至宋代就开始十分混乱了 。《本草图经》中称三棱为京三棱(荆三棱) , 并解释说 “三棱生荆楚 , 字当作荆 , 以著其地 , 本经作京 , 非也 。”可见湖南湖北地区是当时三棱的产地 , 京三棱是对荆三棱的误称 。其书中对京三棱(此处要注意 , 不要想当然的认为此京三棱就一定是莎草科荆三棱植物哟 , 待我们看完描述再下结论)的描述为:“草黄紫色 , 霜降后采根 , 削去皮须 , 黄色微苦 , 以小卿鱼状 , 体重者佳 。”仔细看对块茎的描述 , 很像是黑三棱科黑三棱 , 理由有三:1.加工炮制时荆三棱常不去外皮 , 因其外皮较硬 , 去皮困难 , 而黑三棱去外皮 , 去皮后呈黄白色;2.黑三棱块茎似小鲫鱼状 , 荆三棱似乌梅 , 我们在前面已有介绍;3.黑三棱块茎体重 , 质坚实 。放入水中下沉 。而荆三棱质轻而硬 , 入水一般不沉 。
- 一文带你了解兔草特性与使用方法 兔草是什么东西
- 带你了解世界上最快的飞机 速度最快的飞机
- 带大家了解一种特征极为明显的猫咪 短鼻猫是什么品种
- 带你了解网络用语二极管 二极管网络用语是什么意思
- 醋是怎么做出来的 米醋是怎么做成的
- 带你了解民间传说狗死挡灾 民间传说狗死挡灾
- 5分钟带你了解新科技创新耦合效应 耦合效应是什么
- 带你了解匍匐筋骨草 匍匐筋骨草的养殖方法
- 带你了解金多美个人简介 梨泰院class金多美去世
- 带你了解千眼菩提子的冷知识 千眼菩提子的作用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