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内容: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 , 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 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禽滑要学习战守之术 , 墨翟即教以战略战术和各种兵器的使用 。《备城门》以下多篇 , 显示墨翟对于这方面的工艺 , 有湛深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墨翟的教导不仅是坐而言 , 而且是起而行 。他为了实现非攻的主张 , 就反对楚王攻宋 , 并且派禽滑统率门徒300人帮助宋国坚守都城 , 使楚王不得不中止其侵略计划 。
墨翟卒后 , 后学继承其业 。当时物质生产有所改进 , 文化水平有所提高 , 百家争鸣亦有利于学术的繁荣 。墨家门徒多出身于“农与工肆” , 在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中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 , 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等篇 , 大抵是墨家后学在百家争鸣中 , 进行研讨辩论 , 不断总结提高的结晶 , 其中所涉及的认识论、名学、几何学、力学、光学等等 , 其造诣都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 , 也丰富了墨家的教育内容 。
教学思想:关于知识的来源 , 《经上》指明:“知:闻、说、亲 。”《经说上》又解释为:“知:传受之 , 闻也;方不障 , 说也;身观焉 , 亲也” 。就是说 , 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①亲知 , 即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 , 又可分“体见”即局部的与“尽见”即全面的两种 。②闻知 , 即传授得来的知识 , 又可分为“传闻”与“亲闻”两种 。③说知 , 即推论得来的知识 , 这种知识不受方域语言的障碍 。这三种知识来源中 , 以“亲知”及“闻知”中的“亲闻”为一切知识的根本 , 由于“亲知”往往只能知道一部分 , “传闻”又多不可靠 , 所以必须重视“说知” , 依靠推理的方法 , 来追求理性知识 。这对于人们的认识事物 , 作了明确的分析 。
墨翟关于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与检查认识的正确性问题 , 还提出了有名的三表或三法 。他在《非命上》先提出“言有三表” , 在《非命中》和《非命下》又提出“言有三法” 。二者内容基本相同 。三表或三法是“有本之者 , 有原之者 , 有用之者” 。墨翟认为 , 判断事物的是非 , 需要论证有据 , 论据要有所本 ,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 就是本于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 。但仅凭古人的间接的经验来证明还是不够的 , 必须“有原之者” , 即“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 就是考察广大群众耳目所接触的直接经验 。第三表是“有用之者” , “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 ,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就是当这一言论或判断当作政策法令实行之后 , 还要看它是否切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这三表或三法是墨家判断事物是非、辨别知识真伪的标准 。这也是墨家的逻辑学 。儒墨都讲逻辑学 。孔子主张“正名” , 就是以“礼”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利害;墨子主张用“本”、“原”、“用”三表法 , 就是上考历史 , 下察百姓耳目所实见实闻 , 再考察政令的实际效果是否对国家、百姓人民有利 。对比起来 , 墨家的方法是较有进步意义的 。
墨家重视思维的发展 , 注意逻辑概念的启迪他们为了与不同的学派或学者论争 , 为了劝告“王公大人”勿做不义之事 , 必须辩乎言谈 , 以加强说服力 。因此 , 墨翟创立了一些逻辑概念如“类”与“故” , 应用类推和求故的思想方法进行论辩 , 以维护他的论点 。例如“好攻伐之君”反对“非攻” , 列举禹、汤、武王从事攻伐而皆立为圣王 , 以这些例子质问墨翟 , 他答曰:“子未察吾言之类 , 未明其故者也 。彼非所谓攻 , 谓诛也 。”这里 , 墨翟指出“攻”与“诛”是不同类的概念 , 不容混淆 。墨翟还嘲笑儒家用“同语反复”的答问方式 。墨翟问儒家:“何故为乐?”答曰:“乐以为乐” 。墨翟认为这等于问“何故为室?”而答以“室以为室” 。以同样的东西解释同样的东西 , 正是逻辑学所指出的下定义时的典型错误 。只有答以冬避寒、夏避暑、又可以为男女之别 , 才是正确回答为室之故 。由于墨翟重视逻辑思维 , 辨析名理 , 不仅运用于论辩 , 而且运用于教学 。
- 墨家是不相信命的而儒家相信对吗
-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什么内容
- 喜爱的语录
- 说话刻薄的人是什么心里
- 孟尝君对冯谖的态度如何
- 4u和5u羽毛球拍的区别
- 说话风趣引人发笑的词语
- 长沙出什么烟
- 家庭指导师证是国家承认的吗
- 自然人独资法人独资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