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来看 , 上不受统治阶级待见 , 下逐渐失去原有的"行动"作派而不小心陷入"诡辩"泥潭 , 进而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平民阶层 , 又时运不济地在诸子竞争中失势 , 还被死对头占了上峰 , 各方面似乎都预示着墨家命运的黯淡 。
墨家思想在今天
好在 , 尽管被埋没了上千年 , 墨家思想最终还是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 并获得了它应有的评价 。它不但回到了诸子百家的"主角"之一的位置 , 而且《墨子》中所包含的唯物主义思想、突破性的逻辑推理方法、甚至后世被称为"科学"思想的萌芽等 , 都首次受到重视和研究 。两千多年来 , 人们从未与墨家如此接近 。
墨子出身平民 , 甚至可能是刑余之人 , 他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核心的一套思想 , 却为当时社会中深陷战争泥淖的普通民众指明了一种有效自保的方式 。由于眼界的局限 , 墨家思想的格局被认为没有儒家及道家那般宏阔 , 但人们在《墨子》的行文中 , 读到了与儒家和其他各家截然不同的、对普通民众最为深刻的现实关怀 , 被梁启超称为是"不完满中的完美者 。"
时至今日 , 墨家思想已被看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上流传的一首以墨家为主题的歌曲 , 或许能再现两千多年前"墨者"为胸中的信念劳心劳力奔波的情景 。
墨染春秋
群雄纷争战国 战国绵延烽火 烽火多少民生消磨
百家争鸣错落 错落纸上谈说 谈说纵横儒道法墨
纵鬓发斑驳 何妨衣衫破落 眉目间澎湃胆魄
曾许我高堂安坐 唯愿风尘奔波 胸怀中波澜壮阔
任尔辗转或纵横 重关反将一心证
道兼相爱交相利 远志不负有心人
公输大展抱负云梯攻城 披十日夜仆仆风尘
拥文轩求敝舆何人 智者一战解带为城 九攻防来往制衡
莫道天下皆付一身 多少墨者甘负重任
赴汤蹈火侠义从仁 百家客争于明 我治于神
神秘墨家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 , 约产生于战国时期 。创始人为墨翟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 , 其首领称“矩子” , 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 , 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 , 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 。但是相信有鬼(明鬼),相信天的意志(天志) 。墨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姓墨名翟 。生卒年不详 , 大概是在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中国春秋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 。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 , 创立墨家学说 , 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 ,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 天下之言 , 不归于杨 , 即归墨 。」可知春秋之世 , 杨朱之学与墨学齐驱 , 并属显学 。墨翟相传原为宋国人 , 后长期住在鲁国 。曾学习儒术 , 因不满“礼”之烦琐 , 另立新说 , 聚徒讲学 , 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 , 墨子前往劝说楚王 , 并在与公输般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 , 楚王只得退兵 。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 , 生卒年代难以确知(约公元前468~前376) 。据司马迁《史记》 载“盖墨翟 , 宋之大夫 。善守御 , 为节用 。或曰并孔子时 , 或曰在其后 。”从墨翟的生平事迹推断 , 他年寿相当长 , 大约是公元前第五世纪 , 即春秋战国之际的人物 。他生于鲁国 , 能制造车辖 , 长于军事工程和守御 , 大概是工匠或舆人出身 , 时称他为“贱人” , 他自己也不否认 。至于是否作过大夫 , 迄今未有确证 。关于墨翟学术的师承问题 , 据《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 , 受孔子之术”孔丘所创的儒家兴于鲁 , 墨翟长期居鲁 , 曾入儒门 , 是有可能的 。