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真实的历史评价 郭松龄为什么要背叛张作霖呢-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战功卓著,遭到奉系军阀内部新、老各派如张作相、杨宇霆等人的嫉恨排挤 。1925年11月23日,松龄率军7万倒戈,通电提出三项要求即反内战求和平、张作霖下野、张学良执掌大权 。倒戈部队于12月5日占领锦州逼近沈阳,12月23、24两日,倒戈军队在巨流河决战中失败 。《关东文化大辞典》载,“郭松龄与其妻韩淑秀化装潜入民家,被发现后枪毙 。”

郭松龄真实的历史评价 郭松龄为什么要背叛张作霖呢-

文章插图
后人对郭松龄的评价颇具争议,有人骂其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也有人说他是是忠贞报国的义士,那么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少年多奇节郭松龄,1882年出生于沈阳一个贫苦书香家庭,1906年考入陆军速成学堂,后就读于北京陆军大学 。早年间曾加入同盟会,参加过四川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爆发时回家乡组织武装响应革命,后到广州投奔孙中山 。据张魁堂《张学良传》记载,郭松龄曾向孙中山陈述个人的革命思想,“军人若为军阀利用,造成特殊势力,实为共和之障,故其自身亦需革命 。”“欲谋真正共和,须由军人革命 。”显而易见,郭松龄的思想倾向共和革命,反对军阀割据 。
郭松龄真实的历史评价 郭松龄为什么要背叛张作霖呢-

文章插图
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在广州难以安身,他决定返回东北投靠奉军 。《辽宁文史资料》第十六辑记,“余拟回奉,投身奉天军阀巢窟,谋夺兵权,潜蓄势力,以图根本改造 。”
投身奉军郭松龄初任东北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在张学良的屡次力荐下得到重用 。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奉系多路军队惨败,唯有张学良、郭松龄的东路第二梯队同数倍之敌血战,粉碎吴佩孚进军关东的计划;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又在九门口取得大胜 。
郭松龄真实的历史评价 郭松龄为什么要背叛张作霖呢-

文章插图
就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在吴佩孚逼迫下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致电冯玉祥表示“建设大计并须决定 。拟即日与诸兄晤商 。”《孙中山文集》第11卷《致泽村幸夫电》称 “中国正遭遇即将迈上统一路途之重大时机 。”冯玉祥复电邀请孙中山北上,孙中山于11月10日发表《时局宣言》(即《北上宣言》)指出:“北伐之目的,不仅在覆灭曹吴(指曹锟、吴佩孚),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换言之,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
郭松龄真实的历史评价 郭松龄为什么要背叛张作霖呢-

文章插图
3日后,孙中山启程北上,于12月14日抵达天津,受到两万群众热情欢迎 。此时北京又展开新一轮军阀斗争,段祺瑞抵制孙中山,孙中山忧劳成疾肝病发作,于12月31日抵达北京,在车站发表《入京宣言》宣布,“来京不是为争地位和权力,而是特来商讨救国 。”双方会议不欢而散,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溘然长逝,临终前仍旧勉励同志“和平、奋斗、救中国” 。
郭松龄真实的历史评价 郭松龄为什么要背叛张作霖呢-

文章插图
郭松龄反对军阀解救中国的思想坚定,随着孙中山的去逝,使其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急迫性 。加之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屡立战功却没有论功行赏,而战绩平平的杨宇霆、姜登选却被任命为一省封疆之任,其余各派也捞了不少好处,这使郭松龄看透了军阀平衡派系的伎俩,也加深了他反对军阀混战、促进全国统一的强烈诉求 。
决意倒戈斗军阀1925年10月,郭松龄受命赴日本观摩陆军演习,日方向郭松龄透露张作霖欲攻打国民军的计划,且欲承认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获得日方提供军火支持的承诺 。吴锡祺《冯玉祥、郭松龄联合反对张作霖的经过》记载郭松龄称,“国家危殆到今天这个地步,张作霖还不惜为个人出卖国家 。他这种做法,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苟同的 。我是国家的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他若真打国民军,我就打他!”
郭松龄真实的历史评价 郭松龄为什么要背叛张作霖呢-

文章插图
显然,郭松龄早已划清个人恩怨与民族大义,从日本返回奉天后,郭松龄联络冯玉祥、李景林起兵反奉,通电要求张作霖下野,发兵攻击杨宇霆,扣押枪杀姜登选 。《中华民国资料集》载战争初期,郭松龄进军迅速,直扑张作霖的大本营,但是由于冯玉祥始终没有援助郭松龄,又攻击李景林夺取直隶,使得李景林倒向张作霖转而进攻郭松龄,又加上日军加入作战,12月24日郭松龄战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