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革除旧习,倡导进步,使北京大学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坚 。
辞去总长一职后,蔡元培又到法国游学 。直到1916年,新任民国教育部长范源濂给蔡元培发电报,邀请他归国出任北大校长 。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但其本质上还是“官僚养成所”,以腐败闻名 。蔡元培的许多友人都劝他“不必就职”,整顿不力反对他的声名有碍 。但蔡元培却认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下定决心接手北大 。
《觉醒年代》里出现过北大师生到妓院寻乐的片段,这并非空穴来风 。彼时,京城八大胡同妓院的客人主要来自“两院一堂” 。“两院”是参议院、众议院,“一堂”就是京师大学堂了 。
学校成立之初,收的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都被称为老爷,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或大人 。学生们整日不学无术,听课要带仆人,考试对付过去,混一张文凭即可 。
因此,到了北大,蔡元培首先改革的就是学风 。1917年1月9日,北大开学,蔡元培在就任演说中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要求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
为提高师生的道德修养,制止腐败风气,蔡元培发起组织北大“进德会”,要求入会者戒除嫖赌等恶习,修身养性 。“进德会”一时间成为北大规模最大的团体 。
上任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蔡元培不拘一格降人才,先后邀请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周作人等人来校任教 。在他看来,教师的学识与其学历、年龄、资历无关 。
蔡元培最重大的影响,莫过于为北大奠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传统 。他主张“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
【蔡元培为何一生都在辞职? 蔡元培简介】如电视剧里演的那般,蔡元培引进大批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后,以陈独秀、胡适为首的“新派”与以辜鸿铭、林纾为代表的“旧派”针锋相对 。
蔡元培本人是明确偏向革新派的,但他能赢得辜鸿铭、刘师培这些保守派的尊重,正在于他对学术思想的包容 。蔡元培曾对拥护新派的学生说:“我希望你们学辜先生的英文和刘先生的国学,并不要你们也去拥护复辟或君主立宪 。”
蔡元培很乐意看到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他的包容也有底线 。为镇压革新派,林纾发表小说《荆生》和《妖梦》,诽谤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和蔡元培 。1919年3月,他又发表了《致蔡鹤卿太史书》,责备北大教员“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 。蔡元培则写了《答林琴南函》,驳斥了林纾的无理指责,并公开重申自己的办学主张 。
蔡元培开出的自由包容之风,为各类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北大因而得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以及中国最早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地 。
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
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成果有目共睹,但他一心想让学术活动与政治脱钩,这在当时的环境下难以实现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辞职7次,其中3次都是因为“学生运动” 。
在《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一文中,蔡元培写道:“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政治的组织 。其有年在二十岁以上,对于政治有特殊兴趣者,可以个人资格参加政治团体,不必牵涉学校 。”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实际上,蔡元培对学生的游行持赞同态度,但他没料到,游行示威当天,群情激奋的学生们火烧曹汝霖的住宅,并痛殴了章宗祥 。32名学生在与政府的激烈对抗中被捕,其中北大学生占多数 。
5月7日,迫于舆论压力,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不过,北洋政府认为蔡元培是这次运动的“幕后主使”,有内阁成员提出解散北大,撤换蔡元培 。
为避免学生们与政府再起纠纷,蔡元培“引咎”辞职 。杨晦在《五四运动与北京大学》中回忆,5月4日晚北大学生在三院大礼堂集会时,蔡先生说,发生这种事,他当校长的要引咎辞职,不过一定负责把32个学生保释出来 。果然,被捕学生释放后,蔡元培于5月9日清晨不辞而别 。
蔡元培南下途经天津与一位友人谈话时,解释辞职的原因,“我之此去,一面保全学生,一面又不令政府为难,如此始可以保全大学 。在我可谓心安理得 。”
- 中亚国家为何都是“斯坦”,有何含义? 中亚五国是哪些国家
- 苏东坡一生的三起三落 苏东坡的人生起落
- 项伯为什么要背叛项羽 项伯为何背叛项羽
- 萧何为什么要杀韩信 萧何为何杀韩信历史真是原因
- 刘邦逃亡路上推老婆儿子下车 刘邦逃亡为何两次丢下孩子
- 孔老二罪恶的一生连环画分享 孔老二罪恶的一生原文
- 汉城为什么改名叫首尔 中国为何同意汉城改名首尔
- 伍子胥过昭关为何一夜白了头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为什么
- 上海占地面积多大平方千米 为何说松江区是大上海之根
- 一生无败绩的秦将白起 秦始皇怎么评价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