但他不满儒家烦琐扰人的“礼”和弦歌鼓舞的声乐 , 不同意儒家使人破财的厚葬和伤生害事的久丧 , 并反对儒家的命定说 , 从而另立新说 , 聚徒讲学 。他的大弟子禽滑也曾受教于孔子的门人 , 后觉儒家的学说不意 , 方转入墨家 。墨家的著述现存《墨子》一书共53篇 , 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 。墨家学派不仅是学术上独树一帜的派别 , 而且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团体 。其具体表现是 , 以“巨子”为首领 , 徒众的进退出处 , 都听命于他 , 不得违反 。墨翟是第一代巨子 , 据称 ,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 , 皆可使赴火蹈刃 , 死不旋踵” 。这种为实现学派宗旨而义无返顾的精神 , 是墨派显著的特点 。儒墨两家在当时并称显学 , 两个学派的弟子甚多 , 遍布各地 。但两派的阶级立场显然不同 。孔丘旨在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 墨翟则反映正在上升的“农与工肆之人”即小生产者的要求 。彼此利益相反 , 所以两派形成对立面 。由于儒墨两家立场不同 , 社会政治思想亦背道而驰 。儒家主张“爱有差等” , 墨家则主张“兼爱”;儒家信“命” , 墨家则“非命”;儒家鄙视生产劳动 , 墨家则强调“不赖其力者不生”;儒家“盛用繁礼” , 墨家则俭约节用;儒家严义利之辨 , 墨家则主张“义 , 利也”;儒家的格言是“穷则独善其身 , 达则兼善天下” , 墨家则“摩顶放踵 , 利天下为之”如此等等 。因此 , 这两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也各有特点 。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 , 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 。墨翟认为贤士或兼士是否在位 , 对国家的治乱盛衰有决定性的影响 。作为贤士或兼士 , 必须能够“厚乎德行 , 辩乎言谈 , 博乎道术” 。在这三项品德中 , 德行一项居于首位 , 因为“士虽有学 , 而行为本焉” , 这与儒家的说法颇为类似 。但墨家所强调的是“有力者疾以助人 , 有财者勉以分人 , 有道者劝以教人” , 则又与儒家有所区别 。关于言谈 , 墨家认为在学派争鸣时代 , 立论能否言之成理 , 持之有故 , 能否具有说服力 , 关系到一个学派势力的消长 , 因此作为贤士或兼士 , 必须能言善辩 , 能够奔走说教 , 转移社会的风气 。兼士还必须“好学而博” , 而且所学不仅是墨家的中心思想 , 并且包括技术的掌握 。总的说来 , 墨家所要培养的贤士或兼士 , 必须具有“兼爱”的精神 , 长于辩论 , 明辨是非 , 又是道术渊博 , 有益于世的人才 。教育内容 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 , 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 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禽滑要学习战守之术 , 墨翟即教以战略战术和各种兵器的使用 。《备城门》以下多篇 , 显示墨翟对于这方面的工艺 , 有湛深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墨翟的教导不仅是坐而言 , 而且是起而行 。他为了实现非攻的主张 , 就反对楚王攻宋 , 并且派禽滑统率门徒300 人帮助宋国坚守都城 , 使楚王不得不中止其侵略计划 。墨翟卒后 , 后学继承其业 。当时物质生产有所改进 , 文化水平有所提高 , 百家争鸣亦有利于学术的繁荣 。墨家门徒多出身于“农与工肆” , 在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中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 , 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等篇 , 大抵是墨家后学在百家争鸣中 , 进行研讨辩论 , 不断总结提高的结晶 , 其中所涉及的认识论、名学、几何学、力学、光学等等 , 其造诣都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 , 也丰富了墨家的教育内容 。教学思想 关于知识的来源 , 《经上》指明:“知:闻、说、亲 。”《经说上》又解释为:“知:传受之 , 闻也;方不障 , 说也;身观焉 , 亲也” 。