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演变过程

一、端午节的演变过程古越人最早的历法是太阳历 , 古越人认为午月的第一个午日是阳中至阳的吉祥日子 , 因此把该日定为祭祀日;因每一年端午节的日子不尽相同 , 汉代时 , 朝廷为了便于过节 , 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五月初五 , 于是端午节就演变成为现在的"五月初五日" 。东汉之后 , 民俗"五月初五"被道教吸收作为腊祭日 , 为"三元五腊"之一 。在《道书》中 , 地蜡节成为祭祀祖先与诸神的重要日子:"五月五日为地腊 , 此日可谢罪 , 求请移易官爵 , 祭祀玄祖 。"
【端午节的演变过程】
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与《云笈七笺》记载 , 五月初五名地腊 , 五帝攒会之日 , 此日五方大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 , 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 , 以定罪福 , 校定生人官爵 。道教认为一年中的几个腊日是良辰吉日 , 适合祭祀祖先和诸神以获得福佑 。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称是"五月初五" , 唐以后 , "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别称 , 一跃成为主流的称呼 。
南北朝后端午节日赋予了纪念屈原的人文内涵 , 从文献记载来看 , 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 , 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 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 。据考 , 许多流传至今的端午习俗与屈原毫无关系 。但千百年来 , 屈原已广泛深入人心 , 人们"惜而哀之 , 世论其辞 , 以相传焉" , 在民俗文化领域 , 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 , 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
二、端午节的确立和发展在汉代 , 端午节被确立为全国统一的节日 , 但那时的端午节 , 还是受古人远古崇拜的影响 , 是一种避恶避灾的活动 。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才逐渐有了节庆的意味 。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 , 国家多战乱 , 社会动荡不安 , 征兵打仗在所难免 。而在端午节却有“辟兵增”的习俗 , 对于百姓而言 , 能够少打仗 , 家中青壮男子不用被征去上战场 , 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因而才在过节中有了喜乐的氛围 。
直到隋唐 , 社会安定下来 , 端午节才真正有了节庆的发展 , 人们在这一天 , 都能很开心的观龙舟赛 , 逛街 , 或在家吃粽子 。因而笔者认为 , 端午节真正意义上成为一种节庆节日 , 是在隋唐时期 。后来的发展 , 也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 但大致的习俗却还是完整的继承了下来 。
端午节以前的风俗现在的演变与感想?端午前以前的风俗有
第一 ,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 。屈原投江死去 , 许多人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 , 时不见踪迹之后的每年5月5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
现在的演变的话 , 已经成为了一种竞赛的项目 , 也就是每到端午的一个种龙舟赛 。
第二 , 包粽子
包粽子最早也是为了纪念屈原跳江 , 然后人们为了使屈原的尸体不被咬食 , 人民把米包到竹叶里扔进河里 。
现在的演变的话 , 也是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的 , 同时就是已经成为了一种节日的习惯 。
第三 , 佩香囊 。
也就是佩戴香囊的意思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 实系适用于衣头点缀装饰 。
现在的演变的话 , 很多地方都已经不再有这个习俗了 , 也就是说过端午节的时候佩香囊的习俗已经消失 。
感想就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与变迁 , 有些习俗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人们所想要的了 , 所以就会消失 , 有些系数仍然保留下来 , 但是他的纪念意义已经有所弱化 , 所以我觉得要着重提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
端午节的历史由来是什么?端午节的历史由来是源自天象崇拜 , 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节 , 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 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 , 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