就是说 , 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①亲知 , 即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 , 又可分“体见”即局部的与“尽见”即全面的两种 。②闻知 , 即传授得来的知识 , 又可分为“传闻”与“亲闻”两种 。③说知 , 即推论得来的知识 , 这种知识不受方域语言的障碍 。这三种知识来源中 , 以“亲知”及“闻知”中的“亲闻”为一切知识的根本 , 由于“亲知”往往只能知道一部分 , “传闻”又多不可靠 , 所以必须重视“说知” , 依靠推理的方法 , 来追求理性知识 。这对于人们的认识事物 , 作了明确的分析 。墨翟关于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与检查认识的正确性问题 , 还提出了有名的三表或三法 。他在《非命上》先提出“言有三表” , 在《非命中》和《非命下》又提出“言有三法” 。二者内容基本相同 。三表或三法是“有本之者 , 有原之者 , 有用之者” 。墨翟认为 , 判断事物的是非 , 需要论证有据 , 论据要有所本 ,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 就是本于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 。但仅凭古人的间接的经验来证明还是不够的 , 必须“有原之者” , 即“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 就是考察广大群众耳目所接触的直接经验 。第三表是“有用之者” , “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 ,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就是当这一言论或判断当作政策法令实行之后 , 还要看它是否切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这三表或三法是墨家判断事物是非、辨别知识真伪的标准 。这也是墨家的逻辑学 。儒墨都讲逻辑学 。孔子主张“正名” , 就是以“礼”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利害;墨子主张用“本”、“原”、“用”三表法 , 就是上考历史 , 下察百姓耳目所实见实闻 , 再考察政令的实际效果是否对国家、百姓人民有利 。对比起来 , 墨家的方法是较有进步意义的 。墨家重视思维的发展 , 注意逻辑概念的启迪他们为了与不同的学派或学者论争 , 为了劝告“王公大人”勿做不义之事 , 必须辩乎言谈 , 以加强说服力 。因此 , 墨翟创立了一些逻辑概念如“类”与“故” , 应用类推和求故的思想方法进行论辩 , 以维护他的论点 。例如“好攻伐之君”反对“非攻” , 列举禹、汤、武王从事攻伐而皆立为圣王 , 以这些例子质问墨翟 , 他答曰:“子未察吾言之类 , 未明其故者也 。彼非所谓攻 , 谓诛也 。”这里 , 墨翟指出“攻”与“诛”是不同类的概念 , 不容混淆 。墨翟还嘲笑儒家用“同语反复”的答问方式 。墨翟问儒家:“何故为乐?”答曰:“乐以为乐” 。墨翟认为这等于问“何故为室?”而答以“室以为室” 。以同样的东西解释同样的东西 , 正是逻辑学所指出的下定义时的典型错误 。只有答以冬避寒、夏避暑、又可以为男女之别 , 才是正确回答为室之故 。由于墨翟重视逻辑思维 , 辨析名理 , 不仅运用于论辩 , 而且运用于教学墨翟长于说教 , 除称说诗书外 , 多取材于日常社会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经验 , 或直称其事 , 或引做比喻 , 具体生动 , 较能启发门弟子的思想 , 亦较易为其他人所接受 。例如他以分工筑墙为喻 , 教弟子能谈辩者谈辩 , 能说书者说书 , 能从事者从事 , 然后义事成 。又如 , 有二三弟子再向墨翟请求学射 , 他认为国士战且扶人 , 犹不可及 , 告诫弟子不可同时“成学”又“成射” 。这些例子也说明 , 墨翟教学注意量力 , 既要求学生量力学习 , 也要求教者估计学生“力所能至”而施教 。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 使能力不同的学生 , 在不同的基础上 , 做到可能“成学”者成学 , 可能“成射”者成射 。对教师讲 , 这也是“因材施教” 。至于不允许学生同时既“成学”又“成射” , 也具有使学生学习要“专心致志”的意义 。
- 墨家的教育思想
- noshow订单什么意思
- 蛋鸡不下蛋是怎么回事
- 说话刻薄的人是什么心里
- 长沙出什么烟
- 家庭指导师证是国家承认的吗
- 不独亲其亲的亲是什么意思
- 母爱是什么写一句话
- 合情是什么意思
- 美学专业有